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江西賈家:現實中的榮國府暗含皇家建築元素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123.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鶴鹿書院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122.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com'>

賈家村不僅完整地保存了古建築的風貌,而且一直延續著祖先的傳統生活。

賈家村分為“關內”和“關外”,以八個關門區分,如遇緊急情況,村民封鎖關門,外人則很難進入村子,通過賈家村先民的設計理念來看,整個村莊設計布局重安全、保恬靜。


750) this.width=750' src=http://space.wenxuecity.com/gallery/others/images/124.jpg onclick=document.location='http://'>

開篇語

拂去古屋上歲月的浮塵,探尋深藏於歲月的秘密,行走在這養育了我們先人的古老家園,無數家族的命運在眼前鮮活起來。江西有著眾多的特色古村古民居,其中有近50個被列為國家和省級文物保護單位。這些隱藏於江西綠水青山之間的古村,曆史讓它們塵封窖藏,回味這些傳統的生活空間和生活方式,也是從另一個角度探索江西深邃的文化內涵。“探索江西”特推出行走江西古村係列,走進曆史厚重的江西古村與江西古村文化。

在高安市佘山賈家村逶迤而行,能看到曾經的官宦貴胄之家“一族開三府”的繁華影子。

早在明清兩代,這個村落通過科舉考試,中秀才以上的有120餘人,其中進士8人,舉人9人,最高者至刑部尚書、吏部尚書。轉眼數百年過去,舊時繁盛已成往事,遺留下來的隻有一座因官宦而興旺的古村建築,和一千件保存完整的民俗文物的精妙。

實際上,除了2007年獲得的中國曆史文化名村稱號外,佘山賈家還有一個“現實中的榮國府”的名聲,讓外人滿腹好奇。

最有代表性的是賈氏宗祠。走過祠前巷,就可以看到這座四進式穿堂建築的祠堂,占地麵積達1872多平方米,分晝錦堂、拜亭、寢宮、觀音堂四部分,最為關鍵的是,雨亭、拜亭、寢宮、觀音堂都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甚至是廊道、庭院和廂房沿中軸線對稱布局。

在賈家,書院眾多,雖然年代久遠,但仍有四座書院保存較完好:明月軒書院、皖月軒書院、鶴鹿書院、文昌書院,隻是擺設已經不複原先模樣,隻有從結構上,能感受到書院氛圍。

賈家始祖為“怡愛堂”主人

在賈家,4號古民居“怡愛堂”年歲最久,夕陽之下,“怡愛堂”上的馬頭牆格外驕傲睥睨。這個後來產生了許多官宦的村落,就是建於“怡愛堂”的主人賈季良之手。

按照村中老人所說,在明代,賈家村始祖賈季良娶南家村南氏之女為妻,南家村現處賈村西南1裏處,有一天路經佘山勝地,站在製高點,俯視整個地形,發現這裏良田沃野,周邊地形高,中間呈“凹”形,似“金盆”墮地,具有雄壯景色盡收眼底之氣勢,遂決定在此立家建村。

對於這個村莊由來掌故,世世代代的賈氏村人一直流傳至今,對於賈季良故居,更是尊崇有加。“怡愛堂”占地麵積達到300多平方米,外觀上看為典型的明代建築。同行的高安市文物局局長劉金成以專業眼光看,“怡愛堂”建築用料碩大,二穿枋做成月梁式,甬門旁邊放置神龕,神龕簡潔古樸,“不僅體現出明式風格,還有元代建築的遺風”。

但“怡愛堂”之所以享有盛名,還另有原因。根據族譜記載,佘山始祖賈季良長子賈信,曾在廣東廉州任知府,後至京城任刑部尚書、吏部尚書,清正廉潔,極受地方百姓愛戴,傳頌至今。

也就是說,在賈家村第二代,官宦顯貴就達到了一個巔峰,而此後幾百年,賈家村屢出達官貴人。

賈家暗含皇家建築元素

稱賈家為現實中的“榮國府”,是說賈家的官宦發達。對此,從村民口口相傳的一個掌故可以說明:因為賈信身為朝廷要員,與皇室關係密切,賈信的父親賈季良在入宮的時候,通常情況下隻會跪拜男性的皇室成員,而拒絕向女子跪拜,理由是“左腳踏金,右腳踏銀,怎肯低頭拜婦人?”以顯示自己的不尋常。

當然,對於這種說法常人隻當傳聞一聽了之,不過賈家古村至今還保留著明顯的官宦建築風格,依然可以印證這一點。“也正是因為賈家村在外任官的人多,回來以後所建房子風格多變,甚至含有皇宮建築的元素。”劉金成說。

最有代表性的是賈氏宗祠。走過祠前巷,就可以看到這座四進式穿堂建築的祠堂,占地麵積達到1872多平方米,分晝錦堂、拜亭、寢宮、觀音堂四部分,最為關鍵的是,雨亭、拜亭、寢宮、觀音堂都位於南北中軸線上,甚至是廊道、庭院和廂房沿中軸線對稱布局。“這明顯是遵照了皇宮建築中的對稱原則,這在江南一帶的祠堂中極為罕見。”劉金成說。

