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揭秘《西遊記》:魏征結黨操縱李世民 作者為羅貫中

揭秘《西遊記》:魏征結黨操縱李世民 作者為羅貫中

文章來源: chewi 於 2009-09-07 11:29:28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最近,著名學者汪宏華全新解讀《西遊記》,他認為《西遊記》第9-12回的曆史故事雖是虛構,卻真實反映了唐太宗與魏征之間長期存在的操縱與反操縱的關係。道士出身的魏征先是暗結同黨謀害李世民,後又用所謂仙術起死回生,迫使他做出西天取經的決定。有趣的是李世民也很配合魏征,假裝死亡,假裝複活。原來他也希望用大乘佛教贖清自己從前殺人無數(包括兄弟)的原罪。汪宏華還從《永樂大典》收錄的《西遊記》“魏征夢斬涇河龍“的殘文推斷,小說的作者不是明朝中葉的吳承恩,而是明初的羅貫中。原文如下:   一、《西遊記》認為封建社會從來沒有明君與良臣

  《西遊記》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過程非常複雜!《三國演義》、《水滸傳》是從曆史到哲學,到文學,而“西遊”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從文學到神話的轉化。它的“曆史”是東漢漢明帝、唐朝唐太宗、明朝朱元璋時期三次取經的多重曆史(參見《唐僧的三位徒弟影射三位帝王》/汪宏華);它的“文學”則是小說虛構的唐太宗與群臣之間半人半神的故事(“附錄”-第12回)。唐太宗是在經曆了一係列的奇異之事後,才決定派唐僧西天取經的。

  為什麽說故事是虛構呢?因為曆史上的三次西天取經唯獨唐朝的玄奘是出於個人動機,不曾受官方委派。為了讓故事具有普遍性,作者便將玄奘取經也作了如是虛構。事實上,虛構很合理。第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每一次向佛不外乎是臣子試圖用佛教愚化帝王,帝王試圖用佛教愚化民眾。即奸臣想做良臣,昏君想做明君。第二,玄奘取經之初雖屬民間行為,但歸來之後,仍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視,產生的效果與其它兩次的皇帝委派沒有區別。

  虛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揭批三位帝王中的佼佼者李世民、曆代良臣中的楷模魏征的種種劣跡,反映整個封建社會和封建製度的極端醜惡。這個社會從來就沒有明君與良臣可言。

  二、道士出身的魏征用妖術操縱唐太宗

  那麽,魏征與李世民在取經一事上是如何操縱與反操縱的呢?魏征的謀略分兩步走。第一步,暗結“道”黨徐茂功,讓唐太宗心生愧疚並致病。

  先是漁翁張稍、涇河龍王、算卦先生袁守誠製造了一場離奇的官司。大致情節是,張稍在神課先生袁守誠的指點下,捕魚百發百中,涇河龍王聽說之後擔心水族會斷子絕孫,就化作白衣秀士與袁守誠打賭賽,預測來日下雨的情況。龍王通過克扣雨量贏得了賭賽,卻也因此觸犯了玉帝的天條,罪該由人曹官魏征“夢斬”。此時,袁守誠又告訴龍王說,如若能向唐太宗討人情,或許還可免於一死。唐太宗認為事情不大,就爽快地答應了老龍的請求。唐太宗礙於臉麵沒有直接向魏征徇私,隻在退朝時留下魏征,與之對弈,以便錯過他執法的時間。誰知魏征還是借盹睡之機將龍王夢斬了。隨後秦叔寶與徐茂功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龍頭進來奏報。

  從此,唐太宗抱愧在心,總感覺有龍王的幽魂纏身,聽到“寢宮門外,入夜就有拋磚弄瓦,鬼魅呼號。”直到委派秦叔寶、胡敬德守門才肅靜下來。然而,等到唐太宗決定不勞駕二位將軍長期守門,改用“二將軍的真容,貼於門上”之後,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這時徐茂功便奏道:“前門不安,是敬德、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著魏征護衛。”自從魏征提著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門,就再也沒有鬼魅了。

