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數中國三代體育明星領軍人物 郎平比肩許海峰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恐怕再沒有任何明星能像體育明星這樣吸引如此多關注的目光,感動如此之多的中華兒女,無論鮮花、掌聲還是歡呼與淚水,人們從來不曾對他們吝嗇過。因為在他們身上,不僅凝聚著時代的精神,同時也彰顯著每一個時代的個性,而就這個偉大的時代而言,中華民族誕生的世界性的體育明星無疑讓整個世界都親眼見證了中國之崛起。

創時代的英雄

“我要贏得這場勝利,即使一切都不存在;我要成為你的英雄,帶著我的夢想你的喝彩。”——汪峰《英雄》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48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許海峰 中國奧運的突破者

時代標準

他是中國奧運會曆史上的首位冠軍得主,他打破了中國奧運會曆史上金牌“零”的紀錄,正是他在洛杉磯奧運會上的一槍,為中國第一次擊落了懸掛著的奧運金牌。

1984年,中國香港歌星張明敏一曲《我的中國心》唱到街知巷聞,這一年的中國人都在改革開放的旗幟下為國家的經濟發展在各自的崗位上做著貢獻。就在這樣的年代,一件事,一個人的出現足以調動起全國人民無限的民族自豪感。這件事,就是發生在那一年夏天的洛杉磯奧運會,而這個人,1984年的7月以566環的成績獲得男子手槍60發慢射冠軍的中國英雄——許海峰。

作為新中國奧運會曆史上“零”的突破的締造者,許海峰的名字早已被載入史冊,甚至在24年後的2008年,在選擇北京奧運會主火炬手時,這樣具有突破性的成績也使其成為了當之無愧的第一人選。

在許海峰之前,現代奧運已經有88年的曆史,頒發了2500多枚金牌,但是這其中沒有一枚是屬於中國人的。而1984年後,一個積弱百年的大國在經曆了生死涅槃之後,終於勢不可擋地重新矗立在世界強國之林。在許海峰奪得金牌登上頒獎台的時候,中國甚至還從來沒有電視直播過體育賽事,但是,僅僅通過報紙和電台的傳播,這個平常的名字一夜間就已經家喻戶曉,並被中國人牢記了二十多年。

1957年8月出生在福建的許海峰從小喜歡用彈弓打鳥,並立誌成為神槍手。雖然25歲那年他才入選安徽省隊,但兩年後的1984年,許海峰已經入選國家隊。4月,許海峰在洛杉磯奧運會熱身賽上以568環的成績獲得了第一名,也獲得了參加奧運會的機會,27歲的許海峰帶著自信出征奧運會。

那一次,來自140個國家和地區的796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那一次盛會,而第一次正式組團參加奧運會的新中國也派出了200多名運動員參加了21個比賽項目中的15個。這是中國在闊別奧運會32年之後第一次重返這個大家庭,也是中國有史以來派出的規模最大的體育代表團,它宣布著中國與奧運會隔絕的時代已經結束,而許海峰正是這其中的一員。但開幕式那天,許海峰並沒有出現在入場的隊伍當中。不是 27歲的許海峰不愛熱鬧,而是他想讓自己最大限度地平靜以保持良好的競技狀態。

一切如願,這個小時候用彈弓打麻雀很準的年輕人在奧運會的賽場上見識的不是《百年孤獨》裏小奧雷良諾所看到的冰塊,而是一塊金牌,象征著一個國家醒來的奧運金牌。比賽結束後,從靶場到休息室短短100米的距離,許海峰卻走了將近20分鍾,各國記者把他團團圍住,爭相采訪這位中國第一枚奧運金牌獲得者。

從那一刻起,奧運會離國人已不再遙遠。雖然那時候的我們還過於看重金牌和成績,以至於在同一項目上獲得銅牌的王義夫自始至終都甚少被提及,但無論如何,我們已經邁出了最為重要的第一步,而且邁得精彩、邁得穩健。許海峰的這一槍不僅是成績和獎牌上的突破,更用實際行動證明了中國已經真正地成為了奧運會舞台上的主角。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488.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郎平 24年後又一個傳奇

