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新書來滬回首創作心路 林夕:王菲壯了我的膽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第一次有作品被內地出版社引進,昨天,香港金牌詞人林夕帶著隨筆集《原來你非不快樂》來到上海。雖說是為新書宣傳,但書裏充斥著他曾經寫下的著名歌詞,談的話題也離不開音樂二字。說起一路走來的創作曆程,林夕表示,羅大佑和王菲是對他影響最深的兩位音樂人。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20080715/Img25815847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過去曾經很幼稚


  學文學出身的林夕80年代涉足樂壇,當年的創作沉迷於新式的文字美感,抽象而艱澀。但歌詞終究不是新詩,回首剛出道的歲月,林夕坦言,現在回頭看,當初太幼稚了。 “那時都是按照我的意願去寫詞,沒有照顧到跟旋律配不配,而且歌是用來聽的,雖然也可以看,但好的歌詞是唱的人可以準確地拿捏到那個情緒,能跟音樂形成融化一體的生命,那才是好的作品。”

  在實踐過程中,林夕找到了“方法論”。 “我們有個專業術語,叫HOOKLINE,就是亮點,古典文學就是一個 ‘眼’字,意思是能夠容易讓人家記住的一句,讓歌的傳唱度能高一點。這不是純粹的商業考慮,而是必須要這樣歌才能上口,把你想寫的有意義的信息更有效率地表達,這是不可或卻的技巧。”

  他們養了我的膽

  真正讓林夕走向成熟的關鍵,是在羅大佑的音樂工廠工作的三年。那時林夕負責錄音室裏的許多工作,也開始注重文字和音樂的水乳交融,他把文字和音樂比作“美滿的婚姻生活”。在那三年裏,他不僅創作了《似是故人來》這樣的經典情歌,也開拓主題,寫了一些反應社會現象的歌。 “比如《皇後大道中》,那時候香港還沒回歸,是一種疑問的心態。那段時期給了我很多新的點子,羅大佑是一個放浪的人,也讓我的膽子大了起來。 ”

  而幾乎在同一時期,另一個名字進入到了林夕的工作視野,她就是王菲。曾不止一次地提到王菲的重要性,可林夕還是不厭其煩地告訴記者,“給王菲創作是我事業牛市的開始。 ”

  兩人究竟是怎樣的合作?林夕說:“許多很不一樣的寫法,她都可以接受,因為她的聲音可以發揮的範圍太廣了,什麽都可以唱,抽象到她自己都不明白的也可以。比如說《催眠》,表麵上看去是一個童謠,但如果你深入地看一下我的安排,才會體味到裏麵一層層撥開的意思。放在如今商業化的運作裏,根本沒這個空間。和王菲的合作給了我一個不那麽急功近利的機會,把看起來深層的難以消化的、哲學性的東西都可以放進去。 ”

  希望自己返璞歸真

  如今,王菲不唱了,鍾愛的黃耀明發片速度也很慢,林夕表示希望能有更多人與自己迸發出靈感。而王菲那一時期歌詞的空靈天籟甚至富於哲理,在林夕看來也已經成為過去式,接下來他希望自己可以返璞歸真。

  “我寫詞的速度慢了下來,因為越寫越多的時候就不希望重複太多,不願意重複過去用過的手法,或者是講故事說道理的方式,找新的角度來寫,自然慢很多。”

  而說起自己最近欠缺能讓人記住的作品,是否陷入創作的瓶頸,他認為每一個階段總有它的實驗時期,現在就處於這個實驗期,所以是摸著石頭過河。 “我總是希望每一首歌都有讓人記住的信息,不總是一種情緒。雖然以前的作品也很好,但是已經差不多了,現在應該有不一樣的想法,這個很難吧。”

  投資不虧因為膽小

  除了是詞壇高人之外,林夕在投資方麵也頗有建樹。當年投資H股,看好盈科電訊,他的收益比在香港商業電台工作一年的年薪還要高。總結自己的投資心得,他表示,70%理性,30%感性。

  在麵對這一場金融風暴時,林夕竟然又是勝利者。 “都賣掉了,剛賣掉,我是及時逃生,不帶走一片海嘯的浪花,哈哈。 ”說起自己為何能成功逃生,林夕總結,“我是很膽小的,有一點風吹草動我就擔心,所以我就走為上策了。 ”

  在這場金融風暴中很多人都失去了生活前進的動力,對此林夕表示,“你知道前麵有盞明燈就可以了,你起碼不會迷路,雖然一時控製不了世界,起碼你知道有個方向,這比迷失方向要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