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場實拍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海試 到底試什麽?(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據新華社消息,我國第一艘國產航母13日清晨離開碼頭,開始海試。

什麽樣的“動作”才算真正海試,海試“試”什麽?距離服役還需要多長時間?南都記者邀請三名軍事專家曹衛東、李傑、嶽剛進行解答。


從2017年4月26日下水,中國首艘國產航母何時開始走向大海就是各方媒體關注的熱點話題。在時隔一年之後,5月13日,它終於在諸多拖船的簇擁下離開了碼頭。來源:環球網/環球時報

真正海試需在淺海和深海自己“動起來”

南都記者:一艘航母進入海試之前,以什麽跡象為基準,需做好哪些準備才具備海試條件?

圖為5月13日一早,拖船已到位。現場傳出鞭炮聲。

曹衛東:所謂海試,就是海上航行試驗,即檢驗艦船造好以後到海洋運動的過程。海試要檢驗航母下水舾裝後,在試驗海區按照規定的海況和航行狀態進行實船試驗。目的是檢驗航母在建造或修理後實際航行狀態下的總體、係統及設備的性能,以及工作可靠性、穩定性與協調性。在航行過程中,測試動力、電力滿負荷運轉能不能行。

同時,海試要檢驗它的動力係統是不是達到設計要求,因為在靜態試驗中,你沒法測驗它的速度,必須在海試中測驗艦船速度。還有它的抗風浪性和武器裝備,也都要在海試過程中才能檢驗出來。

一次出海,並不能把動力係統、電力係統、抗風浪性、武器裝備試驗都做完,所以海試還要分幾個階段。在航母航行試驗中,試驗類別主要有:總體性能試驗——包括操縱性試驗、適航性試驗、快速性試驗、噪聲試驗、振動試驗、電磁兼容試驗。還有動力推進係統試驗,包括各航行工況係統運行檢查試驗和係統可靠運行檢查試驗。還要進行電力係統試驗,包括供電檢查試驗、應急供電檢查試驗等。

對於作戰係統試驗而言,主要進行信息傳輸正確性檢查試驗、通道組織功能試驗等。武器發射裝置及輔助係統試驗,主要進行武器發射試驗。例如,在海試過程中如果出現航母速度達不到設計標準的問題,在動力上就要采取相應辦法解決。武器裝備也是如此,各種雷達、火炮、導彈也要進行相應檢驗。像滿負荷電力、應急電力,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如果通不過就要解決相應問題。

海試是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就像學生考試,能不能及格,需要在海試這個環節中進行通過和檢驗。

航母依靠小船拖離岸邊“動”起來隻能算是海試前的一般性平衡檢驗,沒有速度、沒有轉彎半徑,沒有使用自己的動力航行起來,就不叫真正的海試。畢竟所有的重要數據檢查,都得在淺海或深海區域“動起來”“走一段”,才算進入海試階段。

李傑:航母從去年下水至今,已將近一年。海試前要等內部設備舾裝安裝完畢,並對腳架等周圍設施進行清理,待小船拖拽,人員就位後,距離正式海試也就快了。

嶽剛:一條航母的建造主要有五大節點:開工、下水、碼頭係泊試驗、海試,交付部隊。如今在海試之前我們已經完成三大節點,基本把航母從圖紙變成一個完全成型的裝備,它的工作量基本完成80%。

碼頭係泊試驗在海試之前,已經把除了艦載機以外的航母母艦所有裝備都集成上去。同時,還在碼頭上啟動動力係統試車,安裝調試、檢測最大功率的運行狀況。目前來看,係泊試驗所有安裝都結束了,腳手架也拆了,主機也經過幾次試車,整艘母艦已經完整成型,具備海試的條件。

海試分技術性海試和作戰環境中海試。第一次海試是技術性海試,主要對航母船體設備在海上實際運轉進行檢驗,並對相應差距進行調整完善。例如,對動力係統的測試,需要在海上高速航行、拐急彎、拐大彎,並測試能夠抵抗多大浪級。還有測試甲板傾斜程度,看看在哪些氣象條件下,能保證艦載機正常起降。

海試的清單很長,不是一次就結束,第一次出去的核心是動力係統,航母出去一次還得回到廠裏進行調整。

5月13日5時許,數艘拖船在國產航母周圍就位。

海試“試”什麽測試動力導航通信雷達導彈係統等

南都記者:航母為什麽要進行海試?究竟“試”什麽?廠方和軍方分幾步驟?

