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救大導演波蘭斯基:他的確是一個好色的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0-09/U136P4T8D1900334F107DT200910090931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參與“搶救”的人都忘了,波蘭斯基的確是一個好色的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ul/news/2009/10-09/U136P4T8D1900334F116DT200910090931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擁護波蘭斯基,要求釋放他的各國粉絲也大有人在。


    搶救大導波蘭斯基

  近年來,大師們紛紛“倒掉”,已經見多不怪。這一次輪到了波蘭斯基。與幼女發生性關係的一段未結之案,令他逃亡三十一年,最終還是找上了他。大導演現在麵臨牢獄之災,因為他的才華,卻也有大批同仁聯名保釋。正義必勝,或者才華才是王道?我們且拭目以待。

  對娛樂圈來說,秋天總是無聊的。夏季檔剛剛結束,聖誕檔還沒到來,沒有新片上映,意味著沒有緋聞,沒有走光,沒有紅地毯,沒有露一小臉的機會。幸運的是,美國的司法係統就像超人,像蜘蛛俠,像奧特曼,在這個無聊的秋天,導演了一部“大片”。

  公元二00九年九月二十五日,已經逃亡31年的著名導演羅曼8226;波蘭斯基應美國要求在瑞士被捕。波蘭斯基擁有法國和波蘭雙重國籍,兩國外交部門立刻與瑞士和美國磋商,開始“搶救大導波蘭斯基”。法國文化部長密特朗聲稱,法國公民波蘭斯基“是法國的榮耀……看著他因為一段陳年的曆史,就像這樣被扔到獅子麵前,實在是沒有道理。”全球100多位著名電影界人士,包括伍迪·艾倫、大衛·林奇、馬丁·斯科塞斯以及香港的王家衛,聯名發表抗議信。在“搶救”之餘,王家衛導演“順便”宣傳了一下《一代宗師》,先是宣布男主角梁朝偉傷勢已愈,然後宣布女主角選定章子怡。

   他是一個苦命人

  王家衛是香港導演,香港電影《無間道》裏有一句很著名的台詞:“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是香港古惑仔的表達方式,換成歐洲知識分子,就是“如果你有一個洶湧澎湃的激情,那麽按邏輯去看它的結果,結果就是孩子”。這句話的所有權屬於波蘭斯基。

  波蘭斯基是一個歐洲知識分子。歐洲知識分子喜歡苦情戲,尤其是關於孩子的苦情戲——一個流浪的孩子,被一個命中注定的大壞蛋盯上,發生一係列傳奇,然後是大團圓結局。2005年,波蘭斯基重拍狄更斯的《霧都孤兒》,以總結自己的一生。

  在二十世紀的電影大師裏,論命運悲慘,的確莫過於波蘭斯基。波蘭斯基出生於巴黎,父母是僑居巴黎的波蘭猶太人,家境富裕。二戰前夕,由於忍受不了法國的排猶浪潮,一家人遷回波蘭克拉克夫居住。誰知羊入虎口,二戰爆發,德國占領波蘭,一家人被投進集中營,母親死於毒氣室。他則幸運地逃脫,在波蘭鄉村流浪。二戰後,波蘭斯基投身於電影事業,初出茅廬就在歐洲獲得顯赫聲名。當時的波蘭屬於社會主義陣營,沒有他這樣的離經叛道者的生存空間,1963年,他離開波蘭,1966年來到美國好萊塢,憑借驚悚片《天師捉妖》和《羅絲瑪麗的嬰兒》名利雙收。春風得意馬蹄疾之際,命運再次狠狠打了他一巴掌,1969年8 月,他在洛杉磯的豪宅變成屠場,已有身孕的妻子和四位友人被虐殺,屍體上總共發現102處刀傷和數處槍傷。波蘭斯基因為正在巴黎籌拍新片逃過一劫。凶手是邪教組織“曼森家族”的一男三女,至今仍不清楚他們為什麽挑中波蘭斯基一家行凶。

  2003年,波蘭斯基以《鋼琴家》一片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苦兒”似乎從此生活在幸福之中。2009年9月24日晚,美國加州警察局發言人宣布,當年的凶手“曼森女孩”蘇珊·阿特金斯在監獄中病死。第二天,瑞士警方逮捕波蘭斯基,因為31年前的一樁舊案。

    他逃亡31年

  1994年,波蘭斯基主演了影片《幽國車站》,該片導演是意大利電影大師托納多雷,曾經導演過《西西裏的美麗傳說》、《天堂電影院》、《海上鋼琴師》。和他演對手戲的是法國“大鼻子情聖”德帕迪約,評論界公認波蘭斯基在該片的表演勝過德帕迪約。

  這是一部驚悚片,波蘭斯基演一名警察,德帕迪約演一個神誌不清的隱居作家,警察崇拜作家,作家涉嫌一宗謀殺案,警察盤問作家。這是一部典型的歐洲知識分子電影,影片的焦點不在於作家是不是凶手,而在於如何追尋生命的意義。

