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榮譽和傷痛 鐵杆粉絲冬日娜深情談劉翔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作為央視體育記者,冬日娜總能第一時間采訪到劉翔。劉翔退賽後,網上熱議冬日娜“煽情”;110米欄預賽之後,諸多網友認定,冬日娜“雷倒了史冬鵬”。冬日娜如何為自己辯解?劉翔在賽前又到底是怎樣的狀態?

  受傷導火索竟是多年前光腳穿鞋

  記者:能談談北京奧運會跟蹤劉翔的整個過程嗎?

  冬日娜:8月10日田徑隊出征奧運會前總動員,整場氣氛莊嚴肅穆,隻有劉翔顯得很輕鬆,對著鏡頭做了各種搞怪的表情。

  我問他,對開幕式印象最深刻的是什麽?他說,李寧點燃火炬很震撼。但遺憾的是8月8日開幕式那天是星期五,他365天雷打不動的專項技術訓練課,也是奧運會前最後一次隊內測試。如果參加開幕式,下午兩點半出發,夜裏兩點半回來,天又熱,體力消耗太大(所以沒去現場)。接著我又采訪了劉翔的教練孫海平,他說劉翔賽前最後一次模擬比賽,超過了曆史最好水平。他說這話時非常平靜,我一聽就知道這意味著什麽,就沒再追問。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olympic/news/2008/08-30/U12P4T8D1365539F107DT20080830110245.jpg" border="1">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www.chinanews.com.cn/olympic/news/2008/08-30/U12P4T8D1365539F116DT20080830110245.jpg" border="1">

緊接著是8月16日,劉翔的最後一堂訓練課,之後要進奧運村。他跑了三組前三個欄,然後進行兩組起跑訓練。第一次上起跑器全力起跑,腳疼突然發作,比以前任何時候都疼,訓練就這樣結束了。

  晚上從公寓出發進奧運村時,我們拍到了劉翔和大史、紀偉上大巴,奧運村門口也安排了攝像機。但隻拍到大史和紀偉,劉翔人沒了。後來我才知道那天他走路已經拐了,他不想讓攝像機拍到他一瘸一拐,因為羅伯斯能看見,特拉梅爾能看見,所有對手都能看見。

  劉翔進村之後第一件事,由代表團的醫務專家會診,做了核磁共振,在右腳後跟貼了10個點,透視結果是沒有傷及骨頭,是跟腱部分的炎症,通過按摩和調養是能夠恢複的。

  據孫海平介紹,作為有著10年跨欄史的運動員,劉翔最大的優勢是從來沒受過一次傷。即使2006年2月15日崴了一次腳,也因禍得福,療傷期間進行各種身體機能補充,沒想到7月份破了世界紀錄。

  這次受傷,是因為他多年前曾光腳穿鞋磨出了一個水泡,醫生幫劉翔把水泡挑破了。普通人可以貼創可貼,但運動員天天訓練,不停地磨,水泡就變成了硬繭,形成角質層之後一圈一圈往裏長,慢慢地就觸到骨膜了。為此劉翔的右腳後跟比左腳要鼓出一塊,他今年的新戰靴,設計師特別在這個位置加厚了一塊海綿,就是為了防止磨到,跑鞋號碼也由多年的42號變成了43號。它不是一個致命傷,隻是在不應該暴發的時候暴發了。

  記者:你事先一點都沒有想到這可能會導致劉翔退賽嗎?

  冬日娜:比賽前一天晚上一點多,劉翔的父親給我打過電話,這是作為長輩,他第一次主動給我打電話。他問我明天想問劉翔什麽問題。我說當然想問他腳怎麽樣。他說千萬別提腳傷,問他出現在奧運會上什麽感覺就行,祝他一輪比一輪好就行。

  當時我就決定不問腳了,不能再提醒他注意自己的傷。即使觀眾知道劉翔腳傷,想了解情況,我也不能問,哪怕顯得很沒有人性關懷也不問。劉翔的父親跟我說,就看能不能扛到決賽,扛到了這屆奧運會就是他的了。我問,孫導說劉翔跑出了曆史最好水平,難道是超過12秒88,跑到12秒85了?劉翔父親說:“比這還要好。”

  那時我甚至開始幻想屬於劉翔的21日的夜晚,衛冕冠軍並打破世界紀錄——我先是問腳怎麽了,再問怎麽又跑到了12秒80。按慣例,劉翔參加第一輪比賽時,熱身隻需要一個半小時。但8月18日那天11點50分的比賽,他提前三小時就出發了。包括全美廣播公司NBC在內的無數媒體記者,從劉翔下了巴士就跟蹤拍攝,畢竟這是田徑場上最有可能在鳥巢升起國旗的東道主選手。

  最後關頭他疼得連跑鞋都穿不了

  記者:劉翔到達賽場後,你看到了什麽?

