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體 | 繁體
loading...
新聞頻道
  • 首頁
  • 新聞
  • 讀圖
  • 財經
  • 教育
  • 家居
  • 健康
  • 美食
  • 時尚
  • 旅遊
  • 影視
  • 博客
  • 群吧
  • 論壇
  • 電台
  • 焦點新聞
  • 圖片新聞
  • 視頻新聞
  • 生活百態
  • 娛樂新聞
您的位置: 文學城 » 新聞 » 生活百態 » 揭秘蘋果公司保密製度 員工泄露秘密要被炒魷魚(圖)

揭秘蘋果公司保密製度 員工泄露秘密要被炒魷魚

文章來源: icer 於 2009-06-23 10:48:11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次數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001/h14/img20090623175507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在外人眼中,蘋果是時尚的代名詞,喬布斯更是像藝術家一樣推動公司的革新。然而,蘋果也有它的另一麵:冷酷。從產品開發到運作,包括喬布斯一舉一動,全是機密。

  昨天,《紐約時報》撰文,向我們揭開了蘋果的一另個麵紗,為了方便國內讀者,摘譯如下文章:

  員工泄露秘密要炒魷魚

  蘋果很酷,也很冷酷。它隨時向世界大言不慚,當談自己公司的內部運作時,總是謊話連篇,通過博客和其它方式愚弄世人。

  放眼天下,沒有哪家公司搞得比蘋果更神秘,如果你膽大包天,視公司信息保密規章如無物,那將遭遇重罰。其中,不乏因透露消息而被炒的員工,公司也屢施伎倆,故意向員工放出產品謠言。

  馬克·漢伯林去年離開了蘋果,他玩著iPhone說:“在涉及信息安全時,它把每個人的搞得跟神經病似的。在其它的公司裏我還沒碰到過這種怪事。”

  從喬布斯做手術這事就可窺見一斑了。蘋果始終沒透露半點風聲,隻說喬布斯7月底將回歸。然而,有人卻看見喬布斯本周一回去工作了。蘋果的代表依然含糊其辭地說“不確定是否永遠回來了!”

  辦公室裝攝像頭 員工輸密碼進門

  就連公司的高管也害怕撞見喬布斯。華爾街日報報道喬布斯手術一事後,一名經常見諸報端的高管卻臉不紅氣不喘地說:“無可奉告,太敏感。”

  保密,不僅流行於蘋果的公關策略,也深深鑽進蘋果文化中。高級機密項目的員工要通過一扇又一扇門,一次又一次的刷員工證,並輸入數字密碼才能進入辦公室。辦公區普遍安裝了攝像頭。當你進行產品測試時,必須穿上黑色外衣,進行操作時會有紅色的燈警告你:要特別小心。蘋果的員工也與世人一樣,對產品感到驚訝。

  愛德華·艾澤曼在蘋果工作過四年,擔任係統工程師職位,他現在自己開了個科技谘詢公司,他說:“iPod推出時,我和我工作的同事見都沒見過。”2005年,他不慎向蘋果的合作夥伴透露了一些軟件的消息,結果卷鋪蓋走人。艾澤曼說,蘋果總是在招人和炒人。

  蘋果的副總菲利普·席勒有一次招開內部會議,不小心發錯了資料,透露了一個產品的價格與功能。為此,蘋果跟與會的員工都簽訂了保密協議。然後,蘋果密切關注新聞報道,哪怕是一些不實的消息也不放過。

  “保密”成為蘋果文化一部分

  5年前,幾個博客根據美國第一修正法案,批判蘋果的秘密規定。加利弗尼亞判蘋果敗訴,為此蘋果付了70萬美元的費用。

  裏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是矽穀的一位市場顧問,他曾經拜訪過蘋果,他說:“從蘋果開發第一款Macintosh開始,保密就開始成為蘋果文化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證產品上市能製造轟動。”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喬布斯對自己的事也謹慎小心,他隻向少數幾個人吐露實情。

  因為保密,蘋果與媒體、投資人、公眾的交流十分不暢通,其它公司正通過各種途徑(如博客,Twitter)等方式加強溝通,蘋果卻一反常規。分析師孟斯德研究了蘋果五年,他說:“蘋果不溝通,完全是個黑匣子。”舉例說,四年前,一位蘋果的管理者告訴孟斯德,對開發一個便宜不帶屏幕的iPod沒興趣,然而不久之後,iPod Shuffle就誕生了。像喬布斯接受手術的事,蘋果認為,他既然已經離開公司,不在其位,就沒有必要做什麽說明。當然,也有一些管理者持有異議。但大家有一個共識:保密的確能使公司的產品更神秘,但對其它一些方麵則不利。

  德拉華大學的約翰·溫伯格公司管理研究中心(John L. Weinberg Center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主任查爾斯說:“在現在的環境下,太透明是很危險的,本來你給市場越多信息越好,但如果是一家致力於創新的科技公司,不透明也可以理解。”

  • 海外省錢快報,掌櫃推薦,實現買買買自由!
查看評論(0)
  • 文學城簡介
  • 廣告服務
  • 聯係我們
  • 招聘信息
  • 注冊筆名
  • 申請版主
  • 收藏文學城

WENXUECITY.COM does not represent or guarantee the truthfulness, accuracy, or reliability of any of communications posted by other users.

Copyright ©1998-2025 wenxuecity.com All rights reserved. Privacy Statement & Terms of Use & User Privacy Protection Policy

24小時熱點排行

31歲男星殺害16歲女友遭槍決 成中國首位被判死藝人
看Coldplay偷情!女HR恐被逐出「150億豪門」
川普迎來“重大時刻”,全世界哭笑不得
普京特朗普將在北京會晤?克裏姆林宮回應
剛融了7個億的賈躍亭,又要“被抓”了?

