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90歲老裁縫重操剪刀 網上開店定做胸罩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attachment/090305/3c1b5fcd0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90歲的老冉,重操剪刀“殺”到了網上。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attachment/090305/e53688967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老冉和年輕人交流還有些障礙。

  90歲的老冉今天又要動刀了。因為兩個年輕人的闖入,老冉決定重操舊業,定做胸罩,並去電腦裏吆喝著賣。這個沉寂多年的家和一門手藝被重新激活。


  上世紀40年代,逃難、轟炸和饑餓籠罩著成都城,當年的小冉在這兒學會了裁剪的核心技術,用一把多才的刀,贏得了一個19歲姑娘的芳心。


  冉裁縫的名氣,也離不開他那雙“透視眼”。“來鋪子上做胸罩的客人,我基本都不用尺子量,大小形狀,打眼一看就八九不離十,做好了保管她喊舒服。”


  成都東郊的一套拆遷房裏,一小束泛白的陽光,射進積灰的陽台,把玻璃上“定做”和“胸罩”4個字分成兩半。倒春寒,依舊冷。老冉須發俱黑,目光如電,靜立窗前。看著木櫃上那一排刀,紅色的鏽斑擠占了刀鋒,上麵還覆蓋了一層淡淡的灰。今天,他又要動刀了。


  刀,是剪刀。老冉90歲。因為兩個年輕人的闖入,老冉決定重操舊業,定做胸罩,並去電腦裏吆喝著賣。這個沉寂多年的家和一門手藝被重新激活。


  春熙路,


  小生剪愛


  一把多才的刀,贏得了一個19歲姑娘的芳心


  老冉現在琢磨的,是兩個小青年說的貼吧和網店。來自四川烹飪高等專科學校的兩個大學生正和老冉開“研討會”,麵前桌子上堆滿了大小各異的胸罩,劉宇和劉梅都是學藝術設計的高材生,他們要把老冉的手藝掛到網上去。


  站在電腦裏吆喝自己的冉氏手工胸罩,該是什麽樣子?據說,這樣就能讓全國隻要喜歡的人都戴上他做的胸罩,還可以掙很多酒錢,或許還可以找到自己的徒弟。想到這些,老冉就一臉的笑。


  昨日還是冷,老冉家的客廳依舊昏暗,白天不開燈可以節約電費。老冉品著一小杯散裝白酒,慢悠悠地清掏著卡在上下門牙間的半顆花生,回味著80年的往事。冉家店、春熙路、商業場,單刀赴會、裁子佳人、隔衣看胸……


  1920年的四川,兵荒馬亂。那年,冉玉生(老冉)降臨在四川遂寧的冉家店。冉父以家為店開起驛站,供經過這個重要古交通要道上的商人郵差歇腳住宿。連年不斷的戰爭,阻隔了交通,也打垮了脆弱的小商業。“饑荒餓不死手藝人!”15歲,當年的小冉被父親安排到成都壩子闖社會學手藝。


  時年的成都,皇城仍然高聳。在繁華的春熙路上,小冉當起了裁縫學徒。逃難、警報、轟炸和饑餓籠罩著40年代的成都城。但這些沒有影響到一個好學的人,很快,聰明的冉玉生就通過偷學和觀察,掌握了師


  傅們裁剪的核心技術。一塊刀片可以劃開幾十上百層的布料,一把剪刀可以剪出各種胸罩和內衣。春熙路上有把刀,那就是小冉家刀。


  一把多才的刀,贏得了一個19歲姑娘的芳心。她就是當年春熙路上有名的餐館一枝花,美女王慧英。“後來她才透露,看上的是這門手藝,我長得帥,刀酷,都不能當飯吃。”裁子佳人,刀無情,針有意。兩人一個願裁一個愛打,冉家胸罩逐漸開始叫響成都,走向四川和全國。小冉,也成為紅遍成都的三大名裁之一。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attachment/090305/b0470c22e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來鋪子上的客人,大小形狀,打眼一看就行”


  萬年場,


  老夫封刀


  “來鋪子上的客人,大小形狀,打眼一看就行”


  灰塵覆蓋了窗前的剪刀、縫紉機和老伴的照片,但無法塵封那段風光浪漫的歲月。老冉的話中,透著榮光也含著悲涼。


  從春熙路到商業場,再到成都正通順街的雙門麵作坊,冉玉生的手工胸罩開始在當時的上流社會和普通市民中流行。“商業場附近的悅來戲園和後來的歌舞團都有不少的女演員來定做,說是穿我做的胸罩,跳起舞來不會亂跑。”


  冉裁縫的名氣,靠的是一把出神入化的刀,也離不開他那雙“透視眼”。“除了冬季,其他時候來鋪子上做胸罩的客人,我基本都不用尺子量,大小形狀,打眼一看就八九不離十,做好了保管她喊舒服。”


  商業場改造開始後,老冉的作坊就開始在成都城區不斷換地方。隨著鋪子一步步遠離中心城區,名氣也逐漸淡去,當年的小冉也逐漸變成了老冉。1994年,作坊最後落腳在成都聯合小區萬興路1號大院的單元樓裏,以家帶店的形式,維持著不成氣候的生意。靠著兒女給的錢,老冉和老伴開始簡單的生活。


  2008年4月,89歲的冉大爺哼著川戲,和86歲的冉婆婆再度聯手,一人裁剪一人打,幫聯合小區裏26歲的客人做了一個賣價20元的“6寸胸罩”。那是他們的絕唱。6月,冉婆婆病逝,隻留下一台用了近50年的上海產“飛人”牌縫紉機。

沒有“打工”,老冉封刀。


  網店裏,


  複發少年狂


  “我隻懂A、B杯啊!”劉梅看到大爺一臉茫然


  冉大爺有三大心病:守著富手藝受窮,擔心時間久了沒人知道這門手藝,怕“打翻天印”至今還沒有徒弟。為此,這麽多年他都沒放棄鍛煉,年輕時每天洗冷水澡;現在是一個小時的圍繞沙河散步,每天3次。“兒子不如老子!”大兒子看起來不過60來歲,外來的客人經常把父子倆搞反。身體比兒子還好,眼睛依舊“瞟一眼就能定尺寸”,冉大爺還是當年的大裁縫。


  “我們不要任何報酬協助你,把你的冉家手工胸罩賣到網上去!”得知冉大爺情況的劉宇和劉梅,昨日來到冉家。劉宇大學即將畢業,有時間;父親是開皮鞋廠的,懂得手工製作和營銷。劉梅是劉宇請來協助的,涉及胸罩知識,女同學交流方便。


  傍晚,大爺在桌子上堆起一大摞成品胸罩,都是樣品。大爺說:“從4寸到8寸的都有,你看這做工!”“我隻懂A杯、B杯啊!”說完這話的劉梅,看到大爺一臉茫然。傳統的尺寸和現代的“杯標準”成為老少兩代人的第一道難題。“就是從最小到最大嘛,簡單,下來慢慢換算。”3人和冉大爺的幺兒媳周大姐一起細化即將開始的工作。周大姐當“打工”,兩個同學負責把信息上傳貼吧並建起一個網店。“25-80元一個,純棉麵料環保,手工製作個性,對於一大一小或單邊的客戶更是長項。”這是他們初步的網絡宣傳詞。


  今天,冉大爺的網店就將開張。封麵照片就是那雙可以透物的冉氏眼睛和那把刀,透著90年歲月風霜都洗不去的手藝人的孤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