祠堂建築中的皇家風格還不止於此。祠堂建有大型雨亭藻井,呈八卦造型,分為三層,在此天井被賦予了采天地之靈氣、聚肥水財氣於一家的傳統理念。二進院為拜亭,拜亭前為斧刃磚地麵,鑲成八卦形圖案。三進院為寢宮,是供奉祖先牌位,而這還要求具備一定成就者的牌位,才能被放進其中。四進院為觀音堂,前置太平缸一口。

祠堂雕刻固然反映了當時工匠的技藝臻至爐火純青之境,更透露出一種信息,賈家子孫在外致仕發達,也將所見所聞帶回了故鄉。

村落建築官味十足

與一般古村的樸實無華相比,賈家非同一般的官宦建築讓這個村子多了一份雄壯威嚴。抗戰期間,著名上高大會戰前夕,國民黨軍長王耀武就居住在賈家村,在此醞釀上高大會戰的部署指揮。王耀武是國民黨高級將領,抗日時任國軍勁旅第74軍中將軍長,平時為人謙遜隨和,戰時雷厲風行,是國民黨軍八年抗戰中最能打的虎將之一,1941年參加上高大會戰,因74軍作戰有功,國民政府還特頒給74軍星形榮譽旗一麵。

王耀武所住的地方就是賈家官廳“賜福堂”。官廳是迎接府、縣來往官員的驛站,也是政府機關。“賜福堂”無疑是賈家村中最典型的官廳建築,是在清早期建造起來的,麵積達到700多平方米,“我們從賜福堂可以看出,重內不重外、內秀外中的儒家理念,在整個村落中首屈一指,外觀上很平常,但裏麵建築卻十分實用。”劉金成說,其中天井處由青磚砌成福、祿、壽、喜圓形字樣,兩側為封火牆翹角建築,賜福堂裝飾為木雕、石雕,采用圓雕、鏤雕和高浮雕技法,賜福堂山牆均用條形麻石砌成,高1.5米,非常堅固,防盜性能良好,山牆和後牆上有石刻多處,紋飾有鹿、鳳、八卦、蝙蝠等。

時至今天,戰火硝煙已灰飛煙滅,卻為官廳在閑適安逸的氛圍中平添了一份英雄氣概。在崇順巷和玉塔巷交匯處,還有一座時間更早的官廳,為明晚期建起來的“泰順堂”,占地麵積比“賜福堂”要小很多,隻有260多平方米。雖然年代過於久遠,依然可以看出特有的曆史建築風貌,可以讓人體會到雕刻纏枝花卉的意境。

關口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除了官廳,在大街小巷星羅棋布中,還有官道靜臥其中,訴說著這裏不平常的曆史。“官道就是古代專供達觀貴人行走的道路,而官道兩邊就是官廳。”劉說,這條長70米的官道路麵很寬,達2.6米,都是用大石板鋪築而成連官道右側布滿青苔的水溝,至今仍然擔當著重要的排水功能。踏進這高牆古巷,深邃而森嚴的感覺翩然而至,縷縷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在賈家行走,要不是劉金成局長帶領,村落迂回複雜的路線早已令人不知身在何處了。“賈家村分為關內關外,共有八關六十四巷。”他說,賈家村分為“關內”和“關外”,以八個關門區分,從關門進入關內,但可惜現在隻剩下三個關門,通過八關六十四巷,一旦遇上緊急情況,村民可以很快集合在一起,而封鎖了八個關門,外人也很難進入村子,通過賈家村先民的設計理念來看,整個村莊設計布局重安全、保恬靜。

劉金成所言不虛,在尚存的關門口,可以看到門閂上下左右六個洞口竟都有碗口般大,確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之用。

小姐拋繡球的繡樓仍在

官宦的發達,還帶來了商賈的興旺。劉金成說,賈家村從商者不乏其人,走出去的經商寶號也不少見,從而帶動整個村莊的全麵繁盛。

在賈家,完整的花轎還在,在商賈民居裏,竟然還有一座精巧的繡樓,飛簷高挑,低欄曲回,數百年前,那憑欄的少女和手中拋向命運的繡球,該是怎樣的愛情故事?在賈家,書院眾多,雖然年代久遠,采訪中仍有幸看到了保存較完好的四座書院:明月軒書院、皖月軒書院、鶴鹿書院、文昌書院,隻是擺設已經不複原先模樣,隻有從結構上,能感受到書院氛圍。在明月軒書院,還可以看到滿地古時青磚,門檻為麻石,采光優越,私塾特征十分明顯。

賈家族譜有載,自賈家始祖定居賈家以來,此地就有六姓人家在此聚居,分別為賈、李、王、付、羅、蘭。雖然免不了有一些姓氏遷移,但賈家一直都是官宦、經商旺族,人丁興旺。

現在賈家村裏大多為賈姓村民,從他們的生活當中依然可以發現曆史。這個村莊不僅完整地保存了古建築的風貌,而且一直延續著祖先的傳統生活。賈家村村支書也姓賈,他介紹,現在居住在賈家古村裏生活的居民人口有638人,他們過著日出而作、日落而歸的傳統生活,也像祖先一樣,有的務農,有的經商。

能看出來,盡管古村繁華過盡,對於村民而言已是世代的歸屬地,他們心懷一種塵世繁雜過後的澹定安然。走出賈家,心頭突然想起,數百年前那些賈家男子從這裏走出,出沒於官場商場,留下婦孺在家,是否也常常夢回故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