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友自創漢字惡搞整形 “修正”英文字母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近日,教育部擬對“琴”“親”“魅”等44個漢字“動刀整形”,調整其寫法,引發了爭議。有網友自創漢字,更有網友把“整形”國際化,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將26個字母的寫法逐一點評“修正”。


彈“琴”還能不能有“王”壓陣,“親”朋是不是還會勾著腳站在一起……從公布以來就備受各方爭議的教育部《通用規範漢字表》(征求意見稿),8月31日結束了全部意見征集。44個漢字最終能否保住“真身”還是必須“整形”?教育部方麵表示,將把收到的意見匯總上報國務院,最終由國務院決定究竟改不改和怎樣改。

  既然教育部率先對漢字“動了刀”,創意無限的網友自然不甘落後。前天,有網友在“注重理論聯係實際”的前提下,創造出了三個“全新”的中文字,引來網上一片讚歎;更有網友把“整形”國際化,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將26個字母的寫法逐一點評“修正”。

  有專家教授感歎道:“真想不到整容之風竟然刮到了漢字的頭上來,我們隻能等著被整容。無奈,現實中真正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漢字!”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9/2/2009090202103113f1c.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nan,形容詞,也作名詞使用。意味具有非同尋常的審美和思考能力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cnews/2009/9/2/2009090202104233bd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網友惡搞“英文字母新寫法”

  創意無限

  整形英文字母自創新漢字

  8月31日,網友“和菜頭”在他的博客中寫道:“在教育部頒發漢字新寫法之後,通過把握精髓,掌握實質,注重理論聯係實際,新創造出了3個中文字,並湧現出了一大批優秀的文化作品,為此次漢字改革活動的深入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例如:nan,形容詞,也做名詞使用。意味具有非同尋常的審美和思考能力。

  如此創新的“惡搞”,讓不少網友大呼“厲害”“過癮”。

  出於對漢字整形改革的反彈,網友還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用幽默的方式諷刺了教育部“無事找事折騰”的行為。

  記者通過搜索發現,在某網站貼出教育部擬調整44個漢字寫法的新聞後,網友跟帖數達到了7000多條,一幫網友用“蓋樓”形式惡搞出“英文字母新寫法”。

  惡搞“蓋樓”源自山東濟寧網友zmbhero 在回帖中說:“某國教育部稱,今後擬將以下英文字母的寫法微調:A的中間一橫兩邊要出頭……”很快,就有網友cu-cilife“套帖”回複:“B要分開寫。”緊接著,跟帖一發不可收拾,網友們紛紛“蓋樓”將26個字母逐一評點“修整”,“蓋樓惡搞字母”的跟帖,受到了很大的關注。

  專家觀點

  30多位專家呼籲叫停

  對44個漢字整形表示不滿的,不僅僅是普通網民。

  據新華社報道稱,日前,我國30多位著名的文字學家聚會中國社會科學院,集體對《通用規範漢字表》科學性表示質疑並呼籲叫停。

  信息產業領域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專家表示,《通用規範漢字表》體現的是鉛字時代的思維,一旦漢字實施了這些調整,各類文化產品諸如辭書之類的東西就得從頭修改一遍,費時費力不說,更要花去買者和賣者雙方的大量錢財,經濟成本之巨,肯定會令人驚異。

  一位專家把漢字“整形”比喻為“大樓修補”。他說,漢字“整形”就像一個大樓已經蓋好了,但需要修補,但用的磚卻不一樣。在語言信息中,字為基礎,磚變了,房子怎麽修?漢字“整形”不僅是字形的問題,全社會的信息係統都要發生變化。現在銀行、保險等用的都是巨型機,具有獨特的操作係統,這些花費不菲的巨型機不會因漢字“整形”而更換,即使是“打補丁”升級所花費用也是天文數字。

  記者在采訪中,也有很多人甚至包括我國一些知名的語言學家認為,《通用規範漢字表》在對外公開征求意見時隻給了不到20天的時間,顯得很倉促,應該給公眾留下更多的討論時間。

  漢字要美,更要實用!

  對於時下熱議的漢字整形,河南大學文學院教授王立群也在博客中發言稱,我們隻能等著被整容,現實中,真正需要整容的恰恰不是漢字。

  王立群教授表示,如果漢字整形,這44個字一旦法定下來,原來的寫法就是錯字!王立群指出: “如果以美不美作為對現行漢字動不動微創手術的理由,恐怕要動手術的漢字遠遠不止這44個,隻要開了這個頭,就可以一直動下去,完成這一係列整容手術!因為每次手術都有每次手術的原因!下一輪將要被整容的還有哪些漢字?”

  最新進展

  漢字整形與否由國務院敲定

  8月12日,教育部公布《通用規範漢字表》(征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琴”、 “親”、“魅”等44個漢字的字形擬進行調整,此外,還恢複了51個異體字,此次意見征求截止到8月31日。盡管在征求意見期間,有關專家稱67%的民眾讚成調整,但民間自主發起的“民意調查”的結果卻顯示:八成以上的民眾明確表示反對“漢字整形”。

  麵對公眾如此強烈的反對,教育部語言文字信息管理司表示,該司將把接收到的意見匯總後上報國務院,最後由國務院決定最終定稿,然後再交教育部負責發布。

  該司還透露,鑒於目前外界反對的聲音比較多,最後也可能不會改。

  有關部門:

  近七成民眾讚成

  8月12日,有關部門公布了《通用規範漢字表》的研製情況並公開征求意見之後的9天裏的調查結果,據有關負責人透露,已經通過信函、傳真、電子郵件等方式收集到近1500條建議和意見,其中67%讚成字形調整,反對的隻有6%。

  民間調查:近九成網友反對

  和有關專家公布的數字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兩組網絡調查的結果。

  截至8月31日中午,某門戶網站關於“你是否支持調整44個漢字寫法?”的調查結果顯示,九成以上的網友反對“44漢字整形”。此項調查中,支持者僅占4.6%,表示“無所謂”的占4.2%。

  而中新網的調查也顯示,82%的網友認為“專家窮折騰”,不支持改變字形;僅有6.7%同意調整字形,認為“有助教學和電腦存儲”;還有11.4%的網友認為“改變字形”的舉動很無聊,表示“不關心”。

  難道民眾真的“被代表”了嗎?一邊是1500人的意見,一邊是50餘萬人的意見。究竟哪邊可以代表大多數?不僅僅是網上調查數據顯示絕大多數民眾反對 “字形調整”,在近期出現了一係列關於“字形調整”的相關報道和評論中,也可以發現“反對的聲音”遠遠高於“讚成的聲音”。

  “字形調整”究竟何去何從,讓我們拭目以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