  從上述情節我們能看出什麽呢?其一, “夢斬涇河龍”是由魏征導演,目的在於通過神化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與執法如山的品格,羞死愧死唐太宗。其二,“拋磚弄瓦”也是由魏征的人所為,目的在於進一步恐嚇唐太宗,直到病危。其三,徐茂功是魏征的同黨(都是道士出身,且為瓦崗寨的老戰友)。通過徐的推薦,魏征證明自己不僅能文治文諫,還能用屠龍劍驅鬼避邪。文武雙全。

  需要解釋的是,故事中所有鬼神都是不存在的,既沒有涇河龍,也沒有所謂夢斬。唐太宗見到的血龍頭不過是徐茂功幫忙做的一個假龍頭;屋頂的鬼魅也盡皆人力所為。為什麽叔寶、敬德親自守門時,屋頂沒有了響動,而換成門神畫樣之後,又開始亂響了呢?很明顯,隻有人才能分清畫樣與真人的差別,鬼魅是分不清的。

  第二步,暗結“死”黨崔玨,讓唐太宗死而複生並延壽。

  魏征結黨徐茂功還有一個原因是,徐已是朝中重臣。比如唐太宗在彌留之際就隻宣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仿劉蜀主托孤之意。”在徐茂功再次提挈下,魏征才得以混進皇帝寢宮,趁托孤之機從一旁閃出,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隨後塞給了唐太宗一封書信。

  這是一封什麽信呢?是魏征寫給已故同黨崔玨的信。魏征說崔玨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唐太宗一則早就知曉魏征曾經做過道士,“自幼得授仙術,推算最明”;二則見他新近成功表演了夢斬龍王與守門鎮鬼,所以就相信他的話,沒有多問就“瞑目而亡”了。

  崔判官果然很仗義,瞞著閻王私自給唐太宗延長了二十年壽命,將他的一十三年“天祿”改成了三十三年。對此,唐太宗感激不盡。但崔判官有附加條件,他要求太宗“千萬作一場‘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孤魂”,包括“六十四出煙塵的草寇,七十二處叛賊的魂靈”,包括唐太宗的兄弟建成、元吉。——唐太宗在創立江山和獲取皇位時所犯的原罪。

  從“水陸大會”便引出了唐僧取經,因為觀音菩薩說,隻有大乘佛法才能超亡者升天,度難人脫苦,修無量壽身。而大乘佛法三藏掌握在如來的手中,需要派高僧到西天天竺國親自去取。

  這一係列的行動表明,魏征不但擅長犯顏直諫,還會裝神弄鬼、曲線進取。此後魏征身價倍增,從小小的人曹官一躍成為托孤之臣,甚至排名到了第一位。如,傅奕上疏止浮圖,表曰佛教“實乃夷犯中國,不足為信”,宰相蕭瑀駁斥道:“佛,聖人也。非聖者無法,請置嚴刑。”待傅奕進一步論辨時,太宗又請出了尚佛一派的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幫忙。最後太宗下令“著魏征與蕭瑀、張道源(魏征排在了蕭瑀之前),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者作壇主,設建道場。眾皆頓首謝恩而退。自此時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嗚呼!佛家所謂的慈悲為懷被異化成了嚴刑峻法、殘無人道。

  三、唐太宗亦編鬼話應對魏征,應對如來、國人與先皇

  既然魏征的“夢斬”是騙局,那麽唐太宗的“遊地府”是真還是假呢?同樣是惑人的鬼話。原因很簡單,他原本沒有見過崔玨,魏征也沒有詳細告訴他崔判官會怎麽給他徇私,怎麽給他提條件,但唐太宗卻不謀而合延續了魏征的想法。這顯然不是一個死人能夠完成的任務,隻會是精心策劃的將計就計,唐太宗早就識破了魏征的詭計。

