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7歲中國孩子的家庭作業已經到這種程度了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原標題:厲害!現在7歲中國孩子的家庭作業已經到這種程度了麽?

兒童節來臨,一對父子的家庭作業在網上引發熱議。他們將二維手抄報家庭作業,做成可聽可感的“超級工程” 3D立體小世界,並分享給需要關愛的小朋友。引發網友點讚的不僅是家庭作業的別致與有心,這位父親的擔當感責任感教育理念也深受好評。


  事件回顧

六一前夕,一位名為@寶爸Helios的寶馬車主在微博上上傳了自己與孩子共同完成的家庭作業記錄視頻。視頻裏,在寶爸的引導和陪同下,7歲的孩子畫草圖、做折紙、捏泥土、種植小草,並在一次次戶外之旅中收集大自然中溪流鳥鳴的聲音,采集樹葉、石頭和小鳥的羽毛等,最終父子二人親手打造出一個可聽可感可看的3D立體小世界。在孩子的倡議下,他們將這份獨一無二的立體世界送給了有視力障礙的小朋友。

據悉,這對父子之所以做出這樣的“超級工程”,是父親想在完成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的基礎上,通過自己的方式與學校教育打好配合,帶孩子去自然中學習成長,讓孩子學會分享,懂得擔當與責任。



視頻一經曝光,迅速掀起網友點讚與討論。也有網友表示,這樣的陪伴教育很讓他們感動;有網友說孩子在這個過程中,不僅提高了動手能力,也在過程中學會了責任、擔當,應該多帶孩子去做這樣的作業;也有網友說,這樣的作業,既要有錢,也要有閑。但其實隻要有心,每位家長都可以陪孩子做一份與眾不同的作業。





在眾多家長頭疼家庭作業難多累的當下,這對父子的家庭作業宛如一股清流,讓我們看到了完成家庭作業、甚至是引導孩子成長的另一種打開方式:兒童也應有不一樣的身份價值,這才是六一的應有之義。麵對一份普通的家庭作業,與其幫孩子完成,不如充分尊重孩子的想象力和主導性,引導他們去完成。



成人常用“小孩”這個詞稱呼兒童,也總是會說,“小孩子不懂,小孩子不會做……”殊不知,當孩子以飽滿的態度積極參與某件事情的時候,這會讓孩子沒有感受到足夠的尊重,他們會變得失望沮喪,可能慢慢表現出“順從”,缺乏想象力。隻有當他們感受到自己是被接納和認可的,成長才會更加自信。在自己親手澆灌小草的過程中學會擔當和責任,在克服製作困難中理解堅持與信念,這才是長大最好的方式。



除了孩子的主體意識需要被尊重,寶爸的家庭作業也啟發了我們,世界是最好的課堂,行走間也深藏大學問。

德國哲學家叔本華曾說:“世界當然不是指理論上可以認識到的世界,而是在生命的進程中可以體驗到的世界”。讓孩子在自然中感受輕風溫柔,傾聽溪澗潺潺,更有利於孩子心胸和視野的開闊,提升智力軟件。



隻有親自品嚐過美好,才能對未來愈加向往,隻有親自經曆過磨難,才能沉澱底氣直至無所畏懼。真正的與世界對話,孩子方能更好的理解什麽是真正的信念與理想、責任與擔當,也方能成為,他們想成為的那個人。



就像@寶爸Helios最後給兒子寫的那段話:“爸爸想陪你一起,做一份不一樣的家庭手工作業,從書桌走進世界,借著童趣,去發現善良和愛的意義,我希望你的成長,懂得責任,學會擔當”。

適逢六一,祝各位大朋友、小朋友、中年兒童以及各位家長們,兒童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