踢曝“菲爾普斯吸毒” 英國小報嚇壞西方名人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個菲爾普斯的負麵新聞,對《世界新聞報》卻有積極意義

  隨著“菲魚吸毒”照片的獨家刊發,素以揭露名人醜聞和隱私著稱的英國《世界新聞報》再次在同行中“大出風頭”。事後,菲爾普斯官方發言人的回複憤怒而無奈:“一個菲爾普斯的負麵新聞,對《世界新聞報》卻有積極意義。”

  沒錯,這正是這家英語世界中發行量最大的星期日報紙的立身之道。在其官方網站上,“報道最勁爆的新聞和八卦”的辦報宗旨赫然在目。

  製造“麻煩”40年

  色彩鮮豔的圖片,穿著暴露的模特……很難想像這樣一份4開小報已有超過160年的曆史。它創刊於1843年,起初登載一般新聞,不受人重視,直到被默多克購買後迅速轉變風格。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206/Img26208932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世界新聞報》在宣傳海報中,極力突出自己的“花邊”特色。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90206/Img26208932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世界新聞報》刊登的菲爾普斯吸食大麻的照片。

  靠著1969年連載導致當時保守黨政府垮台的性醜聞女主角回憶錄,《世界新聞報》聲名大噪。此後,它更是直接對準了社會名流和娛樂、體育明星,並聲稱要“以滿足公眾的好奇心和窺探欲為己任”。

  自然,屢上報紙頭條的西方名人們不堪其擾。1986年,《世界新聞報》披露了震驚英國的爆炸性新聞:英國保守黨副主席傑弗裏·阿切爾為了避免桃色醜聞,資助一個名叫莫妮卡·科格倫的妓女暫避國外。消息發布當天,報紙銷售告罄,阿切爾宣布辭去保守黨副主席職務。

  即便是戒備森嚴的英國王室,也難逃《世界新聞報》的“眷顧”。2004年,在戴安娜王妃香消玉殞7年後,《世界新聞報》重磅曝光了一卷戴妃1992年的錄像帶。其中,戴安娜替曾擔任過其保鏢的巴裏·曼內克伸冤,坦言巴裏遇車禍身亡其實“是因為他和我戀愛”,由此也引發了英國公眾對戴妃車禍的進一步質疑和爭論。

  報道手法屢受爭議

  不過相形之下,體育明星還是該報最關注的對象。貝克漢姆、魯尼,甚至叱吒風雲的英格蘭老帥埃裏克森長期是《世界新聞報》的“座上賓”。該報為了不斷從明星身上找到“新聞點”,可謂使出了渾身懈數。

  2002年11月3日,《世界新聞報》聲稱在臥底記者和英國警方的密切配合之下,製止了一起“重大惡性綁架案”的發生,從而拯救了有“辣妹”之稱的貝克漢姆之妻維多利亞。一時間,這一“事先張揚的綁架案”轟動全球。不過後來警方調查顯示,這起案件竟然是該報一手策劃的。該報暗中支付了那位在黑幫臥底的線人數萬英鎊報酬,並由他向黑幫成員提出了綁架辣妹的建議和具體實施步驟。

  除了“安排編劇”,《世界新聞報》最常用的手法還是以重金收買“故事提供人”,甚至在其網站上公開“招聘”:“隻要你有好的故事,就能獲得一筆財富。”

  為“好新聞”鋌而走險

  此外,《世界新聞報》買不到“好新聞”時不惜“鋌而走險”。安裝竊聽電話、私闖民宅等手段層出不窮。

  2006年,該報編輯克萊夫·古德曼向法庭承認,他自2005年11月至2006年8月9日期間,一直竊聽英國王儲查爾斯官邸電話。而2002年,古德曼還在一項新聞獎中獲評年度最佳王室新聞編輯。

  在英國,對於以非法手段獲取新聞的行徑,被害人一旦勝訴,媒體即要支付巨額賠款。但在多數情況下,《世界新聞報》被判處誹謗或報道不實後,一般處罰金額在10萬英鎊左右,這對每期報紙發行量300萬份,淨收入超過50萬英鎊的該報來說,罰款不值一提。

  在傳播學者朱虹眼中,以《世界新聞報》、《太陽報》為代表的英國小報體現出了英國獨特的大眾文化。有英國社會學家認為,“在英國,人與人之間隔著重重藩籬,距離較遠,所以人們特別偏好窺探”,這就是英國小報長盛不衰的社會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