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廟會觀眾亂摸跳脫衣舞性感女郎

文章來源: - 新聞取自各大新聞媒體,新聞內容並不代表本網立場!
(被閱讀 次)

電子花車結合鋼管秀表演,清涼火辣又刺激,愈來愈受廟會的歡迎,威脅歌仔戲班和布袋戲團生存空間。

 
屏東縣東港華僑市場中元普度,邀請辣妹大跳鋼管秀助興,辣妹擔心警方搜證,戴安全帽、口罩、圍巾搞笑。

  “農曆七月,是歌仔戲演出旺季,但宜蘭縣兩組職業戲班,竟接不到一場戲。”看到在鋼管花車上清涼女郎又跳又脫,歌仔戲藝人用“捶心肝”形容自己的心情。

  據台灣《聯合報》報道,崛起中的鋼管花車已成島內廟會慶典的主流,打敗了傳統電子花車,壓縮了歌仔戲、布袋戲等民間戲曲的市場。雲林縣布袋戲大師黃海岱徒孫林政興的五洲園劇團,今年中元節隻接了兩棚戲,比往年六棚少了三分之二。甚至曾橫掃全台的“牛肉場”,也悄悄吹了熄燈號。

  業者推估,電子花車加鋼管秀一年業績可上億元,全台至少有兩百個綜藝團,搶食這塊市場大餅。每逢旺季像中元節有大型活動時,會出現好幾團演出,炙手可熱。

  國家地理頻道就曾在《探索亞洲民間特殊文化》節目中,介紹這種感官刺激強烈俗民表演。今年五月間,台中市舉辦台客搖滾晚會,也請來鋼管女郎在花車上大跳豔舞。

  研究戲曲與廟會文化多年的靜宜大學台文係副教授林茂賢指出,台灣的電子花車源自六十年代雲林台西一帶,“大家樂”(一種賭博遊戲)盛行後更趨蓬勃。主因是民間有請戲班還願謝神的習俗,賭徒不便問媽祖“正神”,轉而求問屬於“黑道”的“陰神”,民眾投其所好選擇“黑道”最愛的情色,驅使電子花車暴紅。

  電子花車隨著社會風氣演變,從早年隻有穿著清涼的女郎唱流行歌曲、擺腰扭臀,進而跳脫衣舞,再變化成現在的鋼管秀。

  背對警察挑逗民眾

  每年中元節、中秋節前後是電子花車業的旺季,台灣中南部祭鬼或歡慶中秋的場所,都會請來花車女郎演出勁歌豔舞。近年來更為風行,其中最出名的當屬屏東縣東港鎮的華僑市場,最盛時,八台電子花車同時演出。

  “這位是二伯”、“那位厝邊三叔”,主持人就這樣帶著穿著清涼舞者走到台下,與觀眾握手、擁抱,當然免不了有人很主動伸出“鹹豬手”趁機亂摸一下。早年各團會彼此較勁,“輸人不輸陣”,這邊清涼,那邊就露點,你露兩點,我就露三點。

  鋼管秀拚場,越拚越辣,警方四年前采重兵部署,製服警察在舞台四周站崗,便衣在場內架設攝影機全程錄像,不過花車女郎各有妙招。

  “警察不要擔心,我今天穿五條褲子。”一名跳鋼管秀的妙齡女子邊脫邊說;另一名舞者更搞笑,戴著安全帽、口罩、麵具上台表演,直說“等一下要脫了”、“警察搜證沒有用”,但搞半天她還是一點不露,讓台下民眾望眼欲穿。

  還有辣妹三不五時趨前一蹲,背對警察及攝影機拉開丁字褲,喊著“你看”,或是捧起胸部“夾一夾”觀眾腦袋,極盡挑逗之能事,警察卻隻能幹瞪眼。

小型傳統的歌仔戲、布袋戲,麵對電子花車鋼管秀的風行,逐漸式微。

 
最大型的電子花車為十噸半,一天租金八千元上。

  大學生兼職拚小費

  電子花車上,打扮得豔麗風騷的歌舞女郎,熱情地賣力表演,台下看得血脈僨張,有人情不自禁把小費塞進女郎的小褲褲裏,女郎舞得更賣力,其中不乏兼差的大學生。

  “就算不全脫,收入也還不錯,一場四首歌舞一千五百元,勤快點跑場,婚宴多接點,月入近十萬不是問題。”從事這行已五年多的桃園小萱說,跳鋼管秀價碼新台幣二千五百元,敢脫的,行情四千到五千元。

