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嶺官員與趙本山迅速切割 關係降至最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更多新聞請進入文學城“本山帝國危局”專題頁麵
趙本山顯然身處低穀,但尚無跡象顯示其個人命運走向一定凶險。在其家鄉鐵嶺,“發跡時官員與明星(商人)互相捧場,落難時迅速切割、剝離”的故事,卻展現了某些地區耐人尋味的官、商生態。



趙本山(圖片來源:CFP)

從北京往東北方向沿高速行進750公裏,可抵達遼寧省鐵嶺市。在過去十餘年中,鐵嶺這個在中國大陸本不為多數人熟知的城市,因為誕生了趙本山及其弟子在內的眾多喜劇明星,已成為著名“藝術之鄉”。

趙本山曾是鐵嶺市的“名片”,鐵嶺劇院是趙本山題的字,鐵嶺博物館裏擺著趙本山的蠟像,街邊的一些公園、廣場上也立著趙本山的雕像。與“趙本山”相關的各個產業在當地隨處可見:“劉老根小燒酒”、“劉老根鹹菜”等招牌比比皆是。

趙本山在鐵嶺市的傳說不僅僅限於其從一個初中未畢業的公社宣傳隊員,最終成為舉國注目的“喜劇表演大師”,還在於其政商資源的快速積聚——十餘年間,趙本山及其家庭資產激增,其私人購買飛機的大手筆令人瞠目;十餘年來,趙本山曾無數次出入高官府邸,其舉辦的諸多活動均有官員爭著“搭台”。

不過,這些昔日的輝煌在馬年卻成為泡影。2014年9 月,時任鐵嶺市市長林強涉案被查,立即有輿論指向趙本山;此後的10月中旬,曾作為大陸藝術界一麵旗幟的趙本山,未能入選參加由中共中央總書記出席並講話的中央文藝工作座談會,事後拚命利用各種渠道發聲,表示學習了座談會精神之後“激動得睡不著”的趙本山,更加被人懷疑“心虛”,被輿論傳言“很快要出事”;2015年1月,原遼寧省政府副秘書長魏俊星涉嫌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更進一步加劇了輿論傳言。魏俊星曾多年擔任鐵嶺市委常委、開原市委書記,開原(縣級市)正是趙本山的老家,魏俊星也與趙本山多有交集。

2015年2月初,大雪不斷在鐵嶺上空飄落,白天氣溫連續數日低至零下15度。比氣溫更低調的是趙本山及其團隊,他們不斷拒絕來訪的媒體。同樣低調的還有鐵嶺官方,曾經爭搶為趙本山搭台的局麵不再,甚至是唯恐避之不及。

這種“發跡時官員與明星(商人)互相‘抬轎’,落難時相互切割各自剝離”的故事,在大陸其實已經不是第一次上演,隻不過這一次輪到了趙本山。無論其個人最終走向何種結局,其目前的故事版本已足以讓世人重新審視大陸的官場生態。

曾經的最堅強後盾

距離開原縣城約50公裏,群山環抱中有一個叫蓮花村的地方,這裏的農民主要靠種植玉米等糧食維持生計。

趙本山出生在蓮花村,他的二叔趙德明,是一個瞎子,但精通二胡、三弦等樂器,趙本山從小跟二叔學習會了日後賴以為生的二胡、笛子、三弦,二叔算是他最初的啟蒙老師。

趙本山從小不太幹農活,但頗具藝術天賦,從蓮花中學初中輟學去了公社文藝隊,後來到西豐縣藝術團當臨時工,繼而從西豐到鐵嶺民間藝術團,最後走進中央電視台參加春節聯歡晚會。

對於自己的母校,1999年6月趙本山在鐵嶺舉行同學聯誼會時說,“找我的人比較多,但我希望你們不要客氣……過去的籃球架是怎麽樣,背上書包哪座山該怎麽走,我閉上眼睛都知道”。