  和《幽國車站》的角色相反,現實生活中,波蘭斯基已經逃亡了31年。1977年,波蘭斯基在好友、好萊塢演員尼科爾森家中與一名13歲的“模”薩曼莎·蓋裏發生性關係。薩曼莎稱波蘭斯基勸誘她飲酒並吸食迷幻藥。盡管波蘭斯基聲稱二人你情我願,他不知曉該“模”的實際年齡而該“模”發育宛如熟女並且性觀念開放,洛杉磯檢方依舊不放棄對他的刑事指控。麵對可能的牢獄之災,波蘭斯基立刻逃往法國。由於美國和法國的引渡協議中包括了一項條款——“該引渡協議不適用於擁有雙方國籍身份者”,波蘭斯基恰好具有法國國籍,從此隻能在美國法律照顧不到的地方溜達。即使他在2003年獲得了奧斯卡最佳導演獎,也隻有缺席頒獎禮。

  “福兮禍所伏”。奧斯卡的盛譽使《洛杉磯時報》重新翻開波蘭斯基的舊賬,並吸引了女導演瑪蓮娜·澤諾維奇的注意。2008年,她製作的紀錄片《羅曼· 波蘭斯基:被通緝與被渴望》公映,並獲得“聖丹尼斯電影節”的最佳剪輯獎。這部片子聲稱波蘭斯基在美國的司法體係下受到了不公正對待。紀錄片公映之後,薩曼莎·蓋裏發表聲明,在堅持被波蘭斯基誘奸、宣布原諒波蘭斯基之後,把炮口對準了美國司法係統:“我已經從波蘭斯基給我兒童時期造成的傷害中恢複過來。波蘭斯基之所以逃脫懲罰,那完全是司法體製無用的結果。”

  於是,美國司法係統抓緊尋找逮捕波蘭斯基的機會。9月25日,波蘭斯基抵達瑞士蘇黎世機場,準備在即將開幕的瑞士電影節上領取終生成就獎。美國警方一周前獲得消息,向瑞士發送了通緝令。

    他是色鬼+懦夫+吝嗇鬼?

  波蘭斯基被捕之後,全世界的相關文化名人、電影名人紛紛表態,“搶救大導波蘭斯基”。法國導演呂克·貝鬆拒絕“搶救”簽名:“任何人都不該淩駕於法律之上。”不過,呂克·貝鬆早就被電影藝術家們開除出“藝術電影”的行列,淪為一個隻會“拍大片”的導演和製片人,他不簽名,歐洲知識分子不會在意。

  歐洲知識分子有串聯簽名的傳統,上一次大張旗鼓地簽名“救人”是救克林頓。雖然都是性醜聞,但那場“搶救運動”聲勢更浩大。100多位哲學家、作家、曆史學家、法學家在《紐約時報》刊登廣告,呼籲停止對克林頓的迫害,有一位哲學家甚至援引康德為克林頓辯護。美國著名法學家波斯納用一本名為《公共知識分子的衰落》的書,批判這場“搶救運動”。

  波蘭斯基被逮捕,目前還沒看到有人援引康德,畢竟,在任何一個國家,和未成年女性發生性關係都是嚴重案件。於是,大家隻能從“陰謀論”的角度下手,通過抹黑對手洗白波蘭斯基,或者說“模”薩曼莎·蓋裏的母親心懷不軌想讓女兒成名,或者說法官想借波蘭斯基賺取名聲,或者說當時的司法審訊有漏洞,甚至有人指責瑞士警方逮捕波蘭斯基是與美國政府做政治交易,以圖換取美國不迫使瑞士銀行界公開儲戶信息,維持“保密傳統”。

  但是,這些參與“搶救”的人忘了,波蘭斯基的確是一個好色的人。2002年,《名利場》雜誌刊發文章,披露波蘭斯基在妻子被殺後不久就在一次酒會上性挑逗一名少女模特。波蘭斯基將該雜誌告上法庭並贏得官司,但在審判過程中,他不得不陳述自己的無數“隨意性行為”,比如同時和多名女性上床,其中包括15 歲的少女。

  有意思的是,波蘭斯基1994年拍過一部影片《死亡與處女》,中文譯名為《不道德的審判》。這是一部被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圖圖大主教引述過的電影。它的主題(真相與和解)啟發了圖圖大主教。南非種族隔離結束之後,為了清算種族隔離時期的罪孽,圖圖大主教主持了“真相與和解委員會”——你給我真相,我給你和解——犯罪分子隻要坦白自己的罪行並請求原諒,就將獲得法律和道德的寬恕。

  《死亡與處女》的確是一部偉大的電影,但是它也清晰地展示出,獲得真相是一個漫長、艱難、心靈備受煎熬的過程。電影的女主角在極權國家的監獄受到性侵犯,許多年之後,她遇到當年參與侵犯她的監獄醫生,私設公堂,迫使醫生承認罪行。羅曼8226;波蘭斯基的案件,當然沒有這麽複雜,他本人從沒否認過案情,隻不過一直逃避審判和懲罰。套用女星柯斯迪8226;艾黎的話,他是個懦夫。

  並且,他還是一個吝嗇鬼,1993年,波蘭斯基與受害人薩曼莎·蓋裏達成和解協議,同意支付50萬美元的賠償金。法院文件顯示,三年後的1996年,包括利息在內,波蘭斯基共欠604416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