時代標準

在奪得女子排球世界三大比賽冠軍之後又實現了令人驚訝不已的“五連冠”,對團體項目而言,這樣的成績可謂“無敵”。而這些成績背後的功臣之中,最為耀眼的正是被人們親切地譽為“鐵榔頭”的郎平。

也許,在本屆奧運會之前,郎平的名字還與中國女排一起是屬於上世紀80年代的回憶。1984年,崛起於中國經濟徹底複蘇之時的中國女排,在美國本土上戰勝了美國女排,獲得了奧運會冠軍,繼1981年的世界杯和1982年的世界錦標賽冠軍之後實現了“三連冠”的願望。這也是中國體育史上第一支運動隊在奧運會上奪得團體冠軍。可以說,那一年的中國體育,給了世界一個大大的驚奇。而不斷在網前奮力扣殺的郎平則讓全世界看到了中國人的精神。

隨後,“發揚女排精神,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開始響亮起來,這為當時百廢待興的國家注入了強勁的動力。作為偶像級明星,當時的女排主攻手、如今的美國隊主教練“鐵榔頭”郎平的一舉一動都備受矚目,甚至連其與八一男排隊員白帆談戀愛的事情,也在全國人民眼皮子底下被曝光。要知道在那個年代,八卦和狗仔等詞語還沒有在中國誕生,而人們的過分關注隻是因為太過喜歡,甚至把女排的姑娘們當成了自己的家人。

時隔24年後,人們看到的已經是一個全新的郎平,當年的“鐵榔頭”已經變成了帶領著美國女排奪得奧運會銀牌的主教練。她不僅帶領美國姑娘贏得了這枚寶貴的獎牌,同時還帶領她們在本屆奧運會上打敗了由陳忠和帶領的中國隊。然而這一次,爭議之聲已經沒有了,剩下的隻是真心的喝彩。中國人已經懂得,隻有交流與經驗分享,才能改變競技體育的固有格局,繼續促進競技體育整體水平的提高。所以,在中國分享著世界的體育經驗的同時,世界也在分享著來自中國的體育經驗。所以,看著昔日的偶像,這一次,國人隻是表示了對她的職業操守的尊敬和理解,並由衷地佩服她。正如許多人所感慨的那樣:從優秀運動員到優秀教練員,郎平總是那麽出色。

早在幾年前上演“和平大戰”時,賽場上就曾打出過這樣的標語:“一場比賽盡顯女排英姿,兩友相逢共話中美友誼”,而橫批則最能代表國人現在的態度——心平氣和。而郎平也一再表示,今後不管我在哪裏工作,我都會把中國女排對事業兢兢業業的精神、優秀的技術和作風帶到世界的各個角落。不管走到哪裏,我的心都是中國心。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495.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跨時代的偶像

“沿著這條路一直朝前走,在不遠的地方就有一個路口,你可以向左轉也可以朝前走,但是你不能停留。”——萬曉利《達摩流浪者》

李寧 寧靜以致遠

時代標準

他曾經叱吒體壇,先後摘取了14項世界冠軍獎牌,贏得100多枚金牌,在第23屆洛杉磯奧運會上,他更是一人一舉奪得三枚金牌,成為中國體壇的一座豐碑。在那個港台娛樂明星還沒有進軍內地市場的年代裏,他成了無數人心中的“白馬王子”。

現在,人們對於李寧最深刻的印象恐怕要數2008年8月8日點燃奧運聖火的那一時刻了。在星光點點、如同浩瀚銀河的“鳥巢”中,李寧騰空而起,伴著皎潔的明月,在“空中跑道”上踩著“祥雲”,用手中的火炬緩緩照亮了“祥雲畫卷”,點燃了巨型“祥雲”主火炬塔下的“燈芯”。

