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西方“激戰”正酣的俄羅斯 將迎來2位中國高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原標題:銳參考| 與西方“激戰”正酣的俄羅斯,即將迎來兩位中國高官——

這兩天,俄羅斯成為全球焦點——這個“戰鬥的民族”正與西方展開一場“硬碰硬”的較量。

而就在這一特殊時刻,中國宣布了兩個重磅消息:

今天(30日)下午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宣布:經中俄雙方商定,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將於4月4日至5日對俄羅斯進行工作訪問。

昨天(29日)下午的國防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任國強宣布: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上將將於4月1日至8日赴俄羅斯參加第七屆莫斯科國際安全會議並訪問俄羅斯、白俄羅斯。



▲克裏姆林宮

短短一周內,兩位中國重量級高官訪俄。

而對於外界而言,無論是兩位官員身份的特殊,還是出訪時機的特殊,都為兩位中國高官的俄羅斯之行增添了幾分“意味深長”。 

兩位高官的行程披露後,外界首先關注的是“首訪”

今天的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回答提問前首先宣布了王毅外長訪問俄羅斯的最新信息。

事實上,這也是外交部記者會對王毅外長訪俄消息的第二次“官宣”。



▲外交部發言人陸慷在記者會上

據俄羅斯衛星社報道,王毅部長對俄羅斯的訪問最初定於3月27日至28日進行,然而,由於克麥羅沃慘案發生後俄羅斯政府的時間表發生變化,王毅訪俄日期相應發生變化。

“我要糾正一下,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對俄羅斯的訪問不是取消了,而是推遲了。”外交部發言人陸慷曾在2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如此指出。

他強調,王毅部長的訪俄行程變化,是在克麥羅沃慘案發生後,由“中俄雙方商定”決定推遲的。

“盡管中國外交部部長王毅對俄羅斯的訪問被迫延後,但在俄羅斯麵臨危機時,中國仍將堅持不會改變與俄羅斯之間的緊密關係。”美國《外交學者》雜誌網站在28日的報道中說。



▲《外交學者》網站截圖

事實上,26日第一次宣布相關消息時,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就曾指出:王毅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作為習近平主席特使訪問俄羅斯,是中俄關係高水平和特殊性的體現。

“如果此前計劃成行,3月底的俄羅斯之行也會是王毅連任外交部部長後的首次出訪。”《外交學者》雜誌網站這樣強調王毅訪問俄羅斯的“特殊性”。

而巧合的是,外媒同時也關注到,中國國防部部長魏鳳和對俄羅斯的訪問,也是他在履新後的首訪。

“北京特別重視與莫斯科的關係,因此選擇俄羅斯作為中國國防部長魏鳳和履新後的首訪國家。”俄羅斯塔斯社報道說。



▲塔斯社報道截圖

美國著名智庫Stratfor發布文章則分析認為,中俄間此次外交上的努力意味著兩國將在中亞區域進一步加強軍事與安全合作。

國防部新聞局副局長、國防部新聞發言人任國強大校在記者會上指出:“此訪必將進一步推動我國與上述國家的防務和軍事關係發展。”

“中俄互為最主要、最重要的戰略協作夥伴,”任國強說,他同時形容中俄關係是當今世界上發展最好的大國關係,“可以說是穩如泰山”。

“中國表達出對俄羅斯的支持,而這種支持正是俄羅斯急需的”

在外媒看來,中國兩位高官對俄羅斯的訪問之所以看上去意義重大,還在於時機的“微妙性”。

《外交學者》雜誌網站評論稱,王毅在此時作為習近平特使對俄羅斯的訪問,將“表達出對俄羅斯的支持,而這種支持正是俄羅斯急需的”。

事實上,就在昨天,作為中國兩位高官訪俄背景一再被外媒提及的俄羅斯“危機”發生了重大進展。

或者說,俄羅斯與西方各國之間的較量已經進入“更激烈”的階段——繼被英國聯合多國集體驅逐多名外交官後,一度沉默的俄羅斯終於“出手還擊”:宣布將驅逐150多名西方國家的外交官。



▲特雷莎·梅

而在這次反擊之前,外界曾普遍認為,自半個月前一名前俄羅斯特工在英國遭遇“毒殺”後,俄羅斯正陷入西方的“圍攻”之中

公開報道顯示,3月14日,以“涉嫌毒殺”一名在英的前俄羅斯特工為由,英國出手“懲罰”了俄羅斯:宣布驅逐23名俄羅斯外交官——這是自“冷戰”結束將近30年以來,英國驅逐俄外交官最多的一次。

隨後,一波“病毒式跟風驅逐俄羅斯外交官”的潮流席卷了西方國家。

據BBC統計,截至27日,美國、法國、德國、意大利、烏克蘭等共26個國家追隨英國,宣布驅逐俄外交官。其中美國驅逐的俄外交人員數量最多,達60人。

而世界也在昨天等來了被“圍剿”之下的俄羅斯的強硬回擊——

俄外長拉夫羅夫宣布,將驅逐60名美外交官,並關閉美駐聖彼得堡總領館。

“這是兩國數十年來最嚴重的緊張局勢。”美國《紐約時報》如此評價。



▲《紐約時報》網站報道截圖

也正是在這一背景下,中國在外交層麵與俄羅斯的任何互動都被外媒緊密關注和著重解讀。

而在俄羅斯問題專家、新華社世界問題研究中心研究員盛世良看來,特殊時刻習近平特使、中國外長王毅和中國國防部部長選擇訪問俄羅斯,“體現了中國對俄羅斯的重視”。

與此同時,盛世良認為:“普京再次當選,正麵臨來自西方的巨大壓力,預計未來中俄兩國在戰略和安全等方麵的合作會進一步加強。”

中國不改變與俄羅斯關係,也會“爭取同各方都發展友好關係”

事實上,就在俄羅斯采取強硬外交手段回擊西方“圍剿”的同時,由英國牽頭的對立陣營內部也正在出現“內訌”和分化。

例如據塔斯社29日報道,此前宣布驅逐4名俄外交官的法國,目前仍在按計劃與俄羅斯商討馬克龍總統5月份出訪俄羅斯的相關事宜。



▲塔斯社報道截圖

而另據俄羅斯《新消息報》28日報道,同樣驅逐4名俄外交官的德國,已善意證實“俄有權向德另派出4名外交官”,以接替此前被驅逐的外交官。

此外,用英國《衛報》的話說,目前歐盟國家內部還出現了一支“不情願聯盟”,奧地利、盧森堡等八個國家都對英國表示,不準備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不僅如此,奧地利還公開指控英國對他國施壓,試圖逼迫奧地利等國與其一道驅逐俄羅斯外交官。



▲英國《衛報》報道截圖

不過,在盛世良看來,雖然俄羅斯一貫注重強勢回擊,而且因涉及國家安全而妥協餘地有限,但“此次事態涉及國家太多,俄羅斯麵臨多方壓力,這對俄羅斯的外交也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普京

盛世良告訴小銳,這輪俄羅斯與西方的對抗麵前,中國不改變與俄羅斯關係的同時,也會“爭取同各方都發展友好關係,幹好我們自己的事”。

而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發言人陸慷的表態也再次重申了中國的一貫態度:“一段時間以來,俄美關係出現一些困難,我想強調,俄美兩國都是世界上有重要影響力的大國,這兩個國家也都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兩國都對國際和平與安全負有重要的責任,我們真誠希望俄美雙方能夠在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對話妥善解決兩國之間的問題和分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