  冬日娜:我第一次認識到了國外資深老記者的判斷力。有位NBC老記者之前問我,劉翔傷在哪裏?我就指指自己腳後跟,說隻是一點點傷,沒有大礙——但其實我知道他已經打過一次封閉了。

  當時NBC記者和我都戴著耳機,他跟我比劃,手朝下,擺手,說劉翔可能比不了,我轉過頭心裏罵了他一句,怎麽可能比不了賽?

  後來幾組比賽之後,我偶然在NBC的監視器裏看到劉翔,當時他靠坐在熱身場地的牆邊,腳下放著一包冰塊。我覺得奇怪,都快上場了,怎麽還這樣?我感覺他表情不對,從來不看鏡頭,沒跟人打招呼。

  至此我還是沒想得那麽嚴重,因為在雅典也有人在比賽之前抓拍,他也是那樣坐著。發布會過後我才了解到,最後關頭,劉翔疼得連跑鞋都穿不了了。史冬鵬在結束第二輪比賽後對我說,當時劉翔為了轉移注意力,跑到他那邊給他喊起跑,幫助他進入狀態。

  孫海平當時采取了極端辦法,三位醫生一起發力,使勁刺激疼的部位使之麻木,估計能維持10分鍾左右,沒想到5分鍾勁兒就過去了。進場後劉翔隻好坐在地上,使勁攥著雙腳。後來他低著頭坐著,有一分鍾時間盯著地麵,後來我通過采訪證實,那時候他內心的掙紮是最劇烈的。

  以劉翔的性格,什麽問題都是自己扛。他特別善良,特別敏感,不是有委屈就講的那種。所以即便那個時候,我也沒往最壞處想,隻是隱約有一種不祥之兆。

  記者:劉翔還是跑了第一槍。

  冬日娜:從2000年開始,我們的攝像機記錄過劉翔所有重大比賽的全過程,從來沒有一次他是朝著終點的反方向走的。8年中他隻有兩次沒完成比賽。2002年西班牙世界杯,劉翔的第一場世界杯比賽。跑了一半之後打欄了,差點摔倒,那次沒能完成比賽。

  還有一次是今年5月31日,紐約大獎賽,暴雨緣故比賽推遲了三個半小時,劉翔退出了比賽。劉翔參加比賽的目的就是為北京奧運會熱身,但天氣那麽冷,產生傷病就得不償失了。那天退出比賽的人特別多。不過那天他提前就說不比賽了,而不是上了跑道才說。

  劉翔踏上起跑器,準備第一槍起跑時,依然沒有決定退出。壞就壞在第一槍有人搶跑。運動員起跑會啟動全身力量蹬出去,劉翔一跑出去,差點軟在第一個欄前,他這才扭頭回來下場了。

  後來我采訪他,他說當時心裏進行一個艱難的取舍,繼續留在跑道上,像特拉梅爾那樣拉傷後被抬下去;還是有所保留好好治療,明年世錦賽從頭再來。

  當我看到他走過去的背影,感覺頭腦一片空白。我能想象得出,他做出這樣的轉身,內心做出了怎樣的掙紮。當天晚上接受我的采訪時,劉翔說他當時很想對觀眾致歉致謝,但第二輪起跑馬上就要發槍了,規則不允許;再則他不敢回頭,不知道如何麵對萬眾。

  在雅典時他說過,相信奇跡還會在我身上發生,還會奪金牌。在大阪世錦賽時,他說能在北京參加奧運會決賽就此生無憾了。在“好運北京”比賽時劉翔說過,希望鳥巢成為他第二個夢想開始的地方。劉翔不願把話說滿,一定要在鳥巢拿到金牌,但實際上就是那個意思。

  他當時無法麵對退賽的事實,不知道如何解釋,為什麽早不疼晚不疼偏偏這時候疼。

  “我知道自己美在哪醜在哪”

