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導演墜機現場曝光 好友兩年前死於同一航空(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綜合台媒報道,台當局民航部門10日證實,一架淩天航空直升機10日上午執行航拍任務時在花蓮墜毀,3人罹難,其中包括曾以《看見台灣》奪得金馬最佳紀錄片的台灣攝影師、導演齊柏林。淩天航空成立23年以來,已發生5次空難,造成8人罹難。兩年前,齊柏林一位好友也命喪同一航空公司直升機。

  《看見台灣》是台灣史上最賣座紀錄片,該片通過高空航拍技術將台灣的山川美景一一呈現,同時也展現了這片土地飽受摧殘、破壞的一麵。島內媒體曾形容該片在台掀起聚焦環保的“寧靜革命”。

  8日,齊柏林才剛剛舉辦《看見台灣Ⅱ》開鏡記者發布會,宣布將花費1年半時間拍攝第二部,視野將從台灣擴及大陸、日韓等地,並表示希望通過影片,讓兩岸有更多的認識和了解,卻不幸罹難。
  

  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資料圖,圖片來自台灣《聯合報》)

  報道稱,台灣花蓮縣消防局10日表示,上午11時許墜落在花蓮山區的航空器,經詢問民航部門確認是編號B31118的直升機,是淩天現有3架同型機中最老的一架,2001年11月23日出廠,機齡至今超過15年。

  消防人員趕到現場發現隻剩機翼完整,現場3具屍體,1具在機身外,2具在機身殘骸內,3人確定罹難。
  



  墜機現場(圖片來自台媒)

  淩天航空確認罹難三人名單為導演齊柏林、助手陳冠齊、機師張誌光。

  曾執導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看見台灣》

  前天(8日),《看見台灣》導演齊柏林才開記者會表示將拍第二部,昨天(9日),該公司在社交媒體上也貼文表示將“再度起飛”,沒想到今天航拍時出事。

  《看見台灣》2014年出品,耗資總計9000萬新台幣,是台灣紀錄片影史以來拍攝成本最高的電影。齊柏林花費近三年時間拍攝,累積400小時直升機飛行時數。影片由台灣導演侯孝賢擔任監製,吳念真無償擔任旁白。上映第66天,票房突破兩億新台幣,成為台灣史上最賣座紀錄片。
 
  

  《看見台灣》海報

  全片以航拍鳥瞰視角將台灣呈現在大銀幕上,為第一屆台灣桃園電影節的開幕片,並於2013年第五十屆金馬獎中榮獲最佳紀錄片獎。2014年8月28日在新加坡上映後,《看見台灣》於同年9月成為新加坡電影史最賣座的華語記錄片。

  齊柏林從事航拍工作20多年,以影像提倡環境保護聞名,對於台灣環境汙染表態不遺餘力,多次挺身而出公開批評“日月光”汙染案。

  剛剛宣布第二部開鏡 期盼兩岸拉近距離

  8日,齊柏林舉辦《看見台灣Ⅱ》航拍紀錄片開鏡記者會,宣布電影預計花費1年半時間、以4K規格拍攝,預估製作費達1億新台幣。

  齊柏林強調這不是續集,而是探討台灣的前世、今生及未來,視野從台灣擴及大陸、日、韓、馬來西亞、新西蘭,采取跨國取景主要凸顯環保議題無國界之分。

  今年大陸播出包括《航拍中國》等航拍作品,齊柏林不諱言,的確受《看見台灣》啟發,央視拍《航拍中國》時,也曾與他進行交流。

  齊柏林指出,大陸的台商精神及綠色能源將是表現重點。他認為大陸領先世界的綠色能源是台灣未來可以效仿的能源解決方案,而北京消滅霧霾的各種措施,也很值得台灣借鑒,會一一收入紀錄片。

  齊柏林表示,在兩岸關係停滯的此時,希望通過《看見台灣Ⅱ》,讓兩岸有更多的認識與了解。
 
  

  《看見台灣》:一部紀錄片引發的台灣環保革命

  據媒體此前報道,《看見台灣》航拍影像的震撼深植人心。在《看見台灣》中,人們看到了90%人工化的台灣西部海岸、觀音工業區廢水所造成的汙染、飽受汙染而呈橘紅色的大漢溪、因超抽地下水而泡在水中的嘉義東石鄉墳墓、桃園老街溪口河川海岸汙染景象等等。這場通過影像對於台灣環境關懷產生的寧靜革命,隨著票房數字增加,正在默默擴散中。

  

  

  圖片來自《看見台灣》影片



  
  
  
  
 
  

