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日華僑擬建東京中華街掀起波瀾 華人“自相殘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日本新一期《東方時報》刊文說,當旅日新華僑們關於東京中華街構想曝光後,日本媒體紛紛采訪,掀起不小“波瀾”。中華街“站立”東京街頭,目前還困難重重。部分日本人偏見是一個原因,而中華街被拒絕,華僑們也還要從自身找原因。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是,同街華人“自相殘殺”,韓國人卻是互助開店成一條街。



  文章摘錄如下:



  “東京中華街”創意誕生仿佛順應潮流



  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騰飛,更多的華人來到了日本。據日本官方統計,目前在日的華人已經超過60萬人,其中大多是近30年間來到日本的。相比較老一輩來到這裏打拚的華人,他們被稱作“新華僑”。在日本人的眼中,“新華僑”中的大多數秉承了老一輩的勤勞、守信、上進,同時相比較老一輩,他們的思維更為活躍,接受新鮮事物的速度更快,同時創造力也更強。



  2007年底,幾位在東京生活多年的“新華僑”牽頭成立了“Tokyo China Town池袋”(簡稱東京中華街)籌備委員會(以下簡稱籌委會)。在記者采訪到了東京中華街籌委會的發起人之一的胡逸飛先生。


  這位曾以廣告人為職業的胡先生向記者介紹:自2007年夏天開始,其實已經開始策劃東京中華街項目,同時也在池袋周邊展開調查。在調查中他發現,在短短一年裏,就有十餘家飯店、美容院、公司等華人企業在池袋地區開業,而且這種趨勢隻增不減。雖然池袋地區的華人商業在過去十年裏如雨後春筍般冒升,但由於華人大都自己開店營業,與其他中國人經營者之間缺少聯係,更與日本人的商店街組合缺乏溝通,從而產生了一些問題。



  這些都應該有所改進,否則對未來的發展是不利的。為此,華人需要形成一個組織,作為統一的窗口,與區政府和商店街溝通。這樣的現實更加堅定了胡逸飛想要成立東京中華街的決心。



  2007年10月,胡逸飛寫出了有關在池袋創設東京中華街的企劃書,並與“陽光集團”的吉田吾郎、“小尾羊”的王明琳社長等人進行了溝通,取得了共識,很快由十餘人組成的籌委會宣告成立。籌委會的理事們自出經費,以應付籌備期間所要付出的必要花費。



  籌委會成立後曾向池袋地區的中國人經營者發送了調查信,征求意見。結果,100%的受訪者支持東京中華街構想,86%的受訪經營者表示願意加入東京中華街。這樣的調查結果令胡逸飛以及理事們感到欣喜和信心百倍。



  2008年1月25日,籌委會第一次麵向在日的華文媒體召開了記者見麵會,公布了計劃。同時,籌委會也先後與日本相關的政府各個部門會麵,表達了籌組東京中華街的初衷和意義。2008年8月1日,東京中華街舉行了成立大會:1.起草、修改、通過章程;2.選舉誕生了由10餘家會員參加的理事會;3.為紀念北京奧運會開幕,決定把8月8日作為東京中華街的成立紀念日。



  新概念的東京中華街



  東京中華街的發起人胡逸飛向記者介紹,他們籌建的這條東京中華街,其實有別於目前傳統意義上的全球各地的中華街和唐人街。在胡逸飛他們所設想的東京中華街有著五點鮮明的“個性”。



  第一,網絡型:以池袋車站為中心,半徑500米,或步行5、6分鍾的圈子。但不僅僅局限於此,隻是為了表述上的方便。



  第二,多業態的:以餐飲業為主,有物產、媒體、旅行社、美容院、學校、文化娛樂、不動產、通訊、IT業等。



  第三, 以新華僑為主,以中華為關鍵詞,不問國籍和地區,隻要遵守東京中華街的章程,都可以加入。



  第四,現在主要服務於在日華人,將來也同時服務於日本朋友。特別是餐飲業,料理正宗、便宜。很多日本人喜歡中華料理,經營餐館的人也希望有更多的日本人來品嚐。



  第五,將來以宣傳中華文化為主,搞一些文化活動。通過一係列的文化交流活動來提高東京中華街的名聲。”



  胡逸飛他們這樣的全新創意並非空穴來風的衝動之舉。其實早在東京中華街籌委會成立之前,胡逸飛便已經對以池袋為圓心的周邊地區商業狀況進行了詳細的調查。胡逸飛在調查統計中發現,JR池袋站與JR新宿及廰穀站相比,周邊房租相對便宜,又有許多日本語學校,因此從1980年代以來吸引了許多中國留學生前來居住。



  隨著來日中國人的急劇增加,自1990年起池袋站北口一帶陸續開設了多達200家左右的中華料理店、中國食品超市、中文書店、中文錄像帶出租店等。



  現在,在池袋華人企業的形態是各種各樣的。有超過150家的中華料理店(包括日本人開的中華料理店),還有物產店、旅行社、美療院、學校、托兒所、華人服務公司、不動產中介、媒體等。池袋地區首先是交通中心,其次有大量的華人商家店鋪提供各式服務吸引客人,還有許多免費中文報刊提供社會信息和生活情報,因此,池袋成為不少華人聚會的重要場所,特別在周末早已成為消費熱點。



