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中國駕校現狀:馬路殺手是怎樣培養出來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公安部自8月15日起在全國開展為期兩月的嚴厲整治酒後駕駛交通違法行為專項行動,實施半個月後已是成效斐然,贏得廣大群眾普遍支持。不過,有法律專家提醒,專項行動打擊力度雖大,但執法成本高,且長遠效果也有待觀察。“解決酒後駕駛,事後嚴打固然重要,但嚴格駕校培訓,從源頭強化司機的法律意識才是根本之道。”

8月20 日至25日,《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走訪了北京幾家知名駕校,電話谘詢了浙江、山東、湖北等地的多家駕校,並采訪了正在學車的一些學員。調查采訪結果證實了法律專家的說法:目前駕校行業混亂、法規課程培訓不規範、發證輕率隨意等。如法培課花錢雇人代上、理論培訓和實際技能訓練的課時遠低於法定時間,而“拿本周期短!”、“一次通過率高!”等更成為駕校競爭的慣用宣傳手段……

“法培課可以花錢雇人代上”

根據公安部91號令——《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領取駕駛證必須通過三個科目的考試,科目一: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規和相關知識考試科目(俗稱的理論考試,也稱法培課);科目二:場地駕駛技能考試科目(俗稱考樁與設施);科目三:道路駕駛技能考試科目(俗稱路考)。考試順序按照科目一、科目二、科目三依次進行,前一科目考試合格後,方準參加後一科目的考試。在科目一考試合格後,車輛管理所會在3日內核發“駕駛技能準考證明”,而在取得“駕駛技能準考證明”滿30日後可以申請科目三也就是路考的考試。

而自2006年4月1日《機動車駕駛培訓管理規定》實施以來,機動車駕駛培訓實行完全社會化,法律培訓課程也由交管部門統一進行轉為駕校自主進行。伴隨著這一製度改革,市場化的駕校也迅速增多。

但作為司機搖籃的駕校,為何卻培養出越來越多的酒後駕駛司機、甚至是“馬路殺手”?

公安部數據顯示,8月15日至8月28日,全國共查處酒後駕駛違法行為28800起。其中,浙江、山東、上海、江蘇、北京的酒駕數量位居全國前五位;酒駕最多的群體為男性,占比98%,年齡在35~45歲者居多。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交通部2007年修訂的《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明確規定酒後不能駕駛;記者從北京某駕校拿到的一份駕校理論培訓課(俗稱“法培課”)教材,也對酒後不能駕駛的規定有簡要的介紹,而且法規部分也介紹了對酒後駕駛的懲罰規定。駕校“法培課”考試的100道題中,一般有4道左右的試題是與酒後駕駛相關的,包括懲罰規定等。

但經過如此培訓,且考試合格後才拿照上路的司機為何依然有如此多的人酒後駕駛?

“很多司機根本就沒上過法培課,因為一些駕校不僅允許找人代上,甚至還公開宣稱隻要學員交錢,雇人上課的事由駕校代辦。”采訪中,一些學員向記者透露說。

事實果真如此嗎?記者在百度上鍵入“代上法培”,很快就找到一則廣告:“北京大興多家駕校長期招生,可代上法培課”。

記者撥打了廣告上的駕校電話,對方回答說:“代上沒有問題,交二百塊錢,你就不用來了。”隨後又補充說,“如果要省錢,找自己的朋友來代上也行。”當記者提出不上課是否會不能通過考試時,得到的答案是:“幾天的課程中老師會劃重點,隻要自己在家突擊複習重點、背背題就可以通過。”

北京的另一家駕校更痛快:“法培課不用來,也不用代上,我們跟法培課老師打個招呼,在點名時就算作出勤。”

據了解,按照規定,法培課要求必須考勤,考勤方式一般是點名,學員都有固定座位。“點名時隻要座位上有人,就表示出勤,否則算缺勤。”北京的一位學員告訴記者,“原則上缺勤太多是不能參加考試的。”

浙江省是此次行動中被查處酒駕數量比例最高的省份。記者對該省駕校做隨機采訪時,杭州某駕校工作人員除了同樣表示學員可以找別人代上法培課之外,還提供了更好的建議:“一些考點門口有‘黃牛’專門幫忙做這些事的,給一百塊錢就全包,駕校不幹涉。”對於不上課能否通過理論課考試,這家駕校表示理論課都是“一學就會,看看書就行”。

“駕校培訓也搞題海戰”

對湖北、山東等地的調查采訪更令記者吃驚:山東青島一家駕校不開設法培課,學員隻是拿到教材和一本題庫,根據題庫自己學習;山東濟南的一家駕校開設2天的法培課,但是該駕校也可以為學員辦德州的駕照,並且不需要上法培課;湖北武漢的某駕校也表示法培課可以代上,隻是代上者要與學員年齡相仿。

“我在湖北一家駕校學的,這家駕校倒是開了法培課,但隻是講一些考試技巧,讓我們做一些考題。”剛剛在湖北考完駕照不久的熊小姐說。而在山東考完駕照的李先生反映的情況也與熊小姐類似。

