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農委會”研究發現蚯蚓體型最長達86厘米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T/d/2008-10-13/U1231P2T1D2506256F13DT2008101320395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黃頸蜷蚓

  中新網10月13日電 泥土裏的蚯蚓很不起眼,外表看來都一樣,但研究人員調查發現,台灣的蚯蚓種類多達73種,更有5成以上是台灣特有種,學界曆經百年以上的研究調查,證實台灣的蚯蚓資源相當豐富,更見證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據台灣《聯合晚報》報道,台“農委會”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最近完成台灣蚯蚓調查報告。特生中心表示,蚯蚓是環節動物門環帶綱的動物,常出現人類生活中,但以前生物學界很少研究蚯蚓,台灣第一篇台灣蚯蚓調查報告由日本學者於1898年發表,這份一百多年前的報告,隻描述兩種采自台北的蚯蚓。

  此後近一世紀,台灣蚯蚓分類研究斷斷續續,隻有德國、日本、美國以及台灣學者投入研究,到1960年代,台灣蚯蚓種類共計發現有26種,其中特有種僅4種。

  更可惜的是,自196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台灣的蚯蚓調查研究幾乎完全停滯,直到近10年,蚯蚓調查和分類研究重新發展。特生中心表示,生物學界發現,蚯蚓的生態和種類反映台灣生物的多樣性,因此,在特生中心、台大和中興大學的生命科學係、台中自然科學博物館等單位的努力下,截至目前全台發現的蚯蚓物種從60年代的4科9屬26種,增加到6科13屬73種。

  其中,最讓人驚喜,莫過於台灣特有種的蚯蚓就多達42種,比率高達5成7,再次證明台灣的生物多樣性。

  特生中心助理研究員沈慧萍說,以前台灣蚯蚓采集地集中台灣北部,人為活動較頻繁的平原地區;但這10年來,特生中心針對台灣中南部山區進行蚯蚓資源調查,不但陸續發現新種,至今還有不少物種正鑒定記錄未發表。

  沈慧萍說,已發表的73種蚯蚓各有不同,例如新發表的蚯蚓以“台灣大蛇蚓”的體型最大,主要出現在海拔1800至2000米中海拔山區,成蚓體型最大可達86公分,體寬(即身體直徑)將近2公分,有如一條小蛇。最小的蚯蚓是原產於南美的外來種蚯蚓Eukerria saltensis,乍看如一條細線,體寬僅約1.5公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