  那麽,作為一國之君有什麽不好直接頒布的事情,而必須使用計謀呢?原來帝王也有帝王的難處。他派僧人去西天取經就不是輕易能夠做出的決策。盡管他的內心樂意向佛,甚至還拜結僧人陳玄奘為禦弟,但此前存在重重阻攔。

  第一,李世民派唐僧取經是詐降術。由於在“征西定國”時大敗而歸,李世民決定改變戰術,以虔誠學佛的名義向西方突厥表示降服,一則瓦解敵人的戒備;二則獲取情報。然而,詐降術是不能直接運用的,需要先以苦肉計表達誠意,掩人耳目,就像黃蓋詐降曹操一樣。於是李世民就來了個假死,並在複活之後聲稱,崇佛是大唐避難圖存的出路。順便也讓對方的探子觀音菩薩回去報信,觀音菩薩就好比是《三國演義》的蔡中、蔡和。

  第二,李世民不但有向未來建功,征服西方,做大能之君的抱負,還有向過去洗刷原罪,改善民眾形象,做大德之君的願望。但這一願望同樣也不能明說,需要先用苦肉計表達自己對過去痛不欲生的愧疚與懺悔。所以唐太宗就向黎民百姓來了個死去活來,下決心從此以佛理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第三,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曾尊老子為始祖,自稱是老子後裔(都姓李,且李淵是靠讖緯道術起家)。他還下詔敘三教先後,以道教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後。對於先皇立下的規矩,自然不能隨意更改,李世民便想到了實施苦肉計:為了報答判官對孩兒的救命之恩而改尊佛教,先皇總該會諒解吧。

  一條苦肉計可以應對三方,唐太宗可謂“死”得其所。此時的魏征在唐太宗眼裏何其“嫵媚”,是一麵明得失的鏡子,更是一位明生死的知心愛卿。

  四、魏征是如來的,在與李世民的角鬥中始終占據上風

  那麽,在魏征與李世民的殊死搏鬥中,究竟有沒有高下之分呢?表麵上看,他們一個是主動設計,一個是被動就計,各取所需,為雙贏,但實際是魏征處於上風。李世民隻看到了魏征邀寵、想往上爬的一麵,沒想到他還是,有幫助如來促成唐僧取經的使命。這一點可以通過相應的神話推導得出。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如來是影射西方敵國的君主,孫悟空是影射李世民,孫悟空的道家師父須菩提是影射魏征。須菩提並非是真正的道家祖師,他傳道的目的隻是為了欺騙悟空,誘他向佛(參見“水簾洞是如來為悟空預設”/汪宏華)。他的真實身份是如來的徒弟。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孫悟空從祖師那裏學來的“筋鬥雲”與“七十二變”不是什麽真功夫,是源自人病態的狂想。須菩提的教授過程是,先用所謂長生口訣讓孫悟空進入迷幻狀態,繼而讓他做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事實上,孫悟空不但沒有獲得長生,反而迅速衰老,他下到幽冥界篡改閻王薄就是出於他醉酒後的幻想。如,有一日他請六王赴宴,殺牛宰馬,俱吃得酩酊大醉。待送六王出去,孫悟空便倚在鐵板橋邊的鬆陰之下睡覺,“那美猴王睡裏間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索了去,踉踉蹌蹌,直帶到一座城邊……”此時悟空的身體就像唐太宗,病重到快要死了,閻王催命了。接下來,孫悟空才夢裏塗抹判官文簿,獲得長生不老。(由於孫悟空同時也影射了中國所有的帝王,所以他的壽命可以無限延長,而作為個體之唐太宗則隻可延長二十年。)

  正因為須菩提教授的那些個“獨門絕技”都隻是發自肉團之心的幻覺,所以悟空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如來的掌心。試想,一顆心的大小不過方寸,怎麽能夠超出人的手掌呢?《西遊記》的神話就是如此合情合理!