  他為什麽等第一次槍響了之後才退出

  記者:接下來你在現場表現得有些激動。

  冬日娜:我認識檢錄處的裁判長,他說劉翔退出比賽後就坐在檢錄處的牆邊無聲地流淚,後來又把衣服蒙到頭上,渾身因抽泣而顫抖。10分鍾後,教練才把他帶上班車回到奧運村。

  他回去後,在房間裏看了中央電視台轉播的新聞發布會。我雖然特別難過,不過我認為應該尊重每個運動員的選擇。後來接到台裏的連線,讓我描述現場的樣子。當時孫海平在發布會上突然掩麵而泣,我一下子就受不了了,這麽多年孫海平沒哭過。

  劉翔在雅典奪冠,劉翔哭了,馮樹勇嚎啕大哭,孫海平都沒流出一滴眼淚,他隻是眼睛紅紅的,手在發抖,當時他信心很足,說2008年還要奪冠,因為他了解劉翔的實力。一個五十多歲的男人當眾痛哭失聲,我真是受不了了。

  記者:為什麽要在那個時刻透露劉翔賽前曾跑出好成績?

  冬日娜:我當時看到的是,劉翔走了,觀眾在那等他回來。大家都知道他不會回來了,但還是有所期待,心有不甘。很多人不願意離去,空空的場地播放了一首《海闊天空》,反複播放劉翔進場時各種痛苦的表情。

  我就想到這麽多年的比賽,真不容易。終於明白劉翔父親為什麽突然給我打電話,他們最擔心的一幕終於發生了。

  我從沒說劉翔因為退賽,就成了英雄。我表達的是,劉翔戰勝了自己的心魔,仍然是我們尊敬的英雄。奧林匹克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也帶來分享,在分享榮譽時也要分擔運動員的傷病和痛苦。

  誰不想出現在奧運會上?難道說劉翔怕羅伯斯才退出比賽?他為什麽等第一次槍響了之後才退出?所以我當時就決定,要承擔被質疑的風險告訴大家,劉翔8月8 日曾跑出接近12秒80的成績,很可能21日晚上出現一個又拿冠軍又破世界紀錄的場麵,就像博爾特那樣,但是因為突如其來的腳傷,這一切沒能實現。

  也許很多人會說這是天方夜譚,馬後炮。但我不是憑空亂講。劉翔在去年洛桑大獎賽後麵對所有國外媒體時表示,我覺得還能打破世界紀錄,可以跑到12秒85 以內,怎麽沒人記得了呢?而且那個時刻,我覺得自己作為跟蹤記錄劉翔這麽多年的人,有必要告訴大家劉翔目前的真正實力,賽場上的輸贏並不是奧林匹克的全部。包括我在內的很多中外記者,看見孫海平失聲痛哭,無不為之動容。為了這一刻運動員們春夏秋冬都在流血流汗,作為見證者你沒有感覺,那可能就是冷血了。

  法國選手杜庫裏也令人感動

  記者:你是劉翔退賽後第一個見到他的記者吧?

  冬日娜:對。當天劉翔一直在做治療,到了晚上10點半,我爭取到一個在劉翔奧運村房間裏的采訪機會。

  我根據當時看到的所有細節提問。為什麽踢牆,為什麽進場之後使勁掰自己的腳,熱身時箭已上弦了,為什麽還坐著發呆?而且劉翔之前,特拉梅爾已經因傷離場。一下讓我想到雅典奧運會阿蘭•約翰遜的退場。在雅典時看到最厲害的對手阿蘭•約翰遜退場,劉翔也很緊張,當時就搶跑了。後來他告訴自己要穩住,才順利地跑了下來。特拉梅爾和劉翔一樣,是心理素質最強的選手,他是兩次世錦賽、兩次奧運會的銀牌得主。這樣的對手因拉傷退賽,劉翔就麵臨著決定——是理智退場,還是被抬下去。劉翔頭腦很清醒,他不是非得拚殘不可——誌沒殘,肢殘了。他說他很清楚自己的實力,他還有機會再次奪冠並且衝擊世界紀錄。

  劉翔表示,那一刻他的選擇是正確的。他說起來很平和,但談到退賽還是很激動很難受,幾次都說不下去。

  劉翔是個性很強的運動員。很多人記得,去年大阪世錦賽跑完之後他說“我靠”!他不是想罵誰,隻是下意識地發泄了一下心裏的情緒,沒有人因此質疑劉翔沒文化。劉翔還說過,奧運會就是一個GAME(遊戲),就看你怎麽玩。他隻是想讓自己的表達更有個性,並不意味著他輕視奧運會,否則他為什麽起早貪黑地練啊。

  記者:劉翔退賽後的110米欄決賽有沒有其他人讓你感動?

