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力下的“布鞋妹妹”“跪下發誓是一個常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news/pics/20494/2049496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近日,一段被稱為“布鞋門”的視頻在互聯網上被傳得沸沸揚揚,視頻中有十多個中學生模樣的女生把一個女孩圍起來侮辱、毆打,被打的女孩腳上穿一雙黑色布鞋,於是網友稱她為“布鞋妹妹”。這段長3分43秒的視頻一開始傳出“開始,快點兒”的叫喊聲,隨後五六個女生馬上對“布鞋妹妹”推搡起來。整段視頻中,不斷有人拿小木棍戳她,用腳踹她,甚至還有人打她耳光。

  視頻開始1分鍾後,有人說:“如果不是你拿的,你跪在那裏發個誓吧!”“布鞋妹妹”低聲回了一句:“我沒拿。”然後準備舉起右手發誓。見她不跪,有人立刻喊了一聲“誰該打就趕快給我打”,於是馬上有人走到了“布鞋妹妹”麵前,扇了她一個耳光。最後,一個女生命令她“笑一個”,見她沒反應,有人就上前擰住了她的臉,一邊擰還一邊戲謔似地說“笑一個”。在哄堂大笑中,視頻結束了。

  用網友的話說,“單純的眼神,不知所措的兩隻手,紅紅的臉,晶瑩的淚珠在眼裏打轉。看到女孩始終沒有跪下,你有什麽感受?你是否心痛?假設她是你妹妹,假設女孩的父母看到了,會是怎樣的心情?”

  視頻一經上傳,網上立刻響起一邊倒的咒罵聲,網友還自發組織起人肉搜索。最終,搜索結果顯示,事情發生在河南鄭州新鄭市龍湖鎮龍湖一中,參與打人的女生都是十四五歲的青少年。隨後,打人女生的姓名、QQ號、電話等信息也被逐一曝光。

  8月16日,記者見到了“布鞋妹妹”的父親老邱,問起“布鞋妹妹”現在的情況,老邱隻是搖頭歎氣。

  “和從前比孩子現在像變了一個人”

  “布鞋妹妹”名叫曉媛,今年14歲,在新鄭市龍湖一中上八年級(初二)。由於學校離家比較遠,曉媛都是在學校住宿,隻有周六周日放假才能回家。

  “俺妞學習不太好,但這孩子非常聽話,讓幹啥就幹啥,從來沒說過一個不字兒。”老邱告訴記者,曉媛以前很開朗,她特別喜歡唱歌,有時候人還沒進家門,大老遠就聽見她的歌聲。

  據老邱介紹,他們家現在經營著一個小型骨粉廠,家裏經濟條件還可以。曉媛還有一個3歲的弟弟,沒出這事兒之前,用老邱的話說就是:“俺們四口人生活挺安靜的。”

  但就是這樣一個安靜的家,卻在接到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之後,變得前所未有地動蕩。

  8月11日下午,老邱正在家裏的骨粉廠幹活,這時突然接到了一個陌生人的電話。對方說自己是一個大學生,想知道曉媛的情況怎麽樣,被打傷了沒有。老邱納悶地問道:“你聽誰說俺妞被人打了?”對方告訴老邱,現在孩子被打的視頻在網上傳得到處都是,網友們都很生氣,想知道孩子現在的情況。

  接完電話後,揣著一肚子問號的老邱接著幹活,一邊幹一邊把接到電話的事對曉媛的媽媽說了。聽完後,曉媛媽也是將信將疑:“咋可能呢?咱妞不是好好的嗎?”

  當晚,老邱夫婦領著女兒一起到網吧看了那段視頻,沒等看完,母女兩人便哭作一團。

  “孩子已經不是第一次被打了,年前在學校就有幾個女生把俺妞堵在廁所裏打了一頓,這一次竟然傳到了網上。”老邱說,之前他們隻是發現曉媛不像以前那樣愛說愛唱了,也不怎麽和家人說話。當時,他和曉媛媽以為快期末考試了,孩子壓力大,並沒有放在心上。孩子每天還是照常上學,最後順利通過了期末考試。

  曉媛媽告訴記者,曉媛非常孝順,每次放假回來就給家裏買饃、買瓜,每當看見奶奶,都會趕緊跑回來和奶奶親熱。“這孩子可聽話了,從小到大,俺從來都沒有動過她一個指頭。”媽媽一邊說一邊擦著眼淚。“可是現在發生了這個事兒,所有人都知道了,以後俺妞還咋去上學啊?”

