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周刊:大牌娛記談大牌明星
娛樂雜誌
2007-08-12 11:43:45
明星是人,記者也是人,工作上,隻要有利用價值,還是交一交朋友吧!
撰稿/錢亦蕉(記者)
香港的“大牌娛記”何江西(本名何誌光),入行近30年,曾在邵氏影城蹲守采訪長達7年。這兩年他把昔日珍貴的攝影圖片配上文字,以《一起走過的日子》的名義開設專欄,記錄香港娛樂界的舊情與往事,並選輯成冊。當年明星與記者之間的信任和友情,現在來看既稀有又珍貴。
新民周刊:你在香港娛樂圈與明星們交往了這麽多年,怎麽看現在的娛記和狗仔?
何江西:娛樂記者和狗仔隊,同是一份傳媒工作,隻是大家工作崗位不同。一個光明正大,在公開的記者會上進行采訪工作,很常規;而狗仔隊的工作責任是追訪有新聞價值的目標人物,工作量大,相當辛苦的工作。婚外情、性取向、不規則的私生活圖片,都是他們日以繼夜的追蹤目標。有時候,我也佩服他們的“專業”精神,但不能(簡單)用道德觀去衡量。反正,當今媒體將此作為賣點,這些八卦新聞,讀者看到開心、關心,也痛心!
新民周刊:狗仔隊是什麽時候誕生的?怎麽泛濫起來的?直接影響了記者和明星之間的交往嗎?
何江西:狗仔隊老早就存在,全世界都有,戴安娜王妃就是被害者。就香港來說,應該是在“壹傳媒”集團旗下刊物興起時,開始有狗仔隊吧!隨後,不少媒體都跟著推波助瀾,挖掘隱私成為一股風氣。明星藝人這時候人人自危,視傳媒如狂魔妖怪,避之不及,這情況,當然影響了明星和記者之間的正常交往。但明星是人,記者也是人,工作上,隻要有利用價值,還是交一交朋友吧!
新民周刊:在《一起走過的日子》一書中,可以看出你和明星們的關係很融洽。特別是和譚詠麟、劉德華關係很好,能談談如何認識他們並成為朋友的嗎?
何江西:譚校長在溫拿樂隊時,我已經和他們打成一片,這個時候,當娛樂記者的我,無論工作上、生活上都和他牽上了,采訪完畢,和他們一起去吃喝玩樂,很是逍遙。尤其阿倫走了天王之路,我更追隨他去每一角落,不止是記者和明星這樣簡單的工作上的關係,已經成了好朋友,我很開心跟他的友好關係維持到今時今日。至於華仔,他在“無線”訓練班時我已經認識他,他是新人,雖然我是“大牌記者”,但我有照顧新人的習慣。加上華仔人緣好,除了周潤發和阿倫開口吩咐要照顧一下這位新人,其他很多成名明星也都說華仔是一位有前途的新人。不過,最重要的還是一位經紀人——張國忠,他改變了華仔的命運。他與華仔簽下經紀合約,對華仔悉心培養,使他成為歌、影、視三棲紅人。張國忠是周潤發、阿倫的經紀人,也是今天藝能製作公司(IMPACT)的老板。現在,紅透全中國的劉德華,仍然視我為記者好朋友,這是作為上一代娛樂記者的好處。
新民周刊:作為上一代的“大牌娛記”,你有過與明星起誤會或者起衝突的經曆嗎?
何江西:當然有啦!做了30多年娛樂記者,見盡了悲歡離合,生老病死,和他們接觸的歲月那麽長久,衝突是在所難免。這些不去記憶,不提也罷,但,這是工作,與私人交往無關。我曾經與一位“超級紅星”在采訪時吵過架,互相黑麵相對。時至今日,我仍然無法忘懷,因為,他已經離去……
新民周刊:你覺得與明星接觸,要注意什麽?
何江西:要令對方知道你是來采訪他,不是看他的明星風采,我們不是fans(粉絲)。而且通過采訪,還可以對他們的事業幫上忙。那麽,雙方在互相尊重之情況下,各取所需。
新民周刊:現在的藝人與以前有什麽不同嗎?
何江西:當年我遇上的藝人都很有明星味,真的,看一看林青霞的美麗和氣質,就知道要什麽條件,才可以稱得上“
明星”這個美號!
新民周刊:香港電影在90年代後期開始衰弱,你是如何看這個趨勢的?
何江西:時代生活都改變了,現在看電影隻是香港人娛樂生活的一部分,有了計算機上網、卡拉OK、世界杯足球賽
……另一方麵,大陸電影開放,拍出不少好電影,相反香港電影製作上反而退步了。不過,最大的傷害還是盜版,影響了老板投資的信心。
新民周刊:你覺得香港電影尋找內地市場的過程中,存在什麽問題嗎?
何江西:尋找大陸市場,最重要是題材上是否適合大陸人的口味,並且香港人也能接受。這方麵有些人做得比較好,劉德華投資《瘋狂的石頭》,許鞍華拍攝《姨媽的後現代生活》,都是一些好的嚐試。香港電影進入大陸市場,還有一條很長的路要走。
新民周刊:香港是否進入了一個缺乏天皇巨星的時代?這是否令業界特別懷舊?
何江西:是的,香港最紅最賣座的天王劉德華都已經46歲了,梁朝偉、梁家輝、任達華、方中信等眾實力明星都是這個年齡,年輕一代的如謝霆鋒、吳彥祖又接不上,是青黃不接的時刻。
新民周刊:對比港星,你怎麽評價台灣的明星和內地的明星?
何江西:過去一段日子,我當然覺得香港擁有最多和最靚的明星,除了好萊塢。就今日中國來看,我覺得大陸女明星
最國際化,看陳衝、章子怡、鞏俐就是,香港的周潤發和成龍也都朝好萊塢發展,華仔和梁朝偉就在大陸市場拓展。台灣電影好像隻有一位李安,令我懷念楊德昌和侯孝賢昔日的台灣本土電影。