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臉可以呈現7000種不同表情,麵盲症和超級認臉者是記住人臉的兩種極端案例。麵孔失憶症者甚至連家人都無法認出,而超級認臉者卻連擦肩而過的路人都能記憶深刻。 從不停地追問魔鏡“誰是世界上最漂亮女人”的惡毒皇後,到“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的懷春少女,不論童話世界,還是現實空間,幾乎每個人都對自己的麵孔傾注了不一般的關注。據英國研究機構的調查,利物浦女性每天平均照鏡子71次,英國男性也不差,27歲是他們最喜歡照鏡子的年齡,每天在鏡前顧影自憐54 次。
美醜隻是麵孔所蘊含信息的極小一部分。基於憤怒、恐懼、快樂、傷心、厭惡、驚訝和輕蔑7種基本表情,人的麵孔可以呈現出7000種形形色色的表情。這些表情在很大程度上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無論身處叢林深處的原始部落,還是觥籌交錯的社交場合,善意的微笑都是友好信號,這些跨越種族和語言的表情也極大地方便了人與人之間的交流。
正是這些紛繁複雜的表情提供了麵孔識別的特征。不過對普通人而言,麵孔識別能力實在算不上高超。在一項認臉實驗中,研究者向受試者出示了很多陌生人的照片,數天之後重複這一步驟,並詢問受試者是否記得這些照片。這時的成績還算不錯,9成以上的照片都還留在記憶中。然而在照片中的人不變,隻是改換了照相的光線和角度時,再被認出的概率就陡然降至60%。
與普通人相比,臉盲症患者的識別能力更加糟糕。以往的研究已經證實,每100人就有兩位屬於臉盲症患者,這一疾病又稱麵孔失憶症,症狀表現為識別麵孔非常困難。一些極端的個案中,就算對方是自己朝夕相處的親人,小別一段時間後仍需花費時間來熟悉。
與此相映成趣的是,科學家還發現有一些人屬於超級認臉者,僅僅地鐵站裏的回眸一瞥就能牢牢記住對方的相貌。
在 2009年6月出版的《心理科學進展》雜誌上,哈佛大學的心理學研究者報告了他們的發現,文中記錄了一些參與研究的受試者令人驚歎不已的表現。比如一些人能夠認出兩個月前與自己同在一家商店購物的路人甲,而二者當時僅是一麵之緣,並無任何交流。還有一位婦女曾在熙熙攘攘的大街上認出另一名女性,後者5年前曾在另一個城市的餐館裏做過服務生並為這位婦女上過菜。對於超級認臉者而言,他們的煩惱與臉盲症患者迥然不同:在遇到一張熟識的麵孔時,他們需要抑製自己上前去打個招呼的衝動,以免讓對方產生唐突之感。
這篇報告的作者理查德·羅素提到,超級認臉者的發現推翻了此前的假設:某個人要麽麵孔識別能力正常,要麽存在障礙。實際上,識別能力的差異或許能被看作是一段光譜,而臉盲症患者與超級認臉者正是這段光譜的兩極。他還認為,目前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這種超級認臉能力有著很多大顯身手的舞台,比如通過評估證人認臉能力的強弱,有助於法官判定應當采信哪位證人的證言。另外,機場安檢部門以及需要查驗身份證的工作也非常需要超級認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