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死亡?BBC直播一個父親自殺紀錄片受爭議(圖/視)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又到了這個人人都想重新做人的季節...(所以往年都是說說而已?)

在這個對人生又充滿期待的時刻,周刊君卻偏偏看了一個“尋死”的故事。

這部曾在英國掀起不小轟動的紀錄片,隻有85分鍾。

在豆瓣2016年紀錄片年度榜單裏,與《不了神話:宮崎駿》並列排行第一。



分數很高,卻這是部極具爭議的片子。

因為說白了,這就是一場“自殺直播”。以至於一開播就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英國《每日郵報》:

“為什麽BBC今晚要播一個父親自殺的片?”



照片裏的大叔叫西蒙,事業有成,家庭幸福,還是劍橋大學的高材生。



而大叔想要狗帶的原因很簡單——他得了運動神經元病,也叫漸凍症

是絕症,患病開始,失去語言能力,慢慢雙臂癱瘓,最後無法呼吸。

(之前風靡一時的“冰桶挑戰”就是在為有這一病症的人加油打氣。)

患病前,西蒙會說4國語言,但後來,別人甚至聽不清他說的一個英文單詞。



於是在得知病情後,57歲的他選擇提前結束生命,他要安樂死。

BBC將這一過程完整的記錄了下來,影片名叫:

《如何死亡:西蒙的抉擇》


豆瓣一位網友對片子的評價很客觀——



片子拍得很平靜,隻有死者內心的訴求,和身邊親人情感的如實記錄。

為家人活,還是為自己活?

西蒙的妻子黛比,是最心疼他的人。



因為語言能力喪失,西蒙隻能用筆和本子,或者拿著這個打字輸入的代講機來“說話”,

好吧,是吐槽



說完連自己都忍不住笑了

也是很可愛

西蒙的母親,翻著相片,一臉寵溺自豪地向鏡頭介紹自己的兒子。



兒子已經57了,可說起自己寶貝,老人有些不好意思,害羞地吐舌。



西蒙的妻子最無法理解,就在前不久,她剛剛失去了小女兒克洛伊,18歲死於骨癌

▼黛比與克洛伊


黛比不是不懂那種深深的絕望,

當初女兒犯病時,她曾經疼得央求母親殺了自己。



正是一次次的難熬,黛比更覺人生不易,要好好珍惜,

所以,她完全無法理解,“為什麽西蒙就不能這麽做啊。”



“不像個男人,我寧願去死”

在影片裏,西蒙對自己要求之高,隨處可見。

連找代替自己聲音的代理人時,他依然有功夫“挑三揀四”。

▼國外一個提供各種聲音的服務網站




在療養院的日子,他需要護工為自己穿衣洗澡。

他對著鏡頭,無奈地寫著:





當他寫下這話的時候,眼裏很平靜,又滿是道不盡的悲傷。



他並非不留戀生活,想到無法再與家人共處,他也會難過地啜泣。

他的朋友們,也深深了解他的為人。



人們是否有權利選擇自己死的權利,是一直存在爭議的問題。

但是協助他人自殺,在英國很可能會被判處14年監禁。

影片拍攝過程中,也就是2015年7月,英國20年來第一次備受爭議的安樂死法案由國會議員投票決定。

一方麵,支持的人認為,每個人,尤其是絕症病人,有權結束自己的生命。



另一方麵,反對的人認為,這是對生命的褻瀆。

大多數人也覺得,隻要活著就要堅持活下去,而不是幫他們棄生。



人們甚至因為這個爭吵起來。



最終,還是沒有通過。



我們到底有沒有權利狗帶?

