隻有性別是真的,貪官檔案造假花樣這麽多?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法製晚報·看法新聞(記者王奇)近日,經重慶市委批準,重慶市紀委監委對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杜曉陽嚴重違紀違法問題進行了立案審查和監察調查。

看法新聞記者發現,在這個退休僅一個月就落馬的官員罪狀中特別提及,其借向主管單位移送個人檔案之機,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32處。

近年來不斷傳出有官員為獲提拔、享受更高待遇,“粉飾”自己的履曆,從年齡到學曆乃至工作經驗,無不作假。而最終等待他們的,不僅是淪為公眾笑柄,更有來自黨紀國法的嚴懲。

高校院長篡改檔案32處 還蠶食國家給學生的補助



近日,重慶市紀委監委發布消息,重慶安全技術職業學院原黨委副書記、院長杜曉陽被開除黨籍。上一次,這個名字出現在公眾視野還是在今年4月份,杜曉陽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紀律審查和監察調查。從公開履曆來看,僅在此一個月前,杜曉陽剛剛退休。

在最新通報中,杜曉陽被指嚴重違反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群眾紀律,把黨和國家對學生的有關資助政策當作自己的發財路徑;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收受多名下屬禮金。

她還違反組織紀律,不如實報告個人有關事項,借向主管單位移送個人檔案之機,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32處。

此外,杜曉陽利用職務上的便利為他人謀取利益並收受財物涉嫌受賄犯罪,非法占有公共財物涉嫌貪汙犯罪,以單位名義將國有資產私分涉嫌私分國有資產犯罪。

5年間499人因檔案造假被處理 有人除了性別全是假的

近年來,在落馬官員身上查出檔案造假的情況並不鮮見。新疆“首虎”、烏魯木齊原市委書記栗智是首個被指年齡造假的省部級官員,中紀委通報其“檔案造假、隱瞞本人真實年齡”。



“五假副部”盧恩光在年齡、入黨材料、工作經曆、學曆、家庭情況等方麵全麵造假,甚至連盧恩光這個名字都是自己後來改的。



河北省共青團石家莊市委原副書記王亞麗,檔案中除了性別是真的,其餘信息全是假的,裏麵的90多枚公章,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假的。

自2014年以來,中組部出台了多項製度,並開展專項核查,整頓幹部履曆問題,防止“帶病提拔”。

僅在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間,各級組織人事部門通過調取原始戶籍材料、學曆學位認證、物證鑒定等方式查核了64.5萬人的信息;針對檔案材料不齊全不完整的問題,補充完善了2549萬份材料。

據《人民日報》消息,在共計12輪中央巡視中,抽查2.5萬多份幹部檔案,查核5.3萬多名幹部的提拔任用材料,對499名存在檔案造假問題的幹部依規依紀作出處理。

截至2017年的數據,僅河北省衡水一地,就有97人因不符合任職資格條件未予批複,69人因“三齡兩曆一身份”存疑、檔案塗改涉嫌造假等原因暫緩批複或未予批複;33名幹部因舉報反映被暫緩提拔。

篡改學曆成“新寵” 原副省長街頭買“北大畢業證”

2014年1月,中共中央印發修訂後的《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其中第八條第四款明確提出,提拔擔任黨政領導職務的,一般應當具有大學專科以上文化程度,其中廳局級以上領導幹部一般應當具有大學本科以上文化程度。

這條規定的出台,讓部分官員將粉飾履曆的內容從修改年齡、注水工作經驗,轉移到在學曆、職稱上動歪腦筋。

深圳市前副市長許宗衡,接受調查後被發現是美國國際東西方大學工商管理碩士,而這是個十足的野雞大學文憑。

江西省原副省長胡長清東窗事發後,學曆造假的真相也隨之公開,其檔案中的“北京大學函授畢業證書”和“北京大學法學學士學位證書”原來是從街頭小販處購買的,北大還曾專門為此澄清過。

曾經的明星市長、廣東中山市原市長李啟紅,在2009年落馬後被媒體曝光,隻有小學文憑的她,卻擁有廣東省委黨校的研究生文憑。從她各種場合的講話來看,隻要不是秘書起草的講稿,她都語無倫次,經常不知所雲。

山西河津住建局原局長薛新民11次篡改檔案,在招工、轉幹、入黨、升職和戶口登記等過程中,先後填報不同的出生日期和參加工作時間,隻是小學畢業的他偽造學籍檔案,謊稱本科畢業。

安監總局原局長幫他人編造履曆 結果給自己添罪證



2017年2月,國家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總局原局長楊棟梁因貪汙受賄一審被判有期徒刑15年。

在此半年前,中組部通報了5起幹部人事檔案造假典型案例,楊棟梁的名字赫然在列,他曾插手兩起檔案造假案。

通報稱,楊棟梁前後花了3年時間,幫一名企業主之子偽造檔案,從天津調到國家安監總局擔任自己的秘書。

2012年,楊棟梁應私營企業主葉寶林請托,將其兒子葉玉鵬從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借調到安監總局值班室。2014年2月,已經調離天津、擔任國家安監總局局長的楊棟梁在明知葉玉鵬檔案中年齡、履曆造假的情況下,“派人多次赴天津協調處理葉玉鵬檔案問題”。

