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揚州市從中國第一曆史檔案館征集的關於清朝揚州的上萬份奏折中,發現了數百份《晴雨錄》奏折。有關專家分析,這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連續完整的氣象記錄之一,標誌著中國氣象記錄曆史向前推進300年。
這次發現的《晴雨錄》奏折有數百份之多,其中記載較為完整的一份是嘉慶三年(1798年)兩淮鹽政征瑞向嘉慶帝報告雪情的奏折,嘉慶帝閱後,禦批道“欣慰覽之”;再如,康熙年間《江寧織造曹寅奏報揚州米價甚平並進晴雨冊折》上,就留下了康熙帝的禦批。
據有關專家介紹,清政府對氣象觀測工作很重視,並且建立了一套相當完善的製度。清政府令欽天監和各地氣象觀測部門逐日觀測陰晴和雨雪等天氣現象,並將觀測結果寫成《晴雨錄》,按月呈報皇帝閱看。有些《晴雨錄》包括陰晴、雨雪、雷電、風向等內容,關於雨雪情況還特別注明下雨、下雪的起止時間和程度,已經很接近於現代的氣象觀測記錄簿。此外,對於特殊的天氣現象如初雷情況等,欽天監要進行詳細觀測並以“題本”形式奏呈。保存至今的北京、南京、蘇州、杭州、揚州等地的大量《晴雨錄》以及欽天監題本、各地奏折等氣象檔案,是研究各地氣候變化的重要參考資料。
揚州市檔案局負責人認為,這些奏折定期記載關於氣候、雨水的現象,實際上就是氣象記錄,這也可能是中國最早的連續完整的氣象記錄。過去認為,外國人在上海開埠後,光緒年間中國才有氣象記錄。《晴雨錄》奏折的發現,標誌著中國氣象記錄曆史向前推進30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