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迅情史:20歲苦苦求不得,30歲學會了如何愛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s/m/2008-10-10/U2389P28T3D2200060F326DT200810101444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周迅與李大齊形影不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s/m/2008-10-10/U2389P28T3D2200060F329DT200810101444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2004年,周迅與大齊拍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ent/s/m/2008-10-10/U2389P28T3D2200060F328DT2008101014444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李米的猜想》劇照

  一晃眼,四小花旦都十年了。之前本報做了章子怡的十年,那是她走紅的十年。周迅(聽歌)也紅了十年了。她演得越來越好,你看李米,你看小唯。但與其這麽說,不如說這是周迅懂愛的十年,更好。一個有關狐狸精的戲,是周迅有關愛情最好的比喻。 “20歲的我年輕,就像小唯,不懂愛,知道的就是占有。30歲的我對待感情,就像小唯學會了愛。”十年前,她的確是那個不懂愛的小狐仙。

  周迅情史十年前

  1993年 周迅追隨搖滾歌手、竇唯堂弟竇鵬來到北京。

  1998年 周迅和賈宏聲拍《蘇州河》結識相愛;

  1999年 周迅和樸樹合演《那時花開》,因戲生情,賈宏聲看到電視上樸樹穿著他送給周迅的衣服,兩人分手;

  2000年 傳出周迅愛上喜歡搖滾的模特宋寧;

  2002年 周迅和李亞鵬合演《射雕英雄傳》,兩人共度情人節,被爆出拍拖;

  2004年 周迅因劉若英介紹認識台灣造型師李大齊,兩人迅速墜入愛河,甜蜜安定至今。

  去年6月,周迅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中國親善大使身份推廣環保,獲新加坡以她命名蘭花的榮譽,和大齊一起去新加坡出席總統晚宴。

  周迅和李大齊還獲得新加坡總統納丹(Sellapan Rama Nathan)召見,照片上有總統簽名。

  大齊之戀

  2004年,周迅與大齊拍拖。5年來,北京、香港、新加坡都可以看到兩人身影,周迅還專門唱了一首歌,就叫《大齊》。大齊對她的影響,不僅在日常生活,還在時尚品位、角色把握上。

  【出生·蘇州河】

  “從小出生在電影院”

  命運是很玄妙的一件事。周迅出生在浙江衢州一個電影院,爸爸除了擔任放映員,還做著當時很時髦的工作——為電影畫海報。她的家就在電影院旁邊的員工宿舍裏。電影院第一排的空位上,經常有一個瘦小身影,用好奇的眼神打量眼前巨大的銀幕。有時看著看著,她就睡著了。

  在那個時代,缺乏娛樂,沒有休閑,出生在電影院的周迅,很自然地把看電影當成自己最快樂的童年活動,她並不需要看懂演員的表演,也無法完全明白劇情和橋段,但她可以天天看,天天看,天天看。

  後來周迅也沒有接受過真正的表演訓練,但站到鏡頭前,她似乎就找到了耳濡目染的一種狀態,以至人們無法否定她與生俱來的天分。她的每一個角色身上,都帶著某種倔強的偏執,《如果·愛》裏的孫納,《夜宴》裏的青女,《大明宮詞》裏的太平,還有正在我們周圍的李米,無一不是,執著地愛,堅強地等,不斷被傷害卻從不絕望,周迅並不是她們,但她總可以找到自己與她們的相通點,除了天分使然,還能是什麽原因呢?


  【戀情·如果愛】

  “為了一段感情去北京”

  周迅絕對是個愛追尋的女人,她可以為愛遍體鱗傷,然後再接再厲。竇鵬、賈宏聲、樸樹、宋寧和李亞鵬,周迅總是喜劇般地開始一段感情,並在激情似火後,悲劇般地戛然而止。其中許多至今都沒人能知道起因和經過,倒是那些結尾常被人們談起。

  很多人看了《如果·愛》,覺得裏麵那個北漂期待一夜成名的女主角就是周迅的真實寫照,可周迅說,她從來不是“北漂”,當年去北京也不是為了事業,她去北京純粹是因為一段感情。而這段感情的男主角,卻是一個令媒體都生疏的名字——竇鵬,或許他的堂哥竇唯更讓人覺得熟悉。

  竇鵬是一個外表羞澀卻內心狂熱的音樂人,兩個人在竇鵬1993年去杭州演出時相識,很快周迅就跟著這個在Pub唱英文歌的人來到北京。戀愛五年,兩個人的事業都沒起色,唯一的一次合作是《蘇州河》,周迅在影片中哼起一首歌曲《恍惚的眼前》,作者就是竇鵬。