蓮花村的農民告訴記者,趙本山每年要回家上墳一次,順便會給村裏十來個70歲以上的老人每人發錢5,000元(1元人民幣約合0.1609美元,下同)。這對於人均年收入不到3,000元的小山村,無疑是一份厚禮。即便是鄰村聞訊前來觀望的村民,也會發三兩百元不等,上墳祭供後的水果、香煙,村民可以隨便帶走。

趙本山家的祖墳,在村子背後300米處一片幽靜的樹林。據村民回憶,趙本山每次回家上墳一般都會有浩大的車隊。“少的時候幾個車,多的時候七八十個車,陪同的人部分是弟子,部分是當地幹部”。

曾經陪同趙本山上墳的官員中,魏俊星就是其中一位。一位村民透露,他親眼看見魏有一次陪趙本山從車上下來,走到了墳邊,看趙本山給祖先下跪、敬完酒才同路返回。

作為趙本山老家的“封疆大吏”,魏俊星在趙本山的麵前,幾乎沒有架子。1955年出生的魏俊星和1957年出生的趙本山在外界看來,也確實“兄弟情深”。

據《華西都市報》2009年12月7日報道,在《鄉村愛情3》關機儀式現場,魏俊星高調地說:“感激親愛的本山,多年來全力支持鐵嶺和開原的發展。鐵嶺會在生活上、藝術上成為趙本山最堅強的後盾。”

事實上,早在2002年12月開原市委第5次黨代會上,魏俊星就公開強調:“要弘揚本山文化,建設文化場館”;次年的另外一次會議上,魏俊星再次提到:打好“城鄉共建”和“趙本山”兩張牌,提高開原的知名度。

趙本山這張“名片”給魏俊星乃至開原帶來的回報也是相當可觀的。公開數據顯示,在魏俊星當政時期,開原經濟出現“飛快發展”。魏俊星在2004年9月24日開的一次會議稱:預計到9月末,GDP實現 30.48億元,同比增長38.5%,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509萬元,同比增長39.8%。這次會議上,魏俊星還將舉辦“趙本山”杯二人轉大賽、隆重舉行電視劇《馬大帥》第二部的開機儀式作為政績通報。

2005年1月,魏俊星提出“為進入全國百強縣而奮鬥”。2007年開原官方宣稱GDP實現110億元,增長46.7%,比2006年淨增35億元,是2000年的5.8倍,在遼寧省44個縣中的位次,從 2003年的32位升為第9位。2010年8月,開原市官方宣布進入全國百強縣行列,排名第85位。魏俊星在一次會議上自豪地說:“我們創造了開原發展史上新的奇跡,這是開原前所未有的榮耀和輝煌。”不過,公開資料顯示,開原2001年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隻有5,399萬元,人均財力隻有252 元,相對全省縣市平均水平還少了79元,處於全省貧困縣市邊緣。魏俊星當政用了9年多時間,如何實現由全省貧困縣到全國百強縣的曆史性跨越的?

記者發現,操作開原“百強縣”評比的所謂權威機構,依據北京市工商部門提供的資料隻是一家普通公司,工商注冊全稱是“北京中郡縣域經濟谘詢所”,而非對外宣稱的“研究所”,注冊時間是1998年,注冊資本僅 10萬元。該機構2011年公布的“全國縣域經濟基本競爭力百強縣(市)”等評比榜單,其中竟出現17個國家級貧困縣,引發公眾的關注和質疑。

鐵嶺搭台 本山唱戲

除魏俊星外,多年來鐵嶺官方對趙本山也曾是極盡支持的。

2001年,鐵嶺市政府提出精心打造“小品藝術之鄉”、“煤電能源之城”等四張“名片”,把鐵嶺建成具有濃鬱地域特色的文化名城。

接下來,鐵嶺市政府開始聘請趙本山等人作為形象大使。2002年到2014年12年的時間,鐵嶺成了趙本山多部電視劇拍攝的主戰場,並且在中央電視台以及多個省級電視台熱播。

