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重慶清代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傾斜度超比薩斜塔(圖)

重慶清代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傾斜度超比薩斜塔

文章來源: 卜人 於 2009-09-07 00:20:57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22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22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石塔每一層的連接處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非常堅固

一座神秘的清代舍利塔,不知從何時開始傾斜至今,其約30度的傾斜程度遠遠超過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比薩斜塔高55米,目前傾斜約5.5度)。

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曆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個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麽?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

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

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裏。

日前,在該鎮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探秘。沿著一條山間小路而上,穿過一片片田地後,路旁的雜草漸多,小路愈發狹窄,不得不動用木棍撥開草叢開路。“到了!”約莫向山上爬了不到5分鍾,廖和林在一片紅薯地旁停下腳步。

記者抬頭一望,在一簇簇半人高的雜草叢中,掩映著一座青色石塔。令人稱奇的是,石塔塔身傾斜,與地麵垂直線呈約30度角。

廖站長介紹,整座石塔高約9.5米,基座為2.2米,為11層樓閣八角石塔,每層都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塔體分地宮、塔座、塔身、塔簷、塔刹五大部分。該塔為舍利塔,地宮在基座下,是珍藏佛舍利等物所在。塔座為八角菱形須彌座,仰式雲紋覆盆上為仿木結構重簷八角亭,每麵設蓮台佛龕,內坐佛一尊,共八麵坐佛。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石塔八麵雕刻著形態各異的佛像,並伴有蓮座、祥雲等浮雕。而石塔的底層大部分掩埋在泥土之中,因塔身整體傾斜,底層與基座間有著巨大的縫隙。

為了證明石塔堅固不倒,記者二人合力推動石塔底部,令人稱奇的是,塔尖輕微搖晃幾十秒後又恢複平靜。“這個塔自我出生時就是傾斜著的,至少上百年了,不管風吹雨打,還是有人去推動,它都一直保持這個樣子,不會倒塌。”86歲的鎮上居民廖桂鮮說。

怪!斜塔處處蘊含神奇

據史料記載,河包鎮,唐代設臨時行州,宋置瀨州鎮,因其群山環抱、景物特殊、人文蔚盛,而被譽為“有武桃園風度”之勝概。

這座河包斜塔為埋藏白塔山報恩寺高僧骨灰之所。當地相傳,宋代一皇帝巡視南方時因饑餓得到河包當地百姓的幫助,皇帝為報恩便在河包鎮修建寺廟及白塔(始建於公元1132年),後人稱寺為報恩寺(大部分毀於文革時期)、塔為報恩塔(至今仍聳立鎮郊)。至清代中期,該寺一高僧修成正果圓寂後,將其骨骸葬於舍利塔,也就是眼前這座斜塔之下。

百多年來,這座默默聳立山腰的斜塔是小鎮居民茶餘飯後的最大談資。得知記者前來探秘,鎮上居民紛紛上前訴說斜塔的神奇。廖桂鮮回憶,在解放前,這座孤獨聳立的斜塔更是被當地人視為擁有神奇力量的寶塔,是聖物,常年香火不斷,十裏八鄉的村民都來此朝聖、祈福,香客比附近很多寺廟都多。

也有居民稱,河包當地曾多次發生小地震,但從未對斜塔造成影響。64歲的經堂村老支書雷錫君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白塔山上還曾暴發過一次百年罕見的山洪,洪水夾帶著沙石衝下來,山上的房屋因此被衝垮過半,村民們以為斜塔挺不住了,沒想到山洪過後它依然屹立。

“在上世紀50年代,斜塔周圍生長著各種不知名帶刺植物,讓人不敢隨意靠近,與周圍環境大相徑庭。”居民劉世國稱,在他們小時候,若誰能披荊斬棘走到斜塔旁便是最勇敢的人。

而對於這座傾斜的舍利塔,在居民中更是流傳著一個淒慘的傳說:清代時,白塔山上的一名村姑長期受到報恩寺主持幫助。後村姑帶孕嫁人,其子長大成人後任縣官,他在母親去世前得知自己身世,遂憤怒地找上報恩寺,卻得知主持已死,葬於塔下。於是他命人用粗繩拉倒石塔,眼見塔即將倒塌,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縣官見狀隻能作罷,而石塔從此保持傾斜,永不傾倒……

