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紀委老書記有兩個將軍孫子:爺爺立三條家規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十八大以後,全麵從嚴治黨的過程中發現了一些家族性腐敗的人,說明一個家長出問題,影響的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家人,不僅害了社會,還害了全家。”

今年全國兩會上,全國政協委員、空軍指揮學院原副院長朱和平少將接受采訪時如是回應了“熱點”。


朱和平將軍

為什麽說是“熱點”,曾經與他一同在政協履職的全國政協副主席蘇榮,就是家風腐敗的典型。而他的爺爺,開國元帥朱德,又是樹立領袖良好家風的榜樣。

想必大家都還記得這樣一個有趣的細節。2015年全國兩會前夕,成都軍區聯勤部部長朱和平因涉嫌嚴重違紀被查的消息公布。朱和平(朱德之孫)一度“躺槍”,兩會上,麵對媒體的鏡頭,他笑著說:“他是陸軍,我是空軍。”

事實上,在全國政協委員當中,還有朱德的另一位後代,他叫劉建,解放軍裝備學院原副院長,是朱德的外孫。

此次兩會上,劉建提交了一份關於“以國家名義捍衛英烈權益,堅決反對曆史虛無主義”的提案,直指貶損邱少雲、醜化劉胡蘭等英雄的不良風氣,得到許多代表和委員的讚同。


劉建將軍

兩位元帥後代霸氣發聲,正義感令人動容。這種領袖家風的傳承,這正是我們這個時代所需要的。

朱和平從小在朱德身邊生活,去年6月底,他登上央視《開講啦》節目,講述了朱德留下的家風、家訓和家規。


朱德的家風是:

立德樹人、勤儉持家。

家規有三條:

一、不許使用他的小汽車;

二、不許以他的名義去辦事,特別是親友相求;

三、不許講究吃、喝、住、玩,不許追求享樂主義。

劉建也曾介紹說,他從小就喊朱德為“爺爺”而非“姥爺”,因為“姥爺”與舊社會的“老爺”同音,朱德十分反感。

對於軍隊反腐,朱和平一直有著堅定的立場,他說:軍隊不特殊,各個領域都要有反腐,無論軍人、老百姓還是地方幹部,違法便應懲處。


長安街知事APP介紹過,朱德是第一任中紀委書記。在他任職的5年多裏,全國各級紀委處理了近30萬起案件,對整治黨內紀律鬆弛現象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去年底,時值朱德元帥誕辰130周年,中央以極高規格紀念他,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特別提到,朱德同誌為黨的紀律檢查工作做了大量奠基性工作,讓大家對這位開國元勳的“重要身份”有了全新的認識。

當時朱和平也接受了采訪,他談到了這樣一件小事:

1960年代,朱德家的工作人員成立了黨的基層支部,無論有多忙,朱德都會抽出時間,以普通黨員的身份參加活動。1970年以後,隨著朱德年事已高,工作人員有時不通知他參加活動。

有一次,朱和平在家裏為爺爺讀書,爺爺問:“工作人員在幹什麽?”朱和平回答說:“他們在開會。”朱德立刻讓孫兒扶著自己,去參加會議。來到現場,朱德說:“我是一個共產黨員,你們不要剝奪我參加過組織生活的權利!共產黨的幹部無論職務多高,都應該遵守黨的組織紀律,按時參加組織召開的會議,自覺接受黨員的監督和批評。”

“如今有很多高級領導幹部,把自己當成特殊黨員,從不參加正常組織生活。小問題得不到糾正,最後發展成大問題。”朱和平特別提到,軍隊內有一名職務很高的落馬老虎,多年來從不參加組織生活。秘書提醒他應該參加組織生活,這名領導居然大發脾氣,把秘書罵了一通。“當初他若能虛心聽一聽周圍意見,或許對他會有幫助。

近些年,小夥伴們不難發現,越來越多的領袖後代敢於果斷發聲,直麵社會問題和不良風氣,比如大家熟悉的劉源、劉亞洲、羅援、毛新宇等等,媒體對此披露得也越來越多,無疑起到了凝聚人心的作用。

為什麽說這是凝聚人心?原因很簡單,打下紅色江山的老一輩革命家在人民群眾心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人民群眾點讚他們的精神、風骨、情懷,就是在表達自己對黨的忠誠和信任,是一種精神寄托,激勵著所有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

正如朱和平所說:“爺爺一生心係人民,艱苦樸素,在國家有難時義無反顧,也希望年輕一輩能有如此家國情懷。”

這種家國情懷,對於處於改革大局中的人民解放軍意義更為重大。軍人的職責是保家衛國,羅援少將曾指出,腐敗問題是軍隊的第一殺手。徐才厚郭伯雄長期主持軍委工作,他們的腐敗影響不僅僅在其自身問題,還導致吏治腐敗、影響軍隊戰鬥力,對軍內造成的影響是傷筋動骨,正因此,中央和中央軍委下很大力度懲治。

肅清郭徐流毒的力度越大,越是能激發人民群眾和廣大官兵學習老一輩革命元勳精神的熱情。總的來說,我們不能因郭徐腐敗而誇大整個軍隊的腐敗麵,應看到廣大官兵對腐敗深惡痛絕,且不少人在抵製腐敗。

十八大以來,得益於反腐、軍改,以及把“能打仗,打勝仗”作為衡量軍隊工作的硬指標,整個軍隊精神麵貌煥然一新。羅援就曾說過,作為一個老兵看到這種變化感到振奮,並稱革命先輩們也會為之感到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