2002年9月,聲勢浩大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暨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舉行,遼寧省、鐵嶺市多個領導參與,各界文化名人雲集。

“盛會逢盛世”,時任鐵嶺市委副書記王秉傑用了一連串的排比句對活動進行讚揚:通過這次活動,促進了鐵嶺的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經貿活動取得累累碩果;通過這次活動,展示了鐵嶺改革開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成果……

鐵嶺市郵政局以150萬元的價格買斷藝術節暨“趙本山”杯小品大賽開幕式承辦權。官方宣稱:這標誌著此次大賽采取的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啟動。據《中國集郵報》報道,鐵嶺市郵政局、集郵公司發行了民間藝術節個性化郵票。共發行6.4萬枚,16枚個性化郵票連在一起,有趙本山半身像和表演片段的郵票。

公開資料顯示,鐵嶺市利用各種文化節慶,以節會友,以友招商。從2002到2005年,鐵嶺市共引進規模以上投資項目929個,引進資金190億元。2004年,鐵嶺市國民生產總值突破200億元,實現17%的增長速度。

這更堅定了官方將鐵嶺定位為“小戲小品藝術之鄉”的態度。2011年6月22日的鐵嶺市委16次黨代會上,當地一位市領導公開宣布,要整合特色文化資源,建成本山傳媒藝術教育中心等項目,做大藝術之鄉品牌。

2012年,鐵嶺實施“文化興市”戰略。5月7日,由本山傳媒、鐵嶺市委宣傳部等多個機構聯合攝製的30集電視劇《不是錢的事》新聞發布會暨衛視看片會舉行,時任市委書記潘利國說,鐵嶺市委市政府將全力配合、積極支持電視劇的拍攝和製作,希望本山先生的力作再次火遍神州,為提升家鄉鐵嶺知名度給力助威。

但此後,鐵嶺官方如此強力為趙本山站台的言論在公開報道中很少出現。那一年,中共十八大舉行,大陸官場換屆,整個社會風雲際會,暗流湧動。

1969年出生的林強,2013年初由沈陽市和平區區委書記任上調至鐵嶺市擔任市委副書記,並被提名為市長選人,是當時遼寧最年輕的正廳級官員之一,前途曾被頗為看好。

林強和趙本山此前並無太多交集,至其“落馬”的2014年9月,林強在鐵嶺任職一年八個月期間,官方報道的林強與趙本山交集隻有一次:2014年6月2日,“鐵嶺新城”杯中國·鐵嶺首屆東北二人轉邀請賽頒獎晚會,林強和趙本山同時參加。

據悉,林強涉案被調查,應該與其鐵嶺任職無關。據一篇公開報道則暗示,林強是被原沈陽市檢察院檢察長張東陽案牽出的。該報道稱,2011年,張東陽應其表弟史海鷹的請托,請求時任沈陽市和平區區長林強在史海鷹企業動遷補償過程中給予關照。

與趙本山並無太多交集的林強“落馬”,成了輿論紛紛關注趙本山的重要風向標,民間早已流傳的各種對趙本山不利的傳言,借著這個契機甚囂塵上,至魏俊星被查時達到頂峰。

失落的“名片”

2015年1月12日,趙本山在鐵嶺參加當地舉辦的弘揚孝道文化演出,趙本山在台上麵對觀眾坦言:“這段時間雖然瘦了一些,自己吃得好,睡得好,身體好,鄉親們大可放心!”他還饒有意味地說了一句:“(我)活得好好的,啥事沒有。”

但中共市委機關報《鐵嶺日報》僅在三版以《我市舉行迎新春弘揚孝音樂會》,短短三百餘字的文章裏,提到了趙本山和本山民族樂團參與演出。既往,標題或圖片就會直接介紹趙本山。

