邁克爾-傑克遜來京難 國際大牌海外票價並不高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8tv0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邁克爾.傑克遜


莎拉·布萊曼2009世界巡演北京演唱會將於3月22日登場;複出的流行歌王邁克爾·傑克遜將在倫敦舉行“謝幕”演唱會,歌迷購票空前踴躍,19萬張門票兩小時內被售光,組織方隻好緊急磋商,最後決定再加演11場。最新消息是僅在倫敦的演出場次將達到50場。

  傑克遜能來北京嗎?

  我們北京歌迷有緣看到莎拉·布萊曼的演出,那麽是否有可能在邁克爾·傑克遜正式退出歌壇之前有機會在北京看到他的現場演出呢?

  無論是傑克遜還是麥當娜,從上世紀80年代走紅一直到現在,不知道在全世界舉行了多少場個人演唱會,但北京歌迷至今仍無緣見識一下他們的舞台真功,不能不說是一個巨大遺憾。這其中有文化管理部門的考慮,還有一個原因便是“錢”字。這就不得不提中國演出市場價格的虛高問題。

  現在內地舉辦的明星演唱會,票價動不動八九百元,上千元,甚至兩三千元,完全脫離了中國的國情。可是,國外的大牌明星到中國的演出往往是一錘子買賣,演完了,卷鈔票走人,根本不會考慮培養市場的問題。

  據業內人士透露,要把麥當娜請到北京舉行演唱會,她的單場出場費用高達500萬美元,票房壓力之大可想而知。

  在這種情況下,演唱會的主辦方隻好開動腦筋,打“世界巡回”的主意。比如這次莎拉·布萊曼的演唱會便被稱作“莎拉·布萊曼2009世界巡演北京演唱會”,除了在北京,還在中國的香港、台灣演出,其他國家隻有日本和韓國。這幾場演出都在東亞,可以大大節省器材的運輸費用,相關費用也可以由各站分攤。

  布萊曼北京票價高得離譜

  商業演出考慮的隻有利益,給的出場費低了,藝人肯定不會答應,高了,主辦方無錢可賺,隻好作罷。而我國歌迷的消費水平顯然無法與歐美歌迷相提並論,加上有文化的隔閡。所以,歌迷們對傑克遜和麥當娜望眼欲穿,也隻能買張CD過過癮了。

  布萊曼在北京的演出定價分2000元、1280元、1000元、880元、580元和380元六檔,平均票價接近千元,是北京普通職員月收入的五分之一左右,確實高得離譜。當然,北京是座超級城市,像布萊曼這樣的大牌藝人加上奧運會開幕式演唱餘溫仍存,門票銷售應該不是個大問題。但普通歌迷,尤其是大學生歌迷想圓一下現場欣賞布萊曼的夢,仍然很難。

  國際大牌海外票價並不高

  那麽,這些大牌藝人在其他國家的演出票價也高得驚人嗎?其實不然。歐美等發達國家演出票價的平均消費指數,票價一般占當地居民平均月收入的3 %至5%。以音樂劇為例,美國的演出票價因地區、場所、演出類型不同而劃分很多檔次。在文化中心紐約,百老匯音樂劇的票價一般在85美元上下,不到600 元人民幣;如果是團體包場,還可以優惠到50美元一張,大約350元人民幣。

  再以席琳·迪翁為例,去年她舉行了世界巡演,美國站的票價分別為47美元到185美元不等,而上海站最便宜的門票為人民幣300元,內場分別為 1000元、2000元和3000元不等。上述票價與北京的很多熱門演出票價基本相當,問題是,美國人的平均收入比我們高得多。這樣分析,就會看出在中國演出的票價實在高得離譜,很多歌迷根本無法承受。

  另外,在歐美國家,為了宣傳新唱片,歌星會舉辦的一係列專場演唱會。比如在美國,流行天後艾薇兒經常到校園做一些免費的演唱會。這類演出不以盈利為目的,主要是為了促進唱片銷量,培養市場。即使商演,也會有大量10至20美元的低價票,平均票價也不過50美元左右。可是,這些歌星在中國的唱片銷量並不大,所以,一旦有機會在中國演出,宰一場是一場,不會考慮其他因素。

  其實,即使像麥當娜這樣的大牌,在歐美的演出也不能漫天要價。一般情況下,麥當娜演出的內場前排票價定在100至150美元,超過200美元,就會遭到輿論的指責。所以,麥姐的演唱會,也會安排大量的低價票,有的低至20美元。當然,大牌藝人在北京的演出也有200元左右的低票價,隻是這類票數量少得可憐,普通歌迷很難買到而已。

  在香港,演出票價一般一兩百港幣,最多五六百港幣。普通家庭都可以接受。國外明星在國內的演出票價過高,主要是演出成本過高。演出公司都認為,出場費高、宣傳費高、場租費高,是導致北京演出成本提高的主要因素。演出商要保證在不賠本的情況還能有一定的收益,隻能把高成本轉嫁到票價上。而對於這個問題,國家又不宜采取限製票價,或者直接定價的方式。於是出現了目前的尷尬局麵:國外大牌藝人要麽不演,要演票價便“飛得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