曹衛東:海試並不等同於服役,隻有海試結束以後才能交給軍方。航母在係泊試驗完成並消除所有缺陷後,才能夠按照航行試驗大綱進行海試。海試前要成立試航組織,製定試航計劃,落實安全措施等。試驗中全程記錄各種參數、缺陷和意見。對存在的缺陷找出原因並予以消除,填寫到試驗登記表中,作為辦理試驗證明書的原始材料。試驗完成後填寫航行試驗證明書,並由有關各方代表簽署。海試過程主要由軍代表和廠方人員為主要組織者。

李傑:國產航母距離海試已有一年時間,算是比較正常的周期。艦艇相當於一個產品,完工後需要檢驗它合格不合格,才能正式交到用戶手中。航母作為國之重器,更是這樣,整體要進行很全麵的測試,才能交付部隊。

航母海試與其他軍艦相比有何不同?航母海試是一項複雜的巨係統,它的零部件和各個設備係統遠比其他船舶更複雜,精密程度更高,多係統組合在一起使用效果到底如何,都需要海試實際操作來驗證。

海試過程中,廠方先申請檢驗,涉及內容涵蓋航母的關鍵係統,主要跟航行有關,例如動力係統、導航係統、通信係統等。

而軍方的測試主要圍繞軍隊將來作戰使用的方麵進行,包括武器係統、雷達係統等,有些係統要等到交付海軍後才能進一步驗證它的性能。

遼寧海事局禁行公告分為兩個區域,一個是近海區域,一個是遠海區域,曆時一周時間。從這來看,海試所選擇的海域還是有講究的。近海海況簡單,主要進行簡單操作,重點還是在深海,畢竟航母吃水比較深,還得去氣象條件和海況複雜的深海才能檢驗出效果。好比我們學開車,在家門口或駕校的練車環境,肯定跟到街上和馬路上不一樣。

嶽剛:航母最終是要在海上度過它的全壽命,海上才是它真正擔負使命的合格土壤,因此需要完成陸上設施設備的建造後,需要到海上充分發揮檢驗它的性能。航母作為現代科技技術集大成的武器平台,它上麵的電子裝備、機械裝備需要到海洋當中經受最嚴酷的考驗——包括海浪的衝擊、海水的腐蝕,以及海麵上的嚴寒酷熱。

廠家海試主要是按照設計要求進行技術性檢測,動力係統在海上最大能跑幾節,急拐彎和緊急刹車等機動性能如何,迎風、逆風而行有無問題,在大風浪條件下甲板產生搖擺是否適合飛機起降,各種電磁頻段信號能否兼容,

軍方海試主要圍繞實戰環境背景,例如,艦載機要和航母母體進行匹配,包括裝載、起飛、回收、加油、掛彈、運轉等,航母操作人員磨合中能否適應。

6時許,廊橋調離甲板。6時11分,拖船開足馬力。6時40分,在鞭炮聲中,拖輪開始拖拽國產航母離開泊位。

海試周期最短三個月到半年,最長一年左右

南都記者:一般海試周期有多長?為什麽要發布禁行公告防止其他船艇闖入?

曹衛東:海試要試驗艦船不同性能,為什麽相應區域要攔起來?如果突然來個小漁船,它要在那裏停著就沒法測試速度。同時,航母的轉彎半徑、抗風浪性,都對海區和氣象有一定要求,例如測抗風浪性,必須有巨大風浪,才能檢驗抗風浪性和抗沉性。航母在所在海區主要試驗是針對設計指標進行的,需要滿足相應外界條件才行。

海試周期一般是一年,實際完全根據測試情況,沒有固定期限,以達到設計標準作為交付的時間節點。假設一個月內能把所有海試項目都檢驗完,那服役時間會很快。如果這中間有不合格項目,就要改進。改進後還沒達到預想結果,就需要返修。

南都記者:航母服役前遇到問題怎麽處理?

曹衛東:測試過程中發現問題,就是哪個部門的問題,由所在部門去負責解決。

李傑:遇到複雜解決不了的問題就回工廠解決,如果是小問題在艦上處理就行,一般海試都會有工程師和技術人員陪同。

嶽剛:航母服役前有問題由廠家解決,一旦完成海試交到部隊服役後,資產就是部隊的。若遇到人機操作問題,需要部隊自己調整,若是人和設備進行調整,頭幾年部隊可以進廠家進行完善。一旦航母形成戰鬥力後,需要檢修改裝回港,那就需要另起一份合同,這裏涉及一個保修期。

南都記者:航母海試是單獨完成嗎?需要其他艦艇陪同嗎?

