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在狂風暴雨中冒死播報,他們到底在想什麽?(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台風天冒著生命播報,全世界的記者都一樣。(歐新社)



記者在狂風暴雨中播報風災,引發民眾質疑其必要性,圖為MSNBC記者10日在佛州報導厄瑪颶風。(美聯社)

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資深特派記者維爾10日清晨在美國佛州大礁島直播報導颶風“厄瑪”,狂風讓他幾乎站不直,民眾熱議:為什麽電視記者都要站在風雨裏播報風災新聞?




來源:YouTube

各方反應包括:“這是不必要的譁眾取寵”“記者應以身作則,避開危險”“沒必要傳達過度驚悚的畫麵和資訊”

網友除了質疑電視公司為搏收視率,不顧記者安危,更毒一點的還留言說:“你們真的想現場播出風災死傷?”“記者接下來要做什麽?金正恩射核子飛彈時在現場當目標?”“記者會拿到加薪,如果沒死的話。”

戶外報風災 美記者的傳統

此作法已有半世紀以上曆史,始於1961年、目前已退休的哥倫比亞廣播公司(CBS)當家主播丹拉瑟,當時颶風“卡拉”來襲,他在電視播報第一次現場直播的颶風雷達圖像,並上街播報第一手風災情況。

部分記者至今堅持冒著風雨播報,理由是:讓民眾眼見為憑,說服民眾正視颶風威脅,盡快遠離災區;“如果民眾看到記者在風雨中被吹得東倒西歪,就能說服民眾不要外出。”

24小時開棚 台灣收視保證

台灣位處台風侵襲熱區,每年逢台風季,電視台記者在全國各地連線報導,從台風來襲前的海邊巨浪,到台風登陸期間狂風驟雨,國人都可以看到立即實況轉播。在收視競爭壓力下,電視台記者往往選在水淹得深、風吹得最強的地方播報,既凸顯災情的嚴重,也抓住了觀眾的目光。

台風期間國內電視台采取24小時開棚的方式播報,在外采訪的記者累到人仰馬翻,在棚內的主播也得馬拉鬆應戰。近年影音網站與網絡直播興起,許多記者無法抵達的現場,民眾拿手機錄影,讓台風災情影片或影像傳遞的速度更快。

電視台頻放送 有助救災速度

雖然不少民眾常在網絡上挖苦台風天在外播報災情的記者是搞苦肉計,但實務上政府各單位會監看媒體報導,一旦傳出哪些地區有災情,政府即會調度救災資源前往。今年6月中部因大雨淹水時,電視台報導了某處淹水,雖然淹水在一小時內即退去,但電視台仍不斷報導,此事甚至引起蔡英文總統震怒,質疑官員為何沒能主動對外澄清。



每年逢台風季,都可以看到電視台記者在外立即實況轉播。(本報資料照片)



台風天記者為了傳遞最新訊息給社會大眾,不畏風雨站上第一線。(本報資料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