  讓孫悟空患上狂想症的是須菩提,那麽讓唐太宗陷入迷糊之境的人是誰呢?不用說,是魏征。魏征不但致太宗神思恍惚、病入膏肓,還送給了他一封連通鬼神的書信。兩相比較,須菩提是如來派出的臥底,魏征自然就是唐朝的賣國賊了。魏征雖名義上是道士出身,卻也是道、佛兼修。

  由此可見,唐太宗盡管權力大於魏征,權術則遠遠不及,隻配做個小徒弟。魏征對付唐太宗隨時可以像須菩提對付悟空一樣,“把你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當然,須菩提和魏征都沒有采用這種過激的手段,他們變換了一種更陰險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如來收複孫悟空和唐太宗,最終將其詐降術徹底擊敗。限於篇幅,另文再解。

  五、從《永樂大典》殘文可推斷《西遊記》的作者實為羅貫中

  筆者通過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深入研究,發現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反封建,都反儒道釋,其中“三國”主要反儒,“水滸”主要反道, “西遊”主要反佛,猶如反理學三部曲。另外,“三國”主要講戰爭形式之“對攻”,“水滸”主要講“細作”,“西遊”主要講“詐降”,猶如戰爭三部曲。而 “西遊”中李世民、魏征的關係又與“三國”中劉備、諸葛亮的關係十分相近……類似的相關性還有很多很多,大到結構形式,小到遣詞造句。縱觀整個明朝,能夠達到這種思想境界的人,能夠掌握這種文學技巧的人,能夠將封建君臣關係窺測到這種深度的人,隻可能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絕無僅有。(生卒約 1330-1400年)

  更確鑿的證據在於,《西遊記》話本小說早在明初之時就存在了,編撰於1403-1424年的《永樂大典》第 13139卷就摘錄了“魏征夢斬涇河龍”殘文,所引書籍題為《西遊記》。二者區別在於,《永樂大典》裏是兩個漁翁,吳承恩本《西遊記》改為了一個漁翁、一個樵子,還增加了漁樵兩人的詩詞對答。其餘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甚至連袁守誠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點”,兩書記述都一樣。

  那麽,《永樂大典》所提到的《西遊記》而今安在?筆者認為它並沒有遺失,它隻是被吳承恩改頭換麵、冒名頂替了。首先,真正的小說創作者不會如此大段大段、一字不差地從別的書上照搬。最多隻能算改編。而改編需要注上原作者的名字。其次,吳承恩的創作或者說改編毫無價值,書中的兩個人本來就是討論捕魚的事,有什麽必要改成一漁一樵?至於詩詞對答就更是畫蛇添足了,弄得漁樵不像漁樵,文士不像文士,且離題萬裏。誰能相信這樣一位才識淺薄的“文抄公”,能寫出氣勢恢宏的《西遊記》來呢?毫無疑問,吳承恩與高鶚是一路之人,連原著都沒有看懂就開始改編或續寫起來。

  另外,朝鮮古代的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諺解》中也有多處話本《西遊記》的引文。鐵證如山,可如今除了筆者又有誰願意為羅氏兩肋插刀呢?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產信仰崩塌,山姆的這顆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31歲男星殺害16歲女友遭槍決 成中國首位被判死藝人
看Coldplay偷情!女HR恐被逐出「150億豪門」
阿拉斯加航空「客機全停飛」,原因曝光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艾倫:我因特朗普搬到了英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國防部展示台灣納入中國地圖
川普撤銷對加州高鐵40億撥款 17年花130億建了個啥?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啟動最大水壩建設 市場歡呼 下遊數百萬人受影響
解密“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為何是人類曆史最大工程
LA網紅醬香餅攤主被捕 疑被“女徒弟”舉報 綠卡無望
川普為何解禁英偉達對中芯片?美媒揭:鷹派失利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川普迎來“重大時刻”,全世界哭笑不得
奧巴馬被指密謀推翻2016大選 川普發AI視頻抓其歸案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川普半年 美國版“一黨專政”和“定於一尊”都實現了
普京特朗普將在北京會晤?克裏姆林宮回應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移民監獄:“像狗一樣”跪著進食 在別人腦袋旁邊如廁…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揭秘《西遊記》:魏征結黨操縱李世民 作者為羅貫中

