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文貴被拋棄!西方媒體態度大反轉 放棄報道(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美東時間8月18日,遭中共通緝的外逃商人郭文貴在美國進行了所謂的第5次爆料。

  外界對於他的爆料似乎興趣全無,特別是西方媒體對於郭文貴的興趣急轉直下,對他的態度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幾乎所有西方媒體並未同以往一樣發布有關郭文貴爆料的信息,甚至連“郭文貴”三個字都鮮見於報道。

  此前,郭文貴進行前3次爆料,諸如美國之音、法廣、德國之聲、BBC中文等西方媒體皆有不同篇幅報道。而在第4次爆料後,就開始出現顯著變化,僅有德國之聲和法廣進行了有限的報道。

  上述西方媒體,都專門設有中文報道。但被中國政府一直認為是不友善和有西方意識形態與偏見的。

  上述西方媒體都沒有對郭文貴的第5次爆料進行相關報道。其中法廣發出一條與郭文貴相關的信息,但內容是網友揭露郭文貴賄賂英國前首相布萊爾(Tony Blair)的。

  除法廣外,美國之音對郭文貴的態度轉變最為強烈。這家媒體曾為郭文貴提供平台進行爆料,但直播被突然掐斷後,美國之音就很快疏離郭文貴,而郭文貴也輾轉至頗具爭議的何頻所掌管的中文媒介明鏡電視繼續爆料。

  8月初,美國之音甚至特意致函給中國的海航集團,強調郭文貴此前借該平台爆料海航集團股東等“內幕”是其個人說法言論。

  信息顯示,信函由美國司法部審核,美國之音的總監阿曼達·貝內特(Amanda Bennett)簽發。外界大都認為,美國之音行為可能是意識到郭文貴的言論是“嚴重失實”,因而努力撇清關係,挽回局麵。由於美國之音是美國政府資助,因此也有聲音指,信函相當於亮出美國政府層麵對於郭文貴事件的“官方表態”。

  其他西方媒體或許也從中研判了該事件的屬性與真偽度,希望盡快抽身而出。

  在郭文貴爆料初期,西方主流媒體諸如《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金融時報》(FT)均進行報道,但更多的是聚焦於郭的所謂爆料事件本身,並未采信爆料內容。《紐約時報》甚至稱郭文貴有些說法相當荒誕,經不起推敲。

  此後,這些敏銳的西方媒體基本以“看熱鬧”的心態重新審視郭文貴與他身上發生的事情,極少報道涉及郭文貴的相關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