24小時討論排行

川普撤銷對加州高鐵40億撥款 17年花130億建了個啥?
美眾院通過法案 禁國防部展示台灣納入中國地圖
鄧聿文:習近平會交棒給彭麗媛或習明澤嗎?
中國啟動最大水壩建設 市場歡呼 下遊數百萬人受影響
紐約華女坐街邊突遭從背後撞飛 肇事者4月剛奪一命
解密“雅魯藏布江水電站”為何是人類曆史最大工程
川普為何解禁英偉達對中芯片?美媒揭:鷹派失利
川普發“奧巴馬被捕視頻” 疑為愛潑斯坦案轉移視線
LA網紅醬香餅攤主被捕 疑被“女徒弟”舉報 綠卡無望
奧巴馬被指密謀推翻2016大選 川普發AI視頻抓其歸案
非蠢即壞!甘肅幼兒園鉛中毒的通報太魔幻
川普半年 美國版“一黨專政”和“定於一尊”都實現了
娃哈哈的“隱形女主人” 杜建英的美國往事
兩兄弟共娶一妻 村民載歌載舞三天 “為傳統感到自豪”
移民監獄:“像狗一樣”跪著進食 在別人腦袋旁邊如廁…
美媒:在美國之外,一個新的全球貿易環境正在形成
文學城新聞
切換到網頁版

揭秘蘋果公司保密製度 員工泄露秘密要被炒魷魚

icer 2009-06-23 10:48:1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001/h14/img200906231755070.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在外人眼中,蘋果是時尚的代名詞,喬布斯更是像藝術家一樣推動公司的革新。然而,蘋果也有它的另一麵:冷酷。從產品開發到運作,包括喬布斯一舉一動,全是機密。

  昨天,《紐約時報》撰文,向我們揭開了蘋果的一另個麵紗,為了方便國內讀者,摘譯如下文章:

  員工泄露秘密要炒魷魚

  蘋果很酷,也很冷酷。它隨時向世界大言不慚,當談自己公司的內部運作時,總是謊話連篇,通過博客和其它方式愚弄世人。

  放眼天下,沒有哪家公司搞得比蘋果更神秘,如果你膽大包天,視公司信息保密規章如無物,那將遭遇重罰。其中,不乏因透露消息而被炒的員工,公司也屢施伎倆,故意向員工放出產品謠言。

  馬克·漢伯林去年離開了蘋果,他玩著iPhone說:“在涉及信息安全時,它把每個人的搞得跟神經病似的。在其它的公司裏我還沒碰到過這種怪事。”

  從喬布斯做手術這事就可窺見一斑了。蘋果始終沒透露半點風聲,隻說喬布斯7月底將回歸。然而,有人卻看見喬布斯本周一回去工作了。蘋果的代表依然含糊其辭地說“不確定是否永遠回來了!”

  辦公室裝攝像頭 員工輸密碼進門

  就連公司的高管也害怕撞見喬布斯。華爾街日報報道喬布斯手術一事後,一名經常見諸報端的高管卻臉不紅氣不喘地說:“無可奉告,太敏感。”

  保密,不僅流行於蘋果的公關策略,也深深鑽進蘋果文化中。高級機密項目的員工要通過一扇又一扇門,一次又一次的刷員工證,並輸入數字密碼才能進入辦公室。辦公區普遍安裝了攝像頭。當你進行產品測試時,必須穿上黑色外衣,進行操作時會有紅色的燈警告你:要特別小心。蘋果的員工也與世人一樣,對產品感到驚訝。

  愛德華·艾澤曼在蘋果工作過四年,擔任係統工程師職位,他現在自己開了個科技谘詢公司,他說:“iPod推出時,我和我工作的同事見都沒見過。”2005年,他不慎向蘋果的合作夥伴透露了一些軟件的消息,結果卷鋪蓋走人。艾澤曼說,蘋果總是在招人和炒人。

  蘋果的副總菲利普·席勒有一次招開內部會議,不小心發錯了資料,透露了一個產品的價格與功能。為此,蘋果跟與會的員工都簽訂了保密協議。然後,蘋果密切關注新聞報道,哪怕是一些不實的消息也不放過。

  “保密”成為蘋果文化一部分

  5年前,幾個博客根據美國第一修正法案,批判蘋果的秘密規定。加利弗尼亞判蘋果敗訴,為此蘋果付了70萬美元的費用。

  裏吉斯·麥肯納(Regis McKenna)是矽穀的一位市場顧問,他曾經拜訪過蘋果,他說:“從蘋果開發第一款Macintosh開始,保密就開始成為蘋果文化的一部分,目的是保證產品上市能製造轟動。”讓人奇怪的是就連喬布斯對自己的事也謹慎小心,他隻向少數幾個人吐露實情。

  因為保密,蘋果與媒體、投資人、公眾的交流十分不暢通,其它公司正通過各種途徑(如博客,Twitter)等方式加強溝通,蘋果卻一反常規。分析師孟斯德研究了蘋果五年,他說:“蘋果不溝通,完全是個黑匣子。”舉例說,四年前,一位蘋果的管理者告訴孟斯德,對開發一個便宜不帶屏幕的iPod沒興趣,然而不久之後,iPod Shuffle就誕生了。像喬布斯接受手術的事,蘋果認為,他既然已經離開公司,不在其位,就沒有必要做什麽說明。當然,也有一些管理者持有異議。但大家有一個共識:保密的確能使公司的產品更神秘,但對其它一些方麵則不利。

  德拉華大學的約翰·溫伯格公司管理研究中心(John L. Weinberg Center for Corporate Governance)主任查爾斯說:“在現在的環境下,太透明是很危險的,本來你給市場越多信息越好,但如果是一家致力於創新的科技公司,不透明也可以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