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貧富差距:富豪生活從容 貧民隻有夢是完整的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貧民生活,隻有夢是完整的

一位駐肯尼亞的中國外交官曾這樣講述他的一次“清晨見聞”:淩晨四點,肯尼亞首都內羅畢一貧民窟附近的街道上沒有一盞路燈,四周“空無一人”,一片漆黑。途經此地的他打開了車子的大燈,然後驚訝地發現:其實馬路兩側全是行色匆匆的人流。

居住在貧民窟的人們早已上路。他們為了省下大約20肯尼亞先令(人民幣1元約合10肯尼亞先令)的車錢,頂著星光出門趕往各自上班的地點。

這隻是非洲窮人生活的驚鴻一瞥。盡管近年來得益於良好的國際經濟環境和政府宏觀管理水平的提高,非洲的經濟增長率都保持在5%以上,但大多數普通民眾在世界上依然是“窮人中的窮人”。幫助他們找到走出貧困迷宮的絲線,對於國際社會來說,是困局也是夙願。

對於生活在肯尼亞中部省農村的窮人來說,雨季是一年中的“天堂”。因為在這6個月中,他們可以在相對富裕的鄰居那裏打零工,幫忙打理田裏的活,從早上8點到下午1點就可以掙到100肯先令。雖然這種零工不是每天都能遇到,但每隔幾天總會有機會出現。

但到了旱季,村裏的窮人就陷入了困境。沒有繁重的莊稼活,地裏也就不需要那麽多勞力。隻有靠家裏的女人們,在富裕的鄰居家做做廚娘,幹點家務,賺上50個先令勉強度日。一年下來,他們的月收入還不到3000先令。

盡管如此,中部省的窮人並不是肯尼亞生活最艱辛的人。因為該省憑借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一向被稱為肯尼亞的“天然糧倉”。雨季總會伴著無限的希望向他們走來。而生活在東北部的窮人,往往以放牧為生,居無定所,才是真正飽嚐生活艱辛的人群。像中國西部山坳裏的年輕人一樣,各地區很多大姑娘和小夥子紛紛轉向城市謀發展。大多數人都會投向貧民窟的懷抱,有人在那裏一住就是兩代人。

基貝拉,內羅畢的城中之城。遠遠望去,綠茵茵的山坡上,這個非洲最大的貧民窟鐵皮屋密密麻麻地連成一片灰暗的陰雲,鏽跡斑斑的各色屋頂反射著強烈的日光,也成了這個城市中“最閃亮的地方”。

每個月都有數百人懷揣著對城市生活的無限希望來到這裏落足,使基貝拉的人口急速膨脹到60萬,生活條件也更加惡化。

雅各布就是這座全球知名貧民窟中的普通一員。30多歲的他像大多數鄰居一樣,屬於從農村到城市求發展的一族,幾乎每天都要徒步到一家外資機構當清潔工。每月除了近6000先令的基本工資,還有午餐費、租房補貼等各項津貼3200先令。據雅各布說,他這樣的收入在基貝拉算不錯的,自己的好友兼鄰居卡裏烏基每天在貧民窟賣菜8個小時,一個月才能掙大約5000先令。

盡管如此,雅各布還是覺得近1000元人民幣的月收入實在捉襟見肘,因為他還要麵臨很多生活重負。每個月,他大約要花3/4在購買食品上,另外1/4除了房租、水費,還要盡量節省一些,給在家鄉的老父親、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兒子寄去。偶爾去添件新衣,也是到路邊攤去挑選。肯尼亞的路邊攤其實很簡單,在露天處用鐵絲串起幾件衣服,就可以開張了,因此價格要便宜很多。但雅各布還時常感到如果要添置新衣服,當月就沒有多餘的錢寄給兒子和老父親了。因此買街攤上的衣服對他來說也成了一項“奢侈的舉動”。

雅各布告訴記者,基貝拉幾乎所有商品都被拆裝成小份。因為生活在這裏的人們收入太過微薄,希望減少一切不必要的浪費。他們可以花2個先令,購買一小塊牙膏,可以買到1先令的肥皂,可以買兩根香煙過過癮,也可以和幾個人合買一份報紙。人們還學會利用身邊一切利用的資源來滿足生活需要。例如一些婦女會在垃圾堆裏尋找香蕉皮和吃剩的玉米棒子來提煉碘,以減少購買食鹽的費用。

盡管生活如此艱難,肯尼亞的貧民,無論是在鄉村還是城鎮,都要算是非洲大陸相對幸運的人們,因為肯政局的穩定和周邊地區相對和平的外部環境沒有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人禍”。其他非洲國家的“窮哥們”就沒有那麽幸運了。在乍得、塞拉利昂和尼日爾等國家,城市貧民的比例已經超過了一半。

據聯合國開發計劃署2006年人文發展指數報告顯示,在177個參評國家中,後23位全部是非洲國家,後50名中非洲也占據了39個名額。在人均壽命、15歲以上成人受教育程度、綜合入學率等各項指標中,處於最後一位的國家也全部來自非洲。排名第一位的盧森堡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近7萬美元,而排名最後的塞拉利昂僅為561美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則在9月發表的聲明中表示,非洲大陸作為一個整體還遠遠落後。“這是世界上唯一的沒有一個國家步入正軌的地區。”

聯合國難民署的親善大使、美國當紅影星安吉麗娜朱莉曾說:“一個人出生的地點不應該決定他一生的命運。”身處非洲的貧民,無論是在農村還是城鎮,都在為之不懈地努力。目前,國際市場對石油、礦產等初級產品的需求旺盛,為非洲國家依靠貿易謀發展提供了機遇。正如一位出生在基貝拉貧民窟的費利克斯在接受采訪時所說的,“雖然我們的物質財富是支離破碎的,但我們的夢是嶄新而完整的