  不知道分手的原因是不是《蘇州河》,但周迅之後的男友,就是《蘇州河》的男主角賈宏聲。把周迅推到李少紅(周迅情史:20歲苦苦求不得,30歲學會了如何愛(2) blog)和李小婉(blog)麵前的,也正是這個男人。和賈宏聲分手的原因據說是周迅愛上了樸樹,一次頒獎禮上,賈宏聲看到送給周迅的衣服,穿到了樸樹的身上。很容易發現這三個男人身上的共同點,愛搖滾,脆弱而神經質,李少紅說,周迅隻愛才氣,不愛財氣。

  後來,愛搖滾的模特宋寧填補了周迅感情的空白,這段愛情同樣短暫。

  再之後就是轟轟烈烈的“靖蓉戀”,2002 年的情人節,有人看到李亞鵬和周迅雙雙出現在杭州某酒家,儼然情侶,那次周迅還見了李亞鵬的家人。這段感情周迅全情投入,處處維護男友,即便這段感情剛剛從一場三角戰爭中解脫出來。兩個人會在三裏屯的酒吧裏看雜誌,說悄悄話,大聲地笑,周迅會陪李亞鵬回故裏新疆拍戲,就像黃蓉一心想去看靖哥哥的大漠和蒙古包一樣。看到李亞鵬,她帶著孩子般純真的笑,從沙堆裏一躍而起,一頭撲進愛人的懷裏。當她再一次做好相夫教子的準備,結婚兩個字卻始終如鯁在喉,在沒人知道內情時,演藝圈迅速迎來了又一場“情變”。

  “30歲的我學會了愛”

  20歲苦苦求不得,30歲學會如何愛。

  周迅最後認識了李大齊,並用一首叫做《大齊》的情歌,讓這個小聲說愛的娛樂圈大吃一驚。從此她就隻接受李大齊的造型,公開場合的所有裝扮,都由男友操刀,國際頂級品牌的讚助,都比不上愛人的心意,她說“這是他的心意,一定要穿,而且不會不好看。”

  她眼中的大齊,“喜歡穿白襯衫,他的固執就是浪漫,說話的速度比較慢,笑聲占了魅力的一半。”所有上一次的“見光死”戀愛帶來的壓力,這一次她依舊完全忘記。高調談情,大方說愛,“每個人心底都渴望天長地久,白頭到老的愛情,我和大家分享我的幸福,有什麽錯?”李大齊為她打開一扇窗,讓她看到一個新世界,她突然發現自己的創造力和想象力驟然拓寬,一切都有了變化。

  30歲,對一個女演員來說,是非常敏感的一件事,周迅在這個年紀得到了相應的智慧,相應的力量,也突然自覺地學會了愛。

【宿命·女兒紅】

  “我當演員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在浙江省藝術學校學舞蹈的周迅,因為漂亮常被到學校挑選掛曆女郎的攝影師相中,其中一本掛曆恰巧被導演謝鐵驪(周迅情史:20歲苦苦求不得,30歲學會了如何愛(3) blog)看到,周迅的處女作《古墓荒齋》就誕生了。那一年她15歲。後來,導演謝衍拍《女兒紅》又找到周迅,也是因為雜誌封麵。

  1998年《蘇州河》入圍巴黎電影節,周迅因為不想趕早班飛機懶得去現場,後來穿著牛仔褲勉強到了法國,翻譯說,你應該準備條裙子,周迅最後穿著在巴黎街頭小店買的國畫風格的長裙,拿到了生平第一個影後。上台的時候,她緊張得雙腳不停發抖。

  直到2000年,周迅才意識到,演員可能會成為職業。拍完《大明宮詞》,周迅走紅了,滿大街報攤都是她的頭像,她對助理說:“如果我膨脹了,你一定要提醒我啊!”

  人生就是這樣,你拚命想要的總得不到,你沒太多計劃的卻常不請自來。所以她說:“我當演員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對話周迅·戀情十年

  “狐妖是動物,它的愛最直接”

  南都周刊:為了感情就去陌生的城市生活,你覺得當初的選擇對嗎?

  周迅:小時候家裏教育就是告訴你付出和收獲是平等的,我爸媽對我的態度都是隻要我遵守法律,其他隨便。我爸讀很多書,他會知道孩子需要什麽樣的空間,強扭的瓜不甜,我一般也比較乖。每個父母都希望小孩子快樂,所以去北京他們並沒反對,你選擇什麽樣的路結果你要自己承擔,沒有簡單的對不對,至少到現在我覺得自己很幸運,而且很愉快地在這兒坐著。

  南都周刊:宣傳《畫皮》時,因為被媒體稱為“第三者”很不高興,辯駁了一番?