chewi 2009-09-07 11:29:28

最近,著名學者汪宏華全新解讀《西遊記》,他認為《西遊記》第9-12回的曆史故事雖是虛構,卻真實反映了唐太宗與魏征之間長期存在的操縱與反操縱的關係。道士出身的魏征先是暗結同黨謀害李世民,後又用所謂仙術起死回生,迫使他做出西天取經的決定。有趣的是李世民也很配合魏征,假裝死亡,假裝複活。原來他也希望用大乘佛教贖清自己從前殺人無數(包括兄弟)的原罪。汪宏華還從《永樂大典》收錄的《西遊記》“魏征夢斬涇河龍“的殘文推斷,小說的作者不是明朝中葉的吳承恩,而是明初的羅貫中。原文如下:   一、《西遊記》認為封建社會從來沒有明君與良臣

  《西遊記》是如何創作出來的?過程非常複雜!《三國演義》、《水滸傳》是從曆史到哲學,到文學,而“西遊”在此基礎上又增加了從文學到神話的轉化。它的“曆史”是東漢漢明帝、唐朝唐太宗、明朝朱元璋時期三次取經的多重曆史(參見《唐僧的三位徒弟影射三位帝王》/汪宏華);它的“文學”則是小說虛構的唐太宗與群臣之間半人半神的故事(“附錄”-第12回)。唐太宗是在經曆了一係列的奇異之事後,才決定派唐僧西天取經的。

  為什麽說故事是虛構呢?因為曆史上的三次西天取經唯獨唐朝的玄奘是出於個人動機,不曾受官方委派。為了讓故事具有普遍性,作者便將玄奘取經也作了如是虛構。事實上,虛構很合理。第一,中國封建社會的每一次向佛不外乎是臣子試圖用佛教愚化帝王,帝王試圖用佛教愚化民眾。即奸臣想做良臣,昏君想做明君。第二,玄奘取經之初雖屬民間行為,但歸來之後,仍然受到了朝廷的重視,產生的效果與其它兩次的皇帝委派沒有區別。

  虛構更重要的意義在於,通過揭批三位帝王中的佼佼者李世民、曆代良臣中的楷模魏征的種種劣跡,反映整個封建社會和封建製度的極端醜惡。這個社會從來就沒有明君與良臣可言。

  二、道士出身的魏征用妖術操縱唐太宗

  那麽,魏征與李世民在取經一事上是如何操縱與反操縱的呢?魏征的謀略分兩步走。第一步,暗結“道”黨徐茂功,讓唐太宗心生愧疚並致病。

  先是漁翁張稍、涇河龍王、算卦先生袁守誠製造了一場離奇的官司。大致情節是,張稍在神課先生袁守誠的指點下,捕魚百發百中,涇河龍王聽說之後擔心水族會斷子絕孫,就化作白衣秀士與袁守誠打賭賽,預測來日下雨的情況。龍王通過克扣雨量贏得了賭賽,卻也因此觸犯了玉帝的天條,罪該由人曹官魏征“夢斬”。此時,袁守誠又告訴龍王說,如若能向唐太宗討人情,或許還可免於一死。唐太宗認為事情不大,就爽快地答應了老龍的請求。唐太宗礙於臉麵沒有直接向魏征徇私,隻在退朝時留下魏征,與之對弈,以便錯過他執法的時間。誰知魏征還是借盹睡之機將龍王夢斬了。隨後秦叔寶與徐茂功提著一顆血淋淋的龍頭進來奏報。

  從此,唐太宗抱愧在心,總感覺有龍王的幽魂纏身,聽到“寢宮門外,入夜就有拋磚弄瓦,鬼魅呼號。”直到委派秦叔寶、胡敬德守門才肅靜下來。然而,等到唐太宗決定不勞駕二位將軍長期守門,改用“二將軍的真容,貼於門上”之後,又“聽得後宰門,乒乓乒乓,磚瓦亂響”。這時徐茂功便奏道:“前門不安,是敬德、叔寶護衛;後門不安,該著魏征護衛。”自從魏征提著誅龍的寶劍,侍立在後門,就再也沒有鬼魅了。