《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規定,C1、C2(C1指小型汽車,C2指小型自動擋汽車)類駕駛證(駕照),在考試前需要接受31小時的理論課程培訓和55小時的實際操作培訓。為了保證學習質量、防止突擊練習,大綱還規定每個學員的理論培訓時間每天不得超過6小時,實際操作培訓時間每天不得超過4小時。

記者隨機調查采訪了北京5家較有名氣的駕校的培訓時間。其中,1家駕校的理論培訓是2天,每天10小時(8:30-18:30),共20小時;另外4家的理論培訓都是3天,每天8小時(8:30-16:30),共24小時。

無論是2天20小時,還是3天24小時,都是少於大綱規定的31小時,而且每天的課程量也都超出了規定的“不得超過6小時”。

如此短時間內如何學完法定的培訓理論課?“課程時間縮水,培訓課老師就搞題海戰。” 一位剛在北京考完駕駛證的學員介紹說,“有的老師會提一提這些理論究竟是怎麽回事,平時主要還是講怎麽做題。”

對於“老師在課上是否會講授關於酒後駕駛的內容”,該學員回答說,“我有個朋友說,他們的法培課上老師講了不少酒後駕車的慘事,但我們的法培課上老師沒有講”。

采訪中記者發現,各地駕校的理論課,除了有常規的教材書,學員通常還會拿到各式各樣的試題集。

“題海戰”的培訓結果如何呢?記者對幾位剛剛拿到駕照的學員,就理論考試題目進行了隨機提問。比如“酒精在人體血液中占什麽份量,使你成為危險駕駛者及有罪?”幾位被訪者都答不出來。再問一些平時要用到的交通規則,如“在高速路上超車、變更車道有何規定”,幾位被問者也都是一知半解,說不清楚。

在山東考取駕照的李某對此表示:“當時就背一背,考完試沒多久基本就忘了”。

“沒人執行55小時的規定陪訓時間”

與法培課相比,實際操作培訓課基本沒有找人代上的,因為現在大部分地區的實際操作培訓程序是:上車前要驗指紋,刷卡進行計時,因此找人代替難度較大。但采訪中發現,多數駕校的實際操作培訓同樣存在課時縮水問題,沒有達到《機動車駕駛員培訓教學大綱》中規定的55小時。

記者采訪的正在北京某知名駕校學車的王先生說:“我上車練了40小時了,正在約考試。沒有人會練夠55小時,師傅(教練)一般在30-40個小時的時候就會幫你約考了。”

記者以谘詢的名義向其他幾家北京駕校進行了解,大多數都表示:“不用練夠55小時,隻要上車練習夠一個月就可以申請考試,能考過就行。”湖北和山東的幾家駕校也表示,上路練習多長時間沒有規定,隻要教練和學員自己認為差不多了就可以申請考試。

《機動車駕駛證申領和使用規定》中說明,科目三(路考)考試內容包括:1、在道路上駕駛機動車完成考試項目的情況;2、遵守交通法律、法規的情況;3、綜合控製機動車的能力;4、正確使用燈光、喇叭、安全帶等裝置的情況;5、正確觀察、判斷道路交通情況的能力;6、安全駕駛行為、文明駕駛意識。

據此確定的基本考試項目有:上車準備、起步、直線行駛、變更車道、通過路口、靠邊停車、通過人行橫道線、通過學校區域、通過公共汽車站、會車、超車、掉頭、夜間行駛。其中,小型汽車、小型自動擋汽車的考試項目不得少於10項;考試采取必考項目與選考項目相結合的方式進行,選考項目根據不同車型隨機選取。

“其實,現在的C1、C2駕駛證考試路考的時間非常短,每個考生很難考完10個項目,一般都是一輛車上坐兩個考生,一個考生隻考兩三項內容,隻是在指定路段上開幾百米的距離,5到10分鍾就考完了。”剛在北京考取駕照的一位學員告訴記者。

“拿本周期短!”、“一次通過率高!”已成為很多駕校常用的宣傳口號。據了解,目前大部分駕校的一次通過率都在80%以上,有的駕校的一次通過率更是高達90%以上。

但是,高通過率並不等於高培訓水平,相反,許多人在快速拿到駕照後都不能直接開車上路。

“我是2007年拿的本,但中間一直沒開過,因為從駕校學的那點技術根本上不了路。我現在打算到陪練公司找一個陪練,等回頭能自己上路了再買車。”兩年前在北京拿到駕照的李先生對記者說。

據了解,目前像李先生這樣不能上路的“駕駛員”並不在少數,汽車陪練公司也作為一種新的經濟現象逐漸進入人們的生活。在百度上,鍵入“汽車陪練”找到的相關網頁約有100萬之多。百度百科對汽車陪練的解釋是:汽車陪練又稱汽車陪駕,是指汽車陪練業戶對已取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機動車駕駛證》的人員,為熟練駕駛技術而提供有償服務的經營行為。

