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忠祥: 我連續主持十五屆春晚 沒有出過一次錯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從1984年開始,趙忠祥連續主持了十五屆春晚,趙忠祥還說: “沒有出過一次差錯”。在趙忠祥主持春晚的年代,中國大地逐漸形成了一種看春晚的年俗文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2009/2/8/20090208093920c77bd.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趙忠祥出任春晚主持是一代人的記憶。(資料圖)

從1984年開始,趙忠祥連續主持了十五屆春晚。一個人連續十五年主持春晚,想讓人忘記也難,何況趙忠祥經曆的是春晚的初創期和高峰期,是人們每年春節前都期盼的電視節目。在趙忠祥主持春晚的年代,中國大地逐漸形成了一種看春晚的年俗文化。

  “不和家人一起過除夕,是我的生活方式”

  中央電視台春晚直播是1983年開始的。趙忠祥在這年春晚中的角色是致開幕詞,並公布晚會的熱線電話和有獎猜謎活動細則。趙忠祥真正開始主持春晚是在 1984年。經過1983年直播春晚的新鮮嚐試,到1984年的春節來臨前,整個中國都沉浸在對春晚的期待中。在春晚主持人的問題上,趙忠祥可說是眾望所歸。

  遙想1984年第一次主持春晚,趙忠祥說他毫無畏懼情緒。“我從來沒有覺得在主持技巧和業務上有什麽難的,難的是你的主持要服從晚會的整體風格,每一個環節和細節都不能出錯。”趙忠祥說,“雖然是我第一次直播春晚,但從我的職業來講,是‘曾經滄海難為水’。”

  每年主持完春節聯歡晚會,趙忠祥都要和大家一起,參加央視舉行的一個小型的慶祝晚宴。之後,在大年初一的淩晨回到自己的家。當他回到家裏,妻兒已酣然入睡。妻兒從來沒有埋怨,沒有責備。他們早已習以為常。“這是我工作的常態,也是我生活的常態。它已經成為我的一種生活方式。我的婚姻和家庭就是在這種生活方式中建立的,我的家人就生活在這種氛圍中,他們必須遵循這種生活方式,其實,這也是他們生活的常態。因此,他們不會有什麽怨言。除夕不能在家裏過的人也很多,有些工種就是這樣的。與邊防戰士過年時還在站崗,電力工作者過年時要守著電閘,飛行員過年時還要在天上飛一樣,和他們相比,如果我們在這樣的環境中還要訴苦,那也顯得太矯情了。”趙忠祥說得如此雲淡風輕。

  但是,有一年春晚一定是趙忠祥一生中不一樣的春晚。那年春節前夕,他的母親去世了。

  他曾在《昨夜星辰昨夜風》中寫道:1986年的春節晚會,總導演黃一鶴提出讓我擔任主持人。那時,母親身患癌症,早已臥床不起。我要照看病中的母親,又要參加函授考試,還要排練,很緊張。但我希望能在那次春節晚會中出現,因為,病中的母親唯一的信息來源是電視。以往工作緊張,我無法常去看望母親,母親能從電視中看到我在播音,她的心中便會有幾分慰藉。如果她沒見到我的圖像,一定會產生種種猜想。我知道這是對我親愛的母親的最大安慰。當時,他是多麽希望辛苦一生的母親能熬過春節,看到她親愛的兒子在春晚舞台上的身影。但是,母親終於沒有看到他在春晚的表現。她去了。這成為他人生中的一大遺憾。

  “離春節晚會還有二十來天,按說我可以請假料理後事,平靜情緒。古人守孝三年,我豈能不懂其中的道理。可是,母親生前從不讓我為家事耽誤公事,我知道怎樣才能讓母親滿意。令我感動的是其他幾位晚會主持人都來真切地安慰我,薑昆、王剛、劉曉慶、方舒、顧永菲。我默然良久,我明白此刻隻能調動我的全部精力投入工作,為了我的母親,為了我的觀眾朋友。”

  “工作近五十年,從未感到厭煩”

  從趙忠祥的職業經曆來看,主持人是趙忠祥喜愛的工作,他投入了他全部的身心。

  曆次春晚開幕前一個月,他便被通知進入春晚劇組,開始排練。他練得一絲不苟,無論自己背詞,還是和其他人磨合、連排,他都沉浸在一種專業狀態中。

  “能上春晚的主持人,三分鍾要說一千字,這一千字十分鍾內要背得一字不差,這是作為主持人的基本功。”趙忠祥說,“隻有常年經受各種節目的磨煉,才有這種能力去主持春晚。”

  他也曾說過,“無論你主持哪個欄目,你必須是這類欄目所傳達信息的擁有者” ,而且要“成為這個欄目相關內容的專家”。這是趙忠祥在職業生涯中始終不斷追求和提高的。

  在每次的直播過程中,他自始至終保持著最好的職業狀態。他在現場從不看台上的節目,他要背詞,要思考上台後的情形,牢記自己是個主持人,而不是一個觀眾。他也不和其他演藝人員聊天,哪怕相熟的老朋友。他認為那樣會攪了別人的演出,破壞別人的狀態。

  “我自己從來沒有完整地看完過自己主持的一次春晚。”趙忠祥說。他說一則自己不可能坐在那裏幾個小時不動地看一台晚會;二則在演出現場,節目再精彩,他也不可能、也不會作為一個觀眾去看。

  在趙忠祥的十五次春晚主持經曆中,“我沒有出過一次差錯”。他說得毋庸置疑。連“差一點出錯”都不曾有過。他不允許這種事情發生。再說,如果這次出了差錯,下次可能就不會出現在春晚舞台上了。

  他講過一件事:有一年春晚,導演打電話給他布置了一個任務——朗誦一篇詩文。但當他看到那篇詩稿時,傻了。“那是十六句駢文,每句四字,不是通常的古詩詞,哪句都不連哪句,如果錯了一句或朗誦時忘了一個字,就根本無法接下去了,那就會出個大洋相,我的‘一世英名’將毀於一旦。離直播還有五天。這五天,我停止看別的書,甚至也不看電視,每天早上醒來,就躺在床上背誦兩遍詩文,洗漱完畢,再背兩遍,吃完早餐再背兩遍,上午背兩遍,飯前兩遍飯後兩遍,晚上躺上床再背兩遍。五天之內,隻要在清醒狀態下,我就隻背這六十四個字。如果你說這五天內,有人比我還用功,我一定不相信。”

  “沒有出過一次差錯”,這樣的話,不是誰都敢說出來的。但趙忠祥說了。這句話承載了多少背後的故事,我們不得而知。趙忠祥還說:“不僅是春晚,我做我的本職工作近五十年了,我從來沒有感到過厭煩。累是有的,但那隻是生理上的累,而心理上對這種職業的喜愛完完全全地彌補了生理上的疲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