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馬女官員高速上被攔 叱問交警“我是市委書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2011年7月,時任河南三門峽市委書記楊樹平向新當選的市長趙海燕表示祝賀。

原標題:【案例:貪腐搭檔】楊樹平與趙海燕:從“失之交臂”到水火不容

2015年7月22日,經河南省委批準,三門峽市市委書記楊樹平涉嫌嚴重違紀,接受組織調查。一個月後的8月27日,三門峽召開全市領導幹部會議,傳達省委關於三門峽市委主要領導同誌職務調整的決定,市長趙海燕轉任市委書記。

曾經的搭檔楊樹平黯然落馬,為趙海燕再進一步創造了機遇。她成為當時河南唯一的女市委書記,仕途前景看似坦蕩。在就任市委書記的全市領導幹部會議上,趙海燕以“心中有黨、心中有民、心中有責、心中有戒”自勉。她還特別提到,要汲取教訓,正風肅紀。

趙海燕的慷慨陳詞,令某些三門峽的官員如坐針氈。這些人倒不是懾於趙海燕的“浩然正氣”,而是知道楊樹平與趙海燕積怨甚深。如今以勝利者自居的趙海燕,是否會借機展開一場清算?

僅僅一年之後,趙海燕也迎來了仕途終局。曾有媒體披露,2016年7月15日夜,京港澳高速上一輛轎車被警方攔下。平素高傲的趙海燕從車上走下,叱問交警:“幹什麽?我是市委書記。”“查的就是你!”一旁的河南省紀委工作人員答道,並隨即將趙海燕帶走。次日,趙海燕嚴重違紀接受調查的消息對外發布。

至此,楊樹平與趙海燕這對昔日搭檔以及前後任的市委書記雙雙落馬。一名熟悉河南政情的人士告訴廉政瞭望記者,趙海燕在市長任上,就舉報過市委書記楊樹平,楊樹平落馬後,又對趙海燕緊咬不放。曾有人笑言:“他倆的矛盾太深,在外麵化解不了,隻好一起進去慢慢化解。”

“焦作留下的遺憾,

在三門峽都補上。”


從2011年到2015年,楊樹平與趙海燕搭班子4年。兩人僅用了幾個月的磨合期,便宣告磨合失敗,難以兼容。

楊樹平與趙海燕,一個來自紅色家庭,是烈士後代;一個出身書香門第。可惜的是,良好的家風,在各自身上都沒能得到傳承。

楊樹平的爺爺楊進田是個充滿傳奇色彩的烈士,1939年入黨,1942年被日寇殺害在濟南。楊樹平的爸爸楊振川不滿14歲就被爺爺送到好友彭雪楓身邊做保衛工作。從1939年到1987年,在部隊和地方工作48年,最後在睢縣人民法院離職休養。

楊樹平的嶽父周超也是一名“老革命”,1941年入黨,參加過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83年從商丘地委常委、組織部部長任上離休。

楊樹平對於自己紅色後代的身份素來引以為傲。他長年擔任河南省新四軍和華中抗日根據地曆史研究會會長,在紀念抗戰勝利等重要時間節點,他還會以研究會會長的身份接受采訪,發表署名文章。

據當地人士介紹,楊樹平的爺爺早年犧牲,父親雖然資格老,卻沒有擔任重要領導職務。楊樹平的嶽父,對其的幫助倒不小。楊樹平與妻子結婚當年,便從一名鄉長調任省委組織部工作。“楊樹平的嶽父是名很正直的幹部,不會為子女的事專門打招呼。但許多老戰友、老部下,還是會考慮到這層關係。”

在省委組織部工作10多年後,楊樹平外放焦作,擔任市委常委、組織部長,此後又曆任焦作市委副書記、三門峽市長、三門峽市委書記。

趙海燕雖沒有紅色家庭背景,但父母都是教師,父親退休前是縣城重點中學的副校長,在當地受人尊重。趙海燕從小成績很好,從中國政法大學畢業後,進入河南省婦聯工作。

1998年後,趙海燕的仕途走上快車道。當年,她赴地方任職,2008年,趙海燕任焦作市委常委、副市長,2011年,任三門峽市市長,與時任市委書記楊樹平搭班子。

巧合的是,楊樹平到三門峽之前,也在焦作工作多年。搭班子之初,楊樹平在大會上還客氣地說:“在焦作,我與海燕同誌失之交臂,遺憾得很。2008年3月,我從焦作調來三門峽任市長,幾個月之後,海燕從新鄉過來,進入焦作的班子。早就聽說過這名女將的大名,卻沒能共事。”趙海燕隨即附和:“焦作留下的遺憾,在三門峽都補上。”

可惜事與願違,這對曾“失之交臂”的搭檔,很快就成為對頭。如果說焦作留下的是遺憾,三門峽歲月帶給各自的,隻能是無盡的悔恨。

書記、市長相互舉報

從2011年到2015年,楊樹平與趙海燕搭班子4年。或許是性格使然,兩人僅用了幾個月的磨合期,便宣告磨合失敗,難以兼容。

楊樹平生於1957年,出任三門峽市委書記時已54歲,仕途上再進一步的可能性不大。生於1963年的趙海燕年富力強,又是女幹部,企圖心很大。另一方麵,楊樹平是文人性格,喜歡舞文弄墨,工作作風溫和,趙海燕卻以強勢著稱。在一起搭班子不久,趙海燕就表現出對楊樹平的不尊重。

一名三門峽幹部回憶,剛開始,楊樹平在會上講話,趙海燕會掏出本子記,後來,楊樹平講話,趙海燕往往坐著一動不動。到最後,有幾次會議上,楊樹平講話,趙海燕竟掏出手機劃個不停。