曹衛東:海試主要檢測航母,其他船都是保障的。例如,航母離開碼頭的時候,主要由小船來拖拽。大船在碼頭上靠自身動力很麻煩,為了節省油料、人力和時間,需要用拖船把航母先拖離碼頭,其他船起的是輔助與保障作用。

李傑:此次海試主體是航母,和其他艦艇沒有關係。

嶽剛:航母海試地域基本都在渤海灣自家門口,沒有敵情危險,不需要出動大型軍艦進行護航,它在海試過程中會有幾艘保障船,也稱“航母奶媽”,噸位也很大,上麵有船廠技術人員和軍方人員,共同進行保障。航母海試會劃定幾個海區進行測試,期間可能會派軍隊一些小型艦艇進行海麵清場警戒,防止航母高速跑的時候其他漁船闖入。



5月11日,遼寧海事局曾發布航行警告。黃海北部,5月13日0900時至5月18日1200時,在1. 38°52.0′N 122°14.0′E 2.

38°52.0′N 122°45.0′E 3. 38°08.0′N 122°45.0′E 4. 38°08.0′N

122°14.0′E諸點連線範圍內執行軍事任務。禁止駛入。大致範圍如圖

南都記者:有沒有哪些項目是海試“試”不出來的,要等服役後才能確認是否合格?

曹衛東:航母電力、動力、武器裝備等主要設計要求,需要達到指標才能交付海軍。有些項目在服役實際使用中出現故障,需要改進的現象也是有的。例如,海試的時候航母能跑到30節,但在實際使用中,由於航程時間較長,速度又降下來了,這就需要進一步完善。

此前在大連拍攝到的照片。

南都記者:如果海試進展順利,國產航母今年下半年是否有望服役?

曹衛東:由於這艘是我國第一艘自主研發的國產航母,還處於經驗積累階段,因此不可能太快。按照以往其他國家的節奏,一般海試需要三個月或半年時間才能服役。像美國已有10艘左右的航母,建造航母成熟度高,已經可以形成流水線。總而言之,海試至服役並沒有固定期限,通常是數月、半年、乃至一年,一般不會超過一年。如果今年海試各項指標都能達到正常水平,有望今年下半年交付海軍。

6時45分,國產航母離開碼頭。

會形成“雙航母戰鬥群”雙航母可以提升實戰能力

南都記者:相比遼寧艦,國產航母多久才形成戰鬥力?

曹衛東:國產航母海試周期會短於遼寧艦。第二艘航空母艦的動力係統、電力係統、抗風浪性應該和遼寧艦一樣,都按照設計指標來驗收,但艦載機測試會比以往快得多,因為當時遼寧艦還沒有艦載機飛行經驗,所有都是從零開始。如今新航母的滑躍式起飛,可以參照遼寧艦這幾年的飛行起降經驗進行測試。

李傑:遼寧艦服役不到6年時間,曾經作為科研訓練艦,如今已經具有相當戰鬥力。相比遼寧艦,國產航母相當於真正意義上的戰鬥型航母,將來海上作戰行動,國產航母更能符合出去執行任務的要求。

相比遼寧艦的海試,相信國產航母海試相關步驟程序會更加科學規範,人員經驗會更加豐富,提前預測到一些可能發生的問題,試驗就會更加快捷準確。

南都記者:如今軍方已公布有兩艘航母,未來它們可以形成“雙航母戰鬥群”嗎?

曹衛東:從數量上講,兩艘航母作戰時,當然可以形成雙航母作戰群。航母服役後通常要經過3個周期階段,即訓練、使用、維修。當一艘航母進行維修的時候,另一艘航母就要值班,這樣可以解決“永動機”的問題,不可能每個艦艇都是“永動機”,永遠在那工作。當兩艘船都維修完後,就可以形成一個所謂“雙航母戰鬥群”。

嶽剛:雙航母編隊說明今後我們的實戰功能將進一步提升,單航母製空的戰鬥機數量可能單薄一點。遼寧艦這種模式的噸位,它所有飛機加起來約40多架,真正有戰鬥力的主戰飛機約20來架,這些飛機並不能全部放到空中,需要有部分戰機用來掩護,如果全部收回來,空中會出現開天窗,因此隻能分批次在空中巡邏。

如果是兩艘航母,在空中的飛機就會比較多,可以進行交替掩護,增強航母艦載機的可靠性。若一艘航母甲板遭到敵人攻擊,受到損害,回收不了艦載機,那麽艦載機可以在另一艘航母甲板上去降落,作為備份機場跑道,提升艦載機安全性。因此說雙航母編隊威懾效應在提高,兩艘航母在使用它們的時候會更有底氣,這兩條航母構造基本一致,都是滑躍式起飛,二者配合起來更能駕輕就熟,更默契,潛力發揮得更好。

南都記者:您怎麽看待每年4月份大家對航母進展的期待心理?

