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視頻]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v/m/2009-02-11/U3461P28T3D2371442F326DT2009021115470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錄製現場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v/m/2009-02-11/U3461P28T3D2371442F329DT2009021115470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www..com'>

藍天野

時間的車輪早已跨進新世紀的第九個年頭,物質財富快速積累的背後,“空巢老人”也成為這個時代一道回避不過的難題。在本期節目的策劃階段,編導希望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老人家來講述他們是如何老有所圖,老有所樂。三位嘉賓中,最年輕的鮑蕙蕎老師也是年近古稀,年齡最長的藍天野老師82歲,常寶華老師,用他自己的話說:“也快40公歲啦!”
  節目錄製前,主持人朱軍邀請現場觀眾給分別為三位嘉賓的“述職報告”打了分數。最終,框中的數字大多超過了100,雖然與百分製的規則不符,卻寓意著觀眾對三位老藝術家的祝福。

  征求過觀眾的意見後,主持人朱軍略做了修改:“讓我們把這些過頭的拿掉,超過一百就過了;不夠的也拿掉。改到這兒,我們今天的家常話就有了答案了。人生不過如此簡單:過頭的忍著點,不夠的努力點。”

  藍天野:80歲的新航線

  三位老師中,以藍天野最為年長。加入成為北京人藝建院後的第一批演員,那已經是56年前的事了。但50多年後,2008年對於藍天野仍然是忙碌的年份。就像鮑蕙蕎在現場感慨的:“人不僅有生理年齡,還有心理年齡和社會年齡。保持樂觀和積極的生活態度,不斷學習新東西。”

  在節目現場,朱軍打趣:“藍天野老師現在已經告別了著名表演藝術家的頭銜,步入到了著名畫家的行列。”其實,上世紀九十年代,藍天野就和好友一同舉辦了畫展,正式邁入了畫家的行列。2008年,藍天野建立了自己的書畫工作室。在節目現場,他透露自己還特意定製了一張畫案,2008的後半年,藍天野的大多數時間是在這張畫案邊度過。

  朱軍向藍天野提了問題:“您對老年的事業怎麽看,您覺得老年人應該有事業嗎,如果應該有,是應該有什麽樣的事業?”

  藍天野卻話鋒一轉:“如果我們把在家裏帶孫子、養花、遛鳥、買菜,也當成一個家庭裏的事業的話您覺得可以接受嗎?我們家五穀雜糧類的東西,都是我去買,我會挑。附近的行情我也都知道,人家一見著我還這樣‘藍老師您來了,得了,給您少算點吧’。我說別,該多少還多少。”

  常寶華:大家庭的一家之主

  “我歲數不大,不到40‘公歲!’”

  節目伊始,常寶華把相聲舞台上的幽默帶到了《藝術人生》的錄製現場。他回顧自己走過的歲月,認為自己最滿足的有三點:四世同堂,與老伴攜手走過近60年(鑽石婚),生活上是弱智。

  最後一點乍聽很蹊蹺,但聽他道清原委,才體會到蹊蹺背後的妙處。作為由20多位成員構成的大家庭的一家之主,從年輕時起,常寶華的衣食住行都有老伴或其他家人照顧得無微不至,就連去銀行存取錢的經曆,對他而言都很神秘。

  每到新年,常家的保留節目——“家庭春節晚會”都要上演,大家輪流籌備主辦。做遊戲,玩擊鼓傳花、猜字的遊戲,人人有獎——獎金其實是常寶華變相給小輩們的“壓歲錢”,雖然兒子也已是年近花甲之人。

  常寶華9歲就開始賺錢養家,卻又不管錢,用他自己的話說,就是圖一樂兒。“我覺得我最大的幸福,就是往台上一站。觀眾說‘哎呦,你來了’,我這心裏啊,我眼淚都能下來。”就為這份幸福和滿足,即使不給錢也照樣演。

  常氏幽默貫穿了聊天始終。“在2008這個可歌可泣的年代,賑災晚會上,演完了,我還得給人拿錢。這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呐!”