而全國性媒體報道這一演出的消息則是兩周以後,關注點均在“趙本山現身,回應負麵傳聞”。

據一位當地工作人員透露,該次演出鐵嶺市委書記和市長都沒有參加活動,出席的領導降格為文化部門的局長和副局長。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過去近20年,趙本山在鐵嶺的活動很少沒有市領導參加,也很少不上鐵嶺媒體的頭條。兩年多前的2012年4月25日,趙本山捐資上百萬修繕母校開原蓮花中學,鐵嶺市多個官員出席揭牌儀式。同年趙本山攜手當地一家醫院捐資1,000萬元建流動眼科醫院,當地多名市領導出席。《鐵嶺日報》均頭版頭條報道後,再轉其他版麵詳細報道。

記者在鐵嶺采訪期間,很多官方人士均拒絕談論趙本山或魏俊星,直言“太敏感”。

開原市旅遊局副局長劉興曄曾公開發表過一篇博文透露,當年開原官方希望趙本山能將電視連續劇《劉老根2》放到開原拍攝,一個市領導以及趙本山的幹媽專程到沈陽找趙本山遊說,該領導表示:“你拍戲的吃住行費用全由家鄉管,你實名拍攝就行了,戲裏縣名就叫開原,山名就叫象牙山,我們就要這個免費廣告的效應。”

記者聯係劉興曄,說明來意後,對方以“正要開會”為由掛掉電話。記者再次拔打該局辦公室電話時,卻被告知不是旅遊局。

2015年1月27日,遼寧省兩會召開,作為全國政協委員的趙本山此前名字出現在列席會議的人員名單中,但至整個會議結束他始終沒有露麵。

開原市作家協會副主席曹秀曾寫過一本上百萬字關於趙本山的書,至今尚未出版。近日,他發博文稱:2014年的趙本山處於低穀,2015年的趙本山還在低穀,跟隨在他身後的人也處於低穀,連他的家鄉都處於低穀中。

曹秀認為,趙本山從最初涉足影視業到現在不過10年,這10年他走的是上層路線,至於誰是他的上層他自己知道,或多或少這就是他遭遇困惑的原因。

一個值得注意的細節是,盡管現在的鐵嶺市仍在繼續宣傳當地的“藝術之鄉”概念,但具體提法已經由“小戲小品”轉為“曲藝”,用詞不同所透露的含意耐人尋味。

記者獲悉,趙本山的身份目前仍然是“體製內”,其編製在鐵嶺市文化局下屬的鐵嶺市民間藝術團。一位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民間藝術團成員的)工資由基本工資加演出提成構成,每個月大約4,000多元,趙本山基本不參與團裏的演出,所以每個月發給他的大約是1,000多元”。

鐵嶺市民間藝術團位於該市文化路,是一棟6層的小樓。在五層一間大約200平方的屋子裏,牆上掛著趙本山的三張照片,兩張在深情演奏二胡,另一張為開懷大笑。這間房子,是“中國鐵嶺本山民族樂團”的排練室 ——2014年6月,由趙本山牽頭成立該樂團,成員大多是已經退休的趙本山多年的老同事,工資之外的所有開銷都由趙本山支出。

作為曾經的鐵嶺市“名片”,盡管官方躲避,試圖與趙本山剝離關係,但鐵嶺民間對其的感情顯然難以割舍。羊年春節前夕,即使接近零下20度的寒冬裏,也有人在廣場上爭著和趙本山雕像合影。

當地一位與趙本山關係非常親密的畫家告訴記者,趙本山是一個講究商業遊戲規則的人。比如有一次趙外出表演,主辦城市的政府官員告訴趙,“在這裏演出的收入可以不用上稅。”趙回答說,“你這裏是這裏,我那邊必須交。”該畫家由此認為,趙是很聰明的人,不會在經濟問題上犯錯誤。

