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男子拿到中國綠卡: 我是一個地道的四川農民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核心提示:明天,成都市公安局將為日本男子海東博之舉行一個“綠卡”頒證儀式。2004年中國開始實施“綠卡”製度,他就提出了申請。如今,他的中國夢將變成現實。

“得知我即將成為四川第一個拿到‘綠卡’的外國人後,我覺得是一種榮譽,這是對我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一種認可……”昨天,第一次麵對中國記者,在成都生活了10多年的日本人海東博之,用不太流利的成都話說道。

明天,成都市公安局將為海東博之舉行一個“綠卡”頒證儀式。2004年中國開始實施“綠卡”製度,他就提出了申請。如今,他的中國夢將變成現實。

一個地道的四川農民

1989年第一次來到成都,32歲的海東博之深深地愛上了這個城市,也愛上了中國。沸騰的火鍋、麻辣的冷鍋魚、飄香的蓋碗茶,無不猶如磁鐵一樣吸引著他。在成都的打拚過程中,他結識了一位成都女孩,並和她成婚生子。

“我是一個地道的四川農民,一個地道的成都人……”海東博之如此形容他的身份。在成都生活了10多年,海東博之大部分時間花在有機食品種植基地上,與農民打交道、合同談判,大家都親熱地叫他“海東”。

海東博之說,他的公司簡單地說,就是把一塊用過農藥、化肥的土地改造成一個無農藥無化肥的有機食品種植基地,這至少需要3年時間。在此期間,還要考慮變化無常的天氣和市場等不確定因素。“幹這一行,要耐得住寂寞。”不過,奮鬥了10多年,他從未想過放棄、改行。

“換成別人,肯定早就放棄了。也就是他,最終堅持了下來。”在旁邊的海東博之的妻子郝錦將說。她進一步解釋,“他的性格,說好聽一點是頑強;說難聽一點是頑固。正因為如此,當其他人都從事電子、信息、機械等行業了,他還守住有機農產品這個行業不放……”

1997年,成都女孩郝錦將在四川想真企業有限公司(簡稱想真公司)遇到了40歲的海東博之。海東博之愛上了這個女孩,跟她一起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把自己徹底變成了一個地道的成都人。

當時,從事化妝品原料行業的想真化妝品公司(想真公司的前身)運作並不理想。2000年,想真公司準備退出中國市場,海東博之站了出來,跟愛人一起接手這個企業。海東博之始終認為,四川被譽為天府之國,開發有機農產品肯定得天獨厚。從此,想真公司憑借海東博之頑強的精神,著力開發有機農產品,逐漸擺脫困境。

一個日本人的“中國夢”

2004年,得知中國“綠卡”製度正式實施後,海東博之立即提出了申請。

對申請“綠卡”的意義,海東博之強調:“我之所以提出申請,是因為‘綠卡’是對我在成都生活、工作多年的認可,更是一種成為成都人後的榮譽……”他經常出差到外地,坐飛機住賓館,作為外賓,需要出示護照,填表格,按規定履行手續。他還擔心護照丟了。有了“綠卡”,亮一下什麽問題都OK。

海東博之說,公司最初注冊資本不到50萬美元,不符合以投資類申請“綠卡”的標準。於是,他轉而以高級人才類提出申請。對第一批申請“綠卡”的外國人,成都市公安局依法進行了嚴格的審核。

對於在成都的生活,海東博之很滿足。如今走在溫江路上,沒有人把他當成外國人。每次出差回來,他第一件事就是去吃又麻又辣的冷鍋魚。他的員工大多是溫江本地人,空閑時還湊在一起“衝殼子”。想真公司如今在中國、日本的有機食品業界都很有名,不過海東博之從不張揚,凡事都是郝錦將出麵,他更喜歡待在種植基地,過著一種田園生活。既能工作,又充分享受生活。

拿到“綠卡”後有什麽打算?海東博之說,在國內旅遊更方便,以後可以多開發一些優質的有機農產品介紹給國際市場,最想用自己的“綠卡”按揭一套別墅,一家人住進去,其樂融融。

名詞解釋 中國“綠卡”

中國“綠卡”實際上是“外國人永久居留證”的俗稱。它是持有人在中國居留的合法證件。在有效期內,持有人憑有效護照和綠卡可以直接出入中國國境。四種類型的外國人可申請在中國永久居留:有較高數額直接在華投資者,在華任職的高層次人才,對中國有突出貢獻者及來華家庭團聚人員者。擁有“綠卡”的外籍人士,將享受與中國人一樣的國民待遇。2005年4月12日,上海市政府正式向盛大總裁、美籍華人唐駿博士等發放了第一張中國“綠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