李傑:海軍是國家力量的綜合體現,軍迷會根據航母各種跡象,並遵循一些節日規律,來判斷海試時間。由於4月底迎來海軍節,這使其更有期待。但這距離實際情況還有差距,無論是去年的下水,還是今年的海試,航母都要考慮水文氣象、潮汐等因素,才能進行最終測試,並不能單一依靠節日進行。

相關報道:母親節的特殊“禮物” 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出海”

據包括"中新網","新華社"在內的中國媒體報道,本周日(5月13日),中國第一艘國產航母開始海試。當天晨間,中國首艘國產航母從大連造船廠碼頭啟航,赴相關海域執行海上試驗任務,主要檢測動力係統等設備的可靠性和穩定性。

從遼寧海事局日前公布的禁航信息來看,此艘航母的試航區域為大連市東南部海域。該局聲稱,在5月13日至18日的時間裏,遼航警將在相關海域執行軍事任務,禁止其它船隻駛入。

中國官媒報道稱,這是中國第一艘國產航空母艦,也是中國的第二艘航母,於2013年11月開工,2017年4月26日正式出塢下水。今年5月5日,一架直-18改進型直升機降落在其甲板上,隨後起飛離開,這是中國產航母首次起降直升機。

雖然中國方麵再三強調第二艘航母的"國產"性質,但從外觀上來看,新出海的航母與中國從烏克蘭購買改裝的第一艘航母"遼寧號"相差無幾。"中新網"最新援引中國專家報道稱,相比遼寧艦,首艘國產航母從設計到建造,全部由中國自主完成,並在"遼寧艦"使用的經驗基礎上進行了多項優化,性能將有全麵提升。其研製和建造,標誌著中國已經掌握了建造中型航母,以及後續更大型航母的能力。

"新華社"援引中國國防大學教授梁芳報道稱,首艘國產航母在很大程度上延續了遼寧艦的設計風格,但在很多方麵都有明顯的不同。比如在設計理念上,遼寧艦早期設計是巡洋艦式航母,而首艘中國產航母則在設計上突出純航母功能,注重發揮航空兵的作用。所以在艙室功能方麵,遼寧艦裝有大量包括反艦導彈、反潛裝備在內的重型裝備,而首艘國產航母則擁有更大的飛機停放空間,可攜帶更多的殲-15戰鬥機,供直升機以及其它飛機使用的甲板空間也更大。在作戰能力方麵,雖然遼寧艦已經形成初始戰鬥力,但第二艘航母所載戰機更多,雷達探測距離,捕捉目標的能力更強。

此前有中國的軍事專家認為,新航母海試的任務應該包括艦載戰鬥機的起降,所以新航母的海試時間可能比"遼寧艦"更長一些,之後才會交付海軍。

突破和差距

人民日報早前的文章稱,從1987年提出建設航母規劃,中國僅僅用了30年的時間,就自行研製出第一艘國產航母。"從外殼到內在都貫徹著自己的理念設計,這不僅體現出中國海軍裝備水平的躍升,更彰顯著中國國家整體力量的提升。"不過,相關報道也明確指出,與世界先進水平相比,中國國產航母仍然還有不小差距。

據中方透露的消息,中國這艘排水量約5萬噸的航母在全球各國航母的對比中屬於中型航母,與法國的"戴高樂"號以及英國的"伊麗莎白女王"號航母同屬一個級別。與美國海軍排水量都在10萬噸級的重型航母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相關顯示,此次國產航母離港後,其自主研製的動力係統和推進係統將首次接受海洋環境的真正考驗,向成為一艘真正的作戰艦艇邁出關鍵一步。

從數量上來看,中國的航母戰力已經超過全球大多數擁有航母的國家,僅落後於美國、英國和意大利。美國憑借著10艘現役核動力航母和3艘在建航母穩居全球第一,其航母總量幾乎是全球其它國家的總合。排名第二的英國現擁有1艘常規動力的航母以及2艘在建航母。意大利則擁有2艘服役中的常規動力航母。中國和印度並列,都分別擁有1艘服役中的和1艘在建的航母。除此以外,法國、俄羅斯、西班牙、巴西和泰國分別都以1艘服役航母保留著全球"航母俱樂部"的會員身份。

對於"國產航母海試後,中國很快就會擁有雙航母戰鬥群"的相關問題,中國國防部發言人吳謙此前曾回應稱:"這完全是杞人憂天。"他表示中國堅定奉行防禦性國防政策和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但同時,也有專家表示中國未來至少應該有四艘以上航母。中國軍事專家李傑在接受人民網記者專訪時表示:"航母編隊對中國來說,越來越重要,而且我始終認為,大國邁向強國當中必須要有航母,而且是多艘航母。"因為他認為中國未來至少有兩到三個海上戰略方向。常規來說,一個戰略方向上應該要有三艘航母,一艘在訓練,一艘在工廠維修保養,一艘完成訓練可以進行海上戰備值班。但從經濟節約的角度考慮,李傑認為一個戰略方向至少要有兩艘航母。因此,必須要有四艘或者四艘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