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那麽斜塔到底傾斜了多少年呢?麵對這一問題,身為當地人的文化站廖站長也表示“由於沒有史料記載,不好說”,但鎮上90多歲的老人打小就知道斜塔,可以推算舍利塔至少傾斜了百年以上。

專家實地勘察解謎團

斜塔不倒源於建築米漿

關於斜塔的各種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但斜塔為何傾斜?又為何斜而不倒一直是未解之謎,居民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稱舍利塔下埋藏的佛舍利是鎮塔之寶,可保石塔傾斜卻不倒塌;也有知曉力學的人聲稱斜塔應是工匠在建造時故意修成傾斜的,因其傾斜角度並未到達傾覆的臨界狀態,所以屹立至今。

對此,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給出了權威解釋,5年前有一批市博物館的專家來石塔實地考證,得出的結論是,傾斜是由於基座傾斜下沉引起的——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石塔漸漸下沉,由於塔下地基土質有差異,一邊疏鬆,一邊堅硬,導致石塔向一邊傾斜,形成斜塔姿態。

按理說,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但河包斜塔的傾斜角度要比比薩斜塔大很多,而且從未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那麽其不倒的原因是什麽呢?

對於這一點,據榮昌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甘勇經勘察後分析,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係。古代建築石塔時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這種古代粘接材料很堅固,其韌性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因此成為斜塔不倒的最主要原因。

小貼士

河包斜塔位於榮昌河包鎮,距鎮政府約0.5公裏。河包鎮位於榮昌北部,安嶽—大足—榮昌公路橫穿境內,距縣城22公裏,距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24 公裏,榮昌縣城有客車直達河包鎮,車程約45分鍾,票價5元。河包盛產粉條、幹鮮蔬菜、肉兔、生豬、白鵝、山羊等,是遠近馳名的著名的“粉條之鄉”。

參觀完斜塔後,可步行遊覽著名的河包宋代白塔(又稱報恩塔)。接著到隔山相望的鎮郊,一睹真原堂的風采,這座始建於上世紀初的天主教堂,是重慶市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磚木結構的雙鍾樓哥特式建築。

返回榮昌,還可以到距縣城城東13公裏的路孔古鎮追尋曆史的足跡,古鎮街巷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木製結構的店房緊緊相連,原始而古樸。鎮內還有建於清代的石橋7座,古拙簡樸的祠堂,古樸雅致的古寺,岩間盤根錯節的古樹,人行馬踏後形成的古道石階深槽……漫步其中定讓人流連忘返。

此外,位於榮昌縣南部的嵐峰森林公園,縣城西北的螺罐山風景區,以及銅鼓山摩岩造像等景點都值得一去。其間若抽空品嚐遠近馳名的榮昌鹵鵝、黃涼粉、鋪蓋麵等美食,豈不快哉!

■記者 周圓 實習生 張芷韓 文 任潔 圖

查看評論(0)

24小時熱點排行

中產信仰崩塌,山姆的這顆雷,早在半年前已埋下
31歲男星殺害16歲女友遭槍決 成中國首位被判死藝人
看Coldplay偷情!女HR恐被逐出「150億豪門」
阿拉斯加航空「客機全停飛」,原因曝光
美國著名脫口秀主持艾倫:我因特朗普搬到了英國

24小時討論排行

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國防部展示台灣納入中國地圖
川普撤銷對加州高鐵40億撥款 17年花130億建了個啥?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啟動最大水壩建設 市場歡呼 下遊數百萬人受影響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解密“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為何是人類曆史最大工程
LA網紅醬香餅攤主被捕 疑被“女徒弟”舉報 綠卡無望
川普為何解禁英偉達對中芯片?美媒揭:鷹派失利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川普迎來“重大時刻”,全世界哭笑不得
奧巴馬被指密謀推翻2016大選 川普發AI視頻抓其歸案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川普半年 美國版“一黨專政”和“定於一尊”都實現了
普京特朗普將在北京會晤?克裏姆林宮回應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宗慶後事件鍾睒睒口碑翻盤,這幾年他經曆了什麽?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重慶清代舍利塔傾斜百年不倒 傾斜度超比薩斜塔