該畫家還表示,很多人提議不要摻合趙本山的事,但他認為趙本山一不偷二不搶,不可能有什麽事,就算有什麽差錯,在他的心目中依舊是一個成功的藝術家。

馬年歲末,鐵嶺市民間藝術團舉辦了各種藝術培訓班,來自各地的學生冒著嚴寒趕來參加培訓。這些學生中,不乏真正的民間藝術愛好者,以及夢想一夜成名的年輕人,他們期待複製當年趙本山的奇跡,實現人生的輝煌。他們中一些人,還希望能見到趙本山本人,但趙本山此時恐怕已無暇顧及。
jj191 發表評論於
不倒趙本山,某些人的飯碗就沒了。
chillycold 發表評論於
又一輪新的倒趙本山風波開始!
jj191 發表評論於
切割了也好,以後也不再被利用了。

作家賈平凹曾經說過,他周圍很多人都以吃他為謀生手段,有人以研究他的作品為職業,有人為他寫傳記,有人反複編輯他以前的散文,還有人以罵他為職業。

看來趙本山也沒少被別人吃。人怕出名豬怕壯。
celji 發表評論於
隻是回歸理性位置, 啥切割啥關係降至最冷, 本來就熱得不正常, 政府為商人保駕護航應該是有分寸的.

keepdoing2.0 發表評論於
趙本山在習近平文藝座談會後立即高調組織學習,並表態說文藝要為黨服務,他聽黨的話。但誰是“黨”?以前江澤民、薄熙在台上,他們就是“黨”,他當然要跟著他們,可現在“黨”換人了,他一下子從“通俗”變成了“低俗”,被“黨”拋棄。趙本山跟“黨”跟丟了、被拋棄的例子,一直在以不同的方式上演著,前些年,政法係統認為周永康就是“黨”,軍隊係統認為徐才厚就是“黨”,但當年那些緊跟他們的人,現在都成了被調查的對象,最新的例子就是黃宏。在曆史上,陳獨秀、瞿秋白、李立三,王明、張國燾、劉少奇、林彪、華國鋒、胡耀邦、趙紫陽都曾經是“黨”,又一夜之間變成反黨分子並株連九族。曆史總是在重演,可人們總是記不住。那些現在自以為看得很準、靠投靠中共某派勢力為自己賺取利益的人,這些前車之鑒,希望你們看清楚。
shennian 發表評論於
趙本山現在說他不懂政治,其實他很懂政治,隻不過他過去抱的大腿,現在“政治不正確”了。他如果不懂政治,就不會連夜組織學習習近平文藝座談會的講話了。他想繼續投靠政治,但新君現在卻要拿他來祭旗。那些現在抱著新皇帝大腿得意洋洋的“藝術家”,趙本山的今天,就是你們的明天!
bobby41 發表評論於
算了,放這老頭一馬吧,把他逼死有啥意思
凝露玫瑰 發表評論於
本來就是利益關係,還指望人家兩肋插刀啊。
goeach 發表評論於
從表演藝術上看,我覺得他很好,其它的我不了解。
bso001 發表評論於
靠關係發家, 因關係倒黴
蒙得 發表評論於
張鐵生知道,白卷也知道。鐵嶺是什麽東西?哈哈。
tianfang 發表評論於
張鐵生是朝陽出來的吧?
貴和街 發表評論於
鐵嶺大蔥早就有名,比趙本山出名早。
立竿見影-1 發表評論於
扯淡,沒趙本山鐵嶺就沒名氣?

知道張鐵生是哪裏人嗎?當年張鐵生的名氣不亞於趙本山吧?
吳氏生飛 發表評論於
真是鹹的蛋疼。把各個媒體的文章湊在一起,成了這麽篇有臭又長的沒有Point 的文章。
愛上網 發表評論於
這麽看本山人不錯
怎麽可以瞎說 發表評論於
沒有趙本山,有幾個人知道鐵嶺啊?? 這些人真不地道!
每天都來看看 發表評論於
切割,切割你個大頭啊,切割成了2014,2015的常用詞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