在中國,關於“安樂死”的需求,立法為空白。

首例出現過的“安樂死”案件在1986年陝西漢中,醫生蒲連升應患者女兒的要求為其實施安樂死。最後被檢察院以“故意殺人罪”批準逮捕。

▼醫生蒲連升



雖然最後蒲連升獲無罪釋放,但他的生活和工作都受到影響,如今已辭世。

生前他在接受央視記者訪問時說,

“我的目的就是減輕病人痛苦,這是醫生的責任。”

大多數的“安樂死”事件,實施者有的被無罪釋放,但很多都成了階下囚。

但中國不立法也有原因,醫療體係和保障製度不完善,不具備“選擇”的餘地。

對於沒錢治療的人來說,“安樂死”看似自願,實則是被迫的選擇。

在荷蘭、比利時、盧森堡和瑞士,安樂死是合法的。這一需求很大,2006年起,荷蘭在六年內的安樂死需求猛增。



瑞士有三個機構接受外國顧客,每年都有各國前來“送死”的人,成本很高,平均花費在7000英鎊。(死不死得起也是個問題)
最後西蒙選擇了瑞士。在發郵件預約的時候,他還是一如既往的調皮。



最後他選擇在2015年11月2日的星期一結束自己的生命,那一天也是自己的生日。

在瑞士巴塞爾這間機構裏,黛比忍不住帶有責問地問了執行醫師艾瑞卡這樣一句話:

“你為何對安樂死如此熱心?”



言外之意就是,你為什麽對將死的人如此心安理得?

但接下來艾瑞卡的回答,讓黛比也陷入了沉思。

這是你的選擇,還是別人的選擇



艾瑞卡的意思很簡單,病者和生者都不該因為自己的想法幹涉對方的決定雖然這很難。

事實上,這項預約相當“人性化”,一切還是以活著為前提,

哪怕一切就緒你也可以隨時可以改變主意,

不僅如此,如果病情好轉,機構有理由推遲或拒絕你的預約。

但從頭到尾,西蒙都相當清楚自己的決定。



他依然享受生活,並和自己的親朋好友開了溫馨的告別會。

盡管人們不讚同他的做法,還是尊重西蒙並給了他最好的祝福。





就在所有人在倒數日子,同時期待著西蒙改變主意的時候,

西蒙的一個舉動,讓所有人徹底看到了他的決心。

在離安樂死日期還有不到一個月的時候,西蒙被家人發現試圖自殺。

雖然事後的西蒙很後悔,但人們終於發現,

這個男人,是真真正正考慮清楚了。



黛比的妻子終於了解到丈夫的想法,她主動聯係了巴塞爾的安樂死機構,

提前了西蒙安樂死的日期。

在臨走的前一天,西蒙和親朋好友吃了最後一頓晚飯,



對著鏡頭,妻子黛比臉上少了之前的不解和憤怒。



隨後西蒙隨同妻子與親友,踏上了飛往瑞士的航班,

臨走前,大女兒依依不舍在機場與西蒙告別。



安樂死的日期在到達瑞士的第二天,機構依舊在給西蒙充足的時間準備,

與西蒙溝通,並讓他與親友好好告別。

飯桌上麵對妻子黛比,西蒙笑得很平靜,也很幸福。



第二天,在做完最後的確認後,



在播放完事先錄好對妻子的話後,



他毫不猶豫地,帶著點費勁,自己撥開了注射開關。

握著妻子的手,平靜地離開了人世。





看完最後一幕,網友的評論也很感慨,





也有人發表自己的看法。



周刊君佩服一個能在享受生命的同時還能如此清醒理智的人。

承受著生命的痛苦和甜蜜,並給自己一個合適的交代固然需要勇氣,


也佩服那些為西蒙離去而選擇勇敢接受的親人們,

就像西蒙的母親說的:

“那些堅持到最後的人,也是勇敢的。”


對所有人來說,活下去是一種本能,但西蒙選擇了死亡。

其實不管你的選擇是歸順常人,還是驚世駭俗都無可厚非,

你的選擇始終代表你自己,無論你是不是真心。

你選了在人前顯擺,盡管後悔得像條狗。
你選了爸媽安排的對象,盡管你壓根就不喜歡。
你選了為房子、車子奮鬥,隻因為成功的人好像都這樣。


所以,無論做什麽選擇,你還是要想清楚,這究竟是不是你的想法。

或許有一天,你也能決定結束自己生命的方式,

但在這之前,周刊君更希望的是,我們能選擇自己想要的方式,先好好活著,對得起自己。



不然你有什麽資格狗帶啊:)

蟬創意是一個全中國最糟糕的公眾號,我們專注於人類腦洞開發的事業,對藝術作品、潮流文化、網絡熱點進行野雞式播報,在毀滅你的人生觀、價值觀同時,向世界傳遞我們的虛情假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