有了駕照卻不能開車上路已經成為當前的普遍現象,而陪練行業的興起也從一個側麵反映了目前駕校的培訓現狀,即在追求經濟效益的同時,駕校培訓日益“應試化”,而非重視實際應用。

“不規範的駕校給學員樹立了不尊重法律的壞榜樣”

在采訪了解到目前駕校培訓中存在以上不規範行為後,記者又采訪了一些政府管理部門。交通部體改法規司宣傳處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國家對駕校的監管有一整套政策規定,一旦接到舉報駕校不規範行為的,都有相應的處罰措施。

根據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車輛管理所網站上的資料,北京市目前共有駕校102家;但全國駕校的數字,雖經多種途徑查詢但都未找到。專家認為,如果全國範圍內的駕校真的沒有統計數字,這在一定程度上也表明了駕校管理的欠規範。

刑法專家、北京大學法學院教授王世洲在接受本刊采訪時說:“駕校的培訓過程就不嚴格,駕照考試中就有違規操作,這從一開始就給學員樹立了一個壞榜樣——不尊重法律。”

對於抑製酒後駕駛,王世洲的看法是,“罰”當然是必須手段,但僅僅靠罰是遠遠不夠的,嚴格駕校培訓,從“教”開始,培養法律意識才是最根本的。而駕校是培養未來司機遵紀守法的第一堂技能法律課。

“公安部推出的打擊醉駕專項行動,非常及時,也是順應民意的大好行動。”王世洲分析說,“我國作為私車擁有量上升速度最快、交通事故總量最高的國家,酒後駕車在造成重大事故,致人重傷、死亡或者使公私財產遭受重大損失時,才處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普通酒後駕駛不計為刑事犯罪。這種處罰力度遠遠低於其他國家,現在加大處罰力度相對於過去的做法無疑是一個進步。”

公安部專項行動的顯著成效不用質疑,但是,王世洲也表示這種執法成本太大,警力和物力的調配都遠遠高於常規狀態;兩個月的嚴懲畢竟隻能治標,要從根本上解決酒後駕駛,還必須依靠法製建設,要培養公眾的法律意識。

據公安部統計,到2009年6月底,我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766億輛,與2008年底相比,半年內增長了3.92%;2009年上半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107193起,造成29866人死亡、128336人受傷,直接財產損失4.1億元。

“中國的汽車時代已快速到來,買車、開車的人會越來越多,駕校的需求量也會不斷增加。”王世洲說,“但很多人的依法駕駛意識還沒有轉變過來。根治包括酒後駕駛在內的違法違規行為,樹立嚴格的交通法製意識,必須從基礎和源頭做起。”

國外怎麽考駕照

很多從國外回來的人,特別是既考過國外駕照又考過國內駕照的人,都有一種普遍看法:國內考駕照太容易了,幾乎隻要交錢就能輕鬆拿到駕照。

那麽,其他國家的駕駛培訓、駕駛證考試又是怎麽做的?

日本:“要在日本領駕照,必須到駕駛學校去學習。日本的自動車教習所,就是咱們的駕校,培訓挺嚴格的,考試還是挺難的,比國內的困難。日本是先考路麵考試,合格後參加筆試,內容主要是交通規則,難度很大,考5、6次也通不過的大有人在。”在日本和國內都考過駕照的王女士表示。

英國:“英國那邊考的細節比較多,很多是行車安全方麵的,要求很苛刻,第一次考駕照的通過率大概隻有百分之五六十。”“我感覺,國內的駕校還是以盈利為主的吧,見過不少駕校都打出‘一次包過’的廣告,這是最不同的地方。”在英國考過駕照的齊先生說。

法國:在法國,考駕照一次通過的概率很低,每年參加駕照考試的350萬人中,隻有不到1/3的考生能順利拿到駕照。在法國生活多年的趙先生介紹說:“法國從開始培訓到考試一般要3個月時間,但能不能通過就不一定了,也有考了很多年沒有通過的。”說到與國內駕校的不同,趙先生表示“國外的實用性更強,而國內的駕校隻教你怎麽通過考試。”

德國、葡萄牙、新西蘭:從一些公開報道和資料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德國、葡萄牙、新西蘭等國家的駕校培訓或考試中的一些特色措施:

在德國,駕照考試中的路麵考試約需要45分鍾,會考到大部分的駕駛細節,監考非常嚴格。在德國,一次通過路麵考試的概率不到2/3。

在葡萄牙,交管部門對駕校的監管非常嚴格,一旦發現某駕校的學員違章事件多,會追究駕校的連帶責任。一般情況下,有關部門會對駕校進行警告和處罰,情節嚴重者會失去辦學資格。

在新西蘭,上駕校不是必須的,但如果參加被國家認可的駕校培訓課,取得駕照的時間可以縮短為25歲以上者9個月、25歲以下者18個月;而不參加駕校培訓的話,25歲以上者需要12個月、25歲以下者要24個月才能拿到正式駕照。與筆試相比,新西蘭的路麵考試比較難,時間為一小時,以測試駕車員的視野和安全意識為主,如果沒有幾個月的實際路上駕駛訓練的經驗,一般很難通過考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