其實,作為上世紀最初也是最為成功的體育明星,一共獲得過14個世界冠軍的李寧當年的起步幾乎也可以用絢爛來形容。1982年的第六屆世界杯體操比賽中,一個麵目清秀的小夥子一個人奪得共7個項目中的6枚金牌,這在體操史上尚屬首次。李寧創造了世界體操史上的神話,隨後,人們開始親切地稱呼他為“體操王子”,他的名字也被收錄在吉尼斯世界紀錄大全裏。同時,李寧還是國際奧委會運動員委員會中的第一個亞洲人,1999年6月,李寧與邁克爾·喬丹、貝肯·鮑爾、貝利等25人一起被國際體育記者協會評選為“20世紀最佳運動員”。

在奧運會的成績冊中,李寧也是佼佼者,他曾在洛杉磯一人奪得男子自由體操、吊環和鞍馬三枚金牌,在“福星小將”鄒凱之前,這也是中國體育圈一個不曾有人超越的紀錄。據說,甚至曾有位老華僑在奧運會期間帶著三個孫女來讓李寧挑選女朋友。

當然,李寧的成功不僅在於他輝煌的運動成績,同時還有他完美的轉身。當他重新回到台前、進入人們視野的時候,站在台上的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意氣風發、有著迷人笑容的清純少年,而是一個身體結實矮小、兩鬢泛白、一臉滄桑的中年男人。“我是一個有著 14年企業經營史的企業家,請不要再把我看作一個明星偶像。”李寧一再解釋著。說這話的時候是2004年6月,那一天,李寧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在香港上市。

如今,又一個四年過去了,李寧已經成為了一位有著18年企業經營史的商人。如果說當年帶在運動員李寧頭上的光環是自己的奧運會成績的話,那麽今天,企業家李寧頭上的光環則是讓越來越多的國際知名運動隊都穿上了印有“李寧”標誌的運動服。曾經,李寧靠在體育上的成就,帶給一代中國人精神上的奮鬥動力;現在李寧品牌則帶給人們健康生活的新觀念。本著“源於體育,用於體育”的精神,李寧還非常熱心於公益事業、一直積極地支持著國內外的體育事業,一如既往地推動著體育事業的發展。雖然是兩種身份,兩個光環,卻是同樣地使得“中國”二字閃閃發光。

對於李寧,也許正如他的師弟李小鵬所言:“李寧是一個完全開創時代的人物,他永遠是我的偶像。他對於中國來說是一個傳奇人物,我想我永遠無法超越他。”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499.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pop.'>


鄧亞萍 奧運不了情

時代標準

14個世界冠軍、4枚奧運會金牌得主,連續8年世界排名第一,中國第一位獲奧運金牌最多的運動員,這樣的成績無疑讓鄧亞萍成為了史上最偉大的女子乒乓球選手。

在北京奧運會上,張怡寧再一次贏得了最終的勝利,大家都承認她已經是中國女乒當之無愧的“一姐”了,因為在比賽時,大家都在她的眼中看到了似曾相識的堅韌,沒錯,那眼神正是當年的小個子“女皇”鄧亞萍在打球時所露出的凶光。

對於中國女乒“一姐”這個強者中的強者才能勝任的位置,大家似乎都有著一個評判標準,那就是 “像不像當年的鄧亞萍”,可見對於乒乓球這項中國人最為重視的“國球”運動而言,鄧亞萍在人們心中有著怎樣不可磨滅的印跡。甚至連如今的國際奧委會榮譽主席薩馬蘭奇也一直都直言不諱地表示,他最喜歡的運動員中就包括這個中國的小個子運動員。

