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首歌》變味遭停播 700萬一場被指太霸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同樣的感受給了我們同樣的渴望,同樣的歡樂給了我們同一首歌……”以《同一首歌》為主題曲的央視金牌欄目《同一首歌》在紅火了九年之後,如今遭遇了“停播”的尷尬。昨日記者從《同一首歌》製片人孟欣處證實,該欄目國慶後將遭央視停播。

  孟欣證實停播

  之前,有演出商曝料,說金牌欄目《同一首歌》國慶後會被停播。記者登錄央視網站,在《同一首歌》欄目的界麵中並沒有任何關於停播的消息。不過在8日之後,在節目編排上便沒有了《同一首歌》的名字。

  對此,《同一首歌》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負責人表示,從新聞頻道開始,各頻道現在都在改版,很多節目調整了時間,《同一首歌》會有什麽樣的調整現在還沒有最終結果。不過當記者向《同一首歌》的製片人孟欣發短信詢問時,她回複的短信隻有一個單詞“Yes”!一個簡單的英文單詞首次證實了《同一首歌》將退出央視舞台。那之後《同一首歌》何去何從?孟欣同樣用英文回答,“Unwitting(不清楚)”。

  節目變味遭停

  為什麽停播《同一首歌》?從2000年創辦之初,《同一首歌》節目一夜之間紅遍大江南北,收獲了觀眾頗好的口碑和很高的收視率。不過,從兩三年前開始,節目便不斷遭到參演明星藝人的“投訴”,惹出不少麻煩。

  先是傳出劉德華因拒絕參加《同一首歌》而可能遭到央視“封殺”。隨後,高林生也“聲討”節目組,“大膽”列舉了《同一首歌》的“三宗罪”。不但遭到參演明星們不滿,《同一首歌》這些年來也因為節目水準有所降低、節目風格“變味”而流失了一部分的觀眾。有網友抗議稱:“如今的《同一首歌》已開始變得企業化、商業化,它也不再是單純的慈善公益演出,成為賺錢的工具,一點也不好看。”有內部人士曝料,同一首歌辦一場要價700萬,很大一部分落入承辦商腰包。甚至有些《歡樂中國行》的觀眾強烈要求《同一首歌》停播,認為其走的是傳統煽情的老套路線,邀請的表演嘉賓也都是過氣的歌星,節目資源貧乏,節目表現形態單調,這就進一步降低了節目質量。

  記者還得到另一個說法,稱現在《同一首歌》已經不屬於央視文藝中心了,而是旗下的國際總公司負責,這也導致這個不在“親娘”懷裏的孩子被拋棄。據成都商報

  《歡樂中國行》有望取代

  事實上,除了《同一首歌》,央視三套不少節目都可能要“遭殃”,比如畢福劍的《星光大道》、董卿的《歡樂中國行》等都在此列,不過,記者昨日卻獲悉,《歡樂中國行》可能得到幸免,甚至還會在《同一首歌》被“槍斃”之後,替代其成為搶占周末黃金檔的文藝類“王牌欄目”。至於改版後具體的節目編排和去留,還要等央視開會結果來揭曉。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yl/yl-ypkb/news/2009/10-09/U149P4T8D1900137F107DT2009100908484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相關新聞:《同一首歌》危機四伏 700萬辦一場被指霸道

  危機四伏

  《同一首歌》欄目於2000年1月27日創立,借用歌曲《同一首歌》,以鮮明的主題為線,請來大家熟悉的歌星,唱一些耳熟能詳的經典歌曲。

  不過,近年來,這個金牌欄目卻危機四伏。

  危機一:惹上官司

  2004年,歌曲《同一首歌》的詞曲作者陳哲、孟衛東把節目組以侵犯著作權告上法庭。孟衛東說,這首1990年創作的歌曲被央視利用來創辦節目,節目中也唱了無數次,但他們從不知情,也沒有得到一分錢報酬。

  危機二:明星不滿

  2007年,先是傳出劉德華因拒絕參加《同一首歌》而可能遭到央視“封殺”;隨後,歌手臧天朔炮轟該節目不尊重演員的勞動成果;不久後,歌手高林生也 “聲討”節目組,列舉了《同一首歌》的“三宗罪”,稱其刪減藝人新歌、簽訂類似可以無償使用藝人演唱的所有歌曲版權等“霸王條款”,以及剝削藝人的演出費用,就算不是公益演出也不支付費用等。

  危機三:圈錢曝光

  幾年前,《三聯生活周刊》通過寶雞政府官員之口,曝光了《同一首歌》的圈錢內幕:這個二線城市通過三年努力才請來《同一首歌》,為此政府給了稅後費用700萬元。其中請歌星成本200萬元,在央視播出需要專門支付160~170萬元,其他幾百萬據說是製作費用。700萬還不包括場地、電路建設成本、節目組和演員的食宿等費用,項目中途還被西安和北京的娛樂公司轉手。

  危機四:節目“變味”

  不少網友表示,節目中的一些環節,比如讓台下的觀眾 “點歌”,比如請當地的一些著名廠家的職工上台等,看起來都太過做作和刻意。還有網友稱:“如今的《同一首歌》已開始變得企業化、商業化,它也不再是單純的慈善公益演出,大多數場次演出都屬於純粹的商演,一點也不好看。”

  有些觀眾認為該節目走的是傳統煽情的老套路線,邀請的表演嘉賓也都是過氣的歌星,造成節目資源貧乏,節目表現形態單調,也進一步降低了節目質量。更重要的是同類型欄目《歡樂中國行》、《中華情》的崛起,讓《同一首歌》逐漸失去了昔日的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