卜人 2009-09-07 00:20:57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227.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up2/226.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石塔每一層的連接處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非常堅固

一座神秘的清代舍利塔,不知從何時開始傾斜至今,其約30度的傾斜程度遠遠超過著名的意大利比薩斜塔(比薩斜塔高55米,目前傾斜約5.5度)。

在當地人注視下,斜塔經曆百年來的地震、山洪和風吹雨打仍屹立不倒,個中緣由究竟是為什麽?有人說這座塔塔底埋藏的舍利子有神力,可保塔身永遠斜而不倒;也有人說工匠在建造斜塔時精確計算了角度,故意修成傾斜的姿態……

奇!塔身搖晃竟然不倒

這座神奇的石塔位於榮昌縣河包鎮經堂村白塔山半山腰,距鎮政府0.5公裏。

日前,在該鎮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的帶領下,記者前往探秘。沿著一條山間小路而上,穿過一片片田地後,路旁的雜草漸多,小路愈發狹窄,不得不動用木棍撥開草叢開路。“到了!”約莫向山上爬了不到5分鍾,廖和林在一片紅薯地旁停下腳步。

記者抬頭一望,在一簇簇半人高的雜草叢中,掩映著一座青色石塔。令人稱奇的是,石塔塔身傾斜,與地麵垂直線呈約30度角。

廖站長介紹,整座石塔高約9.5米,基座為2.2米,為11層樓閣八角石塔,每層都由整塊石頭雕刻而成,塔體分地宮、塔座、塔身、塔簷、塔刹五大部分。該塔為舍利塔,地宮在基座下,是珍藏佛舍利等物所在。塔座為八角菱形須彌座,仰式雲紋覆盆上為仿木結構重簷八角亭,每麵設蓮台佛龕,內坐佛一尊,共八麵坐佛。

走近一看,記者發現石塔八麵雕刻著形態各異的佛像,並伴有蓮座、祥雲等浮雕。而石塔的底層大部分掩埋在泥土之中,因塔身整體傾斜,底層與基座間有著巨大的縫隙。

為了證明石塔堅固不倒,記者二人合力推動石塔底部,令人稱奇的是,塔尖輕微搖晃幾十秒後又恢複平靜。“這個塔自我出生時就是傾斜著的,至少上百年了,不管風吹雨打,還是有人去推動,它都一直保持這個樣子,不會倒塌。”86歲的鎮上居民廖桂鮮說。

怪!斜塔處處蘊含神奇

據史料記載,河包鎮,唐代設臨時行州,宋置瀨州鎮,因其群山環抱、景物特殊、人文蔚盛,而被譽為“有武桃園風度”之勝概。

這座河包斜塔為埋藏白塔山報恩寺高僧骨灰之所。當地相傳,宋代一皇帝巡視南方時因饑餓得到河包當地百姓的幫助,皇帝為報恩便在河包鎮修建寺廟及白塔(始建於公元1132年),後人稱寺為報恩寺(大部分毀於文革時期)、塔為報恩塔(至今仍聳立鎮郊)。至清代中期,該寺一高僧修成正果圓寂後,將其骨骸葬於舍利塔,也就是眼前這座斜塔之下。

百多年來,這座默默聳立山腰的斜塔是小鎮居民茶餘飯後的最大談資。得知記者前來探秘,鎮上居民紛紛上前訴說斜塔的神奇。廖桂鮮回憶,在解放前,這座孤獨聳立的斜塔更是被當地人視為擁有神奇力量的寶塔,是聖物,常年香火不斷,十裏八鄉的村民都來此朝聖、祈福,香客比附近很多寺廟都多。

也有居民稱,河包當地曾多次發生小地震,但從未對斜塔造成影響。64歲的經堂村老支書雷錫君回憶,上世紀六十年代初,白塔山上還曾暴發過一次百年罕見的山洪,洪水夾帶著沙石衝下來,山上的房屋因此被衝垮過半,村民們以為斜塔挺不住了,沒想到山洪過後它依然屹立。