  雖然事情發生在兩個月前,但是當親眼看到自己被打的那段視頻後,曉媛內心原本已經放鬆的弦現在徹底繃斷了,“好像變了一個人”。

  曉媛媽說,現在曉媛每天都窩在家裏,連大門都不出。同學們知道這事兒後,也不來家裏玩了。有時候家裏人領著她到門口轉轉,但是曉媛偏躲著人往山上走,剛轉一會兒她就要回來。回來後,曉媛也隻是倒在床上,不和家人說話。

  “以前她和她弟玩得可好了,現在不管孩子咋逗她,她都不理。”曉媛媽邊說邊歎氣。

  經過溝通,老邱最終同意讓記者看看曉媛。一進她的房門,記者就感到了一種壓抑的黑暗,一張大床、一隻十幾瓦的白熾燈、一台電視、一個大櫃子、兩扇分別朝東、朝北的窗子。每天大多數時間曉媛就呆在這間屋子裏,連吃飯都得家人端進來。

  “以後還想去學校嗎?”

  “不想,我去學校還有人理我嗎?”曉媛低著頭哭著說道。

  曉媛媽告訴記者,現在孩子每晚要開著燈才能睡,因為她經常夢到那天被打的情形。

  聊了大概10分鍾,曉媛一直麵朝北坐在床上,無論怎麽逗她開心,她隻是低著頭,不停地用手去擦紅腫的眼睛。


 “跪下發誓是一個常識”

  看過視頻的老邱夫婦心急如焚,多次問曉媛到底是怎麽回事,而曉媛隻是低著頭不說話,眼淚吧嗒吧嗒地往下掉。在媽媽的再三追問下,曉媛終於把事情的大概寫在了紙上。

  曉媛媽拿出兩張皺巴巴的方格紙,上麵寫著:“考試前兩星期(約六月中旬),我們班小婷的衣服、小青的錢和小南的錢丟了,她們都懷疑我。在上體育課時,老師請假了……這時我們班的十來個女生,其中有小萍、小帥、小蒙……小萍把我拉到二樓樓梯口鏡子前……緊接著就開始打我,小萍踹了我幾腳,小帥捶了我幾捶,小蒙打了我耳光,還踹了我幾腳……小寧也踹了我幾腳,還強迫我笑。小起說,如果想讓她們相信,我必須跪下發誓。小寧見我不跪,就說了一句‘誰該打就打’。”

  此後,曉媛再也沒和爸爸、媽媽包括記者提起這件事。現在,她每天大多數時間隻是躺在床上,有時候還會一個人靜靜地哭。

  8月18日下午,經過和龍湖一中協商,校長喬栓柱領著參與打人的6個女生來給曉媛道歉。6個孩子都低著頭,手裏拎著水果、牛奶之類的東西。

  “你們為什麽要打她?”

  小培說,因為同學的錢和衣服丟了,並且聽說曉媛喜歡拿人東西,所以大家就懷疑是曉媛幹的。而小起說,當時看見有人打架,自己就湊熱鬧過去了,並且也動了手。

  記者了解到,她們和曉媛共同住在一個容納40多人的宿舍裏。在這6個參與打人的女孩中,多數人以前丟過錢、衣服等。這次之所以懷疑曉媛,是因為聽說她偷東西,但她們每個人都沒有親眼見到過。更有孩子是因為看見別人打她,自己完全是一種湊熱鬧的心態,才動手的。

  “你們憑什麽懷疑曉媛偷錢?”

  小帥道出了其中的原因。“大多數同學每個星期家裏隻給二三十塊錢,快到周末的時候錢幾乎都花完了,這時曉媛卻有錢買很多東西。”

  而老邱告訴記者,每個星期家裏都會給曉媛50元生活費。

  記者問小起當時為什麽要讓曉媛跪下發誓,她說是為了不想讓她再挨打了,跪下發誓才能說明錢和衣服不是她拿的。“你是從哪裏知道要證明清白必須跪下發誓的?”“這是一個常識啊,不用從哪裏看到吧?”小起說。

  當記者問道,當時是否想到過這樣做會給曉媛帶來很大的痛苦時,孩子們的回答是:“我們當時沒想這麽多,隻是覺得好玩,更沒預料到會給她帶來這麽嚴重的後果。”

  小起告訴記者,一個名叫小寧的女孩用她的手機拍下了當時的情景。兩個月後上網的時候,同學小易發現了她手機中的視頻,並且傳到了網上。“小寧平時就喜歡照個相、拍個東西。”小起說。