  周迅:其實不是辯駁,每個人都有愛的權利,結果是什麽,就看自己的修為和造化了。大家是看了電影,可能娛樂需要,(媒體)都在做第三者的說法。小唯是個運氣不太好的動物,她作為一個妖,怎麽就愛上了人?本來就是過不去的坎。這個角色我的創作來源是動物,因為動物反應最直接,喜歡你就是喜歡,不喜歡就是不喜歡,我養了那麽久的貓我捏它屁股照樣抓我,不會因為我是周迅就對我好。《畫皮》結尾還是充滿希望的,如果不是小唯犧牲五千年的修行,怎麽辦呢?所以我覺得這麽說我不公平。

  南都周刊:這幾年造型不斷給大家驚喜,但相信大齊對你的改變不隻外表上吧?

  周迅:對,其實大家都在成長,在這個過程(談戀愛)當中會有一些體會,從《如果·愛》開始,因為這段感情所以才給我更多細膩的東西,你可以看我每個角色,每個生命的感受有很多都是來自於這段感情。

  南都周刊:大齊說有一次和你去巴黎看秀,看著看著你竟然在角落默默流淚,他沒有想到一個女孩子能感性成這樣?

  周迅:我是天生感性吧,那場Martin Margiela秀讓我感動的是,她用塗滿顏色的冰塊化在衣服上,衣服顏色不一樣,冰塊融化的速度、方向和形狀不一樣,所以每件衣服形成也不同,這是人最有吸引力的地方。你有想象力,就可以帶你去任何地方,完全是毫無規律的,我本身就不喜歡規則。


 南都周刊:你似乎特別喜歡悲劇?

  周迅:隻能說我天生對悲劇比較敏感,喜歡這個東西,很難解釋。比如現在我跟人說李米,我也會難過,很多人覺得是因為我演了這個角色,但是其實已經過去一年了,我還是會為了她愉快地痛苦。

  南都周刊:你覺得20歲的你和30歲的你,對待愛情有什麽不同?

  周迅:20歲的我年輕,就像小唯不懂愛,知道的就是占有,隻知道你是我的,我是你的;30歲的我對待感情,就像小唯學會了愛,不同階段要有最適合兩人的相處方式。

  對話周迅·電影十年

  “重頭戲演完,我都會腿軟”

  南都周刊:為什麽你說當演員是冥冥之中注定的?

  周迅:我小時候出生在電影院,小時候大部分活動都是看電影,之後上舞蹈學校,也沒想過當演員,後來就被導演選去拍戲了,也沒想過做職業的,就是覺得好玩、有趣,好像時空隧道。後來到北京也是為了感情,生活的軌跡把我拉到這裏,到2000年我才知道演員可能會成為職業。

  南都周刊:小女孩看電影的時候就一點都沒做過明星夢?

  周迅:完全沒有,因為我小時候夢想當歌唱家。那個年代沒什麽可玩的,沒電腦,沒夏令營,也沒商城可逛,看電影讓我覺得童年很豐富,各種各樣的電影呀,《四十不惑》、《大橋下麵》,哪兒看得懂啊?那時就覺得,哎喲!這個銀幕怎麽把人放那麽大呢?如果我在上麵,我的頭是不是也這麽大?因為我出生在小地方,電影對我來說很遙遠,它到底是怎麽來的,為什麽會這樣,我不知道。

  南都周刊:當時《如果·愛》一連得了金像、金馬、金紫荊三個影後,接下去怎麽走?

  周迅:當然很茫然,因為《如果·愛》得到了很多人肯定,自己的表演也在《如果·愛》的時候漸趨成熟。我在想怎麽再去表演,去挖掘自己存在的東西,因為表演很有趣,它沒有定性,哪怕你在同一個劇組的兩天都不一樣,那種心理狀態很抽象,難以用語言表達。

  南都周刊:得影後之後接的第一部戲就是《李米的猜想》,為什麽?

  周迅:李米這個人物很豐富,人物的張力很大,劇本非常好,我看了曹保平《光榮的憤怒(周迅情史:20歲苦苦求不得,30歲學會了如何愛(4))》,覺得這是個有趣的人。李米這個故事跌宕起伏,怎麽就那麽多事兒,裏麵的中心思想就是找愛,故事結尾李米發現這個男人還深愛著他,這特別像現代的人,都很焦躁,物質豐富,需要精神的東西。

  南都周刊:你在戲裏的爆發力讓人驚歎,很多人評價這是你演得最好的角色。

  周迅:李米是很執著、倔強的,甚至有些“軸”,和生活裏的我特別不一樣。我是特順其自然的人,因為我父親從小就這樣教我。我唯一“軸”的一麵可能隻在表演上,《李米》中,我一直在逼自己,一場重頭戲下來,我生理上都會承受不了,就會軟,完全站不起來,我需要那種巨大爆發力和撕裂感,非常瘋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