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青少年北上濫藥問題日益嚴重。廣東省警方有關人士向本報記者透露,由零六年開始,前往珠三角濫藥的香港青少年人數居高不下,近一年來被捕女性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較去年同期增加約一成半,當中更出現女學生成群結隊集體濫藥的極端現象。針對新情況,廣東警方近期將與港澳兩地警方合作,開展重點打擊青少年跨境吸毒的聯合行動。
最近本港頻頻爆出青少年集體濫藥事件,特區政府高調宣布打擊學生吸毒計劃,而一河之隔的廣東亦不“平靜”。本報記者獲悉,自今年初以來粵警便在全省開展嚴打“黃賭毒”專項行動,按慣例將在本周五(六月二十六日)“國際禁毒日”前夕公布最新戰果及措施。
近年北上珠三角濫藥的香港青少年人數居高不下,女性比例呈明顯上升趨勢,圖為粵警將濫藥者集中遣返香港(資料圖片)
本報過往曾多次報道香港青少年北上濫藥問題,但該情況日益嚴重。廣東省警方近年雖然加強有關打擊行動,但仍遇到犯案人數不斷增多的情況。據了解,近一年來,港人珠三角濫藥呈持續惡化之勢,這主要與金融海嘯下生活焦慮、揾工難、減薪乃至失業壓力大增,而北上狂歡減壓消費相對低廉有關。而隨著暑假“開閘 ”,如釋重負的港生更易在“異地”尋求刺激,珠三角濫藥問題進入高危期,而這一情況更向女學生方向蔓延。
目前深圳、東莞等珠三角城市依然是港人北上濫藥消費的“重災區”,吸毒青少年逐年增多,其中僅去年港方登記的二十一歲以下吸毒人士超過三千四百人次,同比增加一成半,其中就有近五百人曾北上內地吸毒。
廣東警方人士向本報記者表示,這些被兩地警方登記在冊的吸毒青少年相信隻是“冰山一角”,聯手打擊跨境吸毒“任重道遠”。該名警方人士指出:“尤為值得關注的是,近年在粵吸毒港人的女性比例呈明顯上升之勢,同比往年增一成半以上,且吸毒年齡漸趨年輕化,當中最年輕的隻有十四歲。”
據透露,以往女生大多是跟隨男友或男玩友參與濫藥派對,但近年已開始出現女生三五成群主導“組團”甚至“純女團”,K仔(氯胺酮)等藥物成為她們追捧的最 “潮”毒品。而且,這些濫藥女生已從過去主要來自“三失”(失去父母、失去學業、失去工作)“問題”家庭向更多的家庭擴散,包括父母無暇照顧的、學習成績不佳的、尋求刺激的富家子女等,往往容易被朋黨以放鬆情緒為由軟硬誘惑而墮入毒網。
該名警方人士表示,從過去一年的任務執行情況來看,被捕的大多女生一開始是“被迫”與朋友濫藥,並往往是免費的;但一旦染上毒癮後便無法自拔,一而再、再而三尋找刺激。
價錢較港便宜三成
目前珠三角“K仔”售價相差甚遠,貴的每克約一百元,便宜的隻需六十元就有交易,較香港便宜逾三成。但由於青少年的零用錢有限,又無法經常向家人索錢,因此在群體集資購買分食的同時,不少吸毒成癮的女生也被販毒分子“拉入夥”,充當拆家向朋輩轉售毒品圖利,甚至以“人帶人”方式拉攏更多“初哥”入局。警方人士表示,由於女生更易引誘同輩放下戒心“埋堆”,藥物出售生意往往更好,因此女生充當拆家的報酬要比男生高兩成以上。
由於青少年濫樂與跨境黑社會活動有密切關連,廣東省警方對此高度重視,計劃近期與港澳兩地警方合作,展開定期的有效打擊行動,力求有效遏止青少年跨境濫藥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