  冬日娜:有,法國選手杜庫裏。

  巴黎申辦2012年奧運會時,劉翔被聘請為申奧大使,這是歐洲國家第一次找亞洲人做申奧大使。在羅伯斯橫空出世之前,孫海平認為杜庫裏是最大的對手。在雅典奧運會決賽時,杜庫裏被劉翔帶得跌跌撞撞。大家看了可能會嘲笑他,但其實運動員之間不會相互嘲笑。他跟劉翔同歲,去年受傷,整整一個賽季沒出來比賽。他特別理解劉翔。這些頂尖選手,阿蘭•約翰遜、杜庫裏、劉翔,相互感覺都是哥們兒一樣,僅僅在場上的13秒才是對手——除了特拉梅爾,他是跑道上最陰沉的人,從來沒主動擁抱過劉翔。

  決賽下來,杜庫裏錯過了獎牌。趴在我麵前的欄杆上,哭了很久,哭得很難過,抽泣得滿臉都是淚水。這可能是他最後一次參加奧運會。他哭著跟我擁抱,說劉翔退賽時,他也特別難過。最後跟我說Sorry就走了。

  別人看劉翔隻用13秒,他一年卻要練365天

  記者:你預測羅伯斯決賽成績將在12秒90到95之間,結果他跑了12秒93,挺準的。

  冬日娜:有人說冬日娜真神,事實上前三輪他的成績就是這樣,誰都可以預測出來。這是羅伯斯的第一屆奧運會,而且他說了,拿到獎牌要去獻給卡斯特羅,你就知道這塊金牌對他有多重要。世界紀錄隨時都可以破,但奧運會四年一次。

  記者:你怎麽看待劉翔退賽?

  冬日娜:我是這麽理解的:第一,奧林匹克是人類的精神財富,首先關注的是人,其核心是運動員,為什麽不關心運動員隻關心輸贏?一部汽車尚且需要保養維護,更何況一個人?第二,每個人對奧林匹克都有自己的見解,我覺得那是他們的自由。當你春夏秋冬都站在跑道邊記錄這些運動員,你才會感受到,他們多麽珍惜奧運會。如果劉翔沒有把握,他不會跟外國記者說他有跑進12秒85的實力。劉翔不是忘乎所以的人,運動場上的他是張揚的,生活中的他是低調的,隨著他運動成績的不斷提升,他的處世態度卻越來越成熟,他能夠非常好地詮釋“體育性格”。放開說劉翔也不會過分的,他是比較內斂的人,不說大話,私下裏大家吃飯時他說話都不過分。

  我自己感覺,大阪世錦賽後,劉翔的表達是雅典之後最有激情的一次。因為劉翔奧運會、世錦賽冠軍都拿到了,很容易給人一種失去目標的感覺。二十歲剛出頭,大家這麽喜歡你,中國田徑這麽需要你,中國體育這麽需要你,你又給家裏的生活和自己帶來這麽多變化。但是走下去你會有各種可能,比如傷病、失敗,但你還得走下去。你想想他的心情——他沒有生活,每天就是訓練。大家覺得他高高在上,生活在五彩斑斕之中,其實不是。他肯定想在北京,自己家門口參加一次奧運會,拿金牌。在大阪時,他慷慨激昂地對著鏡頭說話,表示還要贏得更多的勝利。但他已經成熟了,比賽就是享受。跟雅典不一樣,雅典就是去拚輸贏去了。

  在大阪決賽的前一天晚上,劉翔發燒發得特厲害,吹空調吹感冒了,好幾天渾身乏力。離開北京去大阪之前,我帶他去理發,問他感冒好沒好,他說還沒好,這可能是命吧。他覺得他拿不到大阪的金牌,必須跑到奧運會之後的德國世錦賽再去爭取獎牌。

  劉翔在大阪覺得,感冒就是命,讓他跑到2009年去。每個人喝著啤酒咖啡在電視機前看他的輸贏,隻有短短13秒;但他是從早上到晚上,一年練365天。

  奧運會結束後,我們會在最快的時間把幕後的故事慢慢展示給觀眾,這些都是奧運會的組成部分——我們在接受金牌運動員登上巔峰的時刻,也要分享競技場上的殘酷之美,也許這就是奧林匹克的魅力所在。