  得知小易和老邱是同一個村的,記者想讓老邱幫忙找到他。雖然老邱知道要不是因為這段視頻,曉媛也不會有那麽大的心理壓力,更不會像現在這樣變了一個人。但老邱說,“還是算了吧,要不是他,俺們還不知道孩子被打了呢。”

  校長被進行誡勉性談話

  8月17日下午,記者和老邱的家人一起來到了龍湖一中。老邱告訴記者,他隻要求學校公開給孩子道歉,另外要公開聲明,證明孩子沒有偷東西。“學校必須還孩子一個清白,不能讓俺妞背黑鍋。”

  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告訴記者,事情發生後,學校已經對打人的孩子進行了批評教育,也安排了老師幾次到曉媛家走訪。為了這件事,新鄭市教體委領導對他進行了誡勉性談話,學校的政教處處長也被撤職。

  “學校下一步打算怎麽處理這件事?學校能證明曉媛的清白嗎?”記者問道。

  “隻有法院判決學校敗訴之後,學校才能賠償,並證明孩子清白。她偷沒偷過東西,我不能下結論。”喬校長說。

  老邱告訴記者,前幾天喬校長已經答應給孩子作證明,並說這都是誤會,孩子沒拿人家東西。

  為什麽前後說法出入如此之大?老邱私下說,視頻在網上出現後,有很多記者給他打電話,但當時喬校長告訴他,學校會給他們一個滿意的答複,如果接受記者采訪,學校就不管這件事了,你們直接去法院告吧。

  “為什麽最後又要見記者?”記者問。“學校這麽長時間沒給我們解決問題,隻是和打人孩子的家長帶著東西到俺家看看,你說這能算完事兒了嗎?俺妞有那麽大的心理壓力,光靠他們拿點東西就能好嗎?”老邱憤怒地說。

  “你打算去法院告學校嗎?”“我問過律師,這樣的事兒還是不告好,即使官司打贏了對孩子也不好。”老邱想了想說。

  8月18日上午,中國青年報記者和河南媒體記者再次來到龍湖一中。校長喬栓柱承諾,開學後學校會安排老師照顧曉媛,做好她的思想工作。但關於孩子是否拿了別人東西,他還是含糊其辭,令曉媛家人難以接受。曉媛的奶奶哭著坐在地上,手指著喬栓柱問道:“你是什麽校長啊?俺妞偷沒偷東西你都不敢說,俺妞以後還咋見人?俺孫女這輩子可毀嘍!”

  其實老邱知道,弄清孩子有沒有偷東西並不重要,最重要的是孩子以後怎麽辦,能不能盡快從這件事的陰影中走出來。

  回來的路上,記者問老邱:“證明孩子清白後,你還會讓孩子繼續在龍湖一中上學嗎?”

  “絕對不會,孩子在那裏受到的打擊太大了,她自己也不想回到學校。但是俺妞還能去哪裏上學呢?現在全國都知道這個事兒了。”老邱哀歎著說,“俺現在都不敢出門了,一看見村裏人坐在一起聊天,俺就能感覺到他們又在議論俺家,裏邊可能就有人說俺妞是個小偷。”

  (文中青少年名字均為化名)


本報記者對話心理專家——

  校園暴力的深層原因是什麽

  近段時間,“校園暴力”這個詞已經幾次刺痛了公眾敏感的神經。先是某副縣長之女率眾對同校女生施暴,又來了個初二學生被十餘中學生群毆當場昏迷,接著網上又開始轟轟烈烈地訴說著“布鞋門”。而“布鞋門”事件更是被拍成視頻上傳網絡,使更多的人“欣賞”到了這場赤裸裸的校園版暴力電影。

  本是一方淨土的校園,為何會成為鬥毆行凶的集散地?原為手無縛雞之力的“白麵書生”,又為什麽變得青麵獠牙?為此,中國青年報記者(以下簡稱“記”)采訪了國家級心理谘詢師彭熠(以下簡稱“彭”),以“布鞋門”事件為例,探討了校園暴力產生的深層次原因。

  記:近一段時間不斷有關於校園暴力的新聞傳入耳中,暴力行為緣何頻頻在校園出現?