“乒乓女皇”鄧亞萍當年打球以快速凶狠、作風頑強著稱。在1992年的巴塞羅那奧運會上,乒乓球女單決賽的過程並不驚險,因為是兩名中國選手鄧亞萍與喬紅之間的爭奪。而比賽的結果也確實沒有波瀾,鄧亞萍憑借虎虎生威的氣勢,不出意料地奪得冠軍。但到比賽結束後,觀眾的興趣才終於被提了起來。因為在那之前的一年,薩馬蘭奇曾對鄧亞萍和當時的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何振梁許諾,隻要她拿到奧運會的女單金牌,他屆時一定會到場頒獎。最終,在萬眾矚目下,薩馬蘭奇愉快地履行了諾言,親自為鄧亞萍頒獎並邀請她再次赴瑞士洛桑國際奧委會總部訪問。

然而,作為運動員的時光總是短暫的,而急流勇退也同樣需要信心和毅力。曾18次奪得過奧運會、世界錦標賽、世界杯冠軍的鄧亞萍,在奪得了1997年英國曼徹斯特世界乒乓球錦標賽女子團體、單打和雙打3塊金牌後,選擇了退役。那一年,她邁入了清華大學的校門,開始了全新的生活。

從5歲開始進行乒乓球訓練,10多歲入選國家隊,一直到24歲退役,鄧亞萍的文化課幾乎被荒廢了,那時的她連寫出26個英文字母還需要思考再三。但是,從賽場上見誰滅誰的王者到後來的政府官員,鄧亞萍從來都沒有放棄過對於理想的追求,乒乓球場上的毅力讓她沒有絲毫的畏懼。在完成了清華的學業之後,她又輾轉來到了英國劍橋大學,為了完成劍橋大學博士生論文,她毫不留情地把自己關在家裏足足寫了20 多天,沒有離開家門一步,一天到晚就隻靠速凍餃子充饑。

不走尋常路,對於這位“乒乓女皇”來說,這也許是最好的評價。她的精神至今仍然感動著所有人,因為她並沒有讓自己的輝煌成為塵封的曆史,現在,在奧組委任職的她仍然在為中國的體育事業開拓新的輝煌。16年過去了,鄧亞萍已從叱吒乒壇的奧運金牌得主變身為北京奧組委奧運村部副部長。但是,唯一不變的是,她從未想過離開體育,離開奧運。這就仿佛她與前奧委會主席薩馬蘭奇的深厚友誼一樣刻印在她的生活軌跡上。而奧運精神也一直滋養著這位曾經無數次征服世界乒壇的“女皇”,在她的心間開出燦爛的花朵。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501.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uku.com'>

劃時代的明星

“全世界都在學中國話,孔夫子的話,越來越國際化;全世界都在講中國話,我們說的話,讓世界都認真聽話。”——S.H.E《中國話》

郭晶晶 體育明星也娛樂

時代標準

雅典奧運會一戰成名之後,她開創了屬於自己的“郭晶晶時代”,出水芙蓉一樣姣好的麵容也使她成了廣告商青睞的體育明星,還有那些賽場之外的花邊軼事更使得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她成為了娛樂版麵的關注對象。

作為中國女子跳水隊的領軍人物,一次次的奪冠使郭晶晶成為了“後伏明霞時代”跳水世界的女一號。而作為最早被“娛樂化”的體育明星,郭晶晶的成長經曆已經成了不少中國“體育新星”的前車之鑒。

人們所熟悉的郭晶晶不僅活躍在賽場上,更頻繁出現在娛樂圈和各種商業活動和電視廣告中。而幸運女神也開始格外青睞這個似乎貌不出眾的女孩子。為化妝品品牌拍攝廣告片,為時尚雜誌拍攝封麵照,充當MV中的女主角,從一個不為人知的體育運動員到一位體育明星,郭晶晶的華麗轉身不得不讓人為之驚豔。

