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趙本山7億身家的財富之路: 賣煤掘第一桶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09p/PhotoL/090427/090427117zc_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日前,趙本山到上海做客講學,在小品舞台上總是一身土味、堅持農民形象的本山大叔,來到時尚城市也是入鄉隨俗,名牌傍身,打扮時髦,一身潮人打扮非常搶眼。


  當天他換了兩套衣服,其中一套襯衫跑活動,休閑服裝跑飯局——新潮棒球帽,大直徑腕表、橫紋T-shirt,“潮”得令人側目,尤其是腳上的一雙翠綠色LV高幫跑鞋,引人注目。

  此鞋現在時尚名店和在線商城有售,零售價高達980美元,貴得令人咋舌。

  公開場合從不避諱有錢

  當然,這雙不到一萬元的潮鞋,對比起本山大叔的7億身家來說,不過是九牛一毛。事實上,趙本山對自己今天大富大貴的生活並不避諱,而且表現高調,他曾在接受魯豫采訪談到對兩個孩子的教育時,稱“有錢人家的孩子吃不了苦”,說這話時,他既有對當年“窮人的孩子早當家”時代的憶苦思甜,也有一種當上有錢人的優越之感。

  而在更早之前,他參與張藝謀的電影《幸福時光》時,曾對外界說,他很佩服張藝謀在生活上的簡單,有時一個盒飯就打發了,但自己就不行。

  確實,成名後的趙本山對自己的生活質量要求很高,在外經常是入住總統套房,座駕也是從夏利一直換到勞斯萊斯,最近更是消費了另一奢侈品,一擲55萬元入讀長江商學院。

  本山大叔絕活:估錢

  有錢有到一定程度,也許就是不用再和現金“麵對麵”。不過有意思的是,在接受魯豫采訪中,趙本山曾現場表演了他的一個絕活:估錢,隨便拿一遝錢,他用手捏捏,就能知道有多少張。

  如果有人做點手腳,將一萬元整數抽幾張,或者多放幾張,他也總能說得準確,這讓周圍的人都嘖嘖稱奇。趙本山解釋說,這都是小時候出去,別人給很多零錢,通過數零錢練出來的。

  從這個角度來說,再怎麽“潮”,趙本山仍是個不忘本的人。

  身家:超過7億

  趙本山身家到底多少,連他本人都說算不清楚。早在2005年,《福布斯》公布他的年收入為1300萬元人民幣,如今的趙本山,有新建的影視基地和演出品牌“劉老根大舞台”,保守估計身家已在7億元以上。

  座駕:從夏利到勞斯萊斯

  趙本山的第一輛愛車是夏利,那是他經過十多年努力自己掙出來的。在與前妻離婚後,趙本山將其送給了她。成名後,他先後開過桑塔納、吉普。

  趙本山現在擁有一輛道奇公羊,這輛配有廚房和床鋪的商務車是他最常使用的座駕。如果在北京和沈陽,他坐的是“帝王”。他的車庫裏還放著一輛勞斯萊斯,隻有在迎接重要客人時才會派上用場,趙本山不太願意坐著它招搖過市。還有,在他的各影視劇中露過麵的“大奔”也是他的愛駕。

  趙本山開車的特點就像他的性格,踏實穩重,該快就快,該慢就慢,不顯山不露水,自然也沒有出現交通違章的行為。

  趙本山既是演藝大明星,更是方言文化產業發展的成功領軍人物,曾經榮登《福布斯》文化名人富豪榜的趙本山,最近又傳出身家超過7億元的傳言。雖然傳言無法證實,但倘若屬實,趙本山毫無疑問將成為國內演藝明星中的首富。值得一提的是,坐擁巨額財富的趙本山,發家之路並不是靠一般人所熟知的走穴、演出等獲取,他自有一套生意經。他的創富之路,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東北方言文化做強做大的產業之路。

