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明史第一懸案: 福建鄉村發現建文帝墓?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一個美麗的閩東鄉村因一座古墓變得神秘奇幻,這裏真的就是600多年來史學家苦苦尋找的明朝建文帝的陵寢嗎?

上金貝佘寨神秘古墓

王道亨說古井上的“蒙泉”兩字很可能是建文帝所書寫

秋雨季節,美麗的上金貝籠罩在一片雨霧煙嵐中,彌漫著迷幻般的氣氛。一座曆史悠久的神秘古墓,更為之抹上一層神奇的色彩……

閩東佘寨上金貝位於寧德蕉城金涵鄉,共80戶300多人口。今年初,一位當地幹部在規劃上金貝旅遊線路時,發現了這座規格超乎尋常的古墓。

2月3日,省文博專家、原省博物館副館長王振鏞率隊前來展開考古調查。曆時6天探研,專家們初步確認,上金貝古墓造於元末明初,至今有600多年的曆史,是目前我省發現的規模最大、最為奇特的僧人墓。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res/200811/28/13/1227849403750_485.gif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上金貝佘寨神秘古墓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hres/200811/28/13/1227849404829_486.gif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王道亨說古井上的“蒙泉”兩字很可能是建文帝所書寫

墓主人是誰?

一直參與古墓研究的寧德市方誌委副主任王道亨告訴記者,上金貝古墓之所以神秘,是因為此墓形製奇、墓刻落款奇。

所謂形製奇,第一,僧人去世後一般建塔不建墓,此墓卻標示為“塔”,這十分奇怪。第二,墓的整體宏偉壯觀,格局非同一般,三層六闊的墓坪,處處體現出一種縮小了的皇家氣派。第三,墓的各種構件精致豪華,弧形條石砌為高大圓拱,更令人耳目一新。這些顯然不是尋常和尚所能夠擁有的,墓主人的身份非同一般。

至於墓刻落款奇,該墓舍利塔墓刻落款為“禦賜金襴佛圓明大師第三代滄海珠禪師之塔”,但沒有鐫刻朝代和紀年。對此,王振鏞的解讀是:“圓明”是“明朝和功德圓滿”之意,誰的功德最圓滿?當然是皇帝(指朱元璋)。“第三代”是孫輩之意,與“朱允炆是朱元璋之孫暗合”。“滄海”是法號,暗喻神州一統的帝王心理。 “珠”是俗家名字的後一字,是“墓主姓朱”的隱喻。而朝代、紀年的有意空缺,恰恰印證了墓主人不能告人的特殊而神秘的身世。鑒於此,王振鏞認為,該古墓有可能就是600多年來史學家苦苦尋找的明朝建文帝的陵寢。

建文帝出逃之謎

墓主人是建文帝?這是事實嗎?寧德市上金貝古墓暨金鄁古寺研究小組成員、寧德市博物館副研究員鍾亮說,由於曆史原因,此墓已起碼被盜3次以上,整個墓室空空如也。研究小組希望通過研究古墓與古寺,尋找建文帝由浙入閩的證據,尋找建文帝隱居金鄁寺的證據,以證明古墓墓主就是建文皇帝朱允炆的陵寢。研究小組決定把建文帝的逃亡路線問題作為研究方向。

王道亨說,研究小組把目標鎖定在《續修四庫全書》這部鴻篇巨著上,另辟蹊徑從《史部·別史類》下手。他們在浙江找到了《罪惟錄》《致身錄》《從亡隨筆》原文,並從中發現了一些新的線索。明末清初大史學家查繼佐應是第一個係統地研究建文帝下落問題的學者,他列舉了當時23種關於建文帝行蹤的傳說。曆代專家學者隻論述及 21種,獨缺漏了兩種,而這兩種偏偏都與福建有關。

建文帝從哪裏逃出來?《致身錄》雲“大內火起,帝從鬼門遁去,從者22人。”鬼門在當時的南京城光華門內,可以從水路直通神樂觀。研究小組比較讚成此種說法,理由有二:一是“鬼門”直通秦淮河,可達神樂觀,神樂觀位於當時的南京城東南方向,是當時的南京城外交通最便利之處。二是從近年南京城城建挖掘時發現的多處地下涵洞(即明皇城下水道,也即史書上所說之“鬼門”),為其從“鬼門”南逃之說提供了依據。

建文帝逃亡線路求證

建文帝沿途經過哪裏?專家們比較認同從神樂觀直接逃至浙江浦江縣鄭義門的說法。研究小組一行7人,專門拜訪了鄭義門鄭氏研究會以及與此有關的蘭溪市皇回山皇回寺。清代修的《浦江縣市》《蘭溪縣誌》均有記載建文帝在鄭義門及皇回寺隱蹕事。

經過多方考證,研究小組認為,號稱“江南第一家”的鄭氏家庭教師即是朱元璋四大謀臣之一的宋濂。鄭氏第二十六代孫鄭洽就是伴隨建文帝出逃的22名近臣之一,建文帝會到鄭義門與皇回寺,實與此人有關。鄭洽終身追隨建文帝,矢誌不移,最後客死他鄉。建文帝在鄭義門時,曾遭鄉人陳忠舉報,鄭宅因而遭3000多名禦林軍和錦衣衛搜查,建文帝被藏於結滿蛛網的枯井內,躲過一劫。由鄭義門轉移到皇回寺,可能與此有關。

凡此種種,研究小組認定,建文帝從“鬼門”突圍,離開南京城後,第一站(即第一個停駐點)應在神樂觀。從神樂觀出發,乘船沿胭脂河南下,到達溧水後,改走陸路。經溧陽沿官道入浙,到達浦江縣鄭宅鎮鄭義門。

建文帝入閩之說

從浙西外調回來後,研究小組又傾盡全力,查找《續修四庫全書·史部·別史類》,終於在《別史類·罪惟錄》中查找到了兩條重要線索,這可是此前明史專家們絕少提起的重要線索。《罪惟錄·建文逸事》中記載:“一雲,帝削發於淮清橋,從太平門乘馬出曆池州,渡浙江,投義門鄭氏……旬日去之,如餘姚石梁王氏。曆溫州,入閩。”“一雲,建文帝攜一子至浦江鄭氏家,後又納一妾,生四子,……而帝左腋有痣,初別鄭氏時,留龍綱為記,走住福州雷峰寺(疑為雪峰寺之筆誤)。三保下洋遇之,泣拜於地,為之摩足。帝微囑三保舉事,泣對不能,別去後,徙廣東某寺。”可見,建文帝一行是沿著餘姚、溫州一線,由浙入閩的。

對上述兩種逃往福建的說法,研究小組決定以研究“由溫州入閩”一說為主。“由溫州入閩”,第一站應是原福寧縣勸儒鄉地界(今福鼎市地界)。據福鼎市與蕉城區兩地的家譜與口碑資料,原福寧縣勸儒鄉與寧德縣(今蕉城區)境內的昭明寺、國興寺、祭山寺、龜山寺,在永樂年間,被朝廷派兵焚毀,和尚悉數被殺。蕉城區金涵鄉一帶群眾作證說,多年來,不斷有文物販子從金涵鄉一帶收購走金佛、玉碗、玉箸以及刻有“大內禦用”字樣的端硯等,還有刻在金鄁古寺後水井井壁上的“蒙泉,住山倉海作”等遺墨。

王道亨充滿信心地說,為了查清“由溫州入閩”以及“由福寧至寧德”這兩個課題,研究小組將進一步搜尋線索,尋求物證,相信籠罩在上金貝古墓上的神秘曆史麵紗終將被揭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