過早進入娛樂領域,生活在顯微鏡下也為郭晶晶帶來了不少困擾和麻煩。比如她和媒體的關係就一直很微妙,而她的家人對媒體更是敬而遠之,據說郭爸爸有時甚至一見記者拔腿就跑,然後七拐八拐地甩掉記者。其實,從郭晶晶的師姐伏明霞開始,中國的體育明星就已經逐漸走上了娛樂化道路。以前,人們對於奧運會的熱情最多隻會持續一個夏天,而隨著體育明星的娛樂化,他們開始一年四季地出現在各種媒介之上。例如郭晶晶,從“奧運金牌”到“頸上吻痕”,無論是她的比賽還是日常生活,都成了人們關注的焦點和茶餘飯後的話題。作為運動員的郭晶晶被一些媒體包裝成為“娛樂明星”,她的一舉一動都成為媒體娛樂版關注的熱點和焦點。

幾年前,郭晶晶與田亮的戀情,讓很多媒體睜大了眼睛盯著他倆,他們也因此被媒體稱為“亮晶晶 ”。後來,郭晶晶與香港富豪霍震霆的大兒子霍啟剛戀愛,更讓香港的娛樂記者如獲至寶,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當然,在此之餘,郭晶晶身上所肩負的多個廣告合約也是之前的體育明星不曾有過的待遇。

還好,無論外界怎樣,在賽場上,郭晶晶總是能夠麵帶笑容,平靜如水,正如在本屆奧運會她的表現一樣,完美地表演戰勝對手,也征服了觀眾。8月17日,在女子單人3米跳板決賽中,郭晶晶再獲一金,這是她職業生涯中的第4枚奧運金牌,同時,也許這也是可以讓她全身而退的一枚金牌。當未來的公公霍震霆把奧運會金牌掛在她頸上之時,也許郭晶晶的心裏已經盤算著如何像師姐伏明霞一樣,成為一位稱職的豪門太太了。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sports/pics/12664/1266451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姚明 站在世界的中心

時代標準

在他22歲那年,休斯頓火箭隊順利挑到了這個中國中鋒,他也因此成為聯盟曆史上第一個在首輪被選中的外國球員。作為“NBA狀元”的姚明為國人帶來了一個精神興奮點,他讓很多人明白,原來中國人也可以在NBA的賽場上一樣打好球,一樣能夠得到世界的認同。

在北京奧運會的籃球賽場上,象征著“中國高度”的姚明依舊沒能帶領兄弟們突破“第八名”這道關卡。但是每次,人們看到的都是一個渴望戰鬥到底的姚明。

其實所謂強者不過如此。成功的並不一定都是強者,但敢於直麵失敗的人,即使輸了,也依然可以讓人感受到強者內心的力量,就像無論在賽場上還是替補席上,他都像一麵鼓舞著大家向著理想奮勇前進的旗幟一樣。也許正是因為這樣的男子氣概,即使已經為人夫,也依舊會有外國姑娘對姚明癡心不改吧。

姚明能成為新時代的偶像絕非偶然,盡管他並不是一個完人。他的長相算不上英俊,不笑的時候看上去還有點木,甚至他的一隻耳朵還有點殘疾;有時姚明說話會帶些孩子氣,麵對不喜歡的人,他也許會有點不客氣,但正是這個崇尚個性的時代成就了姚明和他的偶像氣質。

像“綠巨人”一樣高大善良的姚明被不少外國媒體稱為“中國大娃娃”,在NBA2006到 2007年賽季中,他充分顯示了自己在隊中的支柱作用。在2007年NBA全明星評選投票中,姚明以1629832票高居全聯盟之首。同年9月,他又不遺餘力地發起並組織了“姚明納什慈善之旅義賽”,為希望工程籌款。同時,姚明還有著天生的幽默感,經常能在公眾麵前妙語連珠。而在2004年的雅典奧運會上,大家又見識了姚明勇敢的一麵。麵對球隊的低迷、隊友的懈怠,姚明敢於站出來大聲指責“別拿自己當爺!這裏不是地方隊”,這樣的勇氣令人敬佩,中國男籃需要這樣的“男人”作為核心。