  從上述情節我們能看出什麽呢?其一, “夢斬涇河龍”是由魏征導演,目的在於通過神化自己超乎常人的能力與執法如山的品格,羞死愧死唐太宗。其二,“拋磚弄瓦”也是由魏征的人所為,目的在於進一步恐嚇唐太宗,直到病危。其三,徐茂功是魏征的同黨(都是道士出身,且為瓦崗寨的老戰友)。通過徐的推薦,魏征證明自己不僅能文治文諫,還能用屠龍劍驅鬼避邪。文武雙全。

  需要解釋的是,故事中所有鬼神都是不存在的,既沒有涇河龍,也沒有所謂夢斬。唐太宗見到的血龍頭不過是徐茂功幫忙做的一個假龍頭;屋頂的鬼魅也盡皆人力所為。為什麽叔寶、敬德親自守門時,屋頂沒有了響動,而換成門神畫樣之後,又開始亂響了呢?很明顯,隻有人才能分清畫樣與真人的差別,鬼魅是分不清的。

  第二步,暗結“死”黨崔玨,讓唐太宗死而複生並延壽。

  魏征結黨徐茂功還有一個原因是,徐已是朝中重臣。比如唐太宗在彌留之際就隻宣徐茂功“吩咐國家大事,叮囑仿劉蜀主托孤之意。”在徐茂功再次提挈下,魏征才得以混進皇帝寢宮,趁托孤之機從一旁閃出,手扯龍衣,奏道:“陛下寬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長生。”隨後塞給了唐太宗一封書信。

  這是一封什麽信呢?是魏征寫給已故同黨崔玨的信。魏征說崔玨是“太上先皇帝駕前之臣,先受茲州令,後升禮部侍郎,在日與臣八拜之交,相知甚厚,他如今已死,現在陰司做掌生死文簿的酆都判官,夢中常與臣相會。”唐太宗一則早就知曉魏征曾經做過道士,“自幼得授仙術,推算最明”;二則見他新近成功表演了夢斬龍王與守門鎮鬼,所以就相信他的話,沒有多問就“瞑目而亡”了。

  崔判官果然很仗義,瞞著閻王私自給唐太宗延長了二十年壽命,將他的一十三年“天祿”改成了三十三年。對此,唐太宗感激不盡。但崔判官有附加條件,他要求太宗“千萬作一場‘水陸大會’,超度那無主的孤魂”,包括“六十四出煙塵的草寇,七十二處叛賊的魂靈”,包括唐太宗的兄弟建成、元吉。——唐太宗在創立江山和獲取皇位時所犯的原罪。

  從“水陸大會”便引出了唐僧取經,因為觀音菩薩說,隻有大乘佛法才能超亡者升天,度難人脫苦,修無量壽身。而大乘佛法三藏掌握在如來的手中,需要派高僧到西天天竺國親自去取。

  這一係列的行動表明,魏征不但擅長犯顏直諫,還會裝神弄鬼、曲線進取。此後魏征身價倍增,從小小的人曹官一躍成為托孤之臣,甚至排名到了第一位。如,傅奕上疏止浮圖,表曰佛教“實乃夷犯中國,不足為信”,宰相蕭瑀駁斥道:“佛,聖人也。非聖者無法,請置嚴刑。”待傅奕進一步論辨時,太宗又請出了尚佛一派的太仆卿張道源,中書令張士衡幫忙。最後太宗下令“著魏征與蕭瑀、張道源(魏征排在了蕭瑀之前),邀請諸佛,選舉一名有大德者作壇主,設建道場。眾皆頓首謝恩而退。自此時出了法律:但有毀僧謗佛者,斷其臂。”嗚呼!佛家所謂的慈悲為懷被異化成了嚴刑峻法、殘無人道。