  致富路1

  影視作品利潤2000萬

  早年《福布斯》公布他的年收入為1300萬元時,曾有記者就此數字與趙本山交流過,他笑著說:"我就能賺這點錢嗎?"隨後,他又補充道:"說實話,我究竟有多少錢,我自己也不知道。"趙本山的確具有許多演藝明星不具備的長遠眼光。當許多明星上過央視春晚後就到處走穴賺錢時,趙本山卻憑借著春晚這個平台的影響力,另辟蹊徑,搞起影視劇來。並通過影視劇成功擴大了自己的影響力,使趙本山這個名字不僅僅是"小品王",更是影視王。

  從 2002年,他的第一部電視連續劇《劉老根》在央視一套播出之後,趙本山一發不可收拾,又先後自編自導了《馬大帥》、《劉老根2》和《馬大帥2》等多部電視劇,且都取得了同樣火爆的效應,部部大賺特賺。按照影視業的普遍產業規律測算,幾部影視作品為趙本山帶來的實際經濟利潤估計在2000萬元以上。

  致富路2

  "劉老根大舞台"年入5000萬

  靠電視劇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後,趙本山並沒有像其他明星那樣頻繁地走秀,或者愛上張揚的奢侈生活,反倒是用心研究自身的產業價值,並且大膽投資,果斷將賺來的錢用在新的產業項目上。"劉老根大舞台"便是這種指導思路下的產物,如今的"劉老根大舞台"已經成為沈陽的一張城市名片,年收入超過5000萬元。

  《劉老根》在央視一套的熱播,極大地增強了趙本山做強做大東北方言文化的信心。從2002年開始,趙本山租用沈陽中街上的大舞台劇場舉辦二人轉演出,取得了巨大成功。2007年12月,趙本山更以2269.72萬元的價格,購得沈陽大舞台劇場的所有權,如今那裏已成為沈陽生意最火的"劉老根大舞台"。此外,由趙本山打造的"劉老根大舞台",還在沈陽其他三個場子裏天天演出,有同行曾給沈陽四家二人轉場子算了筆經濟賬,"劉老根大舞台"在沈陽的三家劇場的年收入就超過4600多萬元,而群眾影劇院的二人轉場子日收入近萬元,四家加起來就有近5000萬元的年收入。

  致富路3

  "劉老根"商標估值1000萬

  目前,"劉老根"已經被趙本山在國家工商總局申請為注冊商標,不僅有效保護了自身的合法權益,也為品牌價值的累積找到了實現的載體。據業內人士估測,"劉老根"這個品牌的價值至少在1000萬元以上。

  趙本山是本山藝術學院的校長,並策劃成立了本山傳媒集團,自己擔任董事長。集團下設廣告公司、影視公司、影視基地以及實習基地。趙本山的生意,從頭到尾都由他自己掌控。從演員的培養,到最後的產品影視劇和演出場所,形成了一條龍。目前這個產業鏈的集約效應已經開始顯現。由於自身有培養辦學機構,因此趙本山根本不愁後續乏人。如今想到本山學校念書的年輕人眾多,生源一點不用著急。而由於"劉老根大舞台"的帶動,讓整個東北方言文化演出市場呈現十分活躍的狀態,所以演員們的收入也不成問題。優秀的演員還有望進入趙本山投資的影視劇中擔任主角。再加上廣告公司對趙本山品牌和東北文化的專業經營,趙本山和以他為龍頭的東北方言文化,已經實現了良性循環。

