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反華”遊行中 一名美國人被捕了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梁警官事件”專題頁麵
越南多地上周末發生大規模“反華”示威遊行,在某些地區演變為針對政府和警察的暴力衝突。

英國《衛報》6月15日報道,一名美籍越南裔人士因參加在胡誌明市的遊行被捕,美國外交部門已知曉此事並采取行動。


《衛報》報道截圖

被捕者名叫阮英惟(Will Nguyen),現年32歲,來自美國德克薩斯州休斯敦市,目前正在新加坡學習。他6月10日在胡誌明市參加抗議遊行活動後,被警方逮捕。

根據目擊者和監控錄像,阮英惟頭部受傷流血,被便衣警察拖走。他目前因“擾亂治安”被關押,但尚未受到指控。

家人和朋友聲稱,阮英惟是越南裔美國人,當時正巧在胡誌明市尋找畢業後的住所,他出於興趣圍觀了抗議遊行,並沒有政治訴求。


阮英惟的推特主頁,最後一條推特為6月10日抗議場麵

阮英惟的耶魯大學校友瑪麗-艾麗斯·丹妮爾(Mary-Alice Daniel)目前正在為他四處奔走協調。

她說,“在越南很少發生抗議活動,當天阮英惟在現場是因為他把這視為一種公民參政形式(a display of civil participation),他確實支持這種活動。”

“他當時在現場是因為他支持越南人民,他沒有政治訴求,也無關意識形態。當時在場者都沒有提出證據證明他有任何形式的不當行為,除了和平抗議,他沒有做任何事。但他非常不幸,在人群中碰巧是他被選中帶走。”

丹妮爾認為,越南警方並不知道阮英惟是美國國籍。

越南外交部發言人黎氏秋恒(Le Thi Thu Hang)否認曾對阮英惟使用暴力。

美國大使館發言人波普·斯洛爾(Pope Thrower)表示,大使館已獲悉有關逮捕的報道,但拒絕進一步置評。

“當一名美國公民在海外被拘留時,美國國務院將竭盡全力提供適切領事協助。出於保密方麵的考慮,我們不作更多評論。”

另據耶魯每日新聞網(yaledailynews.com)14日報道,阮英惟係越南難民後代,曾就讀耶魯大學達文波特學院,主修東亞研究,現在是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研究生,即將於今年7月獲得碩士學位。


丹妮爾與阮英惟係耶魯大學校友,她已在耶魯大學校友臉書頁麵發布相關情況,並與其他支持者一同遊說美國政界人士施壓。

她們14日已接觸了理查德•布盧門撒爾(Richard Blumenthal)、約翰·庫伯森(John Culberson)、克裏斯-墨菲(Chris Murphy)等多名美國議員。

觀察者網此前報道,6月10日和11日在越南各地發生的抗議遊行的導火索是近期越南國會擬審議的關於《雲屯、北雲峰和富國特別經濟行政單位法草案》部分內容,該草案計劃新增三個經濟特區,並提出“允許租地期限長達99年”。許多人因此上街抗議政府“將土地出租給中國99年”。

不過,越南國會11日已經再次表決,不但將相關草案的表決推遲到年底,而且取消了其中“允許租地99年”的相關內容。

本周末可能還有抗議

但越南官方的妥協可能不一定有效。

英國《衛報》在報道中還提到,本周末可能會發生更多抗議活動,主要訴求是抗議越南國會新通過的《網絡安全法》。

《衛報》稱,這也是上周抗議活動的訴求之一,該法律要求穀歌、臉書等公司將用戶數據儲存在越南國內,並在當地開設辦事處。人們擔心這會導致更多網絡審查,越南已經成立網絡部隊反擊網上的“錯誤言論”。

上周末抗議發生時,在社交網絡上進行串聯和直播的一些活動人士目前也仍在活躍,他們紛紛援引《紐約時報》、《金融時報》、路透社等媒體近期密集發布的文章,將矛頭指向《網絡安全法》,這些報道稱該法妨礙網絡和言論自由、將阻礙越南經濟發展等。




活動人士在社交媒體傳播針對越南新《網絡安全法》的報道

中方未有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受波及企業陸續複工

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在6月10日提醒在越中國公民注意出行安全後,近日采取後續措施,分析評估相關情況。

6月13日上午,中國駐越南大使館召開越南中國商會及各分支機構主要負責人座談會,分析評估最近越南多地發生涉華示威對在越中資企業的影響。

參會代表認為,目前在越中資企業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僅有少部分在越南南方的中資企業受到示威民眾衝擊,當地政府處置得力,及時派出公安警力維護秩序,事態得到有效控製,未造成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受到波及的企業正在陸續複工。

14日,負責警務事務的趙萬鵬參讚率領由使館領事部、駐胡誌明市總領館有關同誌組成的聯合工作組赴慶和省芽莊市調研當地治安形勢。  

據核實,在各方努力下,芽莊迄未發生中國遊客受傷或者中資企業受衝擊的情況,目前形勢已恢複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