  解讀冬日娜

  本次奧運會期間,中央電視台記者冬日娜獲得的關注堪比金牌選手——110米欄開賽前冬日娜曾采訪古巴小將羅伯斯,隨後網上盛傳其遭遇羅伯斯 “強吻”(事實上隻是禮節性動作);劉翔退賽後,網上熱議冬日娜“煽情”;110米欄預賽之後,諸多網友認定,冬日娜“雷倒了史冬鵬”。

  劉翔退賽後,冬日娜對史冬鵬進行了如下采訪:“全場觀眾給你的掌聲和昨天劉翔出場一樣多,你是不是有點緊張?”史冬鵬答:“確實,我一時還不適應這麽多掌聲。”冬日娜又問:“沒有劉翔陪伴,你有壓力嗎?”史冬鵬哭著說:“我們本來說好一起跑決賽的,我爭取全力跑進決賽,爭口氣。”半決賽中史冬鵬拚盡全力,但是無緣決賽。冬日娜問:“看得出來,今天這場比賽是按照決賽來跑的,是吧?”史冬鵬回答:“對的,本來水平就是如此。”(網上說法)

  觀眾把冬日娜的提問形容為“打雷”,把史冬鵬的回答解讀為 “悻悻地”、“尷尬地”、“賭氣地”。

  事實上早在2007年大阪田徑世錦賽之後,網上就有人以“提問太冷”為由發起“眾人簽名反對冬日娜采訪劉翔”。本次奧運會中,網絡上對冬日娜的“討伐” 頗有新賬老賬一起算的意思。韓喬生曾在2004年寫文章誇獎冬日娜是 “典型的東方美女”,不少網友就說冬日娜相貌不堪;110米欄半決賽後,某網站就製作了“冬日娜超震撼采訪語錄視頻”;還有一家網站將冬日娜與謝亞龍並列為“十大炮轟事件”之一……

  冬日娜說:“我認為現場記者的作用就是第一時間,在60秒之內引導運動員說出他此時此刻的心理感受,我認為我起到了這個作用。”

  冬日娜是呼和浩特人,學生時代練過跳高、跨欄,曾創造過呼和浩特市少年跳高紀錄。1996年中國新聞學院畢業之後加盟中央電視台,1998年開始做田徑報道。大家都喜歡報道乒乓球、羽毛球、跳水等金牌項目,冬日娜則選擇田徑和馬術,理由是:“從早上站到晚上不覺得累,可以連著站10天”。

  整個亞洲的田徑水平都特別落後,但在當時,中國田徑最火的馬家軍——女子長跑盡人皆知,創造了大批世界紀錄。田徑給人的感覺是苦大仇深,非常枯燥。劉翔之前的中長跑選手大多來自偏遠山村,吃苦耐勞是進入這個項目的前提條件。

  2000年,全國田徑大獎賽上海站,冬日娜首次遇到劉翔,那年劉翔17歲。

  早上8點多,110米欄是第一項比賽。看台上幾乎沒有觀眾,更別說讚助商,觀眾就是參加比賽的運動員和教練員,央視的攝像機相當顯眼。劉翔第一次戰勝亞洲冠軍陳雁浩,他跑到終點後,冬日娜試探著叫了一聲“劉翔”,劉翔一激靈,回頭看到中央電視台標誌,“很受鼓勵”,他剛跑完比賽,還喘著粗氣,跑到攝像機鏡頭前,冬日娜叫他“說兩句”:這麽年輕就拿了全國冠軍,贏了亞洲冠軍,有什麽感覺?劉翔很自信地說:“我今天就是想贏這個冠軍。”劉翔剛說完這一句,冬日娜就停機了——剛開始沒想到劉翔個子那麽高,必須調整拍攝角度。

  “他就拿鏡頭當鏡子,左看右瞅,整理頭發,一點都沒覺得自己滿臉青春痘難看,很珍惜這次發言的機會,說話時也很自然很順暢,不是那種表態、發誓式的發言。那場比賽之後,我把他作為最大亮點,‘17歲的小將劉翔贏了冠軍’。我絕不是預測了他的前景,下了賭注。我隻是覺得他在鏡頭麵前很陽光,很自信。劉翔有表達欲望,我作為記者應該給他表達的舞台。”冬日娜說。

