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焦點新聞 » 霧霾籠罩的冬天,中國人是這樣度過的…(組圖)

霧霾籠罩的冬天,中國人是這樣度過的…

文章來源: 紐約時報 於 2017-01-09 08:56:3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十麵霾伏”專題頁麵


周二,中國阜陽,在弄霧霾中跳舞。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

周二,人們騎著電動車和自行車穿行在濃重的霧霾中。An Mi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周二的天津。China Stringer Network, via Reuters

周三,飛機停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Wu Ho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周三的北京。

北京——跳廣場舞的人在霧霾中移動、旋轉、屈膝行禮,猶如漂浮在昏暗冥府裏的幽靈。霧霾嚴重到幾步開外的其他舞者,看上去就像是懸在灰色迷霧中的模糊幻影。汙濁的空氣籠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已有數周時間,但一些跳舞愛好者仍堅持自己例行的戶外舞蹈活動。

在表現中國最近這個霾冬的一組係列圖片中,有一張就是關於本周安徽省阜陽市這些幽靈般的舞者。外國新聞報道常把這裏冬季汙染加劇的現象稱作“空氣末日”(airpocalypse)。但就像這些圖片所顯示的那樣,對很多民眾來說,生活在這種有毒的空氣中已經成了一種不得不忍受的常規,甚至去戶外跳舞都不受影響。

“最可怕的不是霾,而是對霾已經麻木和習慣了,”中國新聞網站網易上一條有關這些圖片的評論寫道。其他人則用冷嘲熱諷式的幽默表達無可奈何之意,這是大家的慣常做法。

“沒覺得可怕啊,”網易上的另一條評論寫道,“每天呼吸著新鮮的霧霾,為生在這神奇的國度,感到好幸福啊。”

在已實現工業化的中國很多地區,空氣汙染是長期存在的現象,但在冬季,因為燒煤取暖,加之空氣中來自工廠和發電廠的汙染物增加,汙染便會加劇。一些專家稱,2016年重工業增長也是導致今冬霧霾加劇的原因之一。在寒冷的月份,受到汙染的空氣會在該地區積聚,從一個地方肆虐到另一個地方,直到大風將其吹散,另一團霧霾重新聚集。周四當天,霧霾從港口城市天津一直延伸到中國中部。

周二在阜陽,空氣質量惡劣,但按照中國很多城市粗糲的標準來看仍不算嚴重。PM2.5,即對健康危害最大的細微顆粒濃度達到了平均每立方米283毫克,空氣質量屬於“嚴重汙染”。

但自12月以來,中國北方很多城市的PM2.5水平要高得多,上月河北的石家莊甚至達到了每立方米100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建議日常接觸的PM2.5濃度不高於每立方米25毫克。

很多民眾對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威脅越來越敏感。對霧霾的忍耐正在逐漸消失,特別是中產階級。他們有錢旅遊,去沒有霧霾的地方生活、呼吸。

政府承諾淨化空氣,實際上也的確有一些改善,特別是在去年夏天。但這種進步讓今年冬天霧霾的回歸變得更讓人不舒服。最近,坐飛機回北京的旅客從藍天墜落冥間。對那些試圖離開的人,汙染最嚴重時因為能見度差,很多航班延誤或取消。

很多人最擔心的是孩子和老人。本周,一封以北京家長的名義寫的信呼籲北京市政府允許學校和家長為教室購買新風設備。官員稱將在部分學校試點安裝空氣淨化器,但並不是那封信要求的那種設備。後者體積更大。

“我們真的不想等了!”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這封信寫道。“霧霾不等人。”

在北京和其他受影響的城市裏,現在很多人會照例戴上口罩。就在幾年前,這還頗為新鮮。不過他們戴的通常是廉價、輕薄的棉質口罩,幾乎無助於抵禦PM2.5顆粒。

“今年冬天是我第一次考慮離開,”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人員盧新(音)透過一個自帶電子空氣過濾器的高科技口罩說。“我3歲的兒子和父母每天都待在家裏,從不出門。這是辦法嗎?”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傳27歲美國球星台北約變性網紅開房 網民猜是他