籃球場上的姚明永遠霸氣十足,大聲咆哮、凶猛蓋帽、大力扣籃,讓所有的敵人望而卻步。麵對這樣一個血性陽剛、帶領著隊友摧枯拉朽的男人,人們又怎能不喜愛、不尊敬?更何況,經常身居國外的姚明還有著一顆拳拳赤子之心。當國家需要的時候,他總是會挺身而出,義無返顧。兩次作為奧運旗手走在奧運會中國代表團最前麵的姚明讓人們看到的是他緊張而興奮的表情,那無疑是對祖國最大的尊重;而當中國男籃背水一戰不勝利就回家的時候,人們又看到了他拚命地奔跑和不懈地努力,那則是對祖國最真誠的熱愛。

姚明就是一個這樣讓人欲罷不能的大個子,無論何時何地,他總會成為人們議論的中心。而站在世界中心的姚明也總是能用他恰到好處的方式讓所有人認可:沒錯,他就應該是2008年中國迎接世界人民的一個招牌!

後記

從姚明、郎平的走出去到無數外教的走進來,中國人對於體育的觀念早已改變。在北京奧運會的賽場上,郎平率領的美國女排與陳忠和率領的中國女排上演“和平大戰”,中國觀眾不偏不倚的“加油”聲贏得了世界的尊重;劉國棟率領的新加坡女子乒乓球隊在女子團體決賽中與中國隊展開激烈爭奪,人們津津樂道地說著他與弟弟劉國梁身為兩位教練之間的較量;在體操比賽中,美國選手憑借出色的發揮奪得女子體操個人全能金銀牌,中國選手楊伊琳隻獲得了銅牌,而美國隊的主教練則同樣是來自中國的運動員喬良,他的愛徒肖恩·約翰遜還獲得了女子平衡木的金牌。當然,在跳水等項目中,人們也時常能夠見到同胞穿著別國的隊服坐在教練席上,每當這些畫麵出現時,國人的臉上並沒有不解或憤怒,因為大家都知道,奧運會是一個競技場,同時也是一次大聚會,人們需要分享的隻是賽場上的所有快樂和感動,國籍在這裏已經不再重要。

當仲滿如釋重負地擊出最後一劍歡慶勝利的時候,和他一起高舉五星紅旗的是中國佩劍隊的外籍教練,法國人鮑埃爾。而在不同的賽場上,韓國教練金昶伯也帶領著中國女子曲棍球隊曆史性地殺入了決賽。據報道,此次中國奧運代表團裏,共有來自16個國家和地區的28位外籍教練在擊劍、花樣遊泳、曲棍球、棒球、籃球等17個項目中執教,也正是因為有了他們的指揮,中國在一些弱勢項目中才得以異軍突起。

同時,當朱啟南流著眼淚站到亞軍的領獎台上時,人們給予他的掌聲和讚揚甚至比四年前的金牌還要多;而當埃蒙斯莫名其妙地再次栽倒在最後一槍上時,希望能上前安慰他的不隻有他的愛妻,還有電視機前眾多同樣為他遺憾的中國觀眾;還有女排姑娘們的銅牌,不用解釋,國人已經知道她們多麽地不容易;同時,中國還在不少以前並不熟悉的項目上取得了突破性的成績,不少人開始關注沙灘排球、帆船、棒球比賽,更有不少中國人已經開始對高爾夫球、台球甚至冰球等非奧運項目產生興趣並投身其中。

人們關心的已經不僅僅隻是金牌和成績,大家收集著每一個動人的瞬間,分享著體育帶來的活力與熱情。而這一切無一不在說明著對於奧運會、對於體育,中國人的眼光已經更加廣博、更加國際化,而中國人的視角也已經更加具有人文關懷,相信這正是一個體育強國正在壯大的實力,也正是一個世界大國崛起所需要的潛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