  中華街“站立”東京街頭困難重重



  盡管胡逸飛和東京中華街組委會的所有理事,在具體實施東京中華街的設立工作之前已經做足了必要的心理準備,但是在這個項目起步之初還是遇到了很多此前所未預想到的困難。


  當東京中華街構想經媒體報道後,立刻引起了很大反響,日本媒體也紛紛前來采訪,在社會掀起了不小的 “波瀾”。有媒體認為東京中華街的成立有可能引起與商店街組合的對立,使得日本社會很緊張。再加之當時由“餃子問題”引發的中國食品安全隱患也引起了日本人不安,那時候曾經有一段時間天天有人打電話詢問日本政府相關部門“東京中華街是怎麽回事?”甚至還發生過右翼宣傳車橫行池袋,叫囂著“粉碎中華街”。這些都給東京中華街的起步造成了巨大的阻礙。



  記者了解到,有很多在池袋的日本商家得知要建立東京中華街,他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橫濱的中華街和神戶的南京中華街。他們固執地認為,如果在池袋建立中華街將會使他們失去現有的店鋪,甚至可能被“擠”出池袋。這顯然,沒有理解籌委會所提出的東京中華街的建設方案,抑或是有意地歪曲,片麵地誤導。



  日本 “防線”赫然存在



  胡逸飛告訴記者,其實日本對華商的態度遠遠並沒有達到強硬甚至是野蠻的程度,但是這並不等於日本對此不設“防線”,隻不過這“防線”不是硬的,而是柔軟的。這也許就是日本這個國家的特別之處吧。



  與中國大陸隔海相望的日本卻已經有兩條已經成立了150餘年之久的中華街。其中橫濱中華街,被稱為世界上最大的中華街。



  拒絕中華街首先從自身找原因



  《日本新華僑報》主編蔣豐先生曾發文指出:“任何一個社會和地域,都希望自身能夠和諧有序地發展。進入當地的海外華人華商如果能夠尊重當地的風俗習慣、社會秩序、市場規則,與當地居民友好相處,並且努力克服諸如一些‘不講衛生’的痼疾,就有利於自身事業的發展。如果能夠做到‘利’與‘義’結合起來,不是混水摸魚,不是急功近利,不是認為法不治眾,在有‘利’可圖時,不忘為人之‘義’,不忘為商之‘義’,勢必讓自己的事業有久遠的發展。”



  池袋西口商店街聯合會會長三宅滿曾經在麵對媒體時也指:“在日中國人經營的店鋪,幾乎都沒有加盟商店街聯合會,也不負擔街燈的電費等公用設施的費用。由於中國人與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不同,語言溝通等原因,圍繞著扔垃圾等問題,商店街裏的日本人經營者與中國人經營者之間發生過多次矛盾。中國人單方麵提出構築東京中華街構想很難令人讚同,希望東京中華街準備委員會能夠再次進行探討。”



  在采訪中記者也聽到不少上了年紀的日本人對記者感歎,現在的“新華僑”在誠實守信方麵已經遠遠不如半個世紀以前的“老華僑”了。



  同街華人“自相殘殺” 韓國人卻是互助開店一條街



  記者在東京池袋、新大久保等地采訪發現,很多華商都在抱怨,同是華商大家總是在“自相殘殺”。一位在新大久保開飯店的華人老板告訴記者:“10年前,我在這裏開飯店的時候,這條街上隻有我一家店是華人開的,經營了短短的幾年,又有幾家華人飯店出現在這條街上。起初我想大家都是華人,在一條街上能夠互相有個照應。可是並不是我想象得那樣美好,他們來了以後,為了從我手中搶走客源,竟然把價格壓得很低很低,這簡直就是惡性競爭。這對我的店衝擊特別大,無奈我也要降價。有一段日子幾乎就是在賠本做生意。這樣的華人同胞還算是同胞嗎?”


  記者采訪了在新宿開料理店的來自韓國的權先生,他告訴記者:“我能夠在東京開這樣的料理店,完全是我們韓國同胞的組合幫了忙。我們的組合是有很多在日本做生意的韓國人組成,大家在這裏很團結。組合中常常湊錢為有開店企劃的同胞實現理想,當然,生意成功之後店主要把起先的資金返還給組合。這樣隻要有一個韓國人在一條街上開店,如果生意很好,那麽很快,就會有其他的韓國人在這條街上開店。時間久了大家就稱作是韓國街或者韓國城。其實我們一直也沒有企劃要做韓國街,都是自然而然形成的。還有一點我覺得很重要。大概是在10多年以前,日本人對我們是很排斥的。可是後來日本人漸漸發現我們的生活習慣和衛生習慣和他們很接近,所以一點點接受了我們。”(波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