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學生下基層遭遇現實之困 放下'架子'卻遭嘲諷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些高校畢業生降低了就業期望值,但仍難覓到合適的工作崗位——

  打了100多次電話、發了30多封郵件、3次登門拜訪之後,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環境工程專業2009屆畢業生小田,2月底時從武漢某中學獲得了“舍務老師”的崗位。“舍務老師就是負責中學生的吃喝拉撒?”對於小田的選擇,同學們評價褒貶不一。

  2009年湖北省高校畢業生有36萬餘人。近日,湖北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會議召開,會議要求“積極引導,大力推進畢業生麵向基層就業”,“要結合當前的就業形勢,幫助畢業生調整就業期望值”。記者在采訪中發現,在就業壓力麵前,雖然不少畢業生都在積極轉變就業觀念,但他們仍在現實中遭遇到了諸多困難。

  “大學生當普工,公司原則上不接收”
  在就業壓力之下,許多高校的大學生積極轉變就業觀念,踴躍下基層。日前,武漢市公交集團招聘145名乘務員,要求“身高1.6米以上,高中以上學曆,年齡30歲以下”。在300多個應聘者中,大學生占了50%。應聘者中不乏華中科技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等高校的本科生。

  前不久,武漢某造紙企業準備招聘700名農民工,而報名的大學生有500餘人。該公司人力資源總監說:“這麽多大學生願意到本公司當普通工人,非常高興,但大學生當工人是大材小用,公司原則上不接收。”這讓抱著一線求職希望的部分大學生“心裏很不是滋味”。

  麵對就業壓力,湖北高校的研究生也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武漢百步亭社區招聘社區管委會副主任,月薪隻有1100元,進入複試的湖北大學旅遊管理係碩士生小青坦率地說:“雖然這個薪酬低於我的預期,但年輕人能在基層經受鍛煉,對今後的發展會有很大幫助。”

  受就業形勢的影響,先前希望通過讀研提高就業競爭力的一些學生,今年求職受阻。武漢大學哲學院心理專業的一名碩士生接受學姐“敢於降低自己的身份,成功幾率會更大”的建議,但讓他鬱悶的是,“參加了十餘場招聘會,卻一份工作也沒找到”。

  放下“架子”卻遭冷嘲熱諷

  小周是華中師範大學政法學院2009屆的一名畢業生。在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食堂承包了一個窗口專營 “石缽拌飯”的他,被戲稱為“北大才子賣肉之武漢版”。有學生說,這跟在街頭擺攤賣盒飯有區別嗎?這些言語也讓小周開始反思自己。小周已準備把窗口交給父母打理,自己去廣州闖蕩。

  小周的經曆有一定的代表性。社會輿論壓力成為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過程中,不得不承受的壓力。“現在,社會輿論一方麵期望大學生能放下精英的架子,積極轉變就業觀念、投身基層,而另一方麵,對大學生中轉變就業觀念的個案又有冷嘲熱諷之語,這讓人有些受不了。”武漢某高校就業指導中心負責人說。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轉變就業觀念之後,大學生在職場上也並不完全具備競爭力。武漢市一家主要麵向農民工的就業市場統計,大學生在與農民工的競爭中,“就業成功率不足5%”。有企業負責人坦陳:從員工發展的可塑性來講,大學生無疑遠勝農民工,但大學生具有缺乏經驗和吃苦精神的弱點,這也讓一些企業在是聘用農民工還是大學生上憂心忡忡。一家竹筷公司的老總說:“招聘過來的大學生,眼高手低,吃不了苦,開工不到一個星期,全走光了。”

  湖北省2009年畢業研究生有3萬多人,部分研究生就業同樣存在壓力。武漢理工大學汽車學院的一名研究生稱,該專業應屆本科生已經簽得差不多了,而部分研究生至今還沒著落。華中科技大學物理學院的小李稱,一次麵試時考官對他說:“本科生能做的,幹嗎要碩士呢?碩士還得開高工資。”據悉,經濟危機麵前,一些企業並不願意聘請高學曆人員,“學曆越高,意味著人力資源成本也越高”。

  轉變觀念後還需社會保障

  華中科技大學校長李培根院士說,往年有一些大學生畢業之後找不到合適的工作,不是沒有工作可以找,隻不過是沒有他認為合適、滿意的工作。他認為,社會的潛在需求比較大,大學生在找工作的時候要調整自己的心態,每一個人都想找盡可能好的工作,但不能得到滿足時可能就要退而求其次,其次不行再其次。

  為構建長效就業機製,武漢科技大學中南分校前不久對大一學生進行了一次問卷調查。統計顯示,約91% 的學生準備畢業後到城市去就業,約81%的學生期望月薪2000元以上。中南分校在圍繞成功素質教育理念創新人才培養的同時,讓一些老師憂慮的是,麵對 “90後”的大學生,高校在努力引導他們轉變就業觀念之後,將來社會又是否有足夠的能力包容和接納他們?

  武漢市勞動局一名負責人在分析大學生和農民工搶“飯碗”的成因時說:“崗位在減少,求職人數在增加,這樣一個雙向剪刀差,猛地一把將大學畢業生推到了農民工招聘專場裏。”采訪中,不少還在為工作奔波的學生反映:“現在經濟不景氣,即使轉變就業觀念、降低期望找個工作,也真的太難了。”

  也有專家直言不諱地說,我國大學生在總人口中的比例與發達國家相比雖不高,但目前社會能夠提供給他們的就業崗位卻十分有限。另外,高校也應捫心自問,培養的學生市場接受嗎?大學生也應該自問,自己具備足夠的勝任崗位的能力了嗎?大學生轉變就業觀念不是一句空話,既需要有社會足夠的崗位作保障,更需要大學生自身具備相應的能力。

  -本報記者 程墨 通訊員 朱建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