  三、唐太宗亦編鬼話應對魏征,應對如來、國人與先皇

  既然魏征的“夢斬”是騙局,那麽唐太宗的“遊地府”是真還是假呢?同樣是惑人的鬼話。原因很簡單,他原本沒有見過崔玨,魏征也沒有詳細告訴他崔判官會怎麽給他徇私,怎麽給他提條件,但唐太宗卻不謀而合延續了魏征的想法。這顯然不是一個死人能夠完成的任務,隻會是精心策劃的將計就計,唐太宗早就識破了魏征的詭計。

  那麽,作為一國之君有什麽不好直接頒布的事情,而必須使用計謀呢?原來帝王也有帝王的難處。他派僧人去西天取經就不是輕易能夠做出的決策。盡管他的內心樂意向佛,甚至還拜結僧人陳玄奘為禦弟,但此前存在重重阻攔。

  第一,李世民派唐僧取經是詐降術。由於在“征西定國”時大敗而歸,李世民決定改變戰術,以虔誠學佛的名義向西方突厥表示降服,一則瓦解敵人的戒備;二則獲取情報。然而,詐降術是不能直接運用的,需要先以苦肉計表達誠意,掩人耳目,就像黃蓋詐降曹操一樣。於是李世民就來了個假死,並在複活之後聲稱,崇佛是大唐避難圖存的出路。順便也讓對方的探子觀音菩薩回去報信,觀音菩薩就好比是《三國演義》的蔡中、蔡和。

  第二,李世民不但有向未來建功,征服西方,做大能之君的抱負,還有向過去洗刷原罪,改善民眾形象,做大德之君的願望。但這一願望同樣也不能明說,需要先用苦肉計表達自己對過去痛不欲生的愧疚與懺悔。所以唐太宗就向黎民百姓來了個死去活來,下決心從此以佛理洗心革麵,重新做人。

  第三,李世民的父親李淵曾尊老子為始祖,自稱是老子後裔(都姓李,且李淵是靠讖緯道術起家)。他還下詔敘三教先後,以道教為首,儒教次之,佛教最後。對於先皇立下的規矩,自然不能隨意更改,李世民便想到了實施苦肉計:為了報答判官對孩兒的救命之恩而改尊佛教,先皇總該會諒解吧。

  一條苦肉計可以應對三方,唐太宗可謂“死”得其所。此時的魏征在唐太宗眼裏何其“嫵媚”,是一麵明得失的鏡子,更是一位明生死的知心愛卿。

  四、魏征是如來的,在與李世民的角鬥中始終占據上風

  那麽,在魏征與李世民的殊死搏鬥中,究竟有沒有高下之分呢?表麵上看,他們一個是主動設計,一個是被動就計,各取所需,為雙贏,但實際是魏征處於上風。李世民隻看到了魏征邀寵、想往上爬的一麵,沒想到他還是,有幫助如來促成唐僧取經的使命。這一點可以通過相應的神話推導得出。

  首先我們應該看到,如來是影射西方敵國的君主,孫悟空是影射李世民,孫悟空的道家師父須菩提是影射魏征。須菩提並非是真正的道家祖師,他傳道的目的隻是為了欺騙悟空,誘他向佛(參見“水簾洞是如來為悟空預設”/汪宏華)。他的真實身份是如來的徒弟。

  其次我們應該看到,孫悟空從祖師那裏學來的“筋鬥雲”與“七十二變”不是什麽真功夫,是源自人病態的狂想。須菩提的教授過程是,先用所謂長生口訣讓孫悟空進入迷幻狀態,繼而讓他做各種天馬行空的想象。事實上,孫悟空不但沒有獲得長生,反而迅速衰老,他下到幽冥界篡改閻王薄就是出於他醉酒後的幻想。如,有一日他請六王赴宴,殺牛宰馬,俱吃得酩酊大醉。待送六王出去,孫悟空便倚在鐵板橋邊的鬆陰之下睡覺,“那美猴王睡裏間兩人拿一張批文,上有‘孫悟空’三字,走近身,不容分說,套上繩,就把美猴王的魂靈索了去,踉踉蹌蹌,直帶到一座城邊……”此時悟空的身體就像唐太宗,病重到快要死了,閻王催命了。接下來,孫悟空才夢裏塗抹判官文簿,獲得長生不老。(由於孫悟空同時也影射了中國所有的帝王,所以他的壽命可以無限延長,而作為個體之唐太宗則隻可延長二十年。)

