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四川眉山一水庫水位下降 岩壁發現上千尊佛像(圖)

四川眉山一水庫水位下降 岩壁發現上千尊佛像

文章來源: 路小川 於 2009-08-26 01:23:53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gqznp.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水位下降後,岩壁上顯露出的唐代佛像

  眉山三蘇鄉一水庫的大壩地震中受傷導致水庫滲水,隨著水位的急劇下降,細心的村民發現一件怪事,隨著水位的降低,上千尊體態不一的佛像浮出水麵,一位村民稱,四十年前曾見過這些佛像。25日,眉山市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誌剛告訴記者,這些佛像為唐代石刻,此處為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曰千佛岩。

  水庫水位下降 岩壁現佛像

  “我們這裏的水庫邊上有好多佛像。”8月初,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鄉一位陳姓村民致電記者,稱在其住了將近二十年的水庫邊,突然從水底冒出了好多佛像。

  水底還會冒出佛像?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驅車來到了三蘇鄉陳溝水庫,在這位陳姓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分別在陳溝水庫的三處岩壁上看見上千佛像,這些佛像神態不一,表情豐富,保存也較為完好,有些石刻旁邊還有人名。從佛像上方的岩石色彩對比來看,佛像一直在水中保存。

  “我們在這裏住了二十來年,從未聽說過這裏有什麽佛像。去年地震後,大壩受了傷,有些滲水,有關部門對受傷的大壩進行整治。水庫的水位急劇下降後,今年7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外出幹活,路過這裏的時候突然發現,岩壁上多出了許多佛像,當時把我嚇壞了。”陳姓村民告訴記者。

  隨後,在記者的走訪中,這位陳姓村民的話也得到了村民的證實,大多數村民表示自己從未看見過這佛像,一位名叫陳紅年(音)的老人卻稱自己在約四十年前看見過這些佛像。

  水庫維修完成 佛像又將被淹沒

  陳紅年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已經66歲了,約四十年前,“這裏不是個陳溝水庫,而是一座廟宇,在廟宇旁邊的山岩上,刻著許多佛像”,後來,這裏修建起了水庫,他還以為這些佛像已被毀壞了,沒想到一直藏在水底,“這些年來,水庫一直沒有幹過,也就一直沒有發現過這些佛像”。

  東坡區三蘇鄉陳溝村陳溝二組李華軍今年43歲,這是他第二次看到隱藏在水庫中的千佛岩。他說,1970年水庫幹旱時他曾經看到過這幾處千佛岩,之後水庫蓄水後千佛岩就被藏了起來。今年5月,水庫放水,千佛岩再次展露在世人麵前,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李華軍說,“水庫堤壩加固維修工作就要完成了,很快這出景致又將被淹沒在水下。”



  文物部門 泡在水中保存較為妥善


  24日,記者再次來到了眉山市三蘇鄉陳溝水庫處,對岸一排仿古磚瓦建築依湖而建,但卻不見了佛像,在村民的指點下,“看,那兒是不是佛像?”順著村民的手指方向,在水庫的一個凹陷處,記者隱約看見在水下的岩石上有幾尊惟妙惟肖的佛像。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這些佛像自古便有。據資料記載:陳溝千佛岩距離縣城40公裏的三蘇鄉陳溝村七組境內,有摩崖造像三壁,最長的一龕有兩丈左右,佛像約有1000尊,故名千佛岩。佛像最大的有一人多高,多數為一尺左右的小佛像。1963年修成陳溝水庫後,千佛岩以及千佛寺寺基全部淹沒在水庫中,平時沒水中五尺至一丈深,枯水時劃船至岩邊隱約可見佛像。此處摩崖造像因地處偏僻,很少人為破壞,保存較為完好,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既然是文物,為何任其放置?眉山市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誌剛告訴記者,文物部門經過論證之後,決定讓千佛岩的佛像泡在水中,此舉是較為妥善的保存方式,泡在水中雖說要被水侵蝕,但比起裸露在外的自然風化而言,損失則小很多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泰前美女總理佩通坦探獄父親 他信獄中生活曝光
湖南省舉行紀念胡耀邦同誌誕辰110周年座談會
世界冠軍官宣結婚,婚紗照曝光
拿銀牌的吳豔妮,搶走了所有的戲