  鮑蕙蕎:“我比別人堅強”

  她是一名嬌小可人的南方女性,然而,鋼琴生涯的漫長和艱苦,無形中為她憑添了韌性。

  這份韌性無處不在,當她麵對任何事的時候。2006年,剛剛經曆過大腿摔傷的她又患上了乳腺癌,學醫的朋友建議,每星期鍛煉不少於9小時,就可以增加50%的生存幾率,她便堅持下來,每天走路和做操各半小時。

  朱軍透露,雖然現場決定由鮑蕙蕎主講“健康”的環節,但也為是否涉及“癌症”這一話題而猶疑,然而,鮑蕙蕎的坦率和樂觀卻要超出他的想象。

  摔傷、局部淋巴結……鮑蕙蕎毫無避忌地提起自己經曆過的各種病症,輕鬆得像複述別人的故事。她分析自己性格天生比較積極,不好的事情發生,可能也會有片刻痛苦和沮喪,但還是會勇於麵對。鮑蕙蕎整場保持著笑眯眯的舒緩態度:“我思想方麵跟別人不太一樣,說出來大概有點可笑。有的人得了癌症沮喪半天,就說為什麽要是我,而我當時得知病情,覺得‘就應該我得’——因為我比別人堅強啊!”即使在住院治療期間,鮑蕙蕎也總趁著檢查和手術的空隙溜到學校去給學生上課,做彈奏的示範。

  朱軍所說:“病痛一定不是朋友,但朋友可以給我們戰勝病痛的力量。”來自親人和朋友的溫情也是她的力量之源。帶病上課的時候,有小姑娘在後麵不停地哭。“我心裏挺感動,也挺心疼她們,因為她是在為你難受。”

  節目的現場,鮑蕙蕎的得意門生——年僅16歲、獲得第八屆克萊涅夫青少年國際鋼琴比賽少年組特等獎的李斯倩給了鮑蕙蕎一個驚喜,她送給老師一封滿載心聲的手寫信件,更在節目尾聲,現場彈奏了經典曲目《茉莉花》回報師長。

  給內蒙古老人出主意

  一位內蒙古老人,給節目組寫來了信件:兒女工作都忙,於是將自己的孩子(老人的孫子)送來,由爺爺一直照看到6歲。孩子該上小學了,兒女帶走了孩子,老人的生活重心也失去了。老人千裏迢迢趕來北京,將孫子又帶回了內蒙古。最終造成了尷尬局麵:“現在兒子不敢找父親要兒子,爺爺不把孫子給兒子。”

  朱軍問:如果讓幾位老師勸解這位老人的話,你們想怎麽對他說?

  三位嘉賓認為,世間沒有靈丹妙藥。遇到這樣具體的問題,還是要自己去調整心態,跟自己的兒女主動溝通,畢竟血濃於水;兒女也要跟父母主動溝通,“他愛您的孩子其實也正是愛您,這種舐犢之情都是一樣的。”

  三位老藝術家的“2008述職報告”,以家常聊天的形式傳遞了不平常的道理:事業、家庭、健康,這是每個人生活重心的三元素,孰重孰輕幾乎令人難以定奪。但可以確定的是,無論麵對哪一份元素,積極樂觀的心態都必不可少,秉持這樣的心態,才能把握好三者間微妙的平衡,走上良性發展的道路。

  他們是概念上的老人,有豐厚的閱曆和足夠的資曆,站在這樣一個承載了太多悲喜的年份的尾端,做一場特殊的述職報告。特殊之處在於,報告的背後是飽經歲月洗練的厚重,像一件經年的古董,又像就像這些慈祥的老人和恬淡的講述,大音希聲,卻在某個角落裏持續綻出幽幽的光芒。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一)視頻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二)視頻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三)視頻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四)視頻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五)視頻
《藝術人生》“述職報告”之新時代的老人(六)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