真正的富人,法國5大頂級富豪

2007年3月,美國《財富》雜誌列出946名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世界億萬富翁,法國有15人名列其中;在世界100名最富的人中隻有5名是法國人,他們各自的資產都在100億美元以上。

法國最富的人是貝爾納阿爾諾,這位世界著名奢侈品製造商,也是全球著名品牌路易威登(LV)公司的老板,他的資產為260億美元,坐上了世界巨富第7把交椅。

莉莉安貝當古不僅是法國最富有的女人,也是世界第一女富翁,她以擁有“讓女人更美麗”的化妝品牌歐萊雅而自豪。貝當古身家高達207億美元,在世界富翁排行榜上名列第12位。

法國第三大富翁是弗朗索瓦皮諾爾,他是歐洲首屈一指的供貨商和奢侈品製造商,以145億美元的資產名列世界富豪榜第34名。

另外兩名法國富翁,分別是世界名牌香奈爾(CHANEL)的老板魏特邁家族和世界著名軍火商達索家族。他們以100億的資產並列法國富翁第四名,世界富翁第62名。

這5位法國富豪中,有4位是國際時尚的引領者,難怪在法國人看來他們不僅創造財富,還向世界展示了法國的文化創意。而看似離時尚最遠的達索家族,不僅製造諸如“幻影”戰鬥機之類的軍火,其掌門人塞爾熱達索還是法國傳媒界巨擘,掌握著70種主要報刊的發行權。

法國5大富豪都有各自的基金會,向世人展示著自己的學識、愛好和仁慈。

不久前,阿爾諾成立了路易威登當代藝術基金會,決定在巴黎的布洛涅森林內建造一座名為《雲彩》的前衛建築群,專門向公眾展出阿爾諾收藏的當代藝術品;無獨有偶,中學未畢業,16歲就做買賣的皮諾爾也是一個現代和當代藝術的狂熱喜愛者。2006年,他用2900萬歐元買下意大利威尼斯運河邊的卡西宮,將其開辟為現代藝術館,展出他收藏的200多幅著名的現代和當代藝術家的作品。他要讓公眾都能欣賞大師的藝術作品,而不是將藝術品收藏在個人的保險櫃裏;而軍火商達索的殘疾人基金會,主要幫助法國和其他國家的殘疾人。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貝當古夫人的基金會,它設立了8個歐洲和世界性獎勵項目,涉及科研、教育、聲樂、手工藝、青年人才、創新等領域。已經85歲高齡的老人每年都要親自主持頒獎儀式。

真正的富人是沉默的

古人說,君子之澤,五世而斬。意思是說富貴人家,總是難以持久,這是中國的曆史規律。而在法國,這條鐵律似乎不太適用,法國綿延百年甚至更加久遠的富貴家族不在少數。這些家族的後人,居有祖屋,出有靚車,銀行裏有大量存款,手上有各種債券,收藏有很多藝術品。他們是沉默的,是真正的富人,他們善於利用祖宗留下的財富使自己保持富有,甚至變得更富。

1800年,拿破侖成立法蘭西銀行,200家最大的股東當時擁有不少政治和經濟權力,被稱為法國最有影響力的“200家族”。1936年,法蘭西銀行國有化時,“200家族”已經比過去更富了。如今,不少“200家族”的後人仍然是法國的巨富。

羅斯柴爾德家族已有300年曆史,1800年時是法蘭西銀行的第三大股東,如今,羅氏家族在法國500強企業中名列第五,家族產業集中在銀行、金融、博彩、釀酒等行業。當下世界上最貴的紅葡萄酒之一——羅斯柴爾德拉菲酒莊出品的紅酒就是其家族品牌。

“200家族”的另一個代表性家族是旺代家族,如今已經綿延了9代,家族成員共1533人,其中78%的人仍然有貴族封號,腰纏萬貫,家族產業主要集中在投資領域。家族中有些人投身社會活動,幹得有聲有色。塞裏爾男爵目前是歐洲企業聯盟的主席,另一位家族後人,德巴拉菲婭女士是國民議會議員,目前正在準備競選巴黎市市長。

“200家族”之間通過家族聯姻,不斷發展和鞏固了家族的財富。盡管“200家族”中有一些衰落了,但他們的後人仍然過著貴族的生活,穿梭在上流社會之中,因為他們的祖先留下的主要是不動產和銀行債券,在巴黎鬧市出租一幢祖屋,就足以讓他們過富貴的日子。法國的盧瓦河穀地區,眾多大小城堡掩映在綠樹森林之中,許多“200家族”的後人正是城堡的繼承人,他們就是那些隻靠遺產就能賺錢的人。

記者在盧瓦河穀采訪時認識了於伯爾德萊比納伯爵,其祖上是法國太陽王路易十四的親隨。萊比納伯爵繼承的城堡是16世紀建造的,至今仍保持完好。最令人震撼的是城堡周圍那14公頃的森林包圍,森林中有騎馬的馬道,也有供人散步的小徑。

萊比納伯爵還擁有10公頃的葡萄園。他對記者說,他要賺錢,主要用於維護城堡。他辦起了做生意的網站,介紹他自己釀造的葡萄酒,他的城堡可為婚禮或者聚會提供場所,遊人可買票在森林裏散步或者騎馬。40歲出頭的伯爵說,他不久要北上巴黎,開個推介會,讓更多的遊客去他的城堡參觀。

由於有著厚實的經濟基礎,法國富人普遍心態較好,在待人處事時比較從容,不會顯得局促不安。但在實際生活中,他們也不是揮金如土的角色,當你有一天看見一個法國人買東西時極力討價還價,也許他就是一個很富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