  彭:由於未成年人身心還沒有發育成熟,所以,他們的行為很明顯地帶有模仿性和習得性,也就是說,他們本身的一些行為很可能是通過模仿、比照學來的。之所以產生暴力行為,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其模仿性在作怪。這種模仿首先可能來源於家庭,例如父母打罵孩子、夫妻吵架等家庭暴力。長此以往,孩子們很可能會不把暴力當回事,完全出於好玩的心理而見怪不怪。

  另外,網絡遊戲也是造成校園暴力的重要原因。網絡遊戲中有很多暴力元素,其中殺人、搶劫、打鬥等情景很常見。青少年由於心理並未成熟,經常受網絡暴力遊戲的影響,久而久之就養成習慣,並慢慢開始對現實生活中的暴力行為習以為常。

  記:作為“布鞋門”事件的施暴者,她們並沒有把“布鞋妹妹”打傷,而是采用了赤裸裸的人格侮辱方式,對此該如何看待?

  彭:“布鞋門”事件中施暴的女孩,其實都有一種扭曲的心理,她們並不以致受害人鮮血淋漓為目標,而是采取人格侮辱的方式,由此可見,她們的心理是非常扭曲的。這種心理的產生,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其內心當中存在很大的憤怒,進而把“布鞋妹妹”當成了宣泄對象。受了欺負,就會找一個更弱小的對象去欺負,以解心頭之恨。

  這種心理的產生很可能是因為她們在家庭中缺少關愛,在學校裏缺乏老師、同學們的支持和鼓勵。這種長期缺乏支持鼓勵的孩子,其負麵情緒積累後,就會產生憤怒感,於是,她們很可能會找一個宣泄物進行發泄。

  她們本身和“布鞋妹妹”並沒有深仇大恨,如果把“布鞋妹妹”打傷,很可能受到法律製裁。采用人格侮辱這一“外表不見傷”的暴力行為,既能發泄自己的憤怒,同時又能避免受到嚴厲的懲罰。

  記:其中一個女孩對於外界針對自己的謾罵,持一種無所謂的態度。她說:“是我做錯了,罵我是對的,我沒什麽可難過的。”

  彭:現在的教育無疑缺少了平等、尊重這一課。作為家長、老師,可能很少去尊重孩子們的意願。一些孩子犯錯誤了,家長就會讓孩子下跪認錯;孩子考試成績不理想,家長有可能就對孩子打罵,而這些完全是人格侮辱。久而久之,孩子們就會漸漸習慣,並在實際生活中加以運用,因為他們意識不到讓人下跪、對人打罵是一種侮辱,反而會認為這很正常。

  記:這些孩子在圍攻“布鞋妹妹”的同時,還有人用手機進行拍攝,並且傳到了網上,怎麽理解這種行為?

  彭:作為成年人都知道,打架是不對的,但這些女孩很可能是出於遊戲心理,把打人當成了遊戲。在拍攝視頻的時候,她們也許會把這段視頻當成一種可以炫耀的資本,這段視頻在女孩手機中存了兩個月,最後傳到了網上。她之所以保存這段視頻,可能就是想拿出來炫耀。從這點可以看出,她們平時可能很少有值得炫耀的東西,如學習成績、老師的表揚等。

  在她們的內心,其實是非常希望被別人賞識、看重的。而在現實生活中,如果她們的成績不好,老師可能就會把她們評為差等生,家人也可能不喜歡她們。所以,她們也隻好用這一點兒自認為可以炫耀的東西讓別人對自己高看一眼,因為別人做不到、拍不到的東西,自己能辦到。

  記:在“布鞋門”事件中,還有一些孩子完全是出於一種“湊熱鬧”的心理來參與的,這種心理是什麽原因造成的呢?

  彭:孩子們都有自我保護的心理,這不難理解。在她們的心中可能有兩種想法:首先,如果我不打她,別人會不會懷疑是我偷了東西;其次,如果我不動手,是不是就會被大家看不起,被孤立起來。

  記:這樣的事情發生後,我們的家庭、學校應該進行哪些方麵的反思?

  彭:作為學校,必須提高教師和學生們的法製意識。在這次事件中,我們發現很多老師的法製意識非常淡薄,並沒有把學生打架提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去認識。所以,學校應該多對老師和學生進行法製教育,使正處於青春期的孩子們在心裏形成一種平衡機製,從而控製好自己的行為,避免給他人造成傷害。

  家長、學校在關注學生成績的同時,還應更多地重視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們的心理很脆弱,需要老師、家長的引導幫助,這一點如果重視不夠,可能導致孩子們產生扭曲心理。現在,出現了很多高智商、低情商的學生,就說明我們的教育確實出了問題,所以,學校、家庭乃至社會應該多關注孩子們的人格培養,關心孩子們的情商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