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時間9月3日消息,美國《大眾機械》雜誌報道,在世界上的一些地方自然環境惡劣,要在那裏生存下來就必須要與大自然抗爭。下麵這些地球上最危險的地方就是如此,在這裏生活,需要有堅韌的精神,足夠的智慧和十足的信心,通過自己的努力才能平安度過災難。
1. 寒極----俄羅斯的維爾霍揚斯克
維爾霍揚斯克是世界上最冷的城市,即所謂的寒極。考慮到從9月到來年3月這座城市每天的平均日照不超過5小時,12月和1月幾乎沒有日照,你就不會再爭辯這一名稱是否恰當了。冬天的氣溫通常會降到零下60華氏度和零下40華氏度之間。19世紀的最低記錄為零下90華氏度。現在,這座城市正考慮吸引喜歡極冷的“極端遊客”。但是,就其曆史來說,維爾霍揚斯克是一個首選的犯人流放地,沙皇最初用作放逐地,之後蘇聯把它用作放逐地。20世紀,維爾霍揚斯克的人口曾達到2500人。
2. 印尼默拉皮火山
3.海地的完美風暴
讓戈納伊夫市屢屢遭受颶風襲擊的原因是什麽? 除了位於海灣線之外,戈納伊夫還位於洪泛區。此外,海地人靠木材製作他們的重要燃燒來源——木炭,從而導致當地人大規模砍伐城市周圍的森林。結果就是當雨季到來,戈納伊夫市附近的山體滑坡,泥石流幾乎可掩埋整座城市。
4.非洲死亡湖
5.馬爾代夫的短命島
馬爾代夫的短命島
根據納希德總統的計劃,馬爾代夫人將在其他地方(印度或者斯裏蘭卡作為潛在避難所浮出水麵)購買土地,以避免海平麵上升帶來的威脅。一些最新事件支持了他把通過吸引旅遊賺來的資金投入遷國基金的決定:2004年的海嘯席卷了整座島嶼,致使馬爾代夫國10%的土地不宜居住,導致馬爾代夫3萬居民,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的人無家可歸,80多人死亡。1987年,在所謂的“帝王潮”期間,占地2.59平方公裏的馬爾代夫首都馬累被完全淹沒。馬爾代夫群島周圍的珊瑚礁的過度開采也導致這些災難效應加劇,使得它們更易受到海水的侵蝕。
6.颶風之都
颶風之都
2004年,“伊凡”颶風以每小時241公裏的速度逼近大開曼島。暴風雨隨之而來,島上的四分之一被水淹沒。據估計,島上70%的建築物被毀,4萬居民數天沒有電和幹淨水。
7. 龍卷風地帶
龍卷風地帶
自1890年以來,已有120多次龍卷風襲擊俄克拉荷馬市和周邊地區,這裏目前擁有人口約70萬。1999年5月3日的龍卷風更是威力無窮,共有70個龍卷風襲擊俄克拉荷馬州、堪薩斯州和德克薩斯州。其中一些最具破壞性的龍卷風席卷俄克拉荷馬市,摧毀1700間房屋,6500建築物受損。即便有著現代化預報和預警係統,襲擊俄克拉荷馬市的一次F5級龍卷風也造成了40人死亡。除奪去生命之外,這場自然浩劫還造成了10億多美元的損失。從1950 年以來,該地區沒有龍卷風的最長記錄是5年——1992年到1998年。仿佛在尋找彌補損失一樣,之後的11個月裏該地區經曆了11次龍卷風襲擊。
塔爾薩俄克拉荷馬市東北部,在龍卷風地帶的風暴到來時該市也遭致破壞。從1950年到2006年,69次龍卷風旋過擁有59萬人口的塔爾薩縣,但沒有一次堪比俄克拉荷馬市那樣的毀滅性破壞。因為該市位於阿肯色河沿岸和建在大量河流和泛濫區之上的的地理位置,塔爾薩尤其易受暴雨襲擊,這些暴雨伴隨著俄克拉荷馬的惡劣天氣。1974年、1976年和1984年的大洪災造成幾十萬美元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