  她說,走入這行的唯一的目的就是為錢。有時演出很激情,觀眾情緒被舞娘挑起,氣氛熱絡,有人塞現金到舞娘內褲,她曾有一場兩萬多元“入褲”的紀錄。

  二十三歲的小萱,肌膚白皙加上三十四D的雙峰,“學生時期還會被同學笑,沒想到現在靠它吃飯。”五年前,她高職畢業找不到工作,友人看她身材不錯,邀她進歌舞綜藝團,練了一個月的舞,背了十多首熱門歌曲,就上台了。

  老家在後裏的欣玫,以前是保險業務員,一次在美容院遇到一名電子花車歌手,兩人聊得投機,對方邀她一起跟花車,省得天天求人買保險,就這樣一頭栽進這行。

  起先隻跑晚會、唱歌拿紅包,收入不多,因跳鋼管舞收入是純唱歌的兩三倍,於是轉入當鋼管女郎。欣玫說,鋼管舞是要憑真本事,不僅展現身材、舞姿,更重要的是要有技巧,如以皮膚當“煞車”。欣玫的高空快速旋轉而下,曾是業界津津樂道的絕技。

  有舞蹈基礎的東東,是雲林縣跳鋼管舞的第一高手,一出道就會六種鋼管舞姿勢,技驚業界。她坦言,若不是為了幫家裏多賺點錢,當年也不會出來跳鋼管。

  屏東的雅君讀小學時就被“前輩”介紹開始跟車,父母也不反對。雅君現在念大二,她說,自己是兼差,開學後以課業為重,她覺得上台拿著麥克風就很酷,“別以為在電子花車演出,都是表演色情。”

  小萱說,“沒人喜歡在大庭廣眾下半露酥胸,既然踏到這行就認命,反正靠勞力賺錢,心安理得。”

 
表演女郎還會下台與觀眾互動。

 
把鋼管舞引進花車表演的方亭。

  檳榔西施轉行

  在花車舞台上表演的女郎,個個身材曼妙,不時演出高難度的特技或令人心猿意馬的煽情動作,舞團業者指出,不論歌舞或鋼管女郎,最大來源是“檳榔西施”。

  業者說,檳榔攤業者為吸引顧客,多半選擇身材好、長相佳、敢秀、敢穿清涼的妙齡女子,她們到了舞團,不須花時間突破表演心理障礙,自然成為挖角目標。歌舞及鋼管女郎每場兩三千元,一個月收入少說也有六七萬元以上,上班時間不像檳榔西施幾乎得全天顧攤,年輕美女都樂於轉行。

  屏東雅文少女綜藝團團員從甄選、訓練、調派、管理,有套嚴格規定,還訂有十大守則。團主簡清村說,女團員至少要滿十八歲,甄選要過五關,即臉蛋、身材、歌唱、口才、台風,最重要的條件是“臉蛋一定要漂亮”。

  對於高難度的鋼管舞表演,經紀人或經紀公司還會定期請老師教導。舞者蓉蓉說,多看相關表演影片和揣摩其它舞者動作,一些倒掛等高難度動作,更需常常練習。鋼管舞雖火辣、煽情,也暗藏風險,最難的單腿倒掛及多人倒掛,力道不夠,常會“失足”墜落。

  “誰能了解做舞女的悲哀,暗暗流著眼屎,也是裝得笑嗨嗨……”把鋼管舞引進花車表演的方亭,常以《舞女》這首歌描述花車女郎的心境。

  方亭也是首位接受國家地理頻道訪問,向國際介紹台灣特有花車鋼管秀的舞者。二十六歲的方亭,父親是樂手,母親陳美珠早年在台糖文藝工作隊(類似軍中藝工隊)工作,生下方亭後,夫妻為討生活也跑場。

  讀初二時,方亭的父親生意失敗,一家三口每天躲債。方亭對母親說“我要唱歌幫忙賺錢”,雖然父母反對,但她堅持,不到十五歲就開始半工半讀生。方亭是她自取的藝名。

  方亭高職校肆業後,成為全職花車歌手。幾年下來,她發現傳統花車歌舞已難吸引客群,拚到後來,就靠胴體比誰敢露,花車表演幾乎成了“脫衣秀”的代名詞。讓她感受很深,特地到美國拉斯維加斯取經觀摩鋼管舞。

