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官相殺:中共高官內鬥引發槍戰,何以不了了之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中紀委打虎記”專題頁麵
在現行禁槍製度的中國內,被媒體報道的槍擊事件實屬罕見,更不用說是發生在中國政壇內的官官相殺事件了。日前,攀枝花槍擊案中的兩名主要官員官首度公開在媒體上露麵,但並未提及槍擊案相關信息。目前,對於公眾而言,案件的內情仍是一個問號,當地政府隻字未提,大陸媒體也未見相關報道,引人關注。

據觀察,當地媒體對攀枝花兩位黨政主官的行蹤的報道“時有時無”,十分蹊蹺。1月17日,《重慶晨報》確認,四川《攀枝花日報》在頭版公開報道,1月14日,攀枝花市委書記張剡和市長李建勤在槍擊案後首度公開現身,到當地煤礦和加油站檢查安全生產工作。

然而在攀枝花日報網站內,卻無法查詢到1月15日的數字版內容。綜合媒體報道稱,有閱讀過當期報紙的多位攀枝花市市民證實稱,確實有上述相關報道。官方欲蓋彌彰,不直麵問題處理方式引輿論不滿。


攀枝花市會展中心,槍擊案發現場(圖源:微博)

攀枝花槍擊事件發生至今已過去半個月。1月4日上午10時,攀枝花市委書記張剡、市長李建勤等人正在市會展中心開會,市國土資源局局長陳忠恕突然闖入會場,拔搶射擊,張、李2人遭到槍擊。槍手陳忠恕隨後在攀枝花賓館臨近的會展中心底層開槍自殺。

該事件引爆網絡討論,多家門戶網站相繼推送新聞報道,現場視頻在微博、微信等個人社交平台內熱傳。由於網絡輿論不了解案情,一時間,各類內幕傳言四起,有人將關注點聚焦在“這名開槍的官員是怎麽搞到槍的”。也有評論將焦點指向官場內鬥,而當地媒體人廣傳的消息是,當地紀委在領導授意之下,要調查這名國土局長礦權的相關問題,導致這名局長不滿,最終掏出自製槍支槍擊上司。

在各類報道中,有熟悉攀枝花官場的知情人士透露,行凶的國土局長為人性格倔強,脾氣火爆,在攀枝花官場上頗有個性。在一次國土局會議上,有與會人員手機響起,他勃然大怒,奪來手機當場摔得粉碎。該局長曾對朋友埋怨被書記長期穿小鞋,心中頗有怒氣。

如今,除了“陳忠實被立案調查”一事經中紀委證實外,案件原委及細節尚待官方透露。可以發現,官方信息的缺失,恰恰為各種傳言的泛濫提供了空間,魚龍混雜的信息成了人們第一時間“勾勒”整個事件的主要信息源。

信息不透明已經成為了常見現象,民眾反應此類情況見怪不怪。在“等待後續報道”的評論下,有網民回複稱,“想多了,哪裏會有後續報道,最多一兩句。”

要清楚的是,信息越透明,謠言消弭的越快,反之亦然。在2014年,新疆暴恐事件頻發,當時官方媒體的滯後且模糊的報道,便引發民眾不滿。2014年7月28日,新疆莎車縣艾力西湖鎮政府、派出所遭暴徒襲擊。但中國官方29日晚9時才粗線條地發布通告予以證實;中國公安部亦在30日簡單回應“正在妥善處理中”,對外界最為關心的傷亡人數隻是用概數一筆帶過。

官方的“失聲”是否因為事態嚴重,在刻意屏蔽消息,淡化影響?有分析稱,頻頻引得外界“中共處理突發事件的隱瞞不報慣性難改”的質疑,的確值得深思。如今,輿論場內討論中,已經出現了類似於“攀枝花兩名被槍擊者現身,意在快速掩蓋這次槍擊事件造成的影響”的評價。

新聞事件發生後,官方層麵不是主動回應輿論的關切,及時發布相關信息,卻“捂蓋子”、“堵嘴巴”的操作方式隻能適得其反,暴露執政能力的短板,拉低公信力,積極公開化處理才是粉碎不實信息泛濫的有效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