有媒體報道,趙海燕常和楊樹平唱對台戲,楊樹平提出城市西移北擴,趙海燕卻說舊城改造;楊樹平提出“四大一高”發展戰略,趙海燕在會上一番解讀,讓這項戰略與楊樹平的初衷相去甚遠。還有一些會議,趙海燕發表長篇大論,講話時間比楊樹平還長。按照規定,市長在媒體報道中的篇幅不能超過市委書記,但趙海燕講得實在太多,媒體隻能略去兩人姓名,統一使用“會議指出”。

楊樹平喜歡和媒體打交道,有時發表的言論還被外界視為矯情。楊樹平曾說,自己當過民辦教師、鄉長、處長、市長,最難以忘懷的,還是當老師的時光。如果隻能選擇一個身份,我會選擇老師。此言一出,不少人評論楊樹平作秀過度。

趙海燕在一次教育工作會議上,脫稿隨口而出:“教師了不起!你們都知道,楊書記寧可不當市委書記,也要當老師,來和你們搶飯碗。”趙海燕的這番調侃,引得台下大笑。

麵對趙海燕的進攻,楊樹平也沒有一味退讓。尤其在組織人事方麵,趙海燕欣賞的幹部,楊樹平就是按住不提拔。多名三門峽幹部告訴記者,因為人事調整方麵的分歧,楊、趙二人曾在常委會上爆發過激烈爭吵。

到了搭班子的後期,兩人幾乎水火不容,三門峽的班子團結問題,不僅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在河南官場也人盡皆知。一次新春會議上,楊樹平說道:“我自認個性溫和。那些跟我搞不好關係的人,恐怕還得從自身找原因。”原本喜慶的場合,因為楊樹平的感慨頓時凝重起來。

2015年初,三門峽官場便流傳出一種說法——書記、市長,必定會查一個!據介紹,這種說法並非空穴來風,楊、趙二人矛盾激化,各自都向上級舉報對方。

從兩人落馬後所浮出水麵的一些線索來看,彼此都不幹淨,各自擁有政商資源甚至勢力範圍。與楊樹平走得近的商人,主要來自開發區的工業企業,這些企業在批地、建廠以及稅費優惠方麵,得到了楊的幫助。趙海燕則與幾名來自新鄉老家的房地產商關係親密,曾有舉報者稱,這幾名新鄉商人根本是趙海燕的“白手套”,趙在這些企業持有股份。當三門峽房地產市場遇冷,房企資金鏈緊張時,趙甚至挪用政府資金,借給上述企業。

賣官書記


作為為數不多的來自礦業城市的女性全國人大代表,昔日趙海燕頗受關注。

2015年7月,楊樹平落馬,旋即,趙海燕接任市委書記。一名三門峽退休官員介紹,這樣的局麵多少有些出乎意料。“客觀地說,楊樹平的工作能力不如趙海燕,但吃相卻比趙海燕好得多。趙海燕待人接物顯得很高傲,楊樹平卻有親民之稱。哪怕是作秀,楊樹平還會作一下,比如女兒結婚,真是沒擺一桌酒席。趙海燕卻講究穿著打扮,經常穿戴名牌服飾。知道兩人在鬥,沒料到趙海燕大獲全勝。”

或許是“勝利”太過酣暢淋漓,讓趙海燕忘乎所以。最終,更加出乎意料的事情出現——趙海燕接任市委書記不到一年即落馬。

有關趙落馬的原因,外界說法很多,有說是因為新鄉、焦作的舊案,有說是因為她擔任三門峽市長期間插手土地工程。一名熟悉當地政情的人士介紹,趙的問題很多,但最直接的導火索,是她擔任市委書記後賣官。“趙海燕的賣官,已經不能用貪腐來概括,更像是一種瘋狂的報複。”

趙海燕擔任市委書記不到一年,調整的處級幹部近百人,三門峽下轄的6個縣(市、區)一把手,就調整了5個。更有許多人事調整,讓外界疑竇重重。一名縣級市的市委書記,被調去三門峽職業技術學院任黨委副書記,另一個縣級市的市委書記被免職晾了起來,一名年輕的區長調往市人大常委會任調研室主任。

一名當地人士說,有些被貶的官員,幾個月不去新單位報道,心裏憋著火。

趙海燕不僅在官場有大動作,一些與楊樹平關係親密的企業,也被特別“關照”。楊樹平曾承諾給某家企業技改資金扶持,趙海燕上台後立馬卡住。

那些自認為遭到趙海燕打擊報複,或是認為即將遭受打擊的人,開始慢慢聚集。在反趙陣營中,不乏一些暫時保住了位置的官員。但在他們看來,按趙海燕這麽整下去,遲早會輪到自己,與其束手就擒,不如奮起一搏。

趙海燕的貪腐行徑早已有之,就在這輪人事調整中,她貶了許多人的官,空出了一大把位置,同時也把一些與自己有利益關係的人扶了上去,甚至是破格重用。所有這些,無疑被外人看在眼中。最終,一封有十餘名處級官員簽名的舉報信,被寄往北京、鄭州。還有一名被貶官員,一個月內三赴北京,聲言不告倒趙海燕誓不罷休。另據消息人士介紹,已被紀委調查的楊樹平,也持續不斷地舉報趙海燕。

所有的一切,在2016年的某個夏夜告一段落。那是一個周五的夜晚,忙碌了一周的趙海燕驅車從三門峽回老家新鄉過周末。在黃河大橋邊,她失去了自由。對於趙海燕,故鄉已是一個遙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