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天才光纖之父高錕 如今智商猶如一歲小孩(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有時候,越是無處不在、習以為常的東西,越容易讓人忘記它原本的珍貴。

  比如下麵這種透明度很高、粗細像蜘蛛絲一樣的玻璃絲。它是如今我們全部電話網、電視網、互聯網的基礎——光纖。

  因為有了它,人類得以享受到更快捷、便宜、清晰的通信傳輸,才有可能擁抱今天的信息社會。

  光纖引起了如此劃時代的巨變,可是它的發明者——高錕,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個陌生的名字。

  難怪美國前總統奧巴馬提到他時動情地說:“世界欠你一個大人情!”

  可是任何偉大,都不是輕輕鬆鬆成就。

  從被外媒諷刺為癡心妄想,到堅持想法排除萬難做出成果,再到最終獲得諾貝爾獎的認可,他等了43年。

  2009年,整個中國都喜氣洋洋,高錕獲諾貝爾物理學獎,成為第八位獲得諾貝爾科學獎的華裔科學獎。

  可是很多人卻說,一切已經太遲了。

  原來早在六年前70歲的高錕被確診患有阿茲海默症(俗稱老年癡呆),智力將會逐漸退化,變得像孩子一樣單純,此時的他甚至已經記不得自己心愛的研究成果。

  諾獎用特殊的安排向老人致敬:高錕被免除走到台中領獎、鞠躬三次的禮儀,瑞典國王破例親自走到他麵前為他頒獎。

  由於疾病,獲獎感言隻能由他的妻子替他發表。

  “謝謝”是他全程僅說過的兩個字。

  高錕出生名門,他的生活本來可以輕鬆的多。

  他的祖父是清末民初著名愛國詩人高吹萬,父親高君湘是留美歸國的執業律師,堂叔父高軍平是近代著名天文學家,弟弟高峿是美國天主教大學終身教授。

  中間的是高錕

  雖然家教很嚴,但高錕從小就對“動手實驗”十分感興趣,在“熊孩子”的路上越馬不停蹄......

  他曾經和同學成功電解水,自製氫氣。

  另一次是把紅磷和氯酸鉀塞進濕潤的泥土,製成泥炸彈。

  “這個實驗十分成功,我們用泥球擲向貓狗,把它們嚇個半死,我們則樂透了”

  還有一次偷偷摸摸做的實驗更了不得,還好最後意外敗露了......

  “當時我們手裏的氰化物(1g能毒死六七人),足以毒害全城的人”

  家裏人從此禁止他碰化學實驗,但真正的熊孩子是不會輕易屈服的!

  他又迷上了無線電,並成功地裝了一部有五六個真空管的收音機。

  “當我們最終由耳筒裏收聽到電台廣播,那感覺奇妙極了。在什麽也沒有的空氣裏,竟然可以蘊藏音樂,簡直是魔術”

  正是鼓搗無線電的這段經曆,在高錕心裏埋下了電機工程的種子。

  所以以後對待家裏的熊孩子,還是要以批評教育為主,人家可能隻是對世界太好奇了,善加引導以後說不定就是另一個高錕呢。

  32 歲的高錕在一家英國通信公司做工程師。

  他在自己的一篇論文中提出了一個大膽的設想,用純淨的玻璃代替銅線,通過光來傳送信號。

  當時沒有人料到,後來這一技術把世界的通信方式推進了整整一個時代!

  甚至與此相反,媒體嘲笑他癡人說夢,因為當時做通訊技術最先進、最權威的是貝爾實驗室,貝爾實驗室的研究重點還是空心光波導。主流的研究都不看好光纖通信。

  他如果換一個大家更認可的課題,路會好走的多,也更可能得到支持,而光纖的設想顯然有著巨大的風險。但是高錕想,既然自己相信這會是個改變世界的想法,就應該做下去。

  他於是主動找到貝爾實驗室試圖說服他們接受自己的想法,結果遭到了無情的拒絕。後來他又跑到英國國防部、英國郵政總局、許多玻璃工廠......一遍遍地講解、演示、遊說自己的設想。

  對於一個習慣和器材打交道的工程師來說,這絕對不是一個輕鬆的過程!他要克服常人難以想象的心理障礙,在一次次的質疑和不信任麵前堅定信念。

  真正堅韌的人總是會收獲他人的尊敬,經過高錕的努力,英國郵政總局撥款 1200 萬英磅研究經費。當時世界最大的玻璃公司 Corning(康寧,iPhone 屏幕上的保護玻璃就是他家的)斥資 3000 萬美元研製光纖。

  終於,在 1981 年,第一個光纖係統麵世。

  高錕曾說過,所有的科學家都應該固執,都要覺得自己是對的,否則不會成功。

  高錕的固執,成就了高錕的研究,也造就了我們現在的生活。

  2000年,高錕與鄧小平一起被《亞洲新聞周刊》選為“二十世紀亞洲風雲人物”

  由於高錕的傑出貢獻,1996年,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將一顆於1981年12月3日發現的國際編號為“3463”的小行星命名為“高錕星”。

  如今的“光纖之父”在愛妻的陪伴下通過學習繪畫恢複智力經曆了一個月的學習才握得畫筆,高錕以點為畫創作了第一篇畫作《許願樹》。



  那個好奇的孩子,再一次用熱烈的眼光注視著這個他深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