  “我們雖不是雲門舞者,但取悅觀眾是我們本能與職責。”鋼管舞者的生活,讓方亭的感情世界並不順遂,但她不灰心,在博客裏,熱愛閱讀的方亭自稱是“小螃蟹”,並以多嚐試、多改變,是進步的開始和網友互勉。

  傳統戲班硬撐

  與此同時,鋼管花車搶進民俗廟會酬神慶典的市場,確使歌仔戲、布袋戲等職業戲班,生存空間日漸縮小。但仍有業者依舊堅持傳統,他們認為“傳統戲曲有不同特色,經久耐看”。

  宜蘭縣是歌仔戲發源地,宜蘭縣政府是全台灣唯一成立公立歌仔戲團的基層政府。早年僅宜蘭一地就有一二十個團蓬勃發展,如今隻剩下五團職業戲班,營運狀況搖搖欲墜,公立蘭陽戲劇團每年由政府編列經費扶植。

  民間的漢陽歌仔戲團團長莊進才表示,演出一場歌仔戲要三萬五千元左右,鋼管花車演出成本低,菜市場的中元普度為了要炒熱氣氛,“舍好戲、請歹戲,真是天地顛倒轉。”

  “這是惡性循環!”宜蘭縣蘭陽戲劇團副團長許文漢感歎說,時代變遷,以前阿公、阿嬤會帶著孫子在戲棚下看戲,現在的小孩拚功課、打計算機,觀眾有斷層。演員也後繼無人,歌仔戲老藝人頻頻感歎演戲肚子都吃不飽,“哪會再把這珍貴的傳統技藝傳給下一代?”

  蘭陽戲劇團因為有政府補助,堅持走“精致路線”,演出一場戲要十五萬元,“不管鋼管女郎拚場,漢陽就是要走自己的傳統路線。”

  雲林縣已故布袋戲大師黃海岱五洲園嫡傳徒孫林政興,長期觀察布袋戲與電子琴花車演進、拚台,對布袋戲發展深具信心,“因為布袋戲是民俗藝術,愈久愈耐看,電子花車粗俗,布袋戲不怕挑戰。”

  他說,每個布袋戲戲團都有不同特色,不像電子花車,隻有短暫新鮮感,短期來看,電子花車可能走廉價路線,讓觀眾新鮮愛看;長期而言,布袋戲能擄獲觀眾的心。

  他指出,布袋戲也會麵臨瓶頸,但創作戲團不斷針對觀眾年齡層,找靈感,編寫新戲本,尋求突破,“布袋戲從跟學徒、學習口白,編寫劇本,需要相當長時間的培訓;不像電子花車,隨便門外漢都能經營。”

  鄉間性壓抑 廟會文化質變

  盡管如此,“越是偏僻、壓抑的鄉下,電子花車的表演越是香豔大膽!”最嚴重的是,電子花車已讓傳統廟會文化產生質變。靜宜大學副教授林茂賢說,傳統用來謝神的歌仔戲、布袋戲的生存空間,已遭嚴重壓縮。

  林茂賢研究戲曲與廟會文化多年,他指出,電子花車在一九八三年“大家樂”盛行後趨於蓬勃,且越在鄉下脫軌演出的程度越大膽,早期甚至連“人獸交”等傷風敗俗的表演都出現。這可能是因偏遠鄉間對於性比較壓抑、禁忌,不像都會區有較開放而多元的抒發管道。

  他表示,這種異色文化,在有線台的鎖碼頻道出現後有所改善,因民眾已見怪不怪,現在的電子花車女郎不像以前暴露。近年來,電子花車已被晚近發展的“鋼管秀”超越,因“鋼管秀”女郎會倒掛金鉤、爬竿等高難度動作,更具可看性。

  值得注意的是,電子花車、鋼管秀原本隻用來酬謝“陰神”,後來逐漸攻占“正神”廟會,現在連媽祖出巡,一路上都有電子花車和鋼管秀相伴,影響所及,傳統用來謝神的歌仔戲、布袋戲及民間藝陣的生存空間,嚴重壓縮。

  林茂賢說,在“大家樂”最盛行的時期,甚至連布袋戲、歌仔戲團也曾在演出中摻雜色情。而目前唯一能做的隻有請廟方自我約束、跟信徒強調:“媽祖不愛看電子琴花車、鋼管秀!”此外一籌莫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