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19歲大一學生濫交感染艾滋病毒 有多個性伴侶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這是市八醫院收治通過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的最低齡患者

  專題執行:新快報記者 李斯璐 通訊員 林曼 專題統籌:新快報記者 林靖峻

  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的人數,已超越通過血液(吸毒)傳染穩居首位;而且,兩者的差距還在進一步拉大。


  在世界艾滋病日前夕,記者昨日走進廣州唯一一家收治艾滋病人的醫院——廣州市八人民醫院(下稱“市八醫院”),專訪了艾滋病專家蔡衛平。他毫不諱言地指出,性傳播已經成為防控艾滋病的頭號敵人,他還首次向媒體披露了一些鮮為人知的艾滋病故事。

  廣州患者年增三成

  據悉,全國今年新增艾滋病人、患病率均呈兩位數上升。其中性接觸傳播成一染病原因,另外母嬰傳播艾滋的案例也呈上升態勢。

  今年截至目前,專門收治艾滋病患者的市八醫院有360多名住院治療的艾滋病病患者,該數字比去年增加了1/3;門診方麵,去年接診的病人有600多人,但今年增至900多人。

  接診率為何比去年增高?市八醫院感染科主任蔡衛平表示,新增的患者多數是8-10年前染病,潛伏期過後今年開始發作。

  性伴眾多更易感染

  “性接觸傳播艾滋病讓中國艾滋病越來越難控製。”市八醫院感染一科主任蔡衛平說:“現代人性觀念開放,但性安全意識不高,多性伴更容易受感染。”

  蔡衛平還向記者透露了一例典型病例:光仔(化名)年僅19歲,現正讀大學一年級,他是市八醫院目前收治的、通過性接觸感染艾滋病的患者中年紀最小的一位。據了解,光仔年紀雖小卻有多個性伴。出於擔心,小光自覺地到醫院進行艾滋病抗體測試。誰知,血液報告顯示他HIV陽性,證實染上艾滋病。

  據主治醫生介紹,目前光仔的HIV病毒未發作,正在門診接受治療。醫生把治療重點放在了對他的心理輔導和教育,以免艾滋病病毒繼續傳播。

  治艾藥物增至6種

  談及艾滋病的治療,蔡衛平說,艾滋病病人一定會出現耐藥,廣東的病人就有15%會出現耐藥。以前一旦耐藥,病人都會“絕望”,現在這種情況將得到改善。目前上市的抗艾藥物已經增加到6種,治療的手段更豐富,可減少病人對耐藥的恐懼。

  “目前6種抗艾藥物分別是核甘類反轉錄酶抑製劑、非核甘類反轉錄酶抑製劑、蛋白酶抑製劑、融合酶抑製劑、整合酶抑製劑、核受體阻斷劑,其中後三種是今年才新出的,不過未流入中國”蔡衛平說,治療藥物的品種增多,主要是針對耐藥的病人。去年國家針對耐藥性的艾滋病病人啟動“二線治療”,廣東也在上月啟動,廣州市八醫院是試點。一批免費病人為20個,加上自費人群隻有30人在用。

  老年同性戀者染艾滋

老年人通過性交患艾滋病人數呈增多趨勢,記者昨日還獲悉,老年人搞同性戀染上艾滋病,是艾滋病患者中的一個新因素。

  “據臨床觀察,老年同性戀的人數呈上升趨勢,勢頭甚至蓋過年輕同性戀者。”蔡衛平告訴記者,市八醫院有個60歲老年患者何伯(化名),他自從出現性功能下降後認為自己“雄風不再”,與異性相處時覺得自卑。有一次在與同性朋友交往中找到樂趣,還愛上同伴。結果,他在與同伴發生肛交後感染了艾滋病。

  蔡衛平指出,同性戀感染艾滋病的機會比異性戀高。“10次肛交就有1次會感染艾滋。目前門診900名艾滋病患中,5%都是同性戀。”

  孕婦明年免費查艾滋?

  新快報訊艾滋病傳播主要有三種方式:血液、母嬰和性行為。為了最大限度地切斷母嬰傳播這一途徑,從明年開始,廣州有望為在本地產檢的孕婦提供免費艾滋病檢查。

  蔡衛平還說,在艾滋病的多種傳播途徑中,母嬰傳播是最容易阻斷的。母體的艾滋病若到了病發期或正在病發中,病毒是最容易傳給胎兒的。產檢時查艾滋就是阻斷預防母嬰傳播最好、最有效的方式,廣州今年在不少婦嬰醫院為醫務人員進行母嬰阻斷艾滋的培訓,教醫生如何發現陽性反應的母親等。通過檢查,由艾滋媽媽生下的孩子,其陽性率可降到2%以下,但若不處理,孩子感染率可高達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