24小時討論排行

中國駐日使館重申聯合國敵國條款:有權對日動武
特朗普見“社會主義者”馬姆達尼,兩人“化幹戈為玉帛”
“為回擊高市早苗的挑釁,我申請每月無償多加5個班”
中國學生走私真菌案背後:中美之間的學術合作與政治偏見
“博導”郭偉的雙麵人生:小鎮高中畢業 參評中科院院士
黃仁勳:我預測中國市場的銷量將為零,下季度也是
特朗普缺席切尼葬禮,折射出美國兩黨爭鬥加劇
高中學曆卻冒充工科專家,騙走大學數百萬資金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特朗普真怒了:民主黨議員“煽動叛亂”,足以判“死刑”
江科大首席科學家被打假,其團隊博士曾無奈退學
一個心髒瓣膜出廠價3萬多,醫院收取患者28萬?
一家三口被親戚拐賣,30年後重聚 人販子以為“他死了”
強奸大嫂出獄後刺死見義勇為者,他潛逃近20年被抓
中國下一個奧運之城,懸念再起
200萬就能買到兩房一廳,內地客湧入香港樓市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四川眉山一水庫水位下降 岩壁發現上千尊佛像

路小川 2009-08-26 01:23:53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gqznp.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水位下降後,岩壁上顯露出的唐代佛像

  眉山三蘇鄉一水庫的大壩地震中受傷導致水庫滲水,隨著水位的急劇下降,細心的村民發現一件怪事,隨著水位的降低,上千尊體態不一的佛像浮出水麵,一位村民稱,四十年前曾見過這些佛像。25日,眉山市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誌剛告訴記者,這些佛像為唐代石刻,此處為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名曰千佛岩。

  水庫水位下降 岩壁現佛像

  “我們這裏的水庫邊上有好多佛像。”8月初,眉山市東坡區三蘇鄉一位陳姓村民致電記者,稱在其住了將近二十年的水庫邊,突然從水底冒出了好多佛像。

  水底還會冒出佛像?帶著這個疑問,記者驅車來到了三蘇鄉陳溝水庫,在這位陳姓村民的指引下,記者分別在陳溝水庫的三處岩壁上看見上千佛像,這些佛像神態不一,表情豐富,保存也較為完好,有些石刻旁邊還有人名。從佛像上方的岩石色彩對比來看,佛像一直在水中保存。

  “我們在這裏住了二十來年,從未聽說過這裏有什麽佛像。去年地震後,大壩受了傷,有些滲水,有關部門對受傷的大壩進行整治。水庫的水位急劇下降後,今年7月的一天,我像往常一樣外出幹活,路過這裏的時候突然發現,岩壁上多出了許多佛像,當時把我嚇壞了。”陳姓村民告訴記者。

  隨後,在記者的走訪中,這位陳姓村民的話也得到了村民的證實,大多數村民表示自己從未看見過這佛像,一位名叫陳紅年(音)的老人卻稱自己在約四十年前看見過這些佛像。

  水庫維修完成 佛像又將被淹沒

  陳紅年老人告訴記者,他今年已經66歲了,約四十年前,“這裏不是個陳溝水庫,而是一座廟宇,在廟宇旁邊的山岩上,刻著許多佛像”,後來,這裏修建起了水庫,他還以為這些佛像已被毀壞了,沒想到一直藏在水底,“這些年來,水庫一直沒有幹過,也就一直沒有發現過這些佛像”。

  東坡區三蘇鄉陳溝村陳溝二組李華軍今年43歲,這是他第二次看到隱藏在水庫中的千佛岩。他說,1970年水庫幹旱時他曾經看到過這幾處千佛岩,之後水庫蓄水後千佛岩就被藏了起來。今年5月,水庫放水,千佛岩再次展露在世人麵前,引起了村民們的好奇。李華軍說,“水庫堤壩加固維修工作就要完成了,很快這出景致又將被淹沒在水下。”



  文物部門 泡在水中保存較為妥善


  24日,記者再次來到了眉山市三蘇鄉陳溝水庫處,對岸一排仿古磚瓦建築依湖而建,但卻不見了佛像,在村民的指點下,“看,那兒是不是佛像?”順著村民的手指方向,在水庫的一個凹陷處,記者隱約看見在水下的岩石上有幾尊惟妙惟肖的佛像。

  記者通過查閱資料發現,這些佛像自古便有。據資料記載:陳溝千佛岩距離縣城40公裏的三蘇鄉陳溝村七組境內,有摩崖造像三壁,最長的一龕有兩丈左右,佛像約有1000尊,故名千佛岩。佛像最大的有一人多高,多數為一尺左右的小佛像。1963年修成陳溝水庫後,千佛岩以及千佛寺寺基全部淹沒在水庫中,平時沒水中五尺至一丈深,枯水時劃船至岩邊隱約可見佛像。此處摩崖造像因地處偏僻,很少人為破壞,保存較為完好,1983年被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既然是文物,為何任其放置?眉山市全國文物普查領導小組辦公室副主任張誌剛告訴記者,文物部門經過論證之後,決定讓千佛岩的佛像泡在水中,此舉是較為妥善的保存方式,泡在水中雖說要被水侵蝕,但比起裸露在外的自然風化而言,損失則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