最終,葉玉鵬檔案的出生日期被明確為1976年,入伍經曆被刪去,其檔案履曆偽造為天津政法學院學生、天津市交管局交警、天津市政府辦公廳工作人員三部分。同年7月,楊棟梁將其調入安監總局,9月,提拔為辦公廳保密處副處長。

此後,楊棟梁違反省部級領導幹部秘書管理規定,明知葉玉鵬學曆不符合擔任秘書的要求(按規定必須具備全日製本科以上學曆條件),仍弄虛作假,“名義上經報中央組織部同意安排安監總局政策法規司一名幹部作為其秘書,實際秘書工作卻由葉玉鵬承擔”。其間,楊棟梁收受葉寶林巨額財物。

2015年10月,中紀委在通報楊棟梁被“雙開”的消息時,也提到了“違規選用秘書並收受財物”。

此外,從2000年7月開始,楊棟梁受原同事周梅謙請托,向時任天津市經委副主任的狄俊霞等人打招呼,將周梅謙的女兒周滌安排到華澤公司財務部擔任會計,並指使狄俊霞偽造周滌擔任華澤公司財務部部長任職經曆,違規將時為普通企業職工的周滌調入天津市國資委。

而2000年7月時,楊棟梁正擔任天津市委工業工委副書記、市經委主任。2001年3月起,升任天津副市長一職。

受到楊棟梁“提拔”後,周滌先後擔任天津市國資委經營預算處副處長、處長,財務監督與經濟運行處處長,總會計師(副廳級)。2015年12月,狄俊霞、周滌因檔案造假問題,被天津市紀委立案檢查。

任前與調動期造假高發 塗改、偽造檔案可追刑責



曾有媒體統計,官員檔案造假主要集中在“三齡兩曆一身份”,即年齡、工齡、黨齡,學曆、經曆,身份信息。尤其是年齡、學曆等“硬杠杠”,因為在幹部提拔任用過程中作用較大,更是需要重點盯防,以免有人檔案造假。

從以往案例來看,檔案造假的時間節點,一是幹部選拔任用前後,二是幹部工作跨區調動期間。

篡改檔案將麵臨怎樣的懲處?2016年1月1日起實施的《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六十七條明確規定:

有下列行為之一,情節較重的,給予警告或者嚴重警告處分:

(一)違反個人有關事項報告規定,不報告、不如實報告的;

(二)在組織進行談話、函詢時,不如實向組織說明問題的;

(三)不如實填報個人檔案資料的。篡改、偽造個人檔案資料的,給予嚴重警告處分;情節嚴重的,給予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隱瞞入黨前嚴重錯誤的,一般應當予以除名;對入黨後表現尚好的,給予嚴重警告、撤銷黨內職務或者留黨察看處分。

此外,我國《幹部檔案工作條例》規定,塗改、圈劃、抽取、撤換檔案材料,根據情節輕重,予以批評教育直至紀律處分。屬於假公濟私者,按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處理。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檔案法》第二十四條規定,“塗改、偽造檔案的”,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檔案行政管理部門、有關主管部門對直接負責的主管人員或者其他直接責任人員依法給予行政處分;構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10歲參加工作14歲入黨 官員信息公示也有“風險”

近年來,隨著官員信息公示的逐步落實,也讓眼尖的網友發現了貓膩,例如“10歲參加工作”“14歲入黨”之類的蹊蹺,即便在官方給予“錄入錯誤”的解釋後也難以平複公眾的質疑。

2017年11月19日,山西太原市委組織部在《太原日報》發布68名擬任職幹部任前公示。其中顯示,太原市人大常委會研究室新聞宣傳處處長張立軍10歲參加工作、14歲入黨,引發社會質疑。

當日下午,太原市外宣辦工作人員表示,此係工作人員失誤,造成電腦信息錄入錯誤,已經改正並重新公示。

2017年7月31日,河南周口鄲城縣副縣長殷雪明簡曆被網民截圖發布網上,出生年月顯示為“1969年2月出生,1984年1月參加工作”,根據換算,殷雪明參加工作時隻有15歲,用人單位也因此被調侃“涉嫌使用童工”。



鄲城縣政府辦解釋,個人簡曆是由殷雪明本人提供的,不排除在錄入時出現差錯。隨後,殷雪明在政府官網上的出生年份被改為1967年。

幹部任前公示,作為組織麵向社會的一項重要的信息公開本是一件應該認真對待的事情,有關的工作人員必須細致謹慎,避免類似錯誤的發生。

而對待履曆存疑的官員,絕不能輕鬆地以“錄入錯誤”進行搪塞。作為政府信息公開部門以及負責幹部任免的相關機構應嚴格審查,一旦發現履曆造假,必須追究相關人員的責任。若僅是錄入人員的疏忽,也應遵照作風懶散、工作不仔細追究相關責任。

隻有在信息公示這件事上嚴格把關,並用完備的製度形成震懾,才能從源頭杜絕履曆造假的發生,以防後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