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電劈開大門震死四歲女孩 疑為雷電次聲波致死
燕赤霞
2009-06-22 01:17:12
抱著她的奶奶安然無恙 “凶手”疑為雷電次聲波
眼下正是雷電高發期,20日發生在杭州餘杭區的一次雷擊竟“震死”一位4歲女孩。昨天,勘察了事發現場的浙江省防雷中心副主任張衛斌表示,“凶手”可能是雷電的次聲波效應。
這位女孩姓馬,安徽人,跟著在杭打工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
20日下午1點多,患感冒的她在床上休息,奶奶熬了粥要喂她。因為害怕雷聲,她躲進奶奶懷裏。忽然一個大雷,一下子劈開了大門。
據了解,當時門沒上鎖,雷打到門上,地上都是火花。奶奶全身發麻,而小馬卻暈了過去。打雷時,家中就開著一台電扇。
當天下午2點10分,小女孩被送到醫院,但心跳、呼吸已驟停半小時,神誌不清、血壓無法測出,雙側瞳孔對光反射消失。經搶救,心跳恢複,但呼吸靠呼吸機維持。20日晚,心跳再次停止。醫生搶救近1小時後宣布搶救無效,診斷為電擊傷,心跳呼吸驟停,但全身沒有被雷電直接擊中的痕跡。
張衛斌表示,小馬家是簡易房,相對空曠,又靠近魚塘、樹木,易招雷電。因為雷電從高空打下,會找最近的物體釋放能量。在空曠的地方,小屋、大樹可能就是製高點。水的導電率高,靠近水邊的建築也易遭雷擊。同時,水和土壤的交匯區會形成電阻率較大的界麵,雷電易趨向這些地方。
打雷時,女孩跟奶奶抱在一起,奶奶怎麽沒事?張衛斌推測,“凶手”可能是雷電的次聲波效應。據介紹,頻率高於20000赫茲的聲波稱為超聲波、低於20赫茲的稱為次聲波,人耳都聽不到。次聲波會對生物體產生共振,1赫茲~3赫茲的次聲波可使人產生恐懼心理;3赫茲~6赫茲的次聲波能使人精神失常;強大的次聲波還會致人死亡。雷電放電中會發出幾赫茲的次聲波。可能雷正好打在小女孩和奶奶旁邊,次聲波傳遞出去。但每個人體質不同,對次聲波承受程度也不同。同時,次聲波對人的傷害是因共振產生的,在人體外表往往看不到傷痕。
防雷電知識
室內防雷:關閉門窗,不要冒險外出。不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最好拔掉電源線、電話線及閉路電視線、外接天線;不接觸天線、水管、水龍頭、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置;減少使用電話和手提電話;不要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淋浴;不要收晾曬在金屬線上的衣物,晾衣用金屬線不要拉進室內;不站在門前或屋簷下,不站在燈泡下。
室外防雷:應進入有避雷裝置的室內,不要使用金屬骨架傘,不要把鐵鍬、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可大步跑,最好就地蹲下,遠離煙囪、鐵塔、電線杆,絕不能在大樹下避雷雨。找不到適宜的避雷場所,應盡量降低重心,減少人與地麵的接觸麵積,千萬不要躺在地上、壕溝或土坑裏;不要從事水上作業,不要遊泳、釣魚;不要去山頂、坡頂、樓頂;在野外的人群應拉開幾米距離,不要擠在一起;在汽車內不要把頭、手伸出窗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