“在上世紀50年代,斜塔周圍生長著各種不知名帶刺植物,讓人不敢隨意靠近,與周圍環境大相徑庭。”居民劉世國稱,在他們小時候,若誰能披荊斬棘走到斜塔旁便是最勇敢的人。

而對於這座傾斜的舍利塔,在居民中更是流傳著一個淒慘的傳說:清代時,白塔山上的一名村姑長期受到報恩寺主持幫助。後村姑帶孕嫁人,其子長大成人後任縣官,他在母親去世前得知自己身世,遂憤怒地找上報恩寺,卻得知主持已死,葬於塔下。於是他命人用粗繩拉倒石塔,眼見塔即將倒塌,天空突然電閃雷鳴、狂風大作,縣官見狀隻能作罷,而石塔從此保持傾斜,永不傾倒……

不過傳說終究是傳說,那麽斜塔到底傾斜了多少年呢?麵對這一問題,身為當地人的文化站廖站長也表示“由於沒有史料記載,不好說”,但鎮上90多歲的老人打小就知道斜塔,可以推算舍利塔至少傾斜了百年以上。

專家實地勘察解謎團

斜塔不倒源於建築米漿

關於斜塔的各種傳說在當地流傳甚廣,但斜塔為何傾斜?又為何斜而不倒一直是未解之謎,居民們對此眾說紛紜。有人稱舍利塔下埋藏的佛舍利是鎮塔之寶,可保石塔傾斜卻不倒塌;也有知曉力學的人聲稱斜塔應是工匠在建造時故意修成傾斜的,因其傾斜角度並未到達傾覆的臨界狀態,所以屹立至今。

對此,文化站站長廖和林給出了權威解釋,5年前有一批市博物館的專家來石塔實地考證,得出的結論是,傾斜是由於基座傾斜下沉引起的——經過多年的風吹雨打,石塔漸漸下沉,由於塔下地基土質有差異,一邊疏鬆,一邊堅硬,導致石塔向一邊傾斜,形成斜塔姿態。

按理說,比薩斜塔很容易倒塌,但從一開始建造時,就采取了各種保護措施,因此一直到現在保持斜而不倒,但河包斜塔的傾斜角度要比比薩斜塔大很多,而且從未進行過任何保護措施,那麽其不倒的原因是什麽呢?

對於這一點,據榮昌縣文物管理所所長甘勇經勘察後分析,應該和塔使用的建築材料有很大關係。古代建築石塔時用米燒成很黏稠的粥,打成漿,以一定比例和石灰、沙子拌在一起,這種古代粘接材料很堅固,其韌性接近於現在的鋼筋混凝土。因此成為斜塔不倒的最主要原因。

小貼士

河包斜塔位於榮昌河包鎮,距鎮政府約0.5公裏。河包鎮位於榮昌北部,安嶽—大足—榮昌公路橫穿境內,距縣城22公裏,距世界文化遺產大足石刻24 公裏,榮昌縣城有客車直達河包鎮,車程約45分鍾,票價5元。河包盛產粉條、幹鮮蔬菜、肉兔、生豬、白鵝、山羊等,是遠近馳名的著名的“粉條之鄉”。

參觀完斜塔後,可步行遊覽著名的河包宋代白塔(又稱報恩塔)。接著到隔山相望的鎮郊,一睹真原堂的風采,這座始建於上世紀初的天主教堂,是重慶市保存最完整的唯一一座磚木結構的雙鍾樓哥特式建築。

返回榮昌,還可以到距縣城城東13公裏的路孔古鎮追尋曆史的足跡,古鎮街巷依山而建,層層疊疊,木製結構的店房緊緊相連,原始而古樸。鎮內還有建於清代的石橋7座,古拙簡樸的祠堂,古樸雅致的古寺,岩間盤根錯節的古樹,人行馬踏後形成的古道石階深槽……漫步其中定讓人流連忘返。

此外,位於榮昌縣南部的嵐峰森林公園,縣城西北的螺罐山風景區,以及銅鼓山摩岩造像等景點都值得一去。其間若抽空品嚐遠近馳名的榮昌鹵鵝、黃涼粉、鋪蓋麵等美食,豈不快哉!

■記者 周圓 實習生 張芷韓 文 任潔 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