  致富路4

  趙本山影視主題樂園市值7億

  民營影視基地在國內並不是件稀罕的事情,不過趙本山影視主題樂園恐怕是全國第一家,到目前為止也是唯一一家以個人命名的影視基地了。目前趙本山最公開、也是外界最能看清楚的財產,是趙本山在沈陽興建的影視基地,這塊地按目前的市值計算價值已達7億元人民幣。這也是目前整個趙本山文化產業鏈條中,含"金" 量最高的一個。該影視基地是集影視拍攝、休閑娛樂和文化教育於一體的大型主題娛樂園,選址沈陽棋盤山風景區,占地麵積約20公頃,仿照當年沈陽北市場地區的風貌,以古城牆合圍,形成10多個組團,包括茶樓、酒樓、戲園子、商鋪、鼓樓、民宅等40項建築物。該工程總投資8000萬元,欲再現一百年前與北京天橋、上海城隍廟齊名的沈陽北市場當年的盛景。2008年6月,該影視城正式對外開放,趙本山的新劇《關東大先生》就在此拍攝,據說《闖關東2》也看好這座影視城,近半的戲將在這裏拍攝。

  趙本山,小學文化,卻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

  是演員,卻辦起了全國設施最好的影視基地;

  自稱是農民的藝術家,卻是多年央視春晚的座上賓,蟬聯十年的“小品王”;

  他說自己就是一個農民,卻連續兩年登上“福布斯中國名人榜”。

  君不知,星光燦爛背後的趙本山還是一個精明的商人。有人用簡短的一句話來形容趙本山的生意經:

  靠賣煤和運輸,掘來第一桶金;依托央視春晚,不靠名氣走穴;政府有請必到,人脈關係暢通;隻投資電視劇,不動電影奶酪;投資教育產業,建立傳媒集團……“小品王”在商場上也是百戰百勝,本期讓我們一起走近趙本山,看看這位中國的卓別林是如何在商場上創造輝煌的。

  財富積累

  賣煤掘出第一桶金

  趙本山是靠演二人轉入行,後演小品成名,但發家卻是賣煤和運輸開始的。早在1993年,趙本山就成立了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雖然打著藝術名號,但是盈利卻是靠煤炭和運輸,可以想象,在東北這個重工業基地,再加上當時有利的社會環境和趙本山的名氣,做煤炭生意為他積累了原始財富。究竟賺了多少錢,趙本山本人一直是諱莫如深。不過,煤炭生意賺的錢卻為他的文化產業積累了原始的資金。

  名震江湖

  依托春晚家喻戶曉

  和現在娛樂圈一夜成名的年輕明星相比,趙本山的藝術人生則曲折很多。6歲時成為孤兒的趙本山跟村裏的盲人二叔學藝。拉二胡、吹嗩呐、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1982年,因在《摔三弦》中扮演盲人張誌,一舉成名,紅遍東三省。1987年,薑昆慧眼識珠,推薦趙本山參演央視春晚,但曾4次被拒,好事多磨,1990年趙本山終於出現在春晚的舞台上。

  人說生活是最好的老師,苦難的經曆成了趙本山一生的財富,也許正是這些磨練,才能讓我們每年在春晚的舞台上一睹他不凡的風采。

  演員走穴在娛樂圈已經不是什麽稀奇的事情,一是來錢快,二是可以提高知名度。作為國內一線的演員,趙本山在上個世紀90年代的出場費就已達到了10萬元,但他卻幾乎沒有走過穴,為什麽呢?”走穴是殺雞取卵。趙本山這樣評價走穴;穴走得多了,各方麵關注你的人就多,有時候還得去迎合一些看不慣的事情,長此下來演員也容易皮了。也許就是憑著好的人品和較高的影響力及口碑,趙本山才能屹立於春晚的舞台。雖然不靠春晚帶給他的名氣走穴,但並不代表趙本山不會利用央視帶給他的商機。

  商業帝國

  “小品王”的“戰地日記”

  在曆屆的春晚上,趙本山成功地把鐵嶺推向了全國,現在有人說趙本山儼然已成了沈陽的名片,的確,對於政府組織的活動,隻要當地政府說話,趙本山都會不遺餘力地去協助完成。在國內,同一個城市沒有一個人能像趙本山這樣有無數個大使的稱號:沈陽世園會形象大使、沈陽世遺會形象大使、沈陽市稅務大使、沈陽市旅遊形象大使……