  2001年,當年7月申奧成功,8月加拿大埃德蒙頓世錦賽召開。當時的中國田徑代表團最受關注的是馬俊仁率領的長跑選手,冬日娜一場一場關注她們,與此同時冬日娜也十分關注18歲的劉翔。

  那是劉翔第一次參加世錦賽,跑進了第二輪。冬日娜向他表示祝賀,並鼓勵他加油跑進決賽。第二輪劉翔和偶像阿蘭•約翰遜一起跑,八個人進決賽他跑了第十名,最大收獲是拿到了跟偶像的一張合影。賽後采訪時劉翔對冬日娜說:“這裏夥食不大好。”當劉翔回到國內訓練基地,所有人見麵第一句話都問他:聽說你在那邊夥食不好?

  直到劉翔雅典奪冠,冬日娜第一時間的采訪感動了許多人,但同時也有很多人不以為然,包括她的相貌都成了質疑的內容。

  “有人罵我是梅超風、醜八怪,這都無所謂,我知道自己美在哪醜在哪。”冬日娜說。

  你們不了解史冬鵬

  記者:有些網友認為劉翔退賽後,你的采訪傷害了史冬鵬,比如說,“按決賽跑”讓他很尷尬。

  冬日娜:我問大史“是不是按決賽跑的”,指的是他按照決賽的戰術付出了全部體能,第二輪下來史冬鵬自己就這麽講過。網友可能是代替史冬鵬感受了,這挺奇怪的。很多人也許不了解史冬鵬,不了解這個項目。同樣是跨欄選手,紀偉第一輪比賽就要按照決賽來跑,劉翔第一輪比賽隻需要一個半小時熱身,紀偉需要兩小時以上熱身。

  記者:觀眾也許有不懂的地方,記者是否有必要解釋一下?

  冬日娜:BOB規定的采訪時間是60秒,我拿多少時間來給觀眾解釋?體育不是政治,也不算娛樂,它最終是一種情緒的表達,賽後第一時間的采訪應該讓運動員把情緒表達出來。至於總結提升,那都是第二時間的事。有人建議我在比賽結束後把劉翔請到演播室來,還有人建議我問劉翔在幼兒園時的理想。這都不可能,你一定要根據現場發問,而不是根據事先準備好的提綱發問。

  比如史冬鵬半決賽後拚到摔倒了,我覺得觀眾應該關注運動員和體育本身,而不是其他的東西。我總不能在現場站著向觀眾普及田徑知識吧。當大家把對劉翔的期望轉移到史冬鵬身上,他一下子被推到前台,壓力特別大,我的問題也很多,我也想等他氣喘勻了再采訪。但必須直播,再拖下去下一場比賽8個運動員你隻能介紹3 個。我說明年還有世錦賽,還想祝他和劉翔明年的世錦賽和倫敦奧運會,大史滄桑地表示,即使再參加奧運會也不一樣了……然後導演說行了,下麵進場了,我就隻能收了。

  我和大史也是多年的朋友,不像有人說的,我隻追蹤劉翔。我覺得有些國內觀眾欣賞比賽的角度跟國外觀眾可能有點不同,另辟蹊徑,相當另類。

  記者:有什麽是你會反省的?

  冬日娜:可能是我太感性了。我想就具體問題進行具體溝通,我特別鬱悶的是,別人用感覺來定我的罪。一看大史不開心就斷定是我的問題導致的?他能開心得了嗎?難道你要他歡呼雀躍地說:“我終於沒進決賽,我終於解脫了!”

  網上列舉了所謂的我常問的十個問題,隻有一個問題是我問過的,就是“4+4+1=9”。(2007年大阪田徑世錦賽之後,網友抓住冬日娜的典型“冷問題 ”——“你比賽服的號碼是441,4+4+1等於9,今天你又在第9道,是不是這次9是你的幸運數字”——網友認為問題冷僻,讓受訪者左右為難。)這個問題也不是無厘頭,我知道劉翔對號碼確實很在意。很多國外運動員潛意識裏對數字都有某種喜好,他們本來就是用數字說話的人。劉翔參加比賽的每一張號碼簿都夾在書裏保存著。劉翔能聽懂我的問題,我覺得我的作用就是讓運動員聽懂我的話,讓觀眾聽運動員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