  圖片來自《看見台灣》

  “我以後不會再買高山高麗菜”、“我也不敢再坐看日出的小火車了”,一對中年夫妻從電影院走出來對話,太太的臉上還有淚痕。

  生態作家劉克襄在寫文章評論《看見台灣》時提到,“晚近生態環境教育到處提倡,但大半是枯燥乏味的理論。有此一部電影甚少旁白論述,似乎就是最好的題材。”

  台灣地球公民基金會執行長李根正對於《看見台灣》引發的社會效益,給予正麵肯定。他說,台灣數十年來對環境教育、本土認識太過空洞,盡管環保團體不斷揭露環境問題,卻很難進入民眾腦海,這部影片開啟新的視野,讓許多人重新看待環境。

  “但台灣不能隻停留在‘被看見’”,李根正說,影片對大眾具有很棒的教育效果,可反思問題的背後,采礦、汙染是誰造成。

  李根正說,如何通過公民的角度,發揮力量介入政治決策,團體又該如何“借題發揮”引起共鳴,引導群眾看見為土地付出的人們,以及背後的結構問題,還要靠社會長期耕耘。

  台灣水資源監督聯盟發言人陳椒華認為,這部電影已提升民眾對環境的關懷與覺醒,接下來要學習監督環境的開發行為,不能再像以前一樣縱容當局與資本家,破壞台灣的環境,要從源頭監督,監督要有足夠知識,才能發揮力量。

  台“行政院長”江宜樺、政院官員13日一同欣賞《看見台灣》。看完影片後,決定成立跨部會小組研議影片提出的土地破壞、汙染等問題。導演齊柏林表示,這是人民的力量,也希望民眾與當局有理性的溝通。

  《聯合報》曾評論稱,美好壯闊的景致,背後卻是千瘡百孔的“國在山河破”。通過齊柏林的鏡頭,令人怵目驚心的畫麵一覽無遺。雖然當局宣示“動起來”,但不少看過影片的人感覺,當局捍衛台灣的腳步還是慢了些。

  有島內媒體感慨,金馬獎的加持、創紀錄的票房,竟然是建立在台灣的殘破之上。台當局各大部門紛紛包場,邀請媒體與官員進場感受震撼,接受“生態教育”,無非也是諷刺──片中的每一樣問題都已發生數年,甚至數十年,主管“官署”及官員難道是“觀影治國”?

  兩年前好友也命喪同一航空

  2015年11月22日,淩天航空直升機進行台電電塔清洗礙子作業,墜落於台灣新北市泰山區,駕駛陳秀明和副駕駛餘惠賢送醫後仍不治身亡。陳秀明曾協助拍攝紀錄片“看見台灣”,當日,齊柏林聞訊趕往醫院探視家屬。

  當時齊柏林表示,約有10名直升機駕駛協助拍攝“看見台灣”,陳秀明為駕駛,是主要飛行人員,拍攝工作辛苦而危險,且需長時間待在直升機上,這讓他和陳秀明的感情超越了工作夥伴,身材相仿的2人常在直升機上互開彼此玩笑,“我們像兄弟一樣。”

  

  《看見台灣》臉書曾貼照片哀悼陳秀明

  “他帶我看見大斑鳩,帶我飛越大霸尖山。”齊柏林說,在“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中,陳秀明給了他很大的協助,很高興能跟他一起完成拍攝,也承諾將下一部作品獻給陳秀明。

  但如今,齊柏林也在拍攝“看見台灣”第二部任務中,不幸罹難。

  成立23年 5次空難8人死亡

  據台灣“中央社”報道,淩天航空成立23年,今天這起意外已是第5次發生空難。

  淩天航空成立於1994年,屬於普通航空業,主要經營利用直升機清洗電力公司電塔礙子及空中攝影,今天就是進行航拍任務時失事。
  

  淩天航空5次空難紀錄如下:

  一、1999年11月29日,一架希勒UH-12型直升機準備沿高屏溪向南飛到屏東香蕉園噴灑農藥,經過高屏溪攔河壩集水區時落水墜毀,機上1名駕駛不幸罹難。

  二、2001年9月3日,一架貝爾206B-3型直升機由在台中執行台電委托清掃電塔礙子時,不慎勾到電塔的電纜墜落失事,機上2人罹難。

  三、2014年12月18日,一架貝爾206B3型直升機在彰化執行台電電塔礙子清掃作業時,直升機突然失去動力,駕駛員立刻緊急降落,降落後發現起落架斷裂及尾桁受損,機上兩人輕傷。

  四、2015年11月22日,一架貝爾206B3型直升機在新北市泰山區執行台電電塔礙子清洗作業時,疑似勾到電塔電纜墜落失事,機上2人罹難。

  五、2017年6月10日,一架貝爾206B3型直升機在花蓮執行航拍任務時墜毀,機上3人罹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