  正因為須菩提教授的那些個“獨門絕技”都隻是發自肉團之心的幻覺,所以悟空無論如何也跳不出如來的掌心。試想,一顆心的大小不過方寸,怎麽能夠超出人的手掌呢?《西遊記》的神話就是如此合情合理!

  讓孫悟空患上狂想症的是須菩提,那麽讓唐太宗陷入迷糊之境的人是誰呢?不用說,是魏征。魏征不但致太宗神思恍惚、病入膏肓,還送給了他一封連通鬼神的書信。兩相比較,須菩提是如來派出的臥底,魏征自然就是唐朝的賣國賊了。魏征雖名義上是道士出身,卻也是道、佛兼修。

  由此可見,唐太宗盡管權力大於魏征,權術則遠遠不及,隻配做個小徒弟。魏征對付唐太宗隨時可以像須菩提對付悟空一樣,“把你猢猻剝皮銼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當然,須菩提和魏征都沒有采用這種過激的手段,他們變換了一種更陰險更有效的方式幫助如來收複孫悟空和唐太宗,最終將其詐降術徹底擊敗。限於篇幅,另文再解。

  五、從《永樂大典》殘文可推斷《西遊記》的作者實為羅貫中

  筆者通過對《三國演義》、《水滸傳》和《西遊記》深入研究,發現它們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都反封建,都反儒道釋,其中“三國”主要反儒,“水滸”主要反道, “西遊”主要反佛,猶如反理學三部曲。另外,“三國”主要講戰爭形式之“對攻”,“水滸”主要講“細作”,“西遊”主要講“詐降”,猶如戰爭三部曲。而 “西遊”中李世民、魏征的關係又與“三國”中劉備、諸葛亮的關係十分相近……類似的相關性還有很多很多,大到結構形式,小到遣詞造句。縱觀整個明朝,能夠達到這種思想境界的人,能夠掌握這種文學技巧的人,能夠將封建君臣關係窺測到這種深度的人,隻可能是元末明初的羅貫中,絕無僅有。(生卒約 1330-1400年)

  更確鑿的證據在於,《西遊記》話本小說早在明初之時就存在了,編撰於1403-1424年的《永樂大典》第 13139卷就摘錄了“魏征夢斬涇河龍”殘文,所引書籍題為《西遊記》。二者區別在於,《永樂大典》裏是兩個漁翁,吳承恩本《西遊記》改為了一個漁翁、一個樵子,還增加了漁樵兩人的詩詞對答。其餘內容幾乎完全相同,甚至連袁守誠算定下雨“三尺三寸四十八點”,兩書記述都一樣。

  那麽,《永樂大典》所提到的《西遊記》而今安在?筆者認為它並沒有遺失,它隻是被吳承恩改頭換麵、冒名頂替了。首先,真正的小說創作者不會如此大段大段、一字不差地從別的書上照搬。最多隻能算改編。而改編需要注上原作者的名字。其次,吳承恩的創作或者說改編毫無價值,書中的兩個人本來就是討論捕魚的事,有什麽必要改成一漁一樵?至於詩詞對答就更是畫蛇添足了,弄得漁樵不像漁樵,文士不像文士,且離題萬裏。誰能相信這樣一位才識淺薄的“文抄公”,能寫出氣勢恢宏的《西遊記》來呢?毫無疑問,吳承恩與高鶚是一路之人,連原著都沒有看懂就開始改編或續寫起來。

  另外,朝鮮古代的漢語教科書《樸通事諺解》中也有多處話本《西遊記》的引文。鐵證如山,可如今除了筆者又有誰願意為羅氏兩肋插刀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