24小時討論排行

“殺死”那個錯付910元車費男孩的不僅僅是司機
特朗普稱“要讓藥價降低1500%”,被批數學邏輯混亂
特斯拉是贏了,但不是真相的全部
印度稱將全力申辦2036年奧運會 競爭對手有這幾國
特朗普抵達蘇格蘭,當地媒體:美國重刑犯來了
6名大學生選礦廠遇難 高工分析“為何救援時間長”
特朗普試圖向馬斯克示好求和?馬斯克不買賬!
馬克龍稱法將承認巴勒斯坦國 美駐以大使公開嘲笑
美國退出停火談判,特朗普:哈馬斯不想談判,想死
6名大學生掉入浮選槽,救援為何38分鍾後才到場?
矽穀的C位都是華人?!華人或統治AI時代
俄官員:超過70國3500名外國雇傭兵參與烏軍行動
深陷反腐危機,澤連斯基位置恐不保?
中國創新藥出海爆單:半年已攬下660億美元
山西人愛午睡這事兒,全網還沒說清楚
紮克伯格:任命這位華裔為Meta的首席科學家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霧霾籠罩的冬天,中國人是這樣度過的…

紐約時報 2017-01-09 08:56:31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穹頂之下的輿論大爆炸”專題頁麵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十麵霾伏”專題頁麵


周二,中國阜陽,在弄霧霾中跳舞。Chinatopix, via Associated Press

周二,人們騎著電動車和自行車穿行在濃重的霧霾中。An Mi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周二的天津。China Stringer Network, via Reuters

周三,飛機停在北京首都國際機場。Wu Hong/European Pressphoto Agency

周三的北京。

北京——跳廣場舞的人在霧霾中移動、旋轉、屈膝行禮,猶如漂浮在昏暗冥府裏的幽靈。霧霾嚴重到幾步開外的其他舞者,看上去就像是懸在灰色迷霧中的模糊幻影。汙濁的空氣籠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已有數周時間,但一些跳舞愛好者仍堅持自己例行的戶外舞蹈活動。

在表現中國最近這個霾冬的一組係列圖片中,有一張就是關於本周安徽省阜陽市這些幽靈般的舞者。外國新聞報道常把這裏冬季汙染加劇的現象稱作“空氣末日”(airpocalypse)。但就像這些圖片所顯示的那樣,對很多民眾來說,生活在這種有毒的空氣中已經成了一種不得不忍受的常規,甚至去戶外跳舞都不受影響。

“最可怕的不是霾,而是對霾已經麻木和習慣了,”中國新聞網站網易上一條有關這些圖片的評論寫道。其他人則用冷嘲熱諷式的幽默表達無可奈何之意,這是大家的慣常做法。

“沒覺得可怕啊,”網易上的另一條評論寫道,“每天呼吸著新鮮的霧霾,為生在這神奇的國度,感到好幸福啊。”

在已實現工業化的中國很多地區,空氣汙染是長期存在的現象,但在冬季,因為燒煤取暖,加之空氣中來自工廠和發電廠的汙染物增加,汙染便會加劇。一些專家稱,2016年重工業增長也是導致今冬霧霾加劇的原因之一。在寒冷的月份,受到汙染的空氣會在該地區積聚,從一個地方肆虐到另一個地方,直到大風將其吹散,另一團霧霾重新聚集。周四當天,霧霾從港口城市天津一直延伸到中國中部。

周二在阜陽,空氣質量惡劣,但按照中國很多城市粗糲的標準來看仍不算嚴重。PM2.5,即對健康危害最大的細微顆粒濃度達到了平均每立方米283毫克,空氣質量屬於“嚴重汙染”。

但自12月以來,中國北方很多城市的PM2.5水平要高得多,上月河北的石家莊甚至達到了每立方米1000毫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建議日常接觸的PM2.5濃度不高於每立方米25毫克。

很多民眾對空氣汙染帶來的健康威脅越來越敏感。對霧霾的忍耐正在逐漸消失,特別是中產階級。他們有錢旅遊,去沒有霧霾的地方生活、呼吸。

政府承諾淨化空氣,實際上也的確有一些改善,特別是在去年夏天。但這種進步讓今年冬天霧霾的回歸變得更讓人不舒服。最近,坐飛機回北京的旅客從藍天墜落冥間。對那些試圖離開的人,汙染最嚴重時因為能見度差,很多航班延誤或取消。

很多人最擔心的是孩子和老人。本周,一封以北京家長的名義寫的信呼籲北京市政府允許學校和家長為教室購買新風設備。官員稱將在部分學校試點安裝空氣淨化器,但並不是那封信要求的那種設備。後者體積更大。

“我們真的不想等了!”在互聯網上廣為流傳的這封信寫道。“霧霾不等人。”

在北京和其他受影響的城市裏,現在很多人會照例戴上口罩。就在幾年前,這還頗為新鮮。不過他們戴的通常是廉價、輕薄的棉質口罩,幾乎無助於抵禦PM2.5顆粒。

“今年冬天是我第一次考慮離開,”一家互聯網公司的管理人員盧新(音)透過一個自帶電子空氣過濾器的高科技口罩說。“我3歲的兒子和父母每天都待在家裏,從不出門。這是辦法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