  雖然這些頭銜都是虛的,但業內人士說這是趙本山的一種營銷手段,也是他的聰明之處。“明星稅收是最敏感的話題,但本山身先士卒,決不讓自己成為第二個劉曉慶;出任世園會大使,則換到了世園會中一處位置很好的舞台使用權;沈陽旅遊大使的稱號更使趙本山獲益匪淺,每天晚上停在中街劉老根大舞台前的很多旅遊大巴已說明了問題。如果不是旅遊局的大力支持,旅行社怎麽會安排外地遊客成群結隊地來看二人轉?”看來也是,朋友多了路好走,趙本山和政府的良好關係,令他生意場上的事情迎刃而解。

  趙本山雖出身地道的農民,但經過多年的打拚,見過大世麵後,也整了不少的“洋” 事。從最早的沈陽本山藝術開發總公司到遼寧省民間藝術團,再到現今的本山傳媒集團,“本山帝國”終於有了雛形。說起自己的生意經,趙本山用一句話來形容自己:“過去別人經營我,現在我經營別人也經營自己。就像唐金和泰森,過去我是泰森,現在我是唐金。”來看看已經成為“唐金”的趙本山是如何經營別人和自己的吧。

  風生水起:二人轉

  剛剛入選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鐵嶺二人轉的傳承人代表的趙本山,對二人轉的發揚光大確實起到了不可磨滅的作用,可以說它帶動了二人轉的發展。單從“劉老根大舞台”來說,有人算過這麽一筆賬:其一天的收入大約10萬,這一年算下來就給趙本山帶來直接收入超過3000萬,扣去各類成本,他在劉老根大舞台的純利應該至少過千萬。靠旅遊發展二人轉,是趙本山的商業戰中的重要一役,在天津、長春、哈爾濱等連鎖開場使趙本山成了中國二人轉市場的領軍人物,而二人轉也帶給趙本山每年不下3000萬的淨利潤。

  借勢上位:拍電視

  業內人士評價趙本山“是很精明的生意人,他很了解生意場上的揚長避短守則”。為什麽這麽說呢?原來,趙本山隻投資電視劇不投電影,雖然和中國的巨頭導演關係都很要好,但他也沒有想過投資電影,前幾部電影也隻是以演員拿片酬的方式合作。較於在電影投資上的謹慎,趙本山在電視劇領域則大刀闊斧。

  近幾年,趙本山投資執導並主演的《劉老根》係列兩部、《馬大帥》係列三部等電視劇,不光叫好而且叫座,在拍這些電視劇時一向會算計的本山大叔將成本降到最低,不但拍攝場地選在鐵嶺,花了很少的錢,就連在演員的選用上大多也是起用自己的徒弟和學生,少花了很多錢,這樣利潤才會最大化。據統計,這幾部電視劇回收的資金保守估計應該不下5000萬。

  錦上添花:辦教育


  僅有小學文化的趙本山當上了大學藝術學院的院長,這應該算是當年的一大轟動事件。

  據說,當年趙本山要辦藝術學院,很多大學都想與他合作,但是趙本山卻簽了遼寧大學。問及原因,有人說是因為遼寧大學給出了“提供宿舍、提供部分師資及其他辦學硬件”等誘人條件,才最終讓會算計的趙本山動心,因為僅在這幾項上,他就省下上千萬元的資金。

  遼寧大學本山藝術學院的成立也為趙本山日後建立影視基地創造了先決條件。在位於沈陽南郊蘇家屯

  區的一塊將近300畝的地上,趙本山一下就耗資8000萬元,建成了本山影視基地,這個影視基地同時也成為了本山藝術學院的表演教學基地。而據業內人士透露,這塊地目前市值將近7個億!

  據很多教育界人士評價,趙本山的名人辦校戰略運營至今還是很成功的範例,不但培養了不少從事影視表演的學生,同時也為他增加了一個經濟增長項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