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淩晨三點不回家》刷屏 究竟是什麽刺痛了我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昨天開始,朋友圈就被一篇

《淩晨三點不回家:成年的世界是你想不到的心酸》刷屏

雖然文中視頻隻有短短的5分鍾,

卻戳中無數人內心……
完整視頻請點擊

↓↓↓


場景1

一個試用期小女孩

因為老板明天就要一份並購演示PPT,

所以淩晨還在公司製作PPT文案,

即將要完成的時候,

因為電腦藍屏導致文檔並沒有保存,

求助無果後重啟電腦,

但文檔已然不在了……



場景2

一位經驗豐富的媒體製片人,

因為片子一直沒有達到客戶的要求,

不僅要協調模特的邀約時間,

還得一遍一遍的重新來過,

而同時異地的男友來到她的城市,

希望可以和她見上一麵,

可是奈何工作太忙,

這讓男友不得不重新考慮和她的關係……



場景3

一位幾歲大孩子的母親,

同時也是一名白衣天使。

已經下班的她接到老公的信息,

說孩子高燒不退,

她正準備往回趕的時候,

醫院臨時來了出車禍的傷員,

由於人手不夠,

她不得不選擇留下,

經過緊張的忙碌後,

癱坐在地上的她打開手機,

看到孩子的依舊發著高燒,

來不及回複的她

被一聲“2號病床心跳驟停”叫回了堅守的崗位……



在短片裏,你是否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身上承受著太多的壓力:

上有老,下有小,

中間有房貸車貸,

生活重擔如山,沉重得讓你無法早睡。

天天加班到深夜,

見過淩晨的城市?

00:38分的北京



00:38分的廣州



00:38分的深圳



視頻引發了網友的熱議和共鳴,

紛紛講述自身的經曆,

成年人的世界沒有“容易”二字……

@一片空白:海外留學,打工到夜裏12點回到住的地方,洗個澡繼續趕做教授安排的任務到淩晨4點半,睡了5個小時之後起來看到這篇文章,沒有什麽值得可憐的,自己選的路,再累也要走下去,隻要前進就是在上坡的路上,停滯不前才是在低穀深淵。

@八九寺:小警察一枚,曾經有過四天睡眠總共不超過6個小時,回家大睡一覺醒來,走了兩步以後心髒絞痛栽倒在地上,幸好當時家裏有人急救及時……也有過在外出差兩個月,沒能趕上見我最親愛的姥姥最後一麵……可是那又怎麽樣呢?

@雙十:看的我想哭,80後真的現在在一個瓶頸期。上有老下有小,獨生子女,一兩個孩子。我們隻是普通家庭,沒有千萬資產可以繼承,有的隻是自己沒日沒夜的拚搏!加油!80後!

每一個拚命奮鬥的人都值得被肯定

@幸福:生活不易,繼續努力,在未來的路上,願你步伐堅定且內心溫柔。

@帝國丞相:強者不一定會贏,但贏的人一定是強者,真正的強者,是含著眼淚奔跑的勇士!

@堅強的SHINE:夢想不能隻是想, 要去實現。

@南之之之之:生活不易,繼續努力,在未來的路上,願你步伐堅定且內心溫柔

更多的網友提出

視頻裏的加班文化不值得提倡,

雖然年輕需要奮鬥,

但加班也要適可而止,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

@Espoir:經常加班熬夜,看到最多的應該是淩晨3點的馬桶……腸胃病患者飄過……熬夜有毒,且加且珍惜

@Vanilla:作為頸椎嚴重勞損的90後,我想說,可以拚,但別太拚。

@Lee:健康的身體是革命的本錢,沒有了健康,再努力的拚搏換來的是不是真的那麽重要。在追求美好生活的路上,適可而止,量力而行。

@Hi曹建全:工作是為了更好的生活,如果因為工作失去了健康的身體,生活中一團糟糕,那工作的意義何在?工作狂除外。

視頻的最後一幕告訴我們

加班正日益成為職場年輕人

不得不麵對的生活狀態,

無論在哪個行業

加班都是中國職場的常態。









據北京師範大學的一位研究員估計,中國在職員工平均每年工作2000-2200個小時,這一數字遠高於美國(每年1790小時)、荷蘭(1419小時)、德國(1371小時),甚至日本(1719小時)。

據北京市總工會2017年的調查顯示,專職“網約工”平均每周工作6天以上的占86.8%,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的占42.2%。一些互聯網企業甚至提出“997”口號,即從早上9點工作到晚上21點,一周7天無休。



很多白領以為自己正值壯年,

拚一下累一下不要緊,

可卻不知被勞累掏空身體的基本上都是青壯年。

你們知道加班有多傷身嗎?

2018年3月30日,江蘇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的研二學生1993年出生的小顧,在醫院夜班後不幸猝死。這位猝然離世的年輕人生前曾多次在朋友圈“吐槽”加班生活:“28小時班,一刻不停寫病曆,做操作,開麻方,收病人,抽血氣,睡了不到3個鍾頭,夠夠的!”“最羨慕那些朝九晚五、有雙休、享受法定假期的人。”



2018年1月6日,杭州香積寺路公交三公司門口,一個男青年在去加班的途中突然倒地,很多市民上去幫他,叫了一個附近醫生來搶救,最終仍不治身亡。

2017年6月,浙江邵逸夫醫院,26歲的規培醫生陳德靈猝死。之前他頻繁加班、通宵,猝死前曾連續通宵夜班。

2016年12月,年僅28歲、在深圳一家連鎖酒店任銷售經理的李同平離開了這個世界。三天前,他剛剛拿到了自己的第一輛車。幾位與李同平相識的朋友認為,他的猝死可能跟之前工作過度勞累有關。

2016年12月,蘇州一位24歲的工程師猝死,他平時不抽煙不喝酒,但加班是常態。

2016年10月,44歲春雨醫生創始人兼CEO張銳因突發心肌梗塞在北京去世。

2015年3月,深圳36歲IT男張斌猝死在公司租住的酒店馬桶上麵,當日淩晨1點還發出了最後一封工作郵件。

趕緊對照下麵的列表,

測試一下你的疲勞等級到哪一步了吧!







另一方麵,

我們可以想想,

在世上生存誰不辛苦呢?

不要苦哈哈地矯情了,

淩晨三點的迪你也不是